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加辅料炒法
- 格式:ppt
- 大小:104.01 KB
- 文档页数:18
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普通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 目, 100 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 30g,甘草 5g,朱砂 1.5g三、实验内容益元散制法: (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 1.5g 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 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 2005 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璀璨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 2005 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 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 2005 年版一部附录 i b 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 10 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分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 袋(瓶),并不得有 1 袋(瓶)超出限度 1 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益母草 125g,红糖 31.5g三、实验内容益母草膏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 3-4cm,煎煮两次,每次 0.5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 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 1/2 的水及 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 摆布,即得。
二、米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
米炒药物所用的米,一般认为以糯米为佳,有些地区用“陈仓米”,现通常用大米。
大米甘平,健脾和中,除烦止渴。
清代《修事指南》载:“米制润燥而泽”。
米炒后产生焦香味而增强药物的健脾和中作用;米能吸附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故能降低药物的毒性。
因此米炒多用于炮制某些补脾益胃药和某些昆虫类有毒性的药物。
(一)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臭矫味,如昆虫类药物有腥臭味,经米炒后能矫正不良气味。
方便服用。
(二)操作方法1.米拌炒法先将炒制容器烧热,加入定量的米用中火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拌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2.米上炒法先将锅烧热,撒上定量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至所需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米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米20kg。
(三)注意事项:1. 炮制昆虫类药物时,由于昆虫色泽较深不易观察,一般以米的色泽观察火候,炒至米变焦黄或焦褐色为度。
2. 炮制植物类药物时,观察药物色泽变化,炒至黄色为度,也可以结合观察米的色泽变化。
3. 如用米上炒法,尽量使浸湿的米平贴锅上,成为“锅巴”,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让药物隔着米加热。
党参【处方用名】党参、炒党参、炙党参。
【来源】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 modesta (Nannf.)L.T.Shen 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的干燥根。
【历史沿革】清代始见“补肺拌蜜蒸熟”、蜜炙、米炒等方法。
并提出去皮时要用“竹刀刮”。
现行主要有米炒、蜜炙等炮制方法。
《中国药典》2005年版载有党参。
【炮制方法】1.党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实验三利用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1.实验目的1.1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1.2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方法及质量标准1.3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火候及注意事项2.实验原理加辅料炒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
3.实验材料3.1实验药品:麸皮、米、沙、土、滑石粉;山药、枳壳、白术、党参、鸡内金3.2实验器具:炉子、铁锅、铲子、瓷盆、筛子、天平等4.实验步骤4.1麸炒4.1.1山药称取5-7.5g麸皮,于热锅中炒至冒浓烟,加入50g山药,武火快速翻炒至山药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4.1.2枳壳称取5-7.5g麸皮,于热锅中火加热至冒浓烟,加入50g枳壳,快速翻炒至枳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深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4.2米炒4.2.1党参称取10g大米于热锅中中火加热至大米冒烟,加入50g党参,翻炒至大米色,党参老黄色时,取出筛去大米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老黄色,微有褐色斑点,具香气。
4.3砂炒4.1制净砂取洁净河砂筛去杂质和粗粒,于热锅中武火翻炒以除净有机物和水分,取出晒干。
4.2骨碎补先将净砂(可掩盖药物的量)置于热锅中武火加热至灵活易滑动,加入50g骨碎补,不断翻动,炒至骨碎补表面鼓起。
取出筛砂放凉,撞去绒毛。
成品性状:扁圆状鼓起,质地清脆,表面棕褐色或焦黄色,无鳞叶,味微涩,具香气。
4.4滑石粉炒4.4.1鸡内金称取20-25g滑石粉置于热锅中中火加热至灵活易滑动,加入50g鸡内金,翻炒至鸡内金质地酥脆或颜色加深,取出筛去滑石粉后放凉。
成品性状:质地清脆,表面棕黄色,具香气。
4.5土炒4.5.1白术称取灶心土12.5-15g,粉碎后加热至灵活状态,干燥变色,加入50g白术,翻炒至表面呈土色,具土香气时,取出筛土放凉。
成品性状:深黄色,挂土。
5.讨论5.1枳壳如何炮制?党参为什么要用米炒?米炒时应该注意什么?答:1.麸炒枳壳:取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俟冒烟时,加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晾凉。
篇一:中药炮制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实验一清炒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根据妙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
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代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栀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一)炒黄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
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
具香气。
