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与国际多式联运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50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1. 引言集装箱运输是国际贸易中最为常见和有效的运输方式之一。
它通过标准化的集装箱将货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极大地提高了货物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与此同时,多式联运是一种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整合起来,组合成为一种更加高效和灵活的运输模式。
本文将介绍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的概念、优势以及应用情况。
2. 集装箱运输的概念和优势2.1 集装箱运输的概念集装箱运输是指使用集装箱作为货物包装和运输单位的一种运输方式。
集装箱具有标准化的尺寸和结构,适用于多种运输方式,如船舶、铁路、公路和航空。
集装箱运输通过将货物装入集装箱,再将集装箱整体运输到目的地,而无需对货物进行多次装卸,从而大大提高了货物的装卸效率和运输安全性。
2.2 集装箱运输的优势集装箱运输具有以下几个主要优势:2.2.1 提高装卸效率集装箱运输采用装箱作为货物的包装方式,可以将货物直接装入集装箱,减少了货物的分散装卸过程,大大提高了装卸效率。
此外,集装箱运输还借助现代化的装卸设备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装卸效率。
2.2.2 提高运输安全性集装箱运输中,货物装入集装箱后,可以封闭和固定集装箱门,有效地防止货物被腐蚀、丢失或损坏。
此外,集装箱运输还可以采用封条和跟踪系统,对集装箱进行严密监控,保证货物的安全运输。
2.2.3 降低运输成本集装箱运输通过标准化的集装箱尺寸和结构,降低了货物装卸、运输和储存的成本。
此外,由于集装箱可复用,减少了包装材料和人工成本,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
2.2.4 方便转运和中转集装箱运输可配合不同的运输方式,如船舶、铁路、公路和航空,方便进行转运和中转。
货物可在集装箱中连续运输,减少了货物在中途转运过程中的损失和风险。
3. 多式联运的概念和优势3.1 多式联运的概念多式联运是指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相互结合,形成一种高效、灵活和综合的运输体系。
在多式联运中,货物可以通过船舶、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运输,以适应不同的运输需求和条件。
第一章1.集装箱运输的形成与发展四阶段:萌芽期,开创期,扩展期,成熟期。
2.20世纪50年代,美国铁路针对公路运输的迅速发展,相继采用了驮背运输(TOFC),将集装箱半挂车或集装箱装到铁路平车上进行运输。
3.目前的国际多式联运基本上是(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多式联运的货物主要是集装箱货物,不是件杂货物。
4.适箱货源及揽货管理子系统,除集装箱运输企业自身设置的经营网点外,还依托货运代理、无船承运人和多式联运经营人,提高揽货管理能力。
第二章1.交易磋商的四个环节:(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其中(发盘)、(接受)是必要环节。
2.我国的进出口业务中,书面合同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是条款较完备、内容较全面的正式合同,----如进口合同、购买合同、以及出口合同或销售合同,二是内容较简单的简式合同,---如销售确认书、购买确认书。
3.书面合同的内容(1)约首:是指合同的序言部分,包括合同的名称、订约双方当事人的名称和地址(要求写明全称),双方订立合同的意愿和执行合同的保证。
(2)本文:这是合同的主体部分,具体列明各项交易的条件或条款,如品名、品质规格、数量、单价、包装、交货时间与地点、运输与保险条件、支付方式以及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条款等。
要体现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3)约尾:列明合同的份数,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订约的时间和地点及生效的时间。
4.受益人,是指要求开证行履行对其付款承诺的人,一般是合同中的卖方。
5.信用证的七个当事人: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开证行、通知行、保兑行、议付行、偿付行;其中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开证行、通知行是信用证业务的主要关系人,保兑行、议付行、偿付行属于一般关系人。
6.FOB是离岸价,如果双方希望由卖方办理进口清关的所有手续并支付进口税费,则应当使用(DDP)。
第三章1.宽度为8 ft(2438mm),高度为8.6 ft(2591mm) 的20英尺杂货箱为国际标准集装箱;高度为10.5ft和宽度为12.75ft的双层汽车集装箱不是国际标准集装箱。
集装箱与国际多式联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物流业的不断发展,集装箱与国际多式联运也成为了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从以下方面介绍集装箱与国际多式联运的知识:一、集装箱的概述集装箱,是一种方便运输、装卸和存储货物的标准化包装,通常由钢铁、铝合金或其他材料制成。
集装箱可以在货船、火车、货车和航空器上进行运输,实现多种多样的物流运输方式。
集装箱具有标准化、可重复利用、可搭载装卸设备、可进行多种运输方式和节约物流成本等优点,是现代物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集装箱各部分的作用1.箱体:集装箱的主体部分,通过箱体将货物装载到集装箱内,由于其结构坚固,确保货品在不同的运输过程中不受损。
2.门:作为货物进出的通道,集装箱门的设计必须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装卸和运输方式,并能够防止货物被盗。
3.角铁:由于集装箱内部装载的货物密度很高,容易发生货物间的碰撞和擦刮,角铁作为保护装置能够防止货物的损坏。
