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6
我国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提高,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就我国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研究进展1. 系统优化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围绕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成果表明,将设施、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气候控制等多种技术有效整合,可实现设施草莓高效生产。
其中,无土栽培技术是关键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设施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2. 生长介质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化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有赖于生长介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合使用。
优质生长介质不仅能保持良好的通气性、保水性和营养供应,还能对植物根系的生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节植物生长、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3. 遗传改良及种质资源随着国内外设施草莓品种的不断繁育和改良,我国自有草莓品种也在不断完善。
遗传改良技术可用于提高设施草莓的生产性能和抗逆性,创新品种也在不断涌现。
此外,建立起设施草莓的种质资源库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发展建议1.加强技术研究在技术研究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应该加强对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探索更加先进的种植模式,并不断优化生长介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方。
2. 加强人才培养目前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拥有一支专业人才团队来进行技术研究和推广。
因此,应该加强设施草莓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灵活的培训方式和方法,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
3. 推广先进技术推广是实现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有效途径。
科学家们需要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及时向社会传递,打破科技推广的壁垒,将优秀的无土栽培技术向更广泛的人群普及。
这对提高设施草莓的生产和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 引入外来优秀种质资源我国的设施草莓品种虽有增加,但还存在着品种单一、适应性差、品质不一等问题。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科学种植技术,研究草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讨影响草莓生长的关键因素,为草莓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草莓品种:选用我国优良的四季草莓品种,如欧洲四季红、长虹2号、83-38等。
(2)种植容器:选用径口在20-30厘米的陶瓷盆。
(3)土壤:选用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4)肥料:采用兽蹄、鱼骨、家禽内脏、豆饼等有机肥,加水腐熟发酵后制成液态肥水或追施复合肥。
2. 实验方法:(1)种植时间:选择秋季进行园地起苗上盆。
(2)种植方法:选择健壮秧苗,起苗时多带土,摘除老残叶,将苗木根系剪留10厘米左右,让根系舒展栽入盆土中。
栽植深度以不露根、不埋心为原则,土要按实,固定苗位,使土面与盆口保持3-4厘米距离。
(3)肥水管理:四季草莓1年多次开花结果,营养消耗多,要加强养分补充。
一般每星期追肥一次。
室外盆栽,每天早晚各浇水1次。
浇水时,应事先将水晒暖再用,切忌直接用井水或自来水浇灌。
(4)苗木管理:适时疏蕾、摘叶、摘除匍匐茎,去除老叶、残叶、病叶和多余匍匐茎,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果实质量。
架果造形,用铁丝或竹签做成不同形状的果架,放入花盆将果穗架起,促使果穗通风透光,果实着色均匀。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栽植时间对草莓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秋季栽植的草莓生长情况较好,果实成熟期较早,产量较高。
这与秋季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因素有关。
2. 土壤对草莓生长的影响实验中发现,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土壤有利于草莓的生长。
这是因为腐殖质土壤具有肥力高、保水性好、透气性佳等特点,有利于草莓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3. 肥水管理对草莓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合理的肥水管理对草莓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追肥可以补充草莓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养分,浇水则有利于草莓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
4. 苗木管理对草莓生长的影响适时疏蕾、摘叶、摘除匍匐茎,去除老叶、残叶、病叶和多余匍匐茎,有利于提高果实质量。
草莓的设施栽培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草莓的设施栽培并且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日光温室,大、中、小棚等多种设施栽培形式,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优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规模化生产基地。