5.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前言中药炮制学实验是中药炮制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实验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了一些中医药院校的实验指导编写而成的,要求学生联系基础学科理论知识及实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上好实验课,为此要求学生做到:1. 认真预习实验,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及操作程序。
2. 实验中,安全使用水、电、煤气及试剂药品,使用苯、乙醚、石油醚、甲醇、氯仿等易燃易爆试剂时,应严禁明火,对有毒试剂要妥善使用保管,如发生事故应保持镇定,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3. 实验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
4. 使用精密仪器应事先熟悉仪器性能,小心操作,用前检查,用后复查登记。
5. 损坏仪器设备,要按学校有关规定登记、赔偿。
6. 注意节约使用水、电、气及药品试剂。
7.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仪器,认真打扫卫生,关好水、电、煤气开关及门窗。
编者2009年12月目录实验一药材的净选加工与饮片的切制干燥 (1)实验二清炒法 (5)实验三加固体辅料炒法 (8)实验四炙法 (12)实验五燀法、煅法、水飞 (16)实验六黄芩的软化方法及其质量比较 (20)实验七蒸法 (22)实验八草乌的炮制及不同炮制品的定性分析 (24)实验九半夏的炮制及不同炮制品的刺激性比较…………………实验十发酵、发芽法………………………………………………26 28实验十一制霜法 (30)实验十二煨法、提净法与干馏法 (32)实验十三槐米、马钱子、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综合设计实验) (34)附录一炮制常用辅料 (37)附录二常用炮制制法 (41)实验一药材的净选加工与饮片的切制干燥一目的要求1. 明确药材净选加工与饮片切制的目的、意义。
2. 掌握药材净选加工与饮片软化、切制、干燥的操作方法及其要点。
实验三利用加固体辅料炒法炮制中药1.实验目的1.1了解加固体辅料炒的目的和意义;1.2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方法及质量标准1.3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火候及注意事项2.实验原理加辅料炒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
3.实验材料3.1实验药品:麸皮、米、沙、土、滑石粉;山药、枳壳、白术、党参、鸡内金3.2实验器具:炉子、铁锅、铲子、瓷盆、筛子、天平等4.实验步骤4.1麸炒4.1.1山药称取5-7.5g麸皮,于热锅中炒至冒浓烟,加入50g山药,武火快速翻炒至山药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4.1.2枳壳称取5-7.5g麸皮,于热锅中火加热至冒浓烟,加入50g枳壳,快速翻炒至枳壳表面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深黄色,内部淡黄色,具香气。
4.2米炒4.2.1党参称取10g大米于热锅中中火加热至大米冒烟,加入50g党参,翻炒至大米色,党参老黄色时,取出筛去大米后放凉。
成品性状:表面老黄色,微有褐色斑点,具香气。
4.3砂炒4.1制净砂取洁净河砂筛去杂质和粗粒,于热锅中武火翻炒以除净有机物和水分,取出晒干。
4.2骨碎补先将净砂(可掩盖药物的量)置于热锅中武火加热至灵活易滑动,加入50g骨碎补,不断翻动,炒至骨碎补表面鼓起。
取出筛砂放凉,撞去绒毛。
成品性状:扁圆状鼓起,质地清脆,表面棕褐色或焦黄色,无鳞叶,味微涩,具香气。
4.4滑石粉炒4.4.1鸡内金称取20-25g滑石粉置于热锅中中火加热至灵活易滑动,加入50g鸡内金,翻炒至鸡内金质地酥脆或颜色加深,取出筛去滑石粉后放凉。
成品性状:质地清脆,表面棕黄色,具香气。
4.5土炒4.5.1白术称取灶心土12.5-15g,粉碎后加热至灵活状态,干燥变色,加入50g白术,翻炒至表面呈土色,具土香气时,取出筛土放凉。
成品性状:深黄色,挂土。
5.讨论5.1枳壳如何炮制?党参为什么要用米炒?米炒时应该注意什么?答:1.麸炒枳壳:取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俟冒烟时,加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晾凉。
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益元散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三、实验内容益母草膏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实验三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中药炮制学实验讲义(供中药、中药资源、制药工程、市场营销专业使用)主编戴万生云南中医学院功能食品教研室2009年8月前言中药炮制实验课是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根据中药炮制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验内容包括传统实验和现代实验两部分。
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继承和发扬这项传统的制药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炮制的方法。
以便加深对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中药炮制学这门专业知识。
为探讨中药炮制机理,促进中药炮制工艺规范化、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化,提高中药药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药炮制学实验讲义》分实验部分和附录部分两方面内容,实验部分收录有代表性的17个实验,每个实验包括六项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工具、设备(或实验器材、药品)、实验方法、注意事项、思考题。
实验部分所收录的内容超过本科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学时数,供实验时选择。
附录部分选录了部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供实验时参考。
本实验讲义适合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实验课时使用。
实验课的基本要求1、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讲义,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和原理。
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的理论知识,预测实验各步骤可能出现的情况。
2、实验时:认真听从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课的讲解。
实验用具、药物安放整齐。
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随时作好原始记录,联系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思考。
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守则》和《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确保实验安全。
3、实验后:及时整理实验结果,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体会,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书写整洁、内容明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整理好实验器材,打扫好卫生。
经指导教师同意才能离开实验室。
