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精度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28
滚动轴承的结构设计
滚动轴承的结构设计如下:
一、内圈
内圈是滚动轴承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通常与轴配合安装。
内圈的外表面是圆柱形,内孔与轴颈配合,以保持轴承在轴上的正确位置。
内圈的材质通常为高碳钢或不锈钢,经过淬火和回火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二、外圈
外圈是滚动轴承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通常与轴承座或轴承盖配合安装。
外圈的外表面是圆柱形,内孔与内圈配合,以保持轴承的旋转精度和稳定性。
外圈的材质通常为中碳钢或不锈钢,经过淬火和回火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三、滚动体
滚动体是滚动轴承的核心部分,通常由球形或圆柱形的钢球或滚珠组成。
滚动体在轴承工作时,在内外圈之间滚动,减少摩擦和磨损,同时传递载荷。
滚动体的材质通常为高碳钢或不锈钢,经过淬火和回火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四、保持架
保持架是滚动轴承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引导滚动体在轴承内正确运动,防止滚动体相互碰撞或卡滞。
保持架的材质通常为轻质材料,如铝合金或塑料,以减轻轴承的重量和提高其旋转效率。
保持架的设计应考虑到滚动体的数量、尺寸和排列方式等因素,以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总之,滚动轴承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包括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等。
每个部件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要求,共同保证轴承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同时,在选择和使用滚动轴承时,还需注意其类型、尺寸、载荷、转速等参数是否与使用要求相匹配。
滚动轴承与轴径及外壳孔的配合应采用什么公差原则一、引言在工程制造领域,滚动轴承是一种常用的零部件,用于支撑和旋转机械设备中的轴。
为了确保滚动轴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轴径与外壳孔之间的配合公差原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滚动轴承与轴径及外壳孔的配合公差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滚动轴承与轴径配合公差原则1. 基本原理滚动轴承与轴径的配合公差原则需遵循ISO和GB标准,以确保轴承能够正确安装在轴上并具有良好的旋转性能。
根据ISO286-2和GB1800.1-1996标准,通常采用制轴径基准尺寸和制孔基准尺寸的形式进行配合。
制轴系列分为加置制轴系列、基准轴系列和负偏差制轴系列,制孔系列也分为加置制孔系列、基准孔系列和负偏差制孔系列。
在配合过程中,需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基准尺寸和公差等级。
2. 公差等级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轴径与滚动轴承的配合公差可分为一般配合、紧配合和松配合。
一般配合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轴承安装,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安装性。
紧配合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工况,具有较小的间隙,能够提高轴承的刚性和传动精度。
松配合适用于对中心位置要求不高的场合,具有较大的间隙,可以减小装配难度和提高装配效率。
三、滚动轴承与外壳孔的配合公差原则1. 基本原理滚动轴承与外壳孔的配合公差原则同样需遵循ISO和GB标准,以确保轴承能够正确安装在外壳孔中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H7制孔和h7轴的配合,其中H7代表基准孔系列,h7代表基准轴系列。
还需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公差等级和配合类型。
2. 公差等级与轴径配合类似,外壳孔与滚动轴承的配合公差也可分为一般配合、紧配合和松配合三种类型。
一般配合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孔安装,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安装性。
紧配合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工况,具有较小的间隙,能够提高外壳孔的刚性和稳定性。
松配合适用于对几何要求不高的场合,具有较大的间隙,可以减小装配难度和提高装配效率。
四、总结及个人观点通过以上对滚动轴承与轴径及外壳孔的配合公差原则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配合公差原则的选择对于轴承的安装和使用至关重要。
互换性习题 习题一一、思考题1、什么叫互换性?它在机械制造中有何作用?是否互换性只适用于大量生产?2、生产中常用的互换性有几种?采用不完全互换条件的意义是什么?3、何谓标准化?它和互换性有何关系?标准应如何分类?4、试举例说明互换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实例(举5例)。
5、何谓优先系数,基本系列有哪些?公比如何?变形系列有几种?派生系列是怎样形成的?6、本门课程研究对象是什么?对机械零件要规定哪四项精度要求? 二、作业题1、按优先系数的基本系列确定优先数:(1)第一个数为10,按R5系列确定后五项优先数。
(2)第一个数为100,按R10/3系列确定后三项优先数。