4.顶盖:顶盖用于防止集装箱内部受到降雨、风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顶盖的防水性能、耐用性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5.压条:压条是集装箱的关键部分,它保证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的一个稳定状态,避免货物进入集装箱内部出现晃动的现象。
三、国际多式联运的概述国际多式联运,简称IMT,是在国际运输和贸易中,以联合不同条件的运输方式,运用各种手段的物流组织形式。
其目的是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使各种运输方式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同时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因此,国际多式联运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国际贸易和物流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国际多式联运中集装箱的作用集装箱是国际多式联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用于海运,也可用于陆运、铁路运输、以及航空运输等多种不同的运输方式。
同时,集装箱具有标准化的特点,其方便的装卸特性和高效的输送性能,有效地保护了货物的安全和完整性。
此外,集装箱还能够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达到了有效的物流管理和成本控制的目的。
一、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与特征国际多式联运(MultimodaI Transport)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它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
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一次保险,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即将货物的全程运输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一运输过程来安排。
然而,它与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简称“多式联运公约”)以及1997年我国交通部和铁道部共同颁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的定义,国际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地点交付的货物运输”。
根据该定义,结合国际上的实际做法,可以得出,构成国际多式联运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或称基本条件:(1)必须具有一份多式联运合同。
该运输合同是多式联运经营人与托运人之间权利、义务、责任与豁免的合同关系和运输性质的确定,也是区别多式联运与一般货物运输方式的主要依据。
(2)必须使用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证。
该单证应满足不同运输方式的需要,并按单一运费率计收全程运费。
(3)必须是至少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连续运输。
(4)必须是国际间的货物运输。
这不仅是区别于国内货物运输,主要是涉及国际运输法规的适用问题。
(5)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物运输的全程负责。
该多式联运经营人不仅是订立多式联运合同的当事人,也是多式联运单证的签发人。
当然,在多式联运经营人履行多式联运合同所规定的运输责任的同时,可将全部或部分运输委托他人(分承运人)完成,并订立分运合同。
但分运合同的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不存在任何合同关系。
由此可见,国际多式联运的主要特点是,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对托运人签订一个运输合同统一组织全程运输,实行运输全程一次托运,一单到底,一次收费,统一理赔和全程负责。
《集装箱与国际多式联运》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A2.D3.B4.C5.D6.A7.B8.D9.A 10.C二、多项选择题:1.CDE2.ABCDE3.ABCDE4.ABC5.ABCDE三、名词解释:1.集装箱的空箱质量和箱内装载货物的最大容许质量之和。
2.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标准制造的集装箱。
3.是关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4.是用于装卸搬运堆码集装箱的专用叉车。
5.它是把到达同一到站不同收货人(托运人)的适箱零星小件零担货物,组织装在一个集装箱内运送至到站的运输方式。
四、简答题:1.答:(1)保证货物运输安全;(2)节省货物包装材料;(3)简化货运作业手续;(4)提高装卸作业效率;(5)减少运营费用,降低运输成本;(6)便于自动化管理。
2.答:(1)集装箱外部尺寸应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装载限界;(2)集装箱的长和宽适于装载在现有的运载工具上,使集装箱面积得到充分利用;(3)集装箱的长.宽.高有一个适当的匹配关系,以保证运行中集装箱和装载集装箱的车辆的稳定性;(4)集装箱的外部尺寸应该系列化,使各种箱型之间有一个合理的匹配关系,以利集装箱运载工具.装载机械和场地箱位的有效利用。
3.答:(1)按平衡机构可分为自动式和固定式;(2)按工作动力可分液压式和手动式;(3)按变矩动作可分为固定式.组装式.伸缩式和双吊式。
4.答:(1)车底架为骨架式结构;(2)设有固定集装箱的装置;(3)承载面低;(4)集装箱船货舱呈格栅结构。
5.答:(1)吊装式集装箱专用车;(2)滚动式集装箱专用车;(3)侧移式集装箱专用车;(4)回转式集装箱专用车。
五、论述题:1.答:(1)集装箱场的设置。
在办理站集装箱作业量较大的综合性货场,应设单独的集装箱货区;在集装箱作业量特大的办理站,宜设单独的集装箱场。
(2)集装箱场在办理站内设置地点,应设在办理站上风方向,且便于车辆的取送,并与城市交通有良好的配合。