如四川以小拱棚为主的草莓生产基地,浙江、上海、江苏以塑料大中棚为主的基地,山东、河北以塑料大棚为主的基地,北京、辽宁以日光温室为主的基地。
通过设施栽培,我国草莓鲜果供应可从11月开始到翌年6月,不仅延长了市场供应期,更增加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而且成为许多地区高效农业的主导产业。
(一)草莓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温度草莓对温度适应性较强,总体上生长发育期要求比较凉爽温和的气候环境。
根系生长适宜温度为15~18℃,地上部分生长适温在20℃左右,叶片光合作用适温在20~25℃,15℃以下和30℃以上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生长期-7℃以下低温植株会发生冻害,-10℃会冻死。
除四季草莓外,一季作草莓花芽分化要求低温短日照,花芽分化适温为5~17℃,自然状态下华北、长江流域一带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花芽分化,暖地品种在15~26℃较高温度下,配合短日(13小时以下)、低氮水平,也能顺利花芽分化。
但四季莓则在长日照下促进花芽分化。
高温长日、高氮条件下促进从花芽分化到开花的进程,而从开花到成熟,需要6℃以上有效积温300~450℃.进入休眠期需要在5℃以下保持一定时间(春香、女峰等0~5小时,冷地型的盛冈16号则需700~1000小时),此后在20~25℃下恢复生长。
通过休眠的母株在25℃左右、13~14小时长光照下,匍匐茎旺盛发生。
赤霉素可代替长日作用,促进匍匐茎生长。
开花适宜温度为13.8~20.6℃,平均温度高于10℃开始开花,遇0℃低温会受到伤害,柱头变黑,温度高于30℃使花粉发育不良。
果实膨大适温是18~25℃,最低温度12℃,在此温度下,昼夜温差大有利果实发育和糖分积累。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较低温度可形成大果,但果实发育慢,较高温度促使果实提前成熟,但果个偏小。
草莓栽培研究报告草莓栽培研究报告一、引言:草莓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著名的草莓香气,备受人们的喜爱。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草莓的栽培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探索和总结,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产量和质量。
二、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品种良好、生长状态良好的草莓苗进行试验。
在试验中,我们采用了有机肥料进行施肥,并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采用了保温棚的方法,控制了温度和湿度,以提高草莓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三、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验,我们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果和结论。
首先,施用有机肥料对草莓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有机肥料中的营养物质能够提供草莓所需的养分,促进草莓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其次,保持土壤湿润对草莓的生长也非常重要。
草莓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保持土壤湿润可以确保草莓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
最后,保温棚对草莓的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保温棚可以提供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利于草莓的生长和发育。
四、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适当施用有机肥料、保持土壤湿润以及采用保温棚栽培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草莓的产量和质量。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草莓的栽培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展望:尽管本次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我们在施肥和浇水方面的方法和时间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另外,保温棚的设施也可以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环境的稳定性和草莓的生长水平。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六、参考文献:[1] 刘长江, 张宇杰, 等. 草莓栽培技术研究[J]. 草莓科学,2017(06): 14-18.[2] 张亮, 杨凯, 等. 有机肥料在草莓栽培中的应用研究[D]. 温州大学, 2019.注:本报告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和字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我国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引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草莓的健康高效种植,我国开始引进设施无土栽培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资源,减少土壤病原体传播风险,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在海南、福建等地,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
目前我国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市场推广困难等。
对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建议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我国设施草莓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意义草莓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
而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无土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草莓的产量和质量,缓解传统土壤栽培对于土地资源的依赖和破坏。
