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_萨克维尔_维斯特_海上无航标_的诗化特征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88.31 KB
- 文档页数:3
高二语文《外国诗二首》学习要点高二语文《外国诗二首》学习要点一、阅读目的和要求: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2、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二、阅读步骤和内容:<一〉阅读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的诗歌《帆》1、了解作者的概况:(1)姓名:莱蒙托夫(2)国别:俄国(3)生卒:1814~1841年(4)基本评价:俄国诗人(5)主要贡献:A 《浮云》《祖国》等四百多首抒情诗B、《恶魔》等二十余部长诗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诗共分为三节:第一节写大海中的一片孤帆引发了诗人的询问;第二节近镜头描绘出帆所寻求的状态,接着用两个否定句回答了第一节的询问;第三节先描绘风景过后大海的画面,再表达帆的祈求.诗歌中先后写了三个意象:一是帆,二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三是平静的大海.三个意象各有自己的象征意义:帆是诗人人格、理想的化身,是诗人倔强高傲、不图安逸、不甘平庸、奋勇进取人格的象征,孤帆在海中航行,象征诗人在人生道路上所进行的傲岸不群的追求;风暴象征着充满挑战和斗争,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投入社会,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壮美生活;平静的大海象征着空虚而庸碌的“幸福生活〞。
作者通过以上这些意象,寄寓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洋溢着孤独感,却在我们面前展现出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小小的孤帆在浓雾弥漫中搏击,不避汹涌的波涛、呼啸的海风,即使“桅杆弓起了腰轧轧作响〞也要奋勇前进,动摇不了它苦苦寻求的意志;风平浪静了,阳光灿烂,碧波荡漾,“不安的〞孤帆却依然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诗人全力表达了孤帆对自由、对未来不屈不挠的追求精神,点出了全诗的主题。
作者创设了平静的大海,风暴呼啸着的大海,这些意象具有崇高美的特点。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在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巍峨、辽阔、宏伟、壮丽等景象。
德国哲学家把崇高分为两类:一是数字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二是力学的崇高. 莱蒙托夫《帆》中的“孤帆〞体现的是“力学〞的崇高,大海体现出辽阔恢弘的崇高气势。
2014.11茨维塔耶娃是俄国白银时代的天才女诗人,她创作的诗歌独具个性。
茨维塔耶娃具有一种写诗的天赋,她敏锐的感觉和奇妙的想象使其文字令人惊叹。
茨维塔耶娃也肯定地说,她写诗会注意诗歌写作技巧。
其中,茨维塔耶娃的诗歌有一种陌生化效果。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在《作为手法的上艺术》中他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
”[1]本文主要分析茨维塔耶娃诗歌的词语、标点符号、分行,探讨诗人独特的艺术手法,探究陌生化在其诗中的效果。
一、词语的陌生化茨维塔耶娃的用词相当灵活,很有文采,使得诗歌不光在韵律上有节奏美,诗歌的词语的形式上也很独特。
茨维塔耶娃常在诗歌中使用同根词,使得诗歌朗读时有一些音在回旋,具有节奏感。
同时,同根词更突出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使诗歌的情感变得更浓重。
茨维塔耶娃于1925年3月24日写下一首无题诗,前两句是“距———离:里程碑,海里……/将我们安置,对号入座”。
其中的“距离”、“安置”、“对号入座”三个词是同根词,他们的前缀都是pac,意为“分离”。
“大部分词汇都在语音重复的基础上形成语义聚合关系,纳入到诗歌文本的语义结构之中,服务于诗歌的主题。
”第一个词“距离”中,前缀之后以一个破折号隔开,不仅突出了词缀,使得单词的意思易于理解,更是延缓了词的发音,使词语读起来显出一种距离感。
后两个词的词缀也是pac,其意义与“距离”产生关联,可理解为分离两地的安置和对号入座。
诗人通过同根词中词根的联系,延长了审美的时间,使诗歌具有陌生化效果。
茨维塔耶娃的诗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词,如同义词、多义词。
在“距———离:里程碑”的诗中,第四节的第二行有两个多义词,第一个词的意义分别为:“使散乱,使伤心,使走音”,而后一个词与前一词相对应的意思分别为:“因散乱而失去,因伤心而慌乱,因走音而遗忘”。
《海上无路标》意识流手法解读摘要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是英国现代诗人和小说家,她善于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现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并抒发人生感悟。
