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细胞质遗传
- 格式:ppt
- 大小:5.28 MB
- 文档页数:50
第十二章细胞质遗传一、填空题1、椎实螺的右旋对左旋是显性,当含有纯合右旋和含有纯合左旋基因型的椎实螺交配后,F1代为左旋,当F1代自交后,F2的表型_______。
2、“三系”配套中的“三系”是指雄性不育的保持系、和不育系。
雄性的育性是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S(rf rf)是控制系基因型,N(RfRf)是控制系的基因型。
3、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
4、植物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杂交得到,与恢复系杂交得到,而保持系自交得到。
5、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都表现为,但前者基因的遗传方式为,后者为。
6、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是属于()的遗传现象。
7、红色面包霉缓慢生长突变的遗传是受()决定的8、草履虫放毒型的稳定遗传必须有()和()同时存在,而草履虫素则是由()产生的。
9、草履虫接合的结果是( ),自体融合的结果是( )。
10、草履虫放毒型遗传研究的意义在于阐明了( )关系,为作物育种上对( )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1、由核基因控制的植物雄性不育性,用经典遗传学方法一般难以得到它的()。
12、核雄性不育性的利用受到很大限制是因为()。
13、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由()的基因型控制,自交后代表现为()分离,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由()的基因型控制,自交后代表现为()分离。
14、设N和S分别代表细胞质可育和不育基因,R和r分别代表细胞核可育和不育基因,则不育系基因型为(),恢复系为()和(),保持系为()。
15、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一般要具备( )、( )和恢复系,这样,以( )和( )杂交解决不育系的保种,以( )和( )杂交产生具有优势的杂交种。
二、选择题1、雄性不育系(ms/ms)×杂合可育株(Ms/ms)的F1:。
A. 全为不育株;B. 全为可育株;C. 3/4为可育株,1/4为不育株;D. 可育株和不育株各占1/22、椎实螺外壳的右旋和左旋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右旋雌螺和左旋雄螺交配时,子二代为。
A.全为右旋 B.全为左旋C.有右旋也有左旋,比例不确定 D.有右旋也有左旋,右旋与左旋比为3:13、我国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在袁隆平教授的主持下研究成功。
细胞质遗传并非都为母系遗传一.细胞质遗传并非都是母系遗传细胞质遗传现象的发现最早可追溯到1909 年,德国学者科伦斯(Carl Correns)和鲍尔(Baur)分别在紫茉莉和天竺葵中发现叶色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定律,而表现为细胞质遗传现象。
后来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物种的细胞质性状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征,因而有些学者甚至某些遗传学教科书中也将细胞质遗传与母系遗传这两种现象混为一谈,将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并认为细胞质遗传即为母系遗传。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DNA 分子标记应用于细胞质遗传研究,从DNA 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变异,使得人们对细胞质遗传现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据研究表明,在所有高等真核生物中,线粒体DNA 一般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征,包括人类、其他哺乳类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及高等植物等。
但也发现,老鼠、衣藻、被子植物月见草属的一个杂种、大麦和黑麦的属间杂种、甘蓝型油菜、北美红杉等生物体中线粒体DNA 是父系遗传的。
在被子植物中,对近60 个物种的质体DNA 的遗传研究,发现大多数表现为母系遗传特征,而其中20%的物种中存在着双亲遗传的现象,紫花苜蓿、胡萝卜等植物表现为典型的父系遗传特征。
与被子植物相比,大多数裸子植物的质体DNA 则表现为父系遗传特征。
可见,细胞质遗传表现为多种形式的复杂性,没有一种简单的机制去解释这种现象。
母系遗传是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征,而不能代表细胞质遗传的全部内容。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对细胞质遗传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科学家们已揭示出了生物细胞质DNA 遗传的新规律和新现象,在细胞质遗传方面表现为单亲的母系遗传、父系遗传及双亲遗传多种形式,大大丰富和逐步丰富了细胞质遗传研究的内容。
由于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在细胞中分布位置不同,在细胞分裂时分配规律不同,所以在传种接代时细胞质基因表现出不同于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1)母系遗传: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时,F1总是表现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