目录实验一饮片切制----------------------------------------------------------4 实验二清炒法-------------------------------------------------------------6 实验三加固体辅料炒法-------------------------------------------------9 实验四炙法---------------------------------------------------------------12 实验五煅法---------------------------------------------------------------16 实验六蒸法、煮法、燀法---------------------------------------------18 实验七复制法------------------------------------------------------------20实验八发酵、发芽法---------------------------------------------------20实验九煨法和干馏法---------------------------------------------------22 实验十提净法和制霜法------------------------------------------------23 实验十一中药饮片的水分含量测定------------------------------------24 实验十二中药炮制前后煎出物的比较---------------------------------28 实验十三不同软化方法对黄芩中黄芩甙的影响--------------------29 实验十四延胡索炮制前后煎液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31 实验十五大黄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比较-------------------------------32 实验十六炮制前后草(川)乌成分含量比较-------------------------33实验十七自然铜煅制前后Fe2+煎出量的测定-------------------------34附录一药材炮制通则---------------------------------------------------36 附录二中药炮制常用辅料---------------------------------------------38 附录三中药饮片灰分的测定------------------------------------------39 附录四饮片水分、浸出物测定法------------------------------------39 附录五常用药物炮制品------------------------------------------------40实验一饮片切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饮片切制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三加辅料炒法实验三:加辅料炒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并掌握加辅料炒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通过实践掌握这种方法对药物性能的影响,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加辅料炒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添加适量的辅料,如麦麸、食盐、砂等,与药物进行加热炒制,以改变药物的性质,提高药效。
本实验将通过添加不同辅料进行炒制,观察对药物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准备原料:选取适合的药物,如生地黄、柴胡等,并将其切成片或段。
同时准备适量的辅料,如麦麸、食盐、砂等。
2.炮制:将药物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辅料,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直到药物表面呈现一定的颜色和质地变化。
3.观察记录:记录炮制过程中药物的变化情况,如颜色、质地、气味等。
同时记录炮制的时间和温度等参数。
4.数据分析:根据观察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辅料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5.总结: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加辅料炒法对药物性能的影响,并讨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1.实验结果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加辅料炒法对药物性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以生地黄为例,加入麦麸炒制后,药物颜色变为棕黄色,表面光滑度提高,香味增强,这可能与麦麸中的蛋白质和挥发油等成分有关。
而加入食盐炒制后,生地黄的颜色无明显变化,但表面略有湿润感,这可能是由于食盐具有吸湿性所致。
对于柴胡,加入砂炒制后,药物颜色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质地变得坚硬,气味增强。
这可能是因为砂在加热过程中能够均匀传递热量,使柴胡充分受热,进而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
五、结论与讨论本实验通过加辅料炒法的学习和实践,发现这种方法对药物性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不同的辅料能够改变药物的外观、质地和气味等方面的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加辅料炒法可以用于制备不同功效的药物,以满足临床需求。
例如,生地黄经过麦麸炒制后,能够增强其补血滋阴、润燥生津的功效;柴胡经过砂炒制后,能够增强其疏肝解郁、退热截疟的功效。
然而,加辅料炒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中药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64(44理论:20实验)总学分数:3.5开设学期:第三学期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中药炮制技术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课程性质:《中药炮制技术》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独特的制药技术,是中药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
应在学习中医药基础概要、中药方剂学、药用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中药炮制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是中药学专业人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4.课程作用:《中药炮制技术》本课程在中药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通过教与学,使学生具有必需的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熟练进行中药炮制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在饮片生产企业从事中药材炮制加工、质量检测、储藏保管的职业能力;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具备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使学生真正成为能适应中药产业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
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成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技能。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中药炮制技术概述、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炒法、炙法、煅法、蒸煮燀法等14个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是以现行版药典药材炮制通则中的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为线索来设计的,项目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中药专业所覆盖的岗位群所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和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