其小说《海上无路标》借用了象征、自由联想、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埃得蒙在生命尽头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海上无路标》意识流象征自由联想蒙太奇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V.Sackville-West,1892-1962)是英国现代女诗人和小说家,也是两届霍桑登文学奖得主,曾被视为20世纪20年代英国最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受其亲密伙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影响,她推崇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并抒发人生感悟。
《海上无路标》就是她发表于1961年的一部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小说以航海日志的形式,借助象征、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埃得蒙在生命尽头的心路历程。
二象征手法意识流作家的主要创作技巧之一就是运用象征手法。
象征是以作家对外界事物特有的感受形式出现的。
它们如同作家的密码,要破译这些象征的意义,读者必须考虑到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逻辑。
小说《海上无路标》的主人公埃得蒙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记者,他因忙于事业而无暇建立家庭。
命运之神突然宣布他已绝症缠身,将不久于人世。
面对突变,他内心深处对生命和大自然充满了眷恋,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于是决定与自己心仪的对象劳拉前往远东旅行。
在海上航行中,自然界的景物无不牵动着他的思绪,一草一木都能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令他难割难舍。
月亮、海岛、绿光、路标等自然意象对他而言都蕴涵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如果把读者就会发现,它们承担着“路标”的功能,能够把读者引入通往埃得蒙的这些意象联系起来,内心世界的大门。
看到一弯新月斜挂天空,埃得蒙感慨道:“在我看来,这种姿势对一个少女来说虽说有些不雅,但却还是适宜的。
没有哪一颗星星不愿飞射下来接受邀请做她的情人。
斯温本诗歌《在夕阳和大海之间》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斯温本诗歌《在夕阳和大海之间》原文及赏析【导语】:〔英国〕斯温本在夕阳和大海之间,爱人的手和唇抚爱了我。
2022蓝色沙漠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蓝色沙漠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1现代人大都喜欢海。
文人墨客们写过无数歌颂大海的诗篇,最常用的标题大概就是“蓝色的大海我的家”。
可出过海的人都知道,大海其实是个相当恐怖的地方,大部分人如果被丢到海里的话恐怕连一天都活不下去,不是被淹死就是被渴死了。
②大海之所以让人感到亲切,是因为人类天生喜欢水。
水是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物质,看过非洲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朋友一定会对这一点印象深刻。
但是,水并不是生命的基本元素,有机物才是。
地球上所有的有机物都来自光合作用,一个生态系统里的生物量完全取决于光合作用的效率。
③简单说,光合作用就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光的作用下转变成有机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效率完全取决于供应量最少的那样东西到底有多少,这就是俗话说的“短板”。
不同地区光合作用的短板是不一样的,对于深海、洞穴以及冬季的极地地区来说,短板是阳光;对于其它大部分温带陆地来说,短板是水;对于热带雨林,以及有施肥和灌溉的农田来说,短板是二氧化碳。
人类诞生的东部非洲最缺的是水,所以人类天生就喜欢水,对水的热爱几乎铭刻在人类的基因组里了。
④但是,这不是事情的全部。
光合作用不仅需要上述这三样东西,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
这些东西在绝大部分土壤里都不缺,唯有大海是个例外,尤其是距离陆地较远的深海,微量元素严重缺乏,光合作用的效率几乎完全由某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所决定。
⑤所有微量元素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铁。
叶绿素分子本身就有铁原子,没有铁的话连叶绿素都合成不出来,更不用说光合作用了。
大部分海水中的铁元素含量都非常低,导致其光合作用的效率也非常低。