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减少草莓生长过程中因土壤病虫害带来的危害,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方向。
无土栽培技术还能够提高草莓的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控制生长环境、有效管理水肥等资源,无土栽培可以提高草莓种植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竞争力。
开展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可以推动我国草莓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是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该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设施草莓生产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表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水平逐渐提升。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我国科研人员不断改进和创新,推动了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已经建立了多个示范基地,展示了无土栽培技术的优势和生产潜力。
草莓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果类植物的设施栽培技术发展迅速,而通过设施栽培面积最广、反季市场销量最大的果类植物当属草莓。
草莓酸甜多汁、营养丰富,以其兼具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备受人们喜爱。
随着反季节销售水果的经济效益扩大化,草莓的设施栽培技术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
本文将从草莓设施栽培的国内外应用概况、其设施栽培的技术要点、栽培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介绍草莓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
关键词:草莓;设施栽培;研究进展;技术要点;栽培管理1前言背景1.1草莓简介草莓是蔷薇科植物,食用的草莓是该种植物的花托膨大了的浆果,其真正的果实是花托表面那些细小的颗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
露地栽培的草莓在每年夏季5-6月间果实成熟。
草莓的种植有三年的周期,头一年仅能收获很少的草莓,第二年就会收获很多,但到了第三年或者三年之后,草莓的产量就要明显下降,需要换掉植株。
而且,草莓的果实不易保存,沾水易烂,无法像苹果、橙子等水果那样长期保存,只能鲜食。
为保证每个季节都有草莓供应市场,满足人们的口腹需求,其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变得重要起来。
我国是世界上草莓野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很早就开始利用野生草莓,并一直沿袭至今。
我国的大果草莓栽培始于1915年,但过去未受到重视,发展缓慢。
20世纪80年代草莓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中国草莓生产面积约70000公顷,面积居世界第1位,其中主要产地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四川、安徽、新疆、北京等地区发展也很快[1]。
重点草莓产区有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该省草莓设施栽培面积占该省果树设施栽培面积的60%以上,已达18000多公顷,同时,华北地区河北省满城县的设施草莓,也已发展成为四季生产的全国知名的草莓基地县[2]。
另外还有山东烟台、上海郊区、四川双流、江苏连云港等地区。
1.2 草莓选种及设施选择草莓是一种耐荫喜凉的植物,设施下的光照可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棚内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和香味的形成,果实生长期长,果实大,品质好。
草莓的设施栽培技术草莓(学名:Fragaria × ananassa)是一种常见的浆果类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
草莓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准备、播种育苗、移植栽培、管理措施等方面。
一、土壤准备草莓生长喜好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含水保持性强的疏松壤土。
在土壤准备过程中,首先需要开垦土壤,将残犁土翻好,然后进行水质改良,增加有机物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性能。
此外,要注意保持土壤的酸碱度在pH5.5-6.5之间,适宜草莓的生长。
二、播种育苗草莓的播种育苗一般采用桃苗或草木根种。
播种期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播种时要注意种子浸泡处理,促进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播种后的育苗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补充养分和水分。
三、移植栽培草莓的移植栽培主要有塑膜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方式。
塑膜栽培一般在春季进行,可以提前生产,提高产量和品质。
而露地栽培一般在秋季进行,对草莓的夏季生长不利,但节约成本。
在移植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健壮的苗木,保证根系完整,避免根系与土壤的剧烈摩擦,移植后要及时浇水,并盖上遮阳网,以避免日照过强。
四、管理措施1.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草莓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5-25摄氏度,湿度在60-70%左右。
要注意及时通风降温,在高温季节要做好遮阳措施,避免草莓受到太阳的直射。
2.科学施肥:草莓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施肥要根据生长期的不同需求合理调整。
开始生长阶段可用氮肥,中期可加入磷钾肥,结实阶段以钾肥为主。
同时可以进行叶面喷肥,补充营养成分。
3.定期修剪:草莓的修剪一般分为水培修剪和地域修剪两种。
水培修剪主要是修剪长出的侧枝和子叶,以保持茎叶疏松,促进光合作用;地域修剪主要是修剪干瘦老茎,以促进新的茎叶生长。
