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沉默法1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4
四种二语习得理论1、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by SelinkerML TLchiglishmother language target language中介语是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Positive transfer(正迁移)母语的干扰:Transfer(迁移)Negative transfer(负迁移)正迁移(positive):母语帮助目标语2、文化移入说(Acculturation . Model)--by Schunman(舒曼)3、渐进体系说(Approximative System)循序渐进(Graduality)Palmer ( 帕默) "Snowball"四先原则: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死后活,先集体后个人。
4、输入说(Input Theory)S.D.Krashen(克拉申)对于二语的习得,要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i+1"即"input+1","1"相当于不定量"n"“中国外语立体教学理论”by “张正东”所用甚少四、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Critical period 关键期假说“13”is the critical age1、印度狼孩2、非洲黑猩猩孩3、辽宁猪孩思考题:语言学对我国外语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第二部分:外语教学流派(Schools of FILM )教学目的:1、了解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2、借签第四讲:一、FLI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一).GTM(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s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中,源于欧洲(西欧),(18世纪前的拉丁语)中国从1872年开始,同文馆标志着中国班级教学的开始。
GTM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
主要特点如下(弊端)1、重视书面语,轻视口语。
沉默教学法的历史渊源作者:石未芳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07期摘要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数学家和心理学家加特诺(Caleb Gattegno)提出了默示教学法(The Silent Way)。
默示法吸取了已有的其他教学法的特点,大量运用声色表、字词表和个奎茨奈色棒作为记忆辅助工具,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保持沉默。
在实际教学中,默示法既有其优点,又有其自身不可避免或克服的局限和缺点。
本文将从默示法的创始人,基本理论,并综合中外教学实际和评价做出默示法的发展预测,以期增进对外语教学的认识,促进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加特诺沉默法学生主体教师角色1背景沉默教学法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成员之一。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依托的,将知情统一的教学目的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侧重提升学生主体的自我能动性。
1982年,在《英语教学杂志》上由Patrick Early主编的第113号ELT论文集里,沉默法、社团学习法和暗示法统称为人本教学法,此后其的概念趋于明确。
这些理论观点对我国教育改革中的教师的传统角色具有挑战性。
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更是受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定位,使得我们在教育改革中重塑教师角色。
其中沉默教学在我国传播,但是并没有受到强烈的实践应用。
沉默教学法是由日本学者凯莱布·加特诺创新提出,他在1972年发表了重要的论著《在学校中教授外语:沉默教学法》系统的阐述沉默教学法的理论原则和课堂实施方法。
另外,在《外语教学常识》中他更是将自己的真实实验经历融会贯通,使得沉默教学法更加成熟。
随后沉默教学法便很快作为一种重要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手段受到西方外语教育界的重视并挤身于八大外语教学法之列。
尽管对它的评价有褒有贬,可它作为一个热门的,人们关注并探讨很多的现代教学法,其地位是确定无疑的。
需学会的沉默战术_如何学会沉默战术*导读:如何学会沉默战术,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开口可以是一时冲动,闭嘴却需要意志力来控制。
如何学会沉默战术,让闭嘴的效益达到高?沉默是金,有时候的沉默不仅能逢凶化吉,亦能换来平步青云。
*战术一:静下心倾听,控制说的冲动,找他人代为发言闭嘴,是不说话的空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静下来倾听。
临床心理师柯书林每天都要倾听个案各式各样的心事,可谓是听的专家,但就连他也认为闭嘴需要练习。
「因为说实在太容易了,」他总要提醒自己喝一口茶,才能缓一缓说的冲动。
最常见的是,我们只听了一、两句话,心中就有了定见,连忙「急着关怀」。
*战术二:先同理对方,分享生活现实面,拉近彼此距离为什么有时候多说反而无益?因为说话的人往往冲口而出,没有设身处地同理对方的难处。
作家李伟文引述二次大战名将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的一句话:*沟通,不在增加了解,而是避免误解。
光靠几句话,人与人很难彼此了解。
对孩子说教,就象是试图教猪唱歌,不但白费力气,还会惹猪不高兴。
他在新书《电影与生命的对话》中,就以真人真事的电影《扶桑花女孩》为例,要懂得在对的时候闭嘴,首先就得同理对方,才有机会拉近彼此心理的差距。
*战术三:非言语沟通,一个关爱的眼神,胜过千言万语有事不吐不快,算不算就是沟通?有的人执着于什么事都要说清楚、讲明白,不然不觉得算沟通;这在两性关系里,尤其明显。
