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材料中第二相的有利作用
- 格式:pptx
- 大小:95.79 KB
- 文档页数:11
微观宏观相互作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材料结构、性能与应用的一门学科。
在材料的研究过程中,微观宏观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微观层面指的是材料的原子、分子结构和组成,而宏观层面则是材料的宏观性能和行为。
微观宏观相互作用可以是相互促进的,也可以是相互制约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微观宏观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材料性能的。
第一种微观宏观相互作用是晶格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晶格缺陷是指材料晶体结构中的缺陷,例如晶格缺陷、位错、空位和间隙等。
这些缺陷会导致材料的性能发生变化。
举个例子,晶体中的点缺陷会导致晶体的塑性变形和材料的导电性能发生变化。
而位错是一种线状晶格缺陷,会在材料中引入应力场,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第二种微观宏观相互作用是界面相互作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界面是不同相或不同材料之间的交界面。
界面相互作用可以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磁性能、电学性能等。
例如,在金属-陶瓷复合材料中,金属和陶瓷的界面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此外,界面相互作用还可以影响材料的阻尼特性、化学稳定性等。
第三种微观宏观相互作用是晶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晶界是晶体内不同晶粒之间的界面。
晶界的存在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晶界可以促进塑性变形和增加材料的韧性,同时也会增加材料的阻尼特性和电阻率。
第四种微观宏观相互作用是晶体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晶体结构是由不同晶面和晶轴所构成的。
晶体结构的不同会影响材料的电学性能、光学性能和磁性能。
例如,钢铁中的铁素体和奥氏体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导致钢铁的力学性能差异。
最后,微观宏观相互作用还包括了许多其他的因素,如晶体的纯度、晶体缺陷的类型、晶体的形状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微观宏观相互作用是材料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相互作用,可以优化材料的性能和设计新的材料。
可以预见,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突破,我们对微观宏观相互作用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和精确。
第一章测试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一切人工制品都是由一定的材料组成的。
()A:对B:错答案:A2.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材料组成,结构,生产过程。
材料性能与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A:错B:对答案:B3.材料发展的古代史: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陶器时代、铁器时代。
()A:错B:对答案:A4.材料科学主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A:对B:错答案:A5.把材料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利用了什么分类方法。
()A:按材料使用领域分B:按材料的状态分C:按材料的用途分D:按材料所起的作用分答案:D第二章测试1.以下哪一个参量表示材料在表面上的小体积内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
A:强度B:刚度C:硬度D:韧性答案:C2.高分子材料的挤压成型属于以下哪一个过程()。
A:材料加工B:材料改性C:材料制备D:材料复合答案:A3.下列属于材料的化学性质的是()。
A:介电性质B:腐蚀性质C:熔化D:催化性质答案:BD4.以下哪些属于材料结构的分类()。
A:晶体结构B:外观结构C:键合结构D:组织结构答案:ACD5.石墨中存在的键合方式包括()。
A:范德华力B:共价键C:氢键D:离子键答案:AB第三章测试1.材料中的相是指()。
A:材料的晶体结构B:材料的化学组成C:材料中成分和结构均匀的区域D:材料的微观组织答案:C2.钢中的()相是一种非平衡相。
A:珠光体B:奥氏体C:马氏体D:铁素体答案:C3.铁中加碳会()。
A:降低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B:提高强度和硬度,降低塑性C:提高强度、硬度和塑性D:提高强度,降低硬度和塑性答案:B4.不锈钢中最主要的合金元素是()。
A:CuB:NiC:CrD:Ti答案:C5.在成分和优化制备的合金中,比强度最高的是()。
A:Al合金B:钢铁C:Ti合金D:Mg合金答案:C第四章测试1.功能材料是指被用于非结构目的的材料。
()A:对B:错答案:B2.电学功能材料按其电学性能的特点,可分为导电材料、电阻材料、电热材料和绝缘材料四大类。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AOrowan mechanism (奥罗万机制)位错绕过第二相粒子,形成包围第二相粒子的位错环的机制。
Austenite(奥氏体)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B布拉菲点阵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