4.病虫害防治:草莓易受到灰霉病、蚜虫、叶螨等虫害的侵袭,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定期喷洒农药,如多菌灵、氧化锌等,也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利用蜘蛛、瓢虫等天敌控制害虫的数量。
草莓设施栽培技术草莓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鲜美的红色小型水果,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农业种植。
设施栽培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方式,能够通过控制环境因素,提高作物生长效率和产量。
草莓设施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为草莓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草莓的品质和产量。
一、设施选择草莓设施栽培的设施主要包括温室、大棚、连栋温室等。
根据气候条件和种植规模选择不同的设施。
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需要选择保温性能好的温室或大棚;而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暖,可以选择通风性能好的大棚或连栋温室。
二、品种选择草莓设施栽培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
例如,红颜、章姬、丰香等品种在国内外均有广泛的种植基础和优良的品质。
三、栽培技术1、土壤处理: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病菌和虫卵。
同时,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可施用适量的有机肥。
2、植株管理:在草莓生长过程中,应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和多余的花序,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植株的通风透光性。
同时,应进行疏花疏果,以提高果实品质。
3、水肥管理:草莓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在浇水时,应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根部腐烂。
在施肥方面,应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以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4、温度管理:草莓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
在设施栽培中,应根据草莓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点,合理调节温度。
在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应适当提高温度以促进果实生长。
5、病虫害防治:草莓常见的病虫害有炭疽病、白粉病、蚜虫等。
在种植过程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状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四、采收与储存草莓在成熟时颜色鲜艳、香味浓郁,应及时采收。
采收时应避免损伤果实,以免影响储存和品质。
草莓可以在低温下储存较长时间,为了保持草莓的新鲜度和口感,应将草莓储存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
浅析设施草莓栽培技术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设施草莓栽培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草莓种植方式。
调研大棚草莓种植情况汇报近年来,大棚草莓种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棚草莓种植的情况,本文对目前大棚草莓种植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进行汇报如下:一、大棚草莓种植面积。
通过对多个种植基地的实地调研,发现大棚草莓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目前全国大棚草莓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00万亩,其中以南方地区居多。
而且,随着大棚技术的不断提升,大棚草莓的种植面积还将继续扩大。
二、大棚草莓种植技术。
在调研中发现,大棚草莓种植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种植基地普遍采用了温室大棚种植技术,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一些种植基地还应用了自动化管理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三、大棚草莓品种选择。
在调研中了解到,大棚草莓的品种选择非常重要。
目前,种植基地普遍选择了早、中、晚熟期的草莓品种,以延长产期,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一些基地还引进了优质的新品种,以提高草莓的品质和口感,满足市场需求。
四、大棚草莓销售情况。
调研发现,大棚草莓的销售情况良好。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草莓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备受青睐。
大棚草莓的上市期延长,能够满足市场对新鲜草莓的需求,销售市场稳定,价格也相对较高。
五、大棚草莓种植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大棚草莓的病虫害防治问题,由于环境封闭性强,病虫害易发生,需要加强防治措施。
其次是大棚草莓的生产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通过对大棚草莓种植情况的调研,我们对大棚草莓种植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我们将继续关注大棚草莓种植情况,为推动大棚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是指以特定的贮液、泥炭、腐植土混合制成的基质材料作为草莓种植基础,再配合相应的肥料、病虫害控制措施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草莓种植。
其最大的优势是摒弃了传统土壤的限制,使草莓的栽培更加灵活、方便,并可高效节约用地,提高产量。
此外,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还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减轻土地污染等问题。