但我们却忘记,关系和感情的建立,并不完全是「谈」出来的。
彼此内心的联系,其中也包括愿意为对方着想、愿意为对方改变。
虽然只要有相处,就会有摩擦,但与其为了谁对谁错而僵持不下,不如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行为的改变,就可以化解纷争,修复关系。
*战术四:思考怎么说,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效果更好那么,如何才能判断什么是该闭嘴的时刻?在亲职专家游干桂的眼里,台湾的教育总是说得太多。
但闭嘴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而是怎么说的问题。
沉默法作者:束定芳,庄智象-------------------------------------------------------------------------------沉默法(the Silent Way)是美国教育家Caleb Gattegno 设计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该教学法认为,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沉默,而让学生尽量多开口。
沉默法的要点是使用彩色图表和奎西奈彩色棒( Cuisenaire rods)。
沉默法主要的学习理论假设如下:(1)通过发现或创造,而不是通过记忆和重复学习效果更好;(2)通过相应的物体学习有助于学习效果;(3)通过解决与学习材料有关的问题有助于学习效果。
Gattetegno 对语言理论在外语教学法中的作用公开持怀疑态度。
他认为,语言是经历的一种替代物,因而正是经历赋予语言以意义。
尽管如此,通过沉默法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和顺序,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它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理论。
语言被看作是一组与特定意义任意相联系的通过语法规则结合起来的语音组合。
语言从其社会语境中抽离出来通过虚拟的语境教给学生。
在沉默法中,这种虚拟的语境由彩色棒所代表。
课程顺序根据语法的复杂程度安排。
新的词汇和结构材料被切分成小的组成部分,一个个教给学生。
句子是基本的教学单位,教师的注意力放在命题意义而不是其交际价值上。
学生接触的是目的语的结构模式并通过演绎推理学习语法规则。
Gattegno 把词汇看作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认为词汇的选择极其重要。
G attegno 认为,第二语言学习完全不同于母语习得过程。
由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学习外语的过程根本不能等同于母语习得。
所谓的“直接法”或“自然法”只会使人误入歧途。
成功的外语学习应该在一种严格控制的“人为”的方法下进行。
沉默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语言的基本等素的认I练培养初学者听和说方面的能力。
沉默法采纳的基本上是结构式的教学大纲,课程根据语法项目和相关词汇安排。
环境社会学讲义1.环境社会学与传统社会学相⽐有何特点?环境社会学区别于传统社会学:把以往社会学排除于研究对象之外的⾃然的、物理的、化学的环境纳⼊了研究范围,并把研究这种环境与⼈类社会、⼈类群体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的。
与以往社会学相⽐,环境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扩⼤到了⾃然界。
2.为什么说对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步深⼊是环境社会学产⽣的主要原因?对环境问题的逐步深⼊认识是环境社会学产⽣的深层原因。
(具体阐述)3.迄今为⽌的环境社会学研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有何特点,代表⼈物?(⼀)环境学的环境社会学1.在研究主题上,主要研究的是环境与社会的关系,⽽且相对来说⽐较强调环境因素对于社会系统的影响。
2.在研究⽅法或分析框架上,主要采⽤⾃然科学的⽅法或分析框架。
3.在研究取向上,主要是⼀种宏观取向,试图发展具有普世性的,关于理解环境与社会关系的⼀般理论。
4.在与传统社会学的关系上,主要是⼀种对⽴和批判的关系。
代表⼈物:卡顿、邓拉普。
(⼆)社会学的环境社会学。
1.在研究主题上,主要围绕环境问题及其社会影响⽽开展研究。
2.在研究⽅法和分析框架上,主要采⽤社会科学的⼀些⽅法或分析框架。
3.在研究取向上,主要是中观和微观取向,试图发展具有⼀定解释⼒的,关于理解环境问题及其社会影响的特殊理论。
4.在与传统社会学的关系上,主要是⼀种结合与利⽤的关系。
代表⼈物:施奈尔伯格、汉尼根。
1.当代禅师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有哪些?各主要观点是什么?⼀、⽣态学解释。
(结构功能主义)卡顿和邓拉普在邓肯的“⽣态复合体”和帕克的“社会复合体”概念的基础上,建⽴了分析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新框架,提出了“环境的三维竞争功能”模型,通过分析环境对⼈类的三种功能,三种功能之间的冲突关系以及这些功能与关系的渲变情况,解释了当代环境问题的⽣态根源。
⽣态复合体:⼈⼝、组织、技术、环境(P/O/E/T)四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的交叉依赖关系,分析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态学框架(强调环境的中⼼位置)⼆、政治经济学。
第四讲:四种二语习得理论1、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MLchiglishm other language中介语是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Positive transfer (正迁移)母语的干扰: Transfer (迁移)Negative transfer (负迁移)正迁移(positive) :母语帮助目标语2、文化移入说(Acculturation . Model) --by Schunman (舒曼)3、渐进体系说(Approximative System)循序渐进(Graduality)Palmer ( 帕默) "Snowball"四先原则: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死后活,先集体后个人。