事实上,大部分海洋地区单位面积海水所能产生的生物量比大部分陆地沙漠都要少,海洋才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
⑥不同地区的沙漠因为水分供应量的不同也可分成各种不同的亚型,有的沙漠遍布仙人掌,有的沙漠只有稀疏的灌木,最差的甚至全是细沙,看不到任何植物生存的迹象。
同样,不同的海洋因为铁等微量元素的供应有差别,也会分成不同的亚类。
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0No.7借鉴与比较一引言维多利亚·萨克维尔-韦斯特(V.Sackville-West,1892-1962)是英国现代女诗人和小说家,也是两届霍桑登文学奖得主,曾被视为20世纪20年代英国最有潜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受其亲密伙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影响,她推崇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并抒发人生感悟。
《海上无路标》就是她发表于1961年的一部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小说以航海日志的形式,借助象征、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意识流手法,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埃得蒙在生命尽头的心路历程。
二象征手法意识流作家的主要创作技巧之一就是运用象征手法。
象征是以作家对外界事物特有的感受形式出现的。
它们如同作家的密码,要破译这些象征的意义,读者必须考虑到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逻辑。
小说《海上无路标》的主人公埃得蒙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记者,他因忙于事业而无暇建立家庭。
命运之神突然宣布他已绝症缠身,将不久于人世。
面对突变,他内心深处对生命和大自然充满了眷恋,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于是决定与自己心仪的对象劳拉前往远东旅行。
在海上航行中,自然界的景物无不牵动着他的思绪,一草一木都能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令他难割难舍。
月亮、海岛、绿光、路标等自然意象对他而言都蕴涵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如果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读者就会发现,它们承担着“路标”的功能,能够把读者引入通往埃得蒙的内心世界的大门。
看到一弯新月斜挂天空,埃得蒙感慨道:“在我看来,这种姿势对一个少女来说虽说有些不雅,但却还是适宜的。
没有哪一颗星星不愿飞射下来接受邀请做她的情人。
”在这里,星星和月亮的爱情象征着埃得蒙和劳拉的爱情。
劳拉就像那遥不可及的月亮,其美妙优雅吸引了不少爱慕者,埃得蒙和上校达里波对她都心怀好感,大有众星捧月之势。
可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埃得蒙看到的是新月,而非满月。
等待他的不是一个圆满的结局,而是一个残缺的梦想。
yuwenjianshe001@41《威斯敏斯特桥上》之认知诗学分析苏州市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怡摘要:认知诗学是将认知科学运用于阐释文学阅读的一门学科,其核心内容是详细分析文本的语言选择和语言模式,系统考虑读者在文本解读过程中的思维状态和情感体验。
本文尝试在认知诗学的理论框架下,从图形——背景和概念整合的角度分析华兹华斯的名诗《威斯敏斯特桥上》,从而对诗篇所表达的内涵和营造的意境进行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认知诗学 《威斯敏斯特桥上》引言认知诗学是一门运用认知科学来研究文学的新兴交叉学科。
罗文・索尔最早提出这一术语,克维尔进一步发展了这门学科,并将诗学的范畴界定为包括非诗体在内的一切语篇。
具体而言,认知诗学运用心理认知过程和规律来探讨文学文体、语言选择和文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强调运用图形——背景、认知语法、心智空间等认知方式来解读文学文体,以达到准确把握文本的概念意义和体验文本的情感、审美及联想等非概念意义的目的。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善于运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
认知诗学的发展使实现诗人与读者间的直接交流成为可能,有助于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本文试图从图形——背景和概念整合的角度来鉴赏华兹华斯的名诗《威斯敏斯特桥上》。
该诗全文如下:大地无处呈现更壮丽的景象:/气象万千,如此沁人心脾,/倘若漠视,必然心灵麻痹:/此刻都市宛如披上晨装:/冠带华严,沉寂而旷远,/轮船、塔楼、穹顶、剧场和寺院/绵延至原野、天边;/在清澈的朝气中闪现。