随着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和实践的成果。
其中,一些主要技术如下:1、基质组分:贮液、泥炭、腐植土等肥力较高的基质材料以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制成适宜草莓生长的基质。
2、营养液:营养液是指将多种肥料溶于水中,通过管路配送到设施中供草莓根系吸收的肥料溶液。
应根据不同生长期草莓的不同需求,定制不同的营养液。
3、病虫害防治:由于无土栽培面积通常较小,因此相比于传统的草莓栽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会更为精细化。
在病害和虫害防治上,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如灭菌、质检草苗、支架材料防螨等方法。
4、灌溉系统:无土栽培使用的灌溉系统通常采用滴灌方式,其优点是能更好地控制水分含量,避免草莓过度浸泡水中,同时降低水的浪费。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无土栽培技术也逐渐成熟,比如大规模的智慧农场等应运而生。
这些技术的引入对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未来也将有更多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会让技术更趋完善。
当然,在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例如:1、技术难度高:设施草莓无土栽培需要整个设施建造等先决条件,对于一些中小型果农可能产生更高的成本。
2、设施规模限制:设施草莓无土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设施规模的限制,因此难以在大规模、高效的草莓生产中获得更好的应用。
以上问题对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推动相关技术的不断优化。
除此之外,也可以推广一些有利于发展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的措施,比如政府补贴等,以促进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种植草莓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草莓的种植引言:草莓是一种常见的浆果类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风味,在全球范围内都广受欢迎。
本次实验我们选择在实验室环境下种植草莓,通过研究其生长过程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了解草莓的种植技术与要求,提高我们对草莓栽培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1. 草莓种子:选取优质草莓种子。
2. 种植基质:采用适宜的种植基质,如泥炭和珍珠岩的混合。
3. 容器:选择适宜的种植容器,如种植盘或种植袋。
4. 光源: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如LED灯。
5. 温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实验步骤:1. 种植基质准备:将泥炭与珍珠岩按1:1的比例混合,放入种植容器中作为种植基质。
2. 温湿度控制:保持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湿度在60-80%之间,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 种子播种:在种植基质中均匀撒播草莓种子,覆盖一层薄薄的种植基质作为保护。
4. 光照:提供12-16小时的光照,可以使用LED灯进行补光。
5. 浇水:保持种植基质湿润,但不要过度浇水。
6. 施肥:在草莓生长期间定期施加适量的氮磷钾肥料,促进草莓生长。
结果与讨论:1. 发芽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草莓种子开始发芽,出现小苗。
2. 幼苗期:小苗逐渐长大,生长速度加快,开始形成叶片和根系。
3. 生长期:生长期内,草莓植株不断长高,茎叶变粗,叶片变大,开始开花。
4. 结果期:花朵逐渐变成果实,果实逐渐变红,表示草莓已经成熟。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草莓适合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有助于草莓的发芽和生长。
2. 良好的光照条件对于草莓的生长非常重要,适当的光照有助于提高草莓的生长速度和果实质量。
3. 草莓在生长期间需要适量的施肥,特别是氮磷钾肥料,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草莓的种植技术与要求。
草莓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良好的光照和适量的施肥对草莓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草莓栽种实验报告范文栽种草莓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草莓的栽种方法和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以提高草莓的产量和质量。
实验材料:- 草莓种苗- 营养土- 水源- 肥料- 温度计- pH试纸- 光照计- 定量喷雾器-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需要的实验材料准备齐全,确保实验环境整洁。
- 测量土壤的pH值,并根据需要进行酸碱调节。
- 准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
2. 种苗栽植:- 在营养土中挖好坑穴,每个坑穴之间的间距保持适当。
- 将草莓种苗嫁接或种植在每个坑穴中。
- 覆盖土壤,轻轻拍实,确保种苗牢固。
3. 环境管理:- 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定期检测和调节。
- 给草莓植株提供充足的光照,确保每天得到足够的阳光和光照时间。
- 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
- 施加适量的肥料,追肥周期根据需要和品种而定。
4.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草莓植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
- 使用合适的农药或有机防治方法处理病虫害,遵循使用说明。
5. 生长观察与记录:- 每天观察并记录草莓植株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颜色、根系情况等。
- 定期测量土壤pH值和温度,记录并分析数据。
- 定时测量植株的高度和果实数量,以评估生长情况。