概述集装箱运输(Container transport)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集装箱运输虽然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但其发展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初始阶段(19世纪初~1966年)集装箱运输起源于英国。
早在1801年,英国的詹姆斯·安德森博士已提出将货物装人集装箱进行运输的构想。
1845年英国铁路曾使用载货车厢互相交换的方式,视车厢为集装箱,使集装箱运输的构想得到初步应用。
19世纪中叶,在英国的兰开夏已出现运输棉纱、棉布的一种带活动框架的载货工具,这是集装箱的雏形。
正式使用集装箱来运输货物是在20世纪初期。
1900年,在英国铁路上首次试行了集装箱运输,后来相继传到美国(1917年)、德国(1920年)、法国(1928年)及其他欧美国家。
1966年以前,虽然集装箱运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该阶段集装箱运输权限于欧美一些先进国家,主要从事铁路、公路运输和国内沿海运输;船型以改装的半集装箱船为主,其典型船舶的装载量不过500TEU(20ft集装箱换算单位,简称“换算箱”)左右,速度也较慢;箱型主要采用断面为8ft×8ft,长度分别为24ft、27ft、35ft的非标准集装箱,部分使用了长度为20ft和40ft的标准集装箱;箱的材质开始以钢质为主,到后期铝质箱开始出现;船舶装卸以船用装卸桥为主,只有极少数专用码头上有岸边装卸桥;码头装卸工艺主要采用海陆联运公司开创的底盘车方式,跨运车刚刚出现;集装箱运输的经营方式是仅提供港到港的服务。
以上这些特征说明,在1966年以前集装箱运输还处于初始阶段,但其优越性已经得以显示,这为以后集装箱运输的大规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国际多式联运概述一、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名词解释①)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为履行单一方式货物合同所规定的货物接送业务,则不应视为国际多式联运。
(判断)二、多式联运的特例(因为他们使用不同的管理和责任制度):(判断或多选)国际海运与我国国内水运之间的水水联运我国境内大陆段铁路运输和港澳段铁路运输三、构成要件:(简答①)1.有一个多式联运合同;2.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联运负责;3.至少使用两种运输方式(不包括管道运输);4.属于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运输。
四、优点:(简答②)1.统一化,简单化;“一次托运、一份合同、一次付费、一次保险”(选择)2.减少中间环节,缩短货物运输时间,降低货损货差事故,提高货运质量;“以集装箱作为主要的运输单元,保证货物安全、迅速、准确、及时地运抵目的地”3.降低运输成本,节省各种支出;“集装箱化的门到门运输”4.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实现合理化运输。
“改善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工作,并在最优的路线上充分合理地组织运输”*国际多式联运合同的性质:有偿、双务、诺成、非要式、涉他性。
*多式联运,也叫联合运输(或联运),最早见于1929年华沙公约。
(选择)*早期的定义具有两层含义: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多个承运人的联合运输。
(多选)*目前,绝大多数国际公约或国内立法对国际多式联运货物的种类无限制,但采用集装箱运输的效果最好,因此,国际多式联运货物通常指集装箱货物。
(判断)但,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和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仅限于国际集装箱货物。
*凡符合运输方式和承运人都是两个以上,一人负责全程,一个合同的都是国际多式联运?(判断)第二章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一、多式联运经营人的定义:(名词解释②)MTO是指本人或通过其代表订立多式联运合同的任何人,他是当事人,而不是托运人的代理人或代表或参加多式联运的承运人的代理人或代表,并且负有履行合同的责任。
集装箱与国际多式联运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物流技术的进步,集装箱和国际多式联运成为了现代物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集装箱和国际多式联运的相关内容:集装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集装箱在国际多式联运中的作用、以及集装箱和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趋势。
一、集装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集装箱是一种方便装卸、运输和储存货物的标准化货物包装。
根据国际标准ISO668规定,集装箱长度通常为20英尺(约6.1米)或40英尺(约12.2米),宽度和高度分别为2.44米和2.59米。
集装箱通常由钢材、铝合金等材料制成,具有耐用、防水、耐腐蚀等特点。
根据集装箱的用途和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干箱。
用于运输各种干货物,如服装、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
干箱的开放方式为顶部开口,可根据需要装上货物。
2. 冷藏箱。
用于运输需要低温保鲜的货物,如食品、药品、化妆品等。
冷藏箱可根据需要设置温度和湿度,保证货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平板箱。
用于运输各种大型货物,如机器设备、汽车、桥梁等。
平板箱的底部平整,无侧壁或顶部,货物可以从任意方向装卸。
4. 敞顶箱。
用于运输高度较高的货物,如建筑材料、钢管、机械零件等。
敞顶箱可以通过抽升顶篷的方式便于装卸。
5. 液体箱。
用于运输各种非固态液体货物,如石油、化工品、食品饮料等。
液体箱具有防泄漏、防腐蚀等特点。
