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石油产业结构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55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读西藏产业结构变化表,完成下题。
时间三次产业的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6年17.627.654.82011年12.334.653.11.根据西藏的特殊情况,当地政府提出了“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发展模式,符合该发展模式的做法是( )A.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B.加快特色矿业的开发,限制加工业的发展C.大力扶持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D.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牧答案:C解析:西藏海拔高,热量不足、生态脆弱,耕地资源有限,发展经济不宜依赖第一产业;加快特色矿业的开发,不利于环境保护,并且限制加工业的发展,不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西藏主要是河谷农业,河谷地区耕地有限,盲目退耕不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当地拥有独特且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合发展旅游业,旅游业投资小、效益高,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下图示意江苏省2000年和2012年各县市产业结构分异。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江苏省内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苏中地区产业结构升级B.苏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C.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稳定D.全省产业结构变化不大答案:B解析:根据图例判断,苏北地区第一产业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均衡发展型产业增加,说明产业结构升级。
3.2012年江苏省内的产业分布和经济特点是( )A.农业集中在苏北,苏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B.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苏南地区落后于苏北和苏中地区C.苏南以工业为主导,苏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D.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2012年,江苏省农业集中在苏北,苏中以均衡发展型为主,苏南以第三产业主导型为主;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苏北地区落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
(2021河南高二开学考试)英国某大学提出产业升级的四种模式,即下图中①②③④。
众多研究表明,产业升级一般遵循先从④升级到③再到②最后到①这一规律。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细分子行业发展运行分析目录第一节子行业简介 (1)第二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1)一、行业总体情况 (2)二、行业分布格局 (3)三、行业内企业运行情况 (4)四、发展趋势 (5)第三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5)一、行业总体情况 (5)二、行业分布格局 (7)三、行业内企业运行情况 (8)四、发展趋势 (8)第四节二级子行业发展情况 (8)一、精炼石油产品制造行业 (9)二、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 (12)三、农药制造行业 (14)四、肥料制造行业 (17)第一节子行业简介由于石油化工行业子行业范围较高,行业众多,本报告将重点对两个二级子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四个三级子行业:精炼石油制造、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肥料制造、农药制造进行介绍。
第二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发展情况分析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是石油化工行业子行业之一,主要为其他子行业提供化工原材料。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包括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炼焦和核燃料加工。
一、行业总体情况(一)行业规模:稳定增长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属于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同时也处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上游,从2014年各项指标来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企业数量比2013年有所减少,为2024家,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相比2013年稳步上升,截至2014年底,我国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资产总计为23555.54亿元,同比增长1.550%;负债规模为15496.31亿元,同比增长2.17%,2014年行业资产增速和负债增速基本持平,行业资产结构趋于稳定。
表12010-2014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主要规模指标统计单位:个,人,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盈利情况:销售收入增长放缓盈利大幅回升2014年1-12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0304.30亿元,同比降低0.58%,销售收入增速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2014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利润为97.32亿元,行业利润水平大幅降低;同时行业亏损也增加至652.11亿元,同比上升25.64%。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1.理解产业转型的含义、影响因素。
(综合思维)2.通过资料,认识单一经济结构的弊端,理解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
(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3.结合典例,分析影响区域产业转型的因素。
(综合思维)4.结合资料,说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措施。
(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产业转型的含义1.传统产业的积极作用与不足(1)积极作用:传统产业能够促进① 经济增长、解决② 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城市化等。
(2)不足:传统产业存在③ 技术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④ 产品附加值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具有不可持续性。
2.产业转型的含义:基于新一轮发展和市场竞争,传统产业只有进行⑤ 技术改造和整体提升,才能适应转型发展的市场环境。
3.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1)产业延伸: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⑥ 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有利于降低⑦ 生产成本,完善配套服务,促使集聚效益的产生。
(2)产业更新:利用原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基础的全新产业群,把原先的产业资源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把传统加工提升为⑧ 智能制造。
(3)综合发展:在转型初期,采取⑨ 产业延伸模式,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区域功能逐渐完善,新兴产业相继崛起,遂向⑩ 综合性方向演化。
4.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⑪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阶段、市场环境、⑫经济政策、科技创新等。
其中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直接影响到产业⑬转型路径的选择。
◆特别提醒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可以表达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
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高。
石油产业链市场分析报告一、概述石油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产业链包括勘探、生产、储运、销售等多个环节。
本报告通过对石油产业链市场的分析,主要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市场情报。
二、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1.市场规模:石油产业链市场以其庞大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全球石油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
2.市场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产业链市场有望继续扩大。
同时,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相对来说传统能源市场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
三、石油产业链市场结构1.勘探环节:石油勘探是石油产业链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勘探开发等环节。
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勘探公司有沙特阿美、美国埃克森美孚等。
2.生产环节:石油生产环节主要包括石油开采、工艺加工等环节。
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石油生产公司有沙特阿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等。
3.储运环节:石油储运环节主要包括输油管道、油轮运输等。
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石油储运公司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
4.销售环节:石油销售环节主要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等。
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石油销售公司有壳牌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等。
四、市场竞争格局1.全球竞争:全球石油产业链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对手有沙特阿美、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等大型国际石油公司。