2、试写出R10优先数系从1~100的全部优先数(常用值)。
3、普通螺纹公差自3级精度开始其公差等级系数为:0.50,0.63,0.80,1.00,1.25,1.60,2.00。
试判断他们属于优先系数中的哪一种?其公比是多少?习题二一、思考题1、何谓尺寸传递系统?建立尺寸传递系统有什么意义?目前长度和角度的最高基准是什么?2、量块的“级”和“等”是根据什么划分的?按“级”使用和按“等”使用有何不同?3、计量器具的度量指标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4、试述测量误差的分类、特性及其处理原则。
5、为什么要进行测量误差合成?已定系统误差如何合成?随机误差和未定系统误差如何合成?6、结合在大型工具显微镜生测量螺纹的实验,说明测量过程中有哪些系统误差?如何减小和消除?二、作业题1、用杠杆千分尺测量某轴直径共15次,各次测量值为(mm):10492,10.435,10.432,10.429,10.427,10.428,10.430,10.434,10.428,10.431,10.430,10.429,10.432,10.429,10.429。
若测量中没有系统误差,试求:(1)算术平均值x 。
(2)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σ。
(3)试用3σ法则判断该测量列中有无粗大误差。
机械设计轴承与轴的公差配合轴承与孔的公差配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做非标这么久,轴承与轴的公差配合,以及轴承与孔的公差配合,一直都是用微小间隙配合即能实现功能,且好装好拆。
但是局部零件还是需要有一定的配合精度。
配合公差(fit tolerance)是指组成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
它是允许间隙到过盈的变动量。
孔和轴的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组成了配合公差。
孔和轴配合公差的大小表示孔和轴的配合精度。
孔和轴配合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表示孔和轴的配合精度和配合性质。
一、公差等级的选择与轴承配合的轴或轴承座孔的公差等级与轴承精度有关。
与P0级精度轴承配合的轴,其公差等级一般为IT6,轴承座孔一般为IT7。
对旋转精度和运转的平稳性有较高要求的场合(如电动机等),应选择轴为IT5,轴承座孔为IT6。
二、公差带的选择当量径向载荷P分成“轻”、“正常”和“重”载荷等几种情况。
其与轴承的额定动载荷C之关系为:轻载荷P≤ 正常载荷<P≤ 重载荷<P1) 轴公差带安装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的轴的公差带参照相应公差带表。
就大多数场合而言,轴旋转且径向载荷方向不变,即轴承内圈相对于载荷方向旋转的场合,一般应选择过渡或过盈配合。
静止轴且径向载荷方向不变,即轴承内圈相对于载荷方向是静止的场合,可选择过渡或小间隙配合(太大的间隙是不允许的)。
2)外壳孔公差带安装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的外壳孔公差带参照相应公差带表。
选择时注意对于载荷方向摆动或旋转的外圈,应避免间隙配合。
当量径向载荷的大小也影响外圈的配合选择。
3) 轴承座结构形式的选择滚动轴承的轴承座除非有特别需要,一般多采用整体式结构。
剖分式轴承座只是在装配上有困难,或在装配上方便的优点成为主要考虑点时才采用,但它不能应用于紧配合或较精密的配合,例如K7和比K7更紧的配合,又如公差等级为IT6或更精密的座孔,都不得采用剖分式轴承座。
三、轴承与轴的配合公差标准①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属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将变为过赢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过赢量不大;当轴承内径公差代与h5、h6、g5、g6等构成配合时,不在是间隙而成为过赢配合。
9—3 滚动轴承轴系结构设计滚动轴承轴系的结构设计,主要是解决轴承在机器中的固定、调整、预紧、配合、装拆、润滑与密封等问题。
一、支承部分的刚度和同轴度轴承在载荷的作用下应具有一定的旋转精度和寿命,这就要求轴承以及与轴承相配的轴、轴承座或箱体都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一般外壳及轴承座孔壁均应有足够的厚度,壁板上的轴承座的悬臂应尽可能地缩短,并用加强筋来增强支承部位的刚度 ( 图 9 - 12) 。
如果外壳是用轻合金或非金属制成的,安装轴承处应采用钢或铸铁制的套杯 ( 图 9 - 13) 。
对于一根轴上两个支承的座孔,必须尽可能地保持同心,以免轴承内外圈间产生过大的偏斜。
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整体结构的外壳,并把安装轴承的两个孔一次镗出。
如在一根轴上装有不同尺寸的轴承时,外壳上的轴承孔仍应一次镗出,这时可利用衬筒来安装尺寸较小的轴承。
当两个轴承孔分在两个外壳上时,则应把两个外壳组合在一起进行镗孔。
图 9—12 用加强筋增强轴承座孔刚度图 9—13 利用套杯安装轴承二、滚动轴承的轴向固定滚动轴承的轴向固定,包括轴承外圈与机座的固定和轴承内圈与轴的固定。
对这两种固定的要求取决于轴系 ( 轴、轴上零件、轴承与机座的组合 ) 的使用和布置情况。
一方面,轴和轴承相对于机座应有确定的位置,以保证轴上零件能正常地传递力和运动;另一方面,由于工作中轴和机座的温度不相等 ( 通常轴的温度高于机座的温度 ) ,而温差可能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
为保证轴系中不致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应在适当的部位设置足够大的间隙,使轴可以自由伸缩。
常见的滚动轴承的轴向固定形式有如下几种。
1 . 两端固定支承如图 9 - 14 所示,轴两端的轴承各限制轴在一个方向的轴向移动,合起来就限制轴的双向移动。
为补偿轴的受热伸长,轴承盖与外圈端面之间应留有 0.25 ~0.4mm 的补偿间隙 c (图 9 — 14b )。
间隙值可用改变轴承盖和箱体之间的垫片厚度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