6. 实验结果:- 收集实验期间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 分析草莓植株的生长情况、果实产量和质量。
7.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关于草莓栽种的结论,包括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最佳的栽培方法等。
- 根据实验结论,提出进一步改进草莓栽种方法的建议。
8. 实验总结:-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局限性。
- 探讨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法。
-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进一步实验的可能性。
以上为本次草莓栽种实验的内容,通过实验的进行和结果分析,我们得到了草莓栽种的相关数据和结论。
这将对草莓的栽培技术和产量提高具有指导意义,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草莓种植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草莓是一种广泛栽培的水果,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素使其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草莓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
本报告旨在调查研究草莓种植的相关情况,为农民提供种植草莓的参考。
2. 草莓种植现状2.1 种植地点选择草莓适宜生长的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疏松肥沃的土壤。
目前,主要的草莓种植地点包括河北、江苏、山东等地。
这些地区具备较为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草莓的生长和发展。
2.2 栽培技术草莓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造苗、田间管理和采收等环节。
选种是关键的一步,选用高产、抗病虫害的品种非常重要。
造苗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基质和质量良好的苗木。
田间管理包括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工作,需要定期监测和维护,以保持草莓的生长状况。
采收时要注意草莓的成熟度和采收时机,以充分发挥草莓的营养价值。
2.3 市场需求与价格草莓是一种受欢迎的水果,市场需求较大。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对草莓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草莓的价格受供需关系、季节性和品质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但总体来说,草莓的价格相对较高,为农民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 草莓种植的前景与挑战3.1 前景展望草莓种植具有较好的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的水果需求将不断增加。
草莓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将持续受到市场的青睐。
农民若能掌握种植技术和合理选择品种,草莓种植将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农业产业。
3.2 挑战与解决方案草莓种植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病虫害防治和市场竞争等方面。
气候变化将对草莓的生长环境产生影响,农民需要在种植前做好气候预测和应对措施的准备。
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草莓健康生长的关键,农民需要密切关注草莓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市场竞争也是农民面临的挑战,农民需要加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草莓的附加值,与其他种植者形成差异化竞争。
第1篇一、前言草莓,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水果,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科技的发展,草莓种植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了更好地总结草莓种植的经验,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特制定本报告。
二、草莓种植概况1. 种植面积据统计,我国草莓种植面积已达到200万亩,成为全球最大的草莓生产国。
其中,草莓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江苏、河南、河北等省份。
2. 品种结构目前,我国草莓品种有200~300个,包括大果凤梨草莓、红宝石草莓、章姬草莓等。
其中,大果凤梨草莓和智利草莓的杂交品种——大果凤梨草莓在我国种植面积最大。
3. 产量与产值2019年,全球草莓产量为888.5万吨,我国草莓产量占比为36.26%。
与2010年相比,全球草莓产量增量为260.07万吨,增幅为41.3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92%。
我国草莓产业产值逐年攀升,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草莓种植技术总结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草莓品种,是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在品种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抗病性: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2)产量:选择产量高的品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3)品质:选择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外观美观的品种。
2. 栽植技术(1)整地: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在整地前,需进行土壤消毒,杀灭病虫害。
(2)栽植时间:一般在秋季进行栽植,有利于草莓植株生长。
(3)栽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土壤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栽植密度。