Half-coherent interface(半共格相界)两相邻晶体在相界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较大,则在相界面上不可能做到完全一一对应,于是在界面上将产生一些位错,以降低界面弹性应变能。
这时两相原子部分保持匹配,这样的界面称为半共格界面。
Sheet texture(板织构)轧板时形成的组织的择优取向。
Peritectic reaction(包晶反应)固相和液相生成另一成分的固溶体的反应Peritectic segregation(包晶偏析)新生成的固相的芯部保留残余的原有固相,新相本身成分也不均匀。
Peritectic phase diagram(包晶相图)具有包晶反应的相图Peritectoid reaction(包析反应)由两个固相反应得到一个固相的过程为包析反应。
Cellular structure(胞状结构)成分过冷区很小时,固相突出部分局限在很小区域内,不生成侧向枝晶。
Intrinstic diffusion coefficient(本征扩散系数)依赖热缺陷进行的扩散的扩散系数。
Transformed ledeburite(变态莱氏体)渗碳体和奥氏体组成的莱氏体冷却至727℃时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珠光体,此时称变态莱氏体。
Deformation twins(变形孪晶)晶体通过孪生方式发生塑性变形时产生的孪晶(BCC,HCP)Chill zone(表层细晶区)和低温铸模模壁接触,强烈过冷形成的细小的方向杂乱的等轴晶粒细晶区。
Burger’s vector(柏氏矢量)表征位错引起的晶格点阵畸变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
Asymmetric tilt boundary(不对称倾斜晶界)晶界两侧晶粒不对称的小角度晶界,界面含两套垂直的刃型位错。
b2钢材的化学成分
B2钢材是一种常用的结构钢材,其化学成分对于其性能和用途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B2钢材的化学成分。
1. 主要元素:
B2钢材的主要元素是铁(Fe),其含量通常在98%以上。
铁是B2钢材的主要基础,赋予了钢材优良的强度和韧性。
2. 碳(C)含量:
B2钢材的碳含量通常在0.15%-0.25%之间。
碳是钢材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可以增加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适量的碳含量可以使B2钢材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3. 硅(Si)含量:
B2钢材中的硅含量通常在0.15%-0.35%之间。
硅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并改善钢材的耐腐蚀性能。
此外,硅还可以改善钢材的高温氧化和热处理性能。
4. 锰(Mn)含量:
B2钢材中的锰含量通常在0.30%-0.60%之间。
锰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并改善钢材的可塑性和冷加工性能。
锰还可以提高钢材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5. 硫(S)和磷(P)含量:
B2钢材中的硫和磷含量应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通常分别不超过
0.035%和0.040%。
高硫和高磷含量会降低钢材的可塑性和冷加工性能,并且容易引起钢材的脆性断裂。
B2钢材的化学成分包括主要元素铁、碳、硅、锰以及控制在较低水平的硫和磷。
这些元素的含量和配比对于B2钢材的性能和用途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制造和应用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这些化学成分,以确保B2钢材具有合适的强度、硬度、可塑性和耐腐蚀性能,以满足工程和结构上的要求。
金属材料复习题1、合金化:为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或工艺性能而特别在钢铁中加入某些元素2、相变的主要特点:相变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进行;临界相变点随碳含量而变,出现了新的相变和产物,在平衡状态下可以两相共存3、碳化物形成的一般规律:k的类型与合金元素的原子半径有关,相似者相溶,强k形成元素优先与碳结合形成碳化物,Nm/Nc比值决定了k类型,碳化物稳定性越好溶解越难析出越难聚集长大也越难4、5、合金钢加热时的转变:A相的形成,K的溶解,F的转变,A相中合金元素的均匀化,溶质元素在晶界平衡偏聚,A晶粒长大6、二次淬火:在回火过程中从残余奥氏体中析出合金碳化物,从而贫化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和合金元素,导致其马氏体转变温度高于室温,因而在冷却的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
7、二次硬化:回火温度在500-600℃之间,钢的硬度、强度和塑性均有提高,而在550-570时可达到硬度、强度的最大值8、.特殊K形成途径:原位析出:在回火过程中合金渗碳体原位转变成特殊K。
异位析出:直接由α相中析出特殊K9、.固溶强化:机理固溶于钢的基体中,一般都会使晶格发生畸变,从而在基体中产生了弹性应力场,其与位错的交互作用将增加位错运动阻力。
降低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吸收能量,降低材料的加工性,提高钢的Tk10、位错强化:机理随着位错密度的增大,增加了位错产生交割、缠结的概率,有效的阻止了位错运动。
降低断后伸长率,提高Tk11、细晶强化:机理钢中的晶粒越细,晶界、亚晶界越多,可有效阻止位错的运动,并产生位错塞积强化。
提高强度,塑性和韧度12、第二相弥散强化:机理钢中的微粒第二相对位错运动有很好的钉扎作用,位错要通过第二相要消耗能量,从而强化。
