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教案-4.1 多媒体作品创作工具-浙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9.68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2第三章第1课多媒体数据文件教
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多媒体数据文件类型及其常用格式,了解多媒体数据可以被压缩的原因及压缩的过程与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创作作品或者整理硬盘时,对素材文件能够利用文件夹分类管理存放,利用软件对图片、声音等数据文件进行压缩,观察并计算压缩比以及存储空间计算等。
3.情感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观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学习的积极性。
2学情分析
我校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自农村各个初中和小学,在初中和小学阶段虽然接受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但水平参差不一;高一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中,对信息技术基础及媒体文件有所了解,掌握了如何下载资源并存放在自己建立的文件目录下,并具备一定分类能力;但对图片、声音常见的文件格式不是很熟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媒体文件的分类及各类媒体文件的常用格式,以及压缩比计算和存储空间计算等
教学难点:多媒体数据文件可以被压缩的原因及存储空间计算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通过多媒体数据文件的分类及存储引入新课
师:多媒体作品中的各种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都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分类保存的,多媒体数据文件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呢?
生:文本、声音、图形、动画、视频。
《多媒体作品的合成》教学设计
(3)如上图所示,舞台上“重播”字样的实例来源于库中“重播”按钮元件。
改变该实例的宽度,库中“重播”按钮元件的宽度不会 (选填:会 / 不会)作相应改变。
(4)如上图所示,测试Main场景时,动画播放到第45帧自动停止。
则“控制”图层第45帧的帧动作脚本是 Stop();。
三、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Flash作品的合成、文字脚本的理解Flash动作命令脚本
帧、按钮设置脚本通过课堂小结
进一步加深概
念,提高素养。
5分钟
对知识进行整
理,总结。
板书设计
多媒体作品的合成
1、文字脚本:多媒体作品的文字脚本,文字脚本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多媒体作品的演示顺序,描述每一环节的展示内容及呈现方式。
2、元件、实例
动作命令:对帧设置脚本命令:
play(); stop(); nextFrame(); prevFrame(); stopAllSounds();
gotoAndPlay("场景名", 帧); gotoAndStop("场景名", 帧);
fscommand(“quit”):getURL(“地址”);
对“按钮”设置脚本命令:
on (press){ ……}
on (release){ ……}
其中“……”即是对帧设置的脚本命令。
《交流与评价》教案设计思想1.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提升学生总体的信息素养。
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存在差异性,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起点和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和扩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沟通,在讨论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既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也要重视结果性评价。
本节课的主题是多媒体作品的交流与评价。
本节课的学习背景是:在学习过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课之后,布置学生4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的多媒体作品创作主题,使学生有充分的探究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进行作品创作。
通过展示全班各个小组的多媒体作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欣赏与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参与;②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③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等,努力实现使学生“乐学、活学”,达到“学实,学活”的目的,改变我们以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
本课根据“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索教与学的和谐”理论,参考建构主义理论、科学探究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我对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作了定位: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2. 教学策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按照复习基础知识——引出新课——布置活动要求——作品的交流与评价——上传填写完毕的评价量表——各组创作主题简单回放——展示全班的评价结果——简单修改作品——展示修改后的作品为主线开展本次课的交流与评价活动,通过展示全班各个小组的多媒体作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欣赏与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