3. 肥水管理(1)施肥:草莓生长过程中,需施足底肥、追肥。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复合肥为主。
(2)浇水:草莓生长过程中,需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4. 病虫害防治(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2)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
5. 采收与保鲜(1)采收:根据草莓成熟度进行采收,保证果实品质。
草莓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摘要近些年来,我国果类植物的设施栽培技术发展迅速,而通过设施栽培面积最广、反季市场销量最大的果类植物当属草莓。
草莓酸甜多汁、营养丰富,以其兼具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备受人们喜爱。
随着反季节销售水果的经济效益扩大化,草莓的设施栽培技术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
本文将从草莓设施栽培的国内外应用概况、其设施栽培的技术要点、栽培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介绍草莓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
关键词:草莓;设施栽培;研究进展;技术要点;栽培管理1前言背景1.1草莓简介草莓是蔷薇科植物,食用的草莓是该种植物的花托膨大了的浆果,其真正的果实是花托表面那些细小的颗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
露地栽培的草莓在每年夏季5-6月间果实成熟。
草莓的种植有三年的周期,头一年仅能收获很少的草莓,第二年就会收获很多,但到了第三年或者三年之后,草莓的产量就要明显下降,需要换掉植株。
而且,草莓的果实不易保存,沾水易烂,无法像苹果、橙子等水果那样长期保存,只能鲜食。
为保证每个季节都有草莓供应市场,满足人们的口腹需求,其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变得重要起来。
我国是世界上草莓野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很早就开始利用野生草莓,并一直沿袭至今。
我国的大果草莓栽培始于1915年,但过去未受到重视,发展缓慢。
20世纪80年代草莓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中国草莓生产面积约70000公顷,面积居世界第1位,其中主要产地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四川、安徽、新疆、北京等地区发展也很快[1]。
重点草莓产区有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该省草莓设施栽培面积占该省果树设施栽培面积的60%以上,已达18000多公顷,同时,华北地区河北省满城县的设施草莓,也已发展成为四季生产的全国知名的草莓基地县[2]。
另外还有山东烟台、上海郊区、四川双流、江苏连云港等地区。
1.2 草莓选种及设施选择草莓是一种耐荫喜凉的植物,设施下的光照可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棚内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和香味的形成,果实生长期长,果实大,品质好。
根据我国草莓生产的现状,在目前现有品种的基础上,采用促成栽培的地区可以引入美国的草莓节、宝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天香、书香、燕香、冬香及红袖添香,湖北农科院的晶瑶等进行试种,采用半促成栽培的地区可以引种天香、燕香和书香等[3]。
依据草莓的生长习性来选择合适的栽培设施,按其类型分,有日光温室栽培、塑料大棚栽培和小拱棚栽培;按基质分,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又包括基质栽培和水培,基质栽培又可分为柱式栽培,袋式栽培,架式栽培和槽式栽培等。
在我国北方主要以日光温室草莓栽培为主,我国中部长江流域以塑料大棚双膜栽培为主,广东、福建和广西等南方地区以小拱棚为主。
日光温室具备草莓花芽分化所需的适宜温度、光照强度、分化时间等条件,有利于顶生花序的分化和发育,也为腋芽创造良好的分化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日光温室栽培的草莓产量明显高于露地栽培,且结果期可长达6个月之久,并有两次高峰期,产量占到总产量的80%左右,而第二次的高峰期产量还要高于第一次[4]。
根据赵秋茂[5]等人的研究结果,塑料大棚双膜栽培可以提高温度3-5℃,即使室外在-4℃时,棚内仍在0℃以上。
棚内草莓果实开始采收期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整个采收期一共约140-200天。
而小拱棚栽培草莓,植株生长健壮,能提前19~22天成熟,采收期较露地栽培延长13天,总产量比露地栽培提高17%。
可见,这三种设施栽培技术都能有效提高草莓产量,延长果实期,为不同季节的市场供应提供了保障。
2 草莓的设施栽培应用进展2.1国内发展概况我国的果树设施栽培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后的20年间几乎停滞不前,到70年代葡萄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栽培成功,随后塑料大棚试验种植成功, 此后果树塑膜大棚及温室栽培在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省市逐步开始试验、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由于淡季果品的高利益驱动,同时随着果树矮密栽培技术的发展、设施材料的改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发展很快。
据统计,目前我国设施栽培的果树面积已超过50000公顷,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北京、河北和河南等地。
其中,山东果树设施栽培面积最大, 面积将近20000 公顷,辽宁、河北、河南、北京等也有大面积栽培,其中栽培最多的是草莓(约占60%)。
果树设施栽培同露地相比其经济效益十分突出,设施栽培草莓效果更甚,经济效益可比露地高7.5~16.7倍。
2011 年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发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常务理事和理事对我国的草莓种植面积和品种构成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均有草莓种植,2010-2011年我国草莓总面积113988.7 公顷,其中90%以上为设施栽培,面积较大的省份有辽宁(15712.7公顷)、山东(14202.2公顷)、河北(12235.7公顷)、湖北(10500.0公顷)、安徽(10000.0公顷)和江苏(9863.5公顷), 排在前10位的主栽品种是丰香、甜查理、红颜、全明星、达赛莱克特、卡姆罗莎、章姬、哈尼、明宝和玛丽亚,除哈尼品种主要在露地栽培用于速冻加工外,其他品种主要用于设施栽培[6]。