/晨曦映射、金光万道,/普照幽谷,直入山岗;/如斯静谧,从未感到!/河水潺潺流,悠然自得;/上帝啊!万家华屋似酣睡;/强大的心脏仍在歇息!全诗共分为3个部分,前3行是序言,盛赞清晨静谧的伦敦之美,唤醒了诗人以及读者丰富的想象力;第4至第8行为第二部分,描绘具体景色;最后6行诗人将读者带回到历史与自然之中,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沉睡中的伦敦之美,将诗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
萨克维尔-维斯特《海上无航标》赏析读了萨克维尔-维斯特的《海上无航标》,对她的小说感触颇深。
作者萨克维尔·维斯特在《海上无航标》一书中叙述了他在祖国受难时,仍然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帮助发展集体农庄。
在匈牙利人民推翻封建农奴制度后,回到故乡当了个体农场主。
但是他又毅然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使得自己也从一个农场主变成了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我认为:萨克维尔·维斯特的精神永垂不朽!这样看来,作者萨克维尔·维斯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匈牙利全国人民一起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可见他是个多么勇敢而坚强的人。
在作者家乡土地改革时,人们认为他太年轻,不让他参加,可他还是偷偷地参加,帮助农民干活。
以前人们听说他的父亲是个资本家,都讥笑他是“农奴的儿子”,如今人们都纷纷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嘲笑他的父亲。
有些老太太甚至因为嘲笑他而被送进了警察局。
尽管这样,他还是帮助村里修铁路,盖学校,给予人们很大的帮助,他心里却默默地忍受着。
由此可见,他是个有良心的、坚强的、勇敢的、正直的人。
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个贵族而骄傲,反而为帮助村民们做事而感到快乐。
这一点令我非常敬佩。
他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虽然自己的祖国在战争中被占领了,但他并没有灰心,并没有丧失斗志。
在这方面,我要向他学习。
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个贵族而放弃一切,因为他知道祖国的荣辱兴衰与他息息相关。
作者真是一个光明磊落、值得尊敬的好公民!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少年!不要以为只有国家领导人才可以那么高尚。
当然,在那时候,领导人确实也非常需要德行高尚的人来带领他们,所以领导人不一定能具有全部的美德。
但萨克维尔·维斯特并没有一味地崇拜某位领导人,也没有盲目地批评现在的领导人。
他一直在思考,并且知道自己该怎样做,如何选择。
这正是他和一般人的区别,他已经超越了这个层面。
想到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禁让我感到恐惧: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安定吗?我们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吗?在21世纪,真的就安全了吗?现在的电脑有防火墙吗?人类就像是机器人一样生活,难道不觉得累吗?只有祖国繁荣富强了,才是最重要的,人民才会幸福安康!。
第十五课海上无路标(节选)V?萨克维尔?韦斯特在餐厅里,我同另外三个男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而劳拉同一对夫妇及他们的女儿一块儿坐在离我不远的地方。
我可以观察她而不让她发觉,这使我觉得开心,因为我可以像看电影一样地欣赏她优雅的动作,不论是举杯送到唇边,还是扭头与邻座交谈,抑或是用她那纤细的手指从烟盒中夹取香烟的动作。
我向来不太会欣赏也不大注意女人的衣着,但我却有这样的印象:劳拉白天总穿着灰色和白色的衣服,因而当别人被热带的高温烘烤得红光满面时,她看上去却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
到了晚间,她又总是穿着深红、橄榄绿、深蓝等色调柔和富丽、质料柔软光滑的衣服。
当我不揣冒昧地将这话对她讲时,她对我这种笨拙的恭维报以开心的大笑,还说我最好不再写什么政坛人物的述评文章而改行专写时装评论算了。
※那个名叫达里波的高个子上校看样子是个好相处的人。
他和我同劳拉及一个竟被人称呼为麦尔维尔夫人的中国妇女凑成一桌桥牌,四人搭档。
这样,晚饭后,当其他的人在甲板上跳舞时,我们便用打牌来消遣个把小时。
上校不是个令人讨厌的帝国的卫道士,他经常找我谈论一些国家大事。
他说他以前常读我写的文章;他说话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一开口总是先来上一句“当然,我没有资格建议您……”接下来他就会明确地谈他该如何处置关于某项国内或外交事务的意见。
他决不算愚笨,也绝谈不上孤陋寡闻,只是可能有一点偏执,政治思想上极端右倾保守,但我对他颇有好感,因而尽量不提出一些只会使他露出困惑的神色的见解,以免使他难堪。
况且,我也不想陷入讨论的旋涡。
我有趣地发觉,自己过去除偶尔借诗歌或音乐消遣放松一下外,一心专注的世界大事现在不仅是索然无味,而且简直是令人厌烦了。
