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浅基础1
- 格式:ppt
- 大小:5.72 MB
- 文档页数:43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基础工程:研究下部结构物与岩土相互作用共同承担上部结构物所产生各种变形与稳定问题。
持力层:在地基基础设计时,直接承受基础荷载的土层。
(持力层受附加应力影响,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当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满足一定条件时,此时深度为持力层底面)下卧层:承受压力的这一部分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部分为下卧层。
(注:根据承受荷载不同,持力层和下卧层也不同)地基: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
地基可分为:①天然地基:开挖基坑后可以直接修筑基础的地基;②人工地基: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要事先进行人工处理的地基。
基础: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
基础的作用:扩散压力;传递压力;调整地基变形;抗滑或抗倾覆及减振。
基础可分为:①浅基础:指埋深不大的基础(d<5m);(1)采用常规施工方法修建;大开挖——降水——建造基础——回填土(2)不计基础侧面的摩擦力。
②深基础:对于浅层土质不良,需要利用深处良好地层;(1)采用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机具建造的基础;(2)计算承载力时需要计入基础侧面的摩擦力。
③深浅结合的基础:桩——筏基础、桩——箱基础。
地基基础设计方案:①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优先选用)——天然地基②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③天然地基上的深基础④深浅结合的基础(桩-筏基础、桩-箱基础)对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地基承载力要求②地基变形要求③基础强度、刚度、耐久性要求④对坝基,有抗渗要求。
基础分类:地基液化:——液化层常采用原位测试方法来判别。
地震液化在地质上有如下的宏观现象:①喷水冒砂:土体中剩余孔隙水压力所产生的管涌所导致的水和砂在地面上喷出。
②地下砂层液化:地基中某些砂层,在其上虽覆盖有一定厚度的非液化土层,但当地震烈度大于7度时,地下饱和砂层可发生液化,地基的强度降低。
液化土层的判别: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振动强度、透水性、密度、粘性、静应力状态等。
当地基内存在如下土层特点时应注意:(1)若土的密度大,振动下体积收缩的趋势小,不易液化。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地基、基础、人工地基
第二章浅基础
地基主要受力层、扩展基础、基础埋置深度、持力层、下卧层、地基承载力、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软弱下卧层、地基静反力、全补偿性基础、超补偿性基础、欠补偿性基础
第四章桩基础
低承台桩基、高承台桩基、端承型桩、摩擦型桩、摩擦端承桩、端承桩、端承摩擦桩、摩擦桩、灌注桩、群桩效应、群桩效应系数、复合桩基、负摩阻力、中性点
第五章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软土、淤泥、淤泥质土、复合地基
第七章挡土墙
墙趾与墙踵、悬臂式板桩墙、锚定式板桩墙
第九章特殊土地基
特殊土、软土地基、原生黄土、次生黄土、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性黄土、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力、膨胀土、自由膨胀率、膨胀率、膨胀力、线缩率、收缩系数、红粘土、次生红粘土、融化下沉系数、盐渍土、溶陷系数、结晶膨胀
备注:以上斜体字的部分为习题集所列的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