2.1国外发展概况远在300年前西欧就开始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 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荷兰等国利用玻璃温室栽培葡萄业已盛行。
随环境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园艺资材的改进和果树栽培集约化的发展,世界各国设施果树的栽培面积逐步增加,在20世纪70年代末形成高潮。
目前,日本、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发展较多。
其中,日本是世界上果树设施栽培面积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目前世界各国进行设施栽培的果树达35 种, 其中落叶果树12种,草莓面积最大。
目前国外草莓设施栽培的技术与应用研究已经涉及到品种适应性与选育、设施功能与环境控制、生态模拟与驯化栽培、果品周年供应与绿色生产、生理生物学基础等方面。
在环境调节与控制方面, 已达计算机智能整体控制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先进水平。
3设施栽培草莓的关键技术和管理3.1技术环节(1)选种:采用日光温室促成栽培的要选用休眠期短,果实大,高产,味浓且抗病的品种,可供我国草莓种植者选用的品种有红颜,甜查理,书香,燕香,天香,冬香,红袖添香,晶瑶和卡姆罗莎等,采用半促成的草莓品种有达赛莱克特,甜查理,天香,燕香和书香等。
(2)育苗: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结果性好、果型大、有4~6片叶、无病虫害的脱毒1年生匍匐茎苗作育苗母株。
由脱毒母株繁殖的匍匐茎苗作为生产用苗。
栽植时间宜在秋季气温适宜时(一般在10月) ,也可在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10℃时定植。
还要建立专门的育苗圃,选择前茬未种过草莓、土壤疏松肥沃的园地,每亩地施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 kg,深翻,耕匀耙细。
定植前用锄草剂统锄80 ml兑水40~50 kg喷雾,后做成宽1. 5~2. 0 m 的平畦,雨水多的地区做高畦。
栽植方式每畦中间定植 1 行母株,株距50 cm。
每亩地栽600~800株,栽前根系应保湿,栽植深度为上不埋心,下不露根。
(3)假植育苗:假植育苗有利于培育健壮、整齐的秧苗和提早花芽分化,有苗床假植和营养钵假植两种方式。
建议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采用假植育苗。
苗床宽1. 2 m,每亩地施腐熟有机肥2000 kg。
塑料营养钵直径10 cm或12 cm,育苗土为无病菌和虫卵少的田园表土,加入腐熟农家肥20 kg·m-3。
视苗情和天气在7月中、下旬开始假植,南方半促成栽培和露地栽培可推迟到8 月中旬。
选取2~3片展叶的匍匐茎子苗,在阴天或晴天下午光照较弱时栽入苗床或营养钵,株行距15 cm×15 cm。
(4)定植:宜在9月上中旬定植。
壮苗标准是单株鲜重30g左右,株高15- 18cm,根系发达,须根长度10-15 cm,白根多,单株复叶5片以上,叶色浓绿,无病斑,健壮,根颈粗0. 5-0. 8 cm。
起苗前要清除老叶、枯叶、病叶,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喷洒。
起苗前1天苗床浇水,最好带土移栽。
每亩地栽苗6000~8000株;下午4点后或阴天移栽,做到上不埋心,下不露根,每畦栽两行。
栽植时根系应完全伸展,并将新茎弓背朝向畦沟一侧,随栽随浇透水。
3.2管理(1)水肥管理:草莓对水分要求较高,应多次灌水,尤其要把握 3 个灌水关键期:始花前期、盛花期和果实膨大期。
底肥施足,追肥应量少次多,结合灌水。
10月中旬每亩地追尿素10 kg,第一批果实膨大期叶面喷施0. 2%磷酸二氢钾,每15~20天施1次,直至收获。
(2)植株管理:一是疏花疏果。
在开花前,适量疏除花序中高级次的花蕾,每个花序保留7~10朵花,幼果着色时及时疏去畸形果、病虫果,促果实个大、整齐、成熟早、品质好;二是摘叶。
一般在10 月中旬、11月中旬及3月中旬各清叶1次,并将其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以降低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花芽分化,减少病虫害发生;三是除匍匐茎。
在果实发育期发生的匍匐茎,应及时摘除。
(3)设施管理:通过调节大棚的开闭来调节大棚内温度,开花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左右;果实生长期最低温度保持在5℃左右,以利于果实生长发育;严寒期光照不足时,对植株易矮化、花序梗短的品种,应补充光照延长日照时数,或喷施赤霉素来抑制植株矮化和延长花序梗。
补充光照从12月初开始,至2月上旬结束,每天下午5~7时开灯。
(4)其他辅助管理:如湿度调控、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4总结草莓是我国设施果树中的主要果树,与其他果树相比,草莓设施栽培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采摘期长、品质好、栽培类型多等特点,是备受人们喜爱的重要节日果品之一。
设施栽培技术可以利用人工创造其果树发育的特殊区域的环境条件等优势,达到人为控制的栽培目的,从而实现良好经济效益。
我国的果树设施栽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草莓设施栽培更是首屈一指,了解其发展现状以及我国设施栽培草莓的主要品种、设施类型及栽培模式,有利于这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出使草莓在不受自然季节影响的最佳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育, 实现集约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高效果业生产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1]张建成,刘和,等.果树的设施栽培[J].河北果树,2005(4): 1- 3 .[2]孙苏海,陈衡.温室草莓种植技术[J].农村科技,2010(8).[3]马长春等.日光温室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6):26.[4]邵银仙.浅谈大棚草莓反季节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178-179.[5]赵秋茂.草莓大棚双膜栽培的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1).[6]王海星.草莓大棚优质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1998,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