二、集装箱在国际多式联运中的作用国际多式联运(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指的是运输货物时采用多种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的组合,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优势,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集装箱在国际多式联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便于装卸和中转。
集装箱在装满货物后可以直接装上集装箱车或集装箱列车,在中转站进行换装,减少货物的过程性搬运,提高运输效率。
2. 保障货物安全。
集装箱具有密闭、防盗、耐腐蚀等特点,可以保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损失或盗窃。
国际多式联运与集装箱运输国际多式联运是指在国内反复跨越物流链中运输中,运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和工具、从入门到再用不同组合和技巧的采运组织,实现商品从产地到终端消费地点的高效、安全、廉价、高品质交接过程。
这种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系统中,成为国际贸易和物流管理必然的选择。
集装箱运输是国际多式联运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集装箱运输已成为创新性和高效能的物流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集装箱的运用方法和处理流程极为简单,运输过程中能大量降低货物损失、减小人力化解和减少运行时间,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和燃料效率。
集装箱运输的主要特点是收发货简便、运输高效、运费低廉。
货物在集装箱内集中装卸,并在集装箱中长途运输,整个运输过程中可实现转运或多式联运,使货物与文档同步到达目的地,从而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此外,集装箱的规格标准化,使其能够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灵活转运,如在陆运、空运和海运中等等。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与国际多式联运相同,即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提高运输效率和群众化;推进技术创新,开发新型集装箱,提高运输速度和运输质量;创新盈利模式,开发集装箱二手回收和定制服务,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集装箱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的融合过程中,需要加强各种领域的协作,推进产业互联和资源共享。
同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平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提高多式联运的智能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总之,集装箱运输是国际多式联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用与发展将推动物流行业不断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从全球贸易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多式联运和集装箱的运输方式,以促进各国之间贸易的合作和发展共同出力。
集装箱国际多式联运一、集装箱国际多式联运概述1、国际多式联运的由来多式联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由于船队规模的迅速发展,国际班轮航线相继开辟,为海运与陆运的连接提供了方便。
例如远东的货主将货物装上班轮,运往美国西海岸港口,再装上铁路直达列车,直接到达美国中部或东部交货。
这种联运的方式利用了海运班轮运输和铁路直达运输的优点,与过巴拿马运河单一海运方式相比,缩短了运输距离,也节省了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
然而这种海陆联运还不是真正的多式联运,而只是一种分段联运,在全程联运中没有一个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责,而是海运与陆运的分段协作,各自签发自己的运输单据,并对自己的运输区段负责。
二战后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经济迅速恢复,并很快进入一个快速的经济增长期,产业界的机械化和大规模化生产的革新很快涉及运输业,出现了油品运输、散货运输的大型化、专业化生产,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被誉为第三次运输革命的集装箱运输,其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世界各国认同和看好,从而在短短的10年间从集装箱运输的发源地美国走向全世界,掀起了一个国际化的集装箱运输热潮。
从历史看,尽管在集装箱运输以前也有极为少数的多式联运,即由一个总的经营人签发全程联运提单并对全程运输负责,但由于件杂货运输装卸运输效率低下,货损货差以及被偷盗率大,加上多式联运运距远、时间长、不确定因素多,经营多式联运的风险极大,因此,在集装箱运输产业以前多式联运很难也很少开展。
集装箱运输的产生并在全世界迅速发展,为现代多式联运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束,美国率先开展了多式联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受到货主的欢迎。
随后,发达国家在集装箱运输技术臻于完善的情况下,针对货主市场的需要,纷纷开展了以集装箱运输为基础的多式联运。
目前,发达国家在集装箱运输中,多式联运已占有较大比例,例如美国进出口量占80%的西海岸,多式联运的比例已达50%以上。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开展集装箱运输的同时也认识到多式联运的优越性和发展趋势,纷纷进行多式联运的尝试,例如我国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在199-7年颁布了第一部多式联运的法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为我国的多式联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