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2.01 KB
- 文档页数:2
腹部手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PGS)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
胃瘫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功能紊乱综合征,也称胃无力综合征,是腹部大中型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取得良好效果。
1 相关因素分析1.1 手术方式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和胰腺手术后,胃大切破坏了胃的正常结构,且切除了胃窦及幽门部,造成胃动力的改变,胃肠道重建影响了电机械活动的协调,从而造成胃肠逆蠕动,降低了胃的存储及消化食物的能力。
1.2 术前幽门梗阻近端胃扩张,张力降低,黏膜水肿,胃蠕动减弱,梗阻时间越长,胃瘫率就越高。
1.3 高血糖导致胃电节律失常及胃内压降低,胃排空延迟,故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胃瘫发生率高。
1.4 精神因素自主神经调节紊乱,会抑制胃排空,胃呈无力状态而致胃排空障碍。
胃麻痹是外科领域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该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患者术前对手术的恐惧、过度紧张;术后,特别是胃瘫发生后进入沮丧、失望、无助、忧虑和悲观的心理反应阶段,致使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因手术和住院对自己健康、工作和家庭的不利影响而产生心理应激,加重了胃肠交感神经的抑制活动。
1.5 其他因素术后吻合口痉挛,水肿等;胆汁反流引起的胆汁反流性胃谈,加重残胃及吻合口的水肿;营养因素: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等;术后使用影响胃肠动力方面的药物等。
2 临床表现2.1 4~6d拔除胃管进食流质或改半流质出现上腹胀满、大量呕吐,吐出物为含胆汁胃液及所进食物,呕吐后腹胀减轻;或4~6d胃肠减压引出大量胃液,当试验性夹管或拔除胃管后又出现腹胀、大量呕吐胆汁样胃液。
2.2 患者上腹饱满并有少量排便排气,体检腹部无胃型和蠕动波,全腹无压痛,便肠鸣减弱,胃有明显振水音。
2.3 腹部X线检查示小肠不扩张,无液气平面;胃造影显示胃呈扩张状态,长时间无蠕动。
2.4 胃镜检查见胃粘膜水肿、充血,长时间无蠕动和十二指肠肠液反流。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导致胃瘫综合征(PGS)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发生PGS (以下简称观察组),其余患者未发生PGS(以下简称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身因素、手术因素,并进行Lo西stie回归分析。
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本80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共有60例发生PGS(8.06%),其中有10个因素是造成PGS形成的原因(P<0.05),但性别和手术原因不是造成PGS的原因(P>0.05),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Loigstic回归分析发现,按照OR值依次幽门梗阻、B一Ⅱ式、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存在不良心理反应。
结论:PGS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中应合理处置幽门梗阻,选择采用毕I式胃肠重建方式;积极治疗合并疾病;加强心理支持。
标签: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预防对策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由于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出现正常神经急速和肌源性因素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临床上多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
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恢复,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引起PGS发生的因素。
本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Gs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0里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其中男380例,女420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5.2岁;疾病类型:胃癌(710例)、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穿孔(70例)、胃息肉(10例)。
其中60例患者(以下简称观察组)发生PGS(7.5%),均按照PGS诊断标准确诊,其余患者未发生PGS(以下简称对照组)。
1.2方法对患者综合信息进行多元回顾分析,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术后因素三方面。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治疗经验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治疗经验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疾病手术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胰腺炎、胰腺肿瘤等疾病。
然而,术后胃瘫综合征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影响胃瘫综合征的因素,并总结治疗经验,为相关患者提供帮助。
首先,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技巧密切相关。
手术中对胃的处理是否得当,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控制等因素都会影响手术后患者是否出现胃瘫综合征。
因此,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细致入微、精细操作,避免对胃的损伤。
其次,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下降、肝功能不全、升糖素样多肽(GLP-1)水平异常等因素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因此,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肝功能异常等,以降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除了手术操作技巧和患者自身因素外,术后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会对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产生影响。
术后的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饮食建议,合理安排饮食,并定期复查,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此外,适度的运动对促进胃肠蠕动也具有积极意义。
治疗方面,胃瘫综合征的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病情和症状的不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无症状或者轻度症状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如胃动力药物、抗恶心药物等;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采用胃肠道喂养、再充分开胃管等治疗手段。
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总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手术操作技巧、患者自身因素、术后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相关患者,需要在术前全面评估,术中细致操作,术后合理安排饮食和生活方式,并针对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加强对该病的研究,提高医护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水平,也是减少胃瘫综合征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综上所述,胃瘫综合征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2010年12月42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胃瘫综合征多发生在术后进食后,其中合并糖尿病28例;年龄60岁以上31例;低蛋白血症22例;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19例;经非手术保守治疗而治愈,时间为10~40天。
结论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是发生胃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高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过长、低蛋白血症、胃迷走神经切断可能为其诱因,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全面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原因护理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odrom,PGS)是一种非机械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
多见于腹部手术后,发生率0.2%-4.6%[1],PGS为功能性疾病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
我院2000年12月~2010年12月42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现将PGS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大于60岁31例。
近端胃大部切除13例;远端胃大部切除9例;门脉高压联合断流胃迷走神经切断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合并糖尿病28例;手术时间≥3小时19例;血清白蛋白≤35gL22例。