机制:切割机制、绕过机制,回火时第二相弥散沉淀析出强化,淬火时残留第二相强化13、淬硬性:指在理想的淬火条件下以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所形成的M组织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14、脱碳:在各种热加工工序的加热或保温过程中,由于周围氧化气氛的作用,使刚才表面的碳全部或部分丧失掉15、产生白点的必要条件:氢含量高,充分条件:内应力的存在,防止白点的最根本办法是降低钢中的含氢量,常用热处理方法:去氢退火16、液析碳化物:由于碳和合金元素偏析,在局部微小区域内从液态结晶时析出的碳化物。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50Vol.1 No.8产业科技创新 2019,1(8):50~51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钢铁材料中第二相的作用陈 磊(慈溪市冷拉型钢有限公司,浙江 慈溪 315315)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钢铁材料的应用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对其综合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正确对待第二相在钢铁材料中的作用,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
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钢铁材料中第二相的基本,分析了第二相在钢铁材料中的有利作用,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引发钢铁材料微裂纹以及降低钢铁材料韧性技术指标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第二相在钢铁材料中的不利作用,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浅见,望对钢铁材料的相关实践应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钢铁材料;第二相;作用;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TG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19)08-0050-02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使钢铁材料的综合性能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钢铁材料中第二相的多方面作用,正确把握其有利作用与不利作用,综合施策,切实改进钢铁材料整体应用性能与效果。
文章就此展开了探讨。
1 钢铁材料中第二相简述第二相即钢铁材料中除基体相之外的所有相。
在传统概念上而言,钢铁材料中的部分夹杂物会对其整体性能产生较为明显的不利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对这些夹杂物的科学合理控制,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其不利影响向着有利影响的方向转变,比如硫化锰、氮化铝等。
而受控制技术与条件的影响,部分夹杂物难以实现有效转换,对钢铁材料整体应用性能的不利影响难以有效消除,比如渗碳体、氮化钛等。
由于上述夹杂物之间并不存在明显而显著的差异与区别,因此可统称为第二相[1]。
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钢铁材料中第二相的多方面作用,在技术标准规范、方法过程控制、转换效益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科学有效控制第二相的多方面作用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向引导,在优化钢铁材料实际应用性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新时期高质高效地推动钢铁材料加工制造事业健康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
超细第二相粒子强化低碳微合金钢铁材料的研究
唐明华;刘志义;胡双开
【期刊名称】《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2)004
【摘要】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单向压缩热模拟试验,研究了试验钢在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过程中ZrC粒子对铁素体晶粒细化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粒径小于1.0 μm的ZrC粒子作为形变和再结晶核心可以加速铁素体形核,从而细化铁素体晶粒,为提高α-Fe形核率,试验钢获得超细组织的ZrC粒子临界体积分数是0.6%,当ZrC粒子的加入量为0.5%、轧制变形量为0.6时,轧后水冷可获得3~4 μm的超细晶粒组织,抗拉强度约提高70%,材料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唐明华;刘志义;胡双开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机械系,湖南,衡阳,421002;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湖南衡阳钢管(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衡阳,4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42
【相关文献】
1.超细第二相粒子强化钢铁材料的研究进展 [J], 王国承;王铁明;尚德礼;方克明
2.低碳微合金Ti-Nb可焊钢中的N及其第二相粒子 [J], 尹桂全;王世俊;黄贞益
3.汽车用钛和铌微合金化钢第二相粒子及织构研究 [J], 韩晨;孙付涛
4.Ti-V-Nb微合金钢第二相粒子研究 [J], 陈俊华
5.960MPa级Nb-Ti微合金化高强钢中第二相粒子回溶行为研究 [J], 惠亚军[1,2];潘辉[1];李文远[1];刘锟[1];陈斌[1];崔阳[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