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44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内容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可以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
事实上,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运动与力的实际问题时,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有意识地利用该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本节分二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以及学生的亲身感受,定性地讨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同时变化,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对于静止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弹簧测力计分析其大小是相等的,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了任何物体不管其运动状态如何,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
最后,再将牛顿第三定律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明白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之前的力学内容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对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
并且他们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准备。
【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②理解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③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④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②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勇于探索,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牛顿第三定律》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
从课程整体来说,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
而前面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仅研究单个物体或系统的运动,为全面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3)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操作实验,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现象的解释,培养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操作实验,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树立踏实、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2)通过创设情境,激发热爱物理学的情感3.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本质含义,并能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明确“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异同。
一、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已形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概念,但印象并不深刻。
尽管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对规律的理解很片面,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定律来弥补已有的缺陷。
2.能力方面:高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好奇、积极且初步掌握一定的实验探究方法。
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知识,如果简单重复,则学生对此不太关注感兴趣,因此应多设计各种实验及探究活动以激发其兴趣二、教法与学法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教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通过直观演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思维。
再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经历物理规律形成的全过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5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5.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7.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美★教学重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2.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难点1.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前面学习力的概念时,我们就一起讨论过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作用的同时B对A也有作用。
正所谓“孤掌难鸣”,两只手才能拍响,请大家都拍拍手体会一下物体间的作用是不是相互的?如何能看出来两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生:两只手都拍红了,拍疼了。
所以两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对!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实例可以证明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如坐在椅子上推桌子,也会感到桌子在推我们,我们的身体要后仰;一只船上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两只船将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等。
师: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把物体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问:AB之间有相互作用,A对B有作用力的同时B对A也有作用力,请问哪一个力是作用力?哪一个是反作用力?【牢记】: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任选其中一个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称为反作用力。
演示实验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带领学生观看视频文件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来研究?生:既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是力,我认为应该从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着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