2.地区竞争:在地区层面,石油产业链市场的竞争格局也比较复杂。
在中东地区,沙特阿美等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在美洲地区,埃克森美孚等公司相对较为强大;而在亚洲地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公司具有一定优势。
3.新能源竞争: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石油产业链市场面临来自可再生能源等新兴市场的竞争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一些石油公司积极转型,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合作。
五、风险与挑战1.环境问题:石油产业链在勘探、生产、储运等环节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学考要求1.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2.理解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1)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燃料。
(2)石油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1)对石油资源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2)我国石油利用的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
因此,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
(3)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4)加强资源勘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还有很大潜力。
石油资源危机与应对措施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石油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并逐渐因消费而耗竭;二是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石油消费日益增加。
两者结合,将使石油供应出现短缺,价格上扬,冲击石化工业,甚至阻碍经济增长,这些均构成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来理解和识记。
(1)“开源”方面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对其开发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②加强资源勘探,发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保证国内石油的正常供应。
③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2)“节流”方面①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我国石油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约潜力很大。
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以达到节约使用石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②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Mt:百万吨)。
中国石油行业结构分析报告引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石油行业发展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将对中国石油行业的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趋势。
1. 产业链结构中国石油行业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
上游上游涉及石油勘探、开采和生产。
中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和南海等地。
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在这一环节发挥着主导作用。
中游中游主要包括石油储运和炼油。
其中,石油储运是将原油运输到炼油厂的过程,而炼油则是将原油加工成各种石油产品的过程。
中石油和中石化旗下的子公司在这一环节扮演主要角色。
下游下游是指石油产品的销售和分销环节。
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等。
国内炼油企业和石油加油站扮演着关键角色。
2. 特点和趋势中国石油行业的特点和趋势如下:2.1 国内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石油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尤其是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用油需求的增长,将对中国石油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2 技术改进与创新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的改进,将对中国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利用新技术,提高油田的开采率和采油效率,可以有效延长石油资源的寿命。
2.3 能源结构调整中国政府正在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
这将对中国石油行业带来一定的变革和挑战,同时也为石油企业提供了发展新的机遇。
2.4 国际合作机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
通过与国际石油企业的合作,中国石油行业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同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也有助于提高中国石油企业的竞争力。
3. 发展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建议:3.1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的进步,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
3.2 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政策,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摘要】本文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出发,通过石油上游、下游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以及研究石油产业的进入壁垒,揭示产生“油荒”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对石油产业市场结构的剖析,指出行政垄断对中国石油行业的影响,最后得出对我国石油行业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石油产业集中度进入壁垒你油荒现象石油产业由于其范围经济特征、资源的有限分布以及巨大的资金要求,经常被误以为是自然垄断行业,但从总体上而言,石油产业并不是一个自然垄断行业,而是属于竞争性产业。
且随着制度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石油竞争性产业的特性渐趋增强。
一、石油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二、石油产业的进入壁垒通过石油上游的市场集中度分析,我们得出了上游产业是寡头竞争型结构。
寡头为了维护自己在行业中的获利程度,往往会设置很高的进入壁垒,阻碍其他厂商的进入。
那么,石油产业存在着哪些进入壁垒呢?(1)政策性壁垒。
由于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许多国家对石油产业实行特许经营,禁止特许以外的企业进入石油产业,这使石油产业具有较高的政策性壁垒。
(2)资源性壁垒。
石油产业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油气资源储量,新企业若要进入此行业,需花费相当大的费用购买资源,由此产生进入此行业的巨大障碍。
(3)技术性壁垒。
石油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勘探、开发、运输、炼制等领域有大量的关键技术,如保密性专利或专有技术,这些无法取得或掌握的关键技术就成为石油产业进入的技术性壁垒。
(4)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壁垒是指在存在规模经济的行业,新进入企业市场份额低,无法将规模扩大到能实现最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的必要限度,只得容忍高成本带来的利润损失,从而规模经济起到了阻碍新企业进入的作用。
石油炼制以及石油化工都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有效益。
根据国外的经验,年炼制能力在250万吨才能达到规模经济产量。
三、“油荒”现象四、政策措施要打破中国目前石油产业的垄断寡头现象,关键是要向国内资本开放石油开采市场和原油进口配额。
摘要在金融危机寒流劲吹之下,石油对外开放度日益扩大、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中国石化行业是无法独善其身的。
企业是市场主体,其市场行为取决于特定的市场供求关系,也取决于经济运行总体状况和运行趋势。
关于宏观运行趋势的明确信号,是市场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基础性产业,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录前言 (1)第一章、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1.1国际石化产业运行情况 (2)第二章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状况 (3)2.1 炼油工业逆势上扬 (3)2.2产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3)2.3市场需求持续回升 (3)2.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2.5 新型煤化工获得新发展 (4)2.6行业投资增速趋缓 (4)2.7 进出口贸易形势逐季好转 (4)第三章产业链及构成 (5)3.1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 (5)3.2石油石化产业链 (5)第四章石油化工行业供给需求现状 (6)4.1供给方面 (6)4.1.1国内产量:呈双位数增长 (6)4.2进口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7)4.3需求方面 (8)4.3.1消费需求与塑料制品行业同步增长 (8)4.3.2出口 (9)第五章我国石化行业国际竞争力 (11)5.1 资源相对不足,石油生产、加工成本高 (11)5.2 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差。
(11)5.3 经营机制不活,生产效率低下 (11)5.4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 (11)5.5跨国营销刚刚起步,国际化程度依然很低 (12)第六章石化发展趋势 (13)6.1中国石化的发展战略 (13)6.2化工生态园的建设 (13)6.3石化企业的公用设施 (14)6.4 热点石油化工产品 (14)第七章塑胶塑料行业三大宏观趋势 (16)7.1高科技材料成为发展重点,改性塑料将逐步满足国内需求 (16)7.2应用市场:塑料新产品不断涌现,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 (16)7.3承载空间:中国塑料工业有向集聚化、园区化发展的趋 (17)总结 (18)参考文献 (19)前言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石油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