4、输入说(Input Theory) S .D.Krashen (克拉申)对于二语的习得,要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i+1"即"input+1","1"相当于不定量"n"“中国外语立体教学理论”by “张正东” 所用甚少 四、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Critical period 关键期假说“13”is the critical age1、印度狼孩2、非洲黑猩猩孩3、辽宁猪孩思考题:语言学对我国外语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第二部分:外语教学流派(Schools of FILM )教学目的: 1、了解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2、借签by Selinker TL target language一、 FLI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一) .GTM (语法翻译法)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s始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中,源于欧洲 (西欧), (18 世纪前的拉丁语)中国从 1872 年开始,同文馆标志着中国班级教学的开始。
英语沉默教学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英语沉默教学法 (The Silent Way)2011-02-26 21:05英语沉默教学法 (The Silent Way)是西方人本主义教学法中一个较有特色的流派,为美国心理学家兼数学家凯莱布·加特尼奥(有人也译成卡帝格罗) (Caleb Gattegno)所创立。
是基于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于上世纪 60 年代产生在美国的现代教学法,成熟于七十年代。
该教学法认为,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少说话,而鼓励让学生多开口多说话。
沉默教学法理论设定了 3 条基本假设:其一,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或创造,而不是去背诵和复述那些指定他们学习的东西,这样会有利他的学习。
其二,如有一些物体的帮助,学习也会变得容易些。
其三,通过利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学习语言,会使学习变得容易些。
沉默教学法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成功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投入。
首先是有沉思的意识,然后是积极主动地试用。
沉思可以给大脑最多的机会去从语言中获得信息;沉思可以允许并强迫学习者对所学材料付出最多的注意力和进行最佳的加工处理。
在课堂里利用沉思意味着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
沉默教学法认为;沉思是最好的学习工具。
学习者在沉思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在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上,精力集中在完成任务的潜在手段上。
沉思可以使学习效用最大化。
沉默法教学的模式是运用结构主义的模式解释目标语言。
将单词视为一组声音,约定俗成地与特定的意义相对应,然后通过语法组成句子---语义单位。
在教学活动中,将语言与其社会环境相分离,教师通过虚拟的语言场景来组织教学活动。
句子是教学的基本单位。
教师强调的是命题意义,而不是它的交际价值。
学生学习目标语的结构形态,并通过归纳的办法学习语法规则。
沉默教学法其总体目标是通过对语言类基本要素的训练,培养初学者的听说能力。
英语教学要求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主要是起到主导作用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习者使用目标语的基本成分,进行听说的能力的培养。
米兰达规则和沉默权说到沉默权,就不能不谈有名的米兰达规则(rule of Miranda)。
1963年,欧内斯特·米兰达因被控犯有绑票和强奸罪而被亚利桑那州费利克斯城警察局逮捕,在未被告知有权请辩护律师、也没有辩护律师在场的情形下作了有罪供述并最终被送上法庭,虽然米兰达的辩护律师提出反对意见,亚利桑那州刑事审判法院陪审团仍裁定米兰达的供述可以作为认定有罪的证据,并作出有罪裁决。
1966年6月13日,美国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厄尔·沃伦推翻了对米兰达的原判决,其理由为:警方在审问在押的嫌疑犯时,应事先告知他有3种权利:即保持沉默的权利;拒绝被迫作出于己不利的供词的权利;在诉前或诉讼中聘请律师,如无力自聘律师则应由指定辩护人为之辩护的权利,否则嫌疑犯的口供不可采信。
这就是刑事诉讼中极为重要的“米兰达规则”,也称“米兰达须知”①。
它规定警方在讯问在押的嫌疑分子之前必须告知他:你拥有美国宪法修正案第5条和第6条所规定的权利,具体内容为:(1)你有权保持沉默;(2)你所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并将要在法庭上作为对你不利的依据;(3)你有权同律师进行谈话,并有权要求在你被讯问时,有律师同你一起在场;(4)如果你需要律师又无力聘请的话,将在进行任何讯问之前代你指定律师。
第21届联大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第14条规定:"任何人不被强迫作不利于他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犯罪。
"1998年7月17日联合国设立国际刑事法院全权代表外交会议通过的《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第五编第五十五条第二款第2项规定:"保持沉默,而且这种沉默不作为判定有罪或无罪的考虑因素。
" 第六编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7项规定:"不被强迫作证或认罪,保持沉默,而且这种沉默不作为判定有罪或无罪的考虑因素。
"此外,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7条、世界刑法学会第15届代表大会《关于刑事诉讼法中的人权问题的决议》第17条,都有关于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或沉默权的规定。