这无疑是自己受某种本能的驱使,要贪婪地用一些过去无暇享受的赏心乐事来填补自己生命中的最后几周,释放那些在过去虽受到压抑但一直潜伏在自己心中的欲望。
也许是劳拉的无意的影响唤起了我心中的欲望。
※过去,我像法利赛人一样自以为是,轻视别人。
解读伍尔夫《海浪》小说的诗化艺术刘志昱(上海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上海青浦 201701)摘要: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著的《海浪》,在社会历史方面与人类的认识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作品通过创作上明显的阶段性、独特的意识流、诗化、戏剧化以及个性化的表现方式使小说更加富有特色,蕴含了无尽的意境、抒情和哲理。
关键词:《海浪》小说现代主义意识流诗化在意识流小说界作家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算是重要的代表了,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等方面。
《海浪》这部小说被作者满怀激情地描写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也是他备受瞩目的原因。
《海浪》这部小说不仅描写了短暂的生命和多面的现实,更加展现了作品本身存在的艺术的结构具有非常独特的性质。
它诗和小说这样两种不同的文体结合在一起,完成了一个新的突破,从而也让我们看到了伍尔夫的艺术风格、创作风格、、对语文学得艺术的追求和自身内心的审美都是与众不同的。
一小说的诗化特征小说和诗可以通过互相的格律进行交流结合,这是诗歌的两种形式之一。
这样的小说我们叫它作为诗体小说,因为它是用语言来对小说进行描写的具体体现。
从传统文学中取精去糟,精巧、雅致的特点很是夺人眼目。
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其中有很多都是叙事诗,以诗行、诗律的形式将一个故事进行曲折婉约的编排是这种形式的最大特征。
另一种就是小说与诗的意境、感觉、色彩与修辞进行结合,把诗的思想和认同塑造到小说中来,不过分追求某一字一次或是某一句的推敲,而追求一种整体的语言效果,这样的小说我们叫它诗体小说。
这一方面通过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大坂》《春天》以及杨咏鸣的《甜的铁,腥的铁》都有所体现。
当然对于这一方面的作品还不是太多,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群体,但是就这种对于小说语言的艺术追求是值得我们借鉴。
在西方,在20世纪中期的时候,小说的历史发生了转变,继而变成了以诗歌为主要精神的时代,但是融合了叙事以及诗情画意的小说却一直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没有被其他所超越。
约翰·班维尔《海》的诗化特征
2005年10月,爱尔兰人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凭借《海》(The sea)这本精美的小说获得了该年的英国曼·布克奖。
《海》讲述了一个遗失与回忆的故事。
主人公马克斯·莫顿一个五十多岁的业余艺术爱好者为了摆脱妻子患癌症去世带给他的痛苦,而回到童年时和父母在海边度假的一个地方,以期在这通过著作关于画家博纳尔的书而平静内心的伤痛,可也就是在这记忆纷至沓来。
童年时与香杉墅格雷斯一家的交往,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痛楚,现在与过去的这两种伤痛经历以一种独特的形式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以忧伤为基调、以爱情为主线、以往事回忆与现实杂糅的风俗画。
书中充满了诗一般的语言、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意象,绘画式的时空描写,显现出诗化小说的倾向。
本论文主要从小说中具有的象征性、隐喻性、抒情性和绘画性这四个方面来探讨此书的诗化特征。
国内对班维尔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然而他的作品像伍尔夫、普鲁斯特、乔伊斯、贝克特、纳博科夫等大师的著作一样有分量,值得细细研究。
作者: 史好文
出版物刊名: 绥化学院学报
页码: 62-63页
主题词: 茫茫大海;茫然不知所措;威克;埃德蒙;威尔;玛丽;幻灭感;威斯特;心理变态;资本主义世界
摘要: 《茫茫大海无航标》是英国威克托莉亚·玛丽·塞克威尔—威斯特的中篇小说,虽然作品中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众多的人物,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西方社会中的人的精神面貌与知识分子的幻灭感。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位名叫埃德蒙德·卡尔的单身汉,是个年已五旬的有声望的政治专栏记者。
正当他工作上成功时却突然得知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只能再活几天或几周,最多也不能活过两个月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卡尔茫然不知所措,不知该怎样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