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监测讲义及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14.69 MB
- 文档页数:650
应急环境监测第一节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二、部分省市环境应急监测建设概况第二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一、建立应急监测体系二、应急监测体制三、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四、环境应急监测的特点五、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六、应急监测回响系统七、环境应急监测演习第三节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一、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案二、应急布点要求三、应急监测频次要求四、监测项目的选择五、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六、应急监测数据及报告第四节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主要技术一、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特点二、快速应急监测技术第四章应急环境监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速测定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围、扩散速度危害程度,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正确决策争取时间,有效控制污染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为善后处理处罚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发展一、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发展为了应对突发性环境化学事件,发达国家在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测定、化学品的毒理试验、化工生产的风险评估、化学品事故的预测和应急措施、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的监测等方面开展大量法律和技术方面的研究。
在突发性化学污染事件中,应急监测是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监测技术,完善应急监测装备,做出准确的应急监测分析,可以为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依据,起到技术支持作用。
应急监测技术应以迅速进行监测分析,、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程度、污染围、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为核心,应急监测还应确定污染性质,提供个人防护的要求;提供事故污染排放源位置、排放规模的信息;提供污染现场污染控制与污染物清理和处理效果的有关信息。
近年来,面对日益频发的环境化学突发事件,我国许多省市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上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省、省、省、省及市、市、市、市、市、市等省市都先后建立了应急监测系统、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库、污染源调查数据库,编写了环境应急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手册、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手册、工作指南等,在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监测分析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应急监测一、应急监测及其内容实施应急监测是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处理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对污染事故的类型及污染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为污染事故及时、准确的迸行处理、处置和制订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可以说,应急监测是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与善后处理中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
有效的应急监测可以赢得宝贯的时间、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减少事故损失。
二、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及特殊要求1、应急监测的内容:一般现场应急监测的内容包括:(1)石油化工等危险作业场所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2)运输工具的破损¨倾覆导致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3)各类危险品存储场所酌泄漏、火灾、爆炸等。
(4)各类废料场、废工厂的污染。
(5)突发性的投毒行为。
(6)其他。
2、应急监测的作用与要求具体地说。
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与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事故特征予以表征能迅速提供污染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如污染物的释放量、形态及浓度,估计向环境扩散的速率、受污染的区域和范围、有无叠加作用、降解速率以由污染物的特性《包括毒性、挥发性、残留性》等。
(2)为制定处置措施快速提供必要的信息,鉴于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应根据初步分析结果。
能迅速提出适当的应急处理处置,或者能为决策者及有关方面提供充分的信息,以确保对事故做出迅速有效的应急反应,将事故的有害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为此,必须保证所提供的监测数据及其他信息的高度准确和可靠。
有关鉴定和判断污染事故严重程度的数据质量尤为重要。
(3)连续、实时地监测事故的发展态势;对于评估事故对公众和环境卫生的影响以及整个受影响地区产生的后果随时间而变化,对于污染事故的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因为在特定形势下的情况变化,必须对原拟定要采取的措施进行实时的修正。
(4)为实验室分析提供第一信息源有时要确切地弄清事故所涉及的是何种化学物质是很困难的,此时,现场监测设备往往是不够用的,但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实验室分析提供许多有用的第一信息源,如正确的采样地点、采样范围、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及分析方法等。
1、突发环境事件:因事故或意外性事件等因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受到危害或威胁的紧急状况。
2、环境应急管理:包括环境事件预防、环境事件应急准备、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及事件调查处理全过程管理3、突发环境事件主要特征:突发性、危害性、次生性、不确定性4、突发环境事件类型:A、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地表水或地下水B、毒气污染事件C、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引起的污染事件D、油污染事件E、放射性污染事件F、海洋环境污染事件G、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次生性环境污染或生态波坏H、人为破坏引起的环境事件5、突发环境事件分级(4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Ⅰ)、重大环境事件(Ⅱ)、较大环境事件(Ⅲ)、一般环境事件(Ⅳ)A、特别重大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B、重大环境事件(Ⅱ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C、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