沉默教学法概述及其评价作者:张震璇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第01期[摘要]沉默教学法的“学习者中心”的观念深得各位教育学者的赞同。
它提倡在课堂中教师尽量保持沉默,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把学习者作为课堂的中心。
沉默教学法颠覆了以前“教师为中心”的观念。
教师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及辅助教具来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来达到学习效果。
作者通过一系列实例展示了沉默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并分析了其利弊以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沉默法;学习者中心;利弊;评价[中图分类号]D9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1-0065-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1-033[本刊网址]http://一、导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外语教育一直在寻求一种最佳方法,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适应学习者的需要,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发挥更充分、积极地参与作用。
沉默教学法就是在此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教学法。
沉默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兼数学家凯莱布·加特尼奥( Caleb Gategno)于60年代创造的一种语言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主要是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保持沉默,而通过精心设计的彩棒、语音、词汇图表等直观教具来示范单词和句子,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这种语言教学法曾一度因为将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变为“学习者中心”而受到重视,跻身于八大外语教学法之列。
二、沉默法概述(一)沉默法简介1.沉默法的理论基础八、九十年代以来,“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术语逐渐频繁出现在国外语言教学书刊和文章中。
人本主义观点恰好符合这一潮流。
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代表人物为卡尔·罗杰斯。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学习的核心内容有四个方面:自我完善的人、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环境、自我授权。
人本主义认为,教师应赋予学生以权力,让他们积极、自发地学习,让他们与教师和其它学习者协商、合作,自我发现,进行批判性思维,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
正确解读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正确解读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作者:云淡风轻文章来源:转自它网点击数:1077 更新时间:2006-12-21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和正确解读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型的沉默现象,以达到掌握沉默的规律和正确利用的目的;并且针对各种不同的沉默现象,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沉默;评价;焦虑;提问的技巧;问题的修正;教学质量一、沉默的定义及分类人们交流时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不仅有言语行为(verbal interaction),还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nonverbal interaction)。
所谓非言语交流,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
非言语交流的形式很多,包括除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他装饰等,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动作的动作,都是非言语交流的有效途径。
在会话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上,除了目光、表情、动作和声音特征以外,还有一条主要非言语交流渠道不可忽视--这便是沉默。
沉默有时与讲话相对,指没有言语的情况,当然也就包括上述的诸多非言语行为,课堂教学的沉默现象一般分为不伴随其他行为特征的静止沉默(still silence)和伴随一些体态动作等的非静止沉默(non-still silence)。
本文讨论的仅局限于(学生方面的)静止沉默。
二、造成沉默的原因交流能力主要由三种能力组成,即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语言能力和使用技巧的能力。
沉默经常会与这三种能力的缺乏有关。
1.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可以传递以下几方面语用特征1.教材的设计<o:p< p></o:p<>首先,教材的设计必须符合学习者当前和未来的交流需要。
处于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频繁的年代,英语的口语是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对大多数学习者而言,学外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希望不再做英语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