1.2诊断标准:参考相关文献[2.3]PGS的诊断标准:①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但有胃肠潴留;②无明显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③无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④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早期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感,反复呕吐胆汁样胃内容物,需重置胃管,胃液引流量≥800ml,持续时间≥10d。
本组42例全部符合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均经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排除机械性梗阻。
1.3治疗确诊为术后PGS的42例病人除了营养支持治疗还联合以下综合措施:①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高渗盐水洗胃;②胃复安、红霉素和西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③生长抑素类药物减少消化液的分泌;④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克服恐惧心理。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胃大部切除后不伴肠吻合口或输出空场袢等机械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的疾病,是胃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1]。
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共31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恢复了胃肠功能,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原发病:胃癌18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行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12例,毕Ⅱ式吻合19例。
1.2 诊断标准参考Bar-Natan标准:术后急性发病,表现为严重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叩诊有振水音;胃引流量每日超过600 ml~800 ml,持续10 d以上;胃镜和/或钡餐检查提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除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无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1.3 临床表现患者停止胃肠减压及进流质或半流质后出现上腹部胀痛,反复大量呕吐,肠鸣音减弱,体检时发现胃振水声,无气过水声;患者无明显腹痛,大部分患者有肛门排气;胃管引流量每日800 ml~2100 ml,持续引流至痊愈后拔除;本组均采用胃肠碘水造影或胃镜检查,表现为胃肠道通畅或吻合口轻度水肿,胃扩张,蠕动减弱,排空延迟或暂停。
1.4 治疗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 d~35 d均恢复胃功能;术后2周~3周恢复胃动力19例,3周~4周恢复胃动力9例,4周~5周恢复胃动力3例;住院14~37 d,均未发生营养失调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宣泄心中的恶性情绪,解除其焦虑紧张的心情;保持良好轻松的心态有利于预防胃瘫发生及促进胃瘫恢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讲解各种治疗及护理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于尽快消除病痛,尽早康复。
胃瘫综合症的临床护理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以往曾称为胃无张力症、胃滞留或胃潴留等,作为一种功能性病变,可致病程延长,营养障碍,并诱发其他并发症。
1 发病机制胃瘫综合征(pgs)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大量学者对pgs 的发病机制作出了深入研究,但目前依然没有明确的结论,多数学者认为pgs 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如①精神-神经因素患者术后的应激状态及pgs 发生后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②手术创伤大,时间长,胃壁挫伤较重。
③迷走神经主干损伤,动物和临床实验表明迷走神经干切断和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内液体和固体食物排空均延迟[1],(5)复杂的胃肠道重建影响了胃肠电机械活动协调。
(6)胃肠肽类激素分泌功能改变,刺激胃肠蠕动的多种肽类激素分泌减少,降低了胃动素对胃排空运动的作用。
(7)其他相关因素高龄、低蛋白血症、术前幽门梗阻、营养不良、术后腹腔感染及糖尿病等。
2 诊断标准目前关于pgs 的诊断仍存在很多争论,尚无统一的标准,根据文献报道总结如下:(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进食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潴留症状,必须行持续胃肠减压才能缓解。
(2)持续胃肠减压引流量每天大于800ml,持续时间超过5d。
(3)经x线造影,结合胃镜检查,证实胃无蠕动或造影剂线性进入十二指肠并排除机械性梗阻因素。
(4)无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胰腺炎及某些结缔组织疾病等。
(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功能的药物,如山莨菪碱、阿托品、吗啡等。
(7)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残胃饱满、无蠕动波,排空困难。
(8)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轻度充血、水肿,胃蠕动减弱或消失。
3 辅助检查钡餐或碘剂造影,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不收缩、不蠕动或蠕动较弱,数小时后有极小量对比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但胃内大量造影剂残留,胃镜检查可见胃内大量胃液潴留,可有吻合口水肿4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给予流食或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胃部烧灼感、嗳气、返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及胃液,量多,可含有或不含有胆汁,伴有酸臭气,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胃癌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
于勇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8(016)001
【摘要】目的多因素分析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84例,统计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人数,并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男性、有高血糖症、术前营养不良、伴有焦虑、术前幽门梗阻、临床分期Ⅲ~Ⅳ期、采用远端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伴有低蛋白血症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可知,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幽门梗阻、临床分期Ⅲ~Ⅳ期,P<0.05,OR>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瘫综合征为胃癌术后较易发生的症状,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多,临床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胃癌患者时,应十分注意这些危险因素,给予有效预防,降低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于勇
【作者单位】辽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辽阳11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120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J], 魏植强;朱荔丰
2.根治性手术胃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J], 何泽民;蔡伟
3.胃癌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多因素分析 [J], 朱剑彪;刘伟中;熊志刚
4.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非手术治疗体会 [J], 朱思伟;王立峰;杨萌;郭朝猛;聂孟良;袁念永
5.行根治性手术胃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J], 王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护理体会。
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9月诊治的40例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洗胃,促进胃张力恢复,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同时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评估、心理护理、胃肠减压管护理、静脉营养的护理、肠内营养护理。
结果:保守治疗14~25 d,平均(17.78±6.72)d,临床症状消失,恢复饮食,全部痊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无护理纠纷,患者对护理满意39例(95.50%,39/40)。
结论:对腹部手术胃瘫患者采用进行有效护理配合能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胃瘫综合征是因胃动力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又称胃排空障碍、胃无力症,主要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上以餐后饱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1],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
近年来笔者诊治胃瘫综合征40例,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11年9月笔者诊治的40例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80岁,平均(55.90±14.34)岁,基础疾病:消化性溃疡、穿孔、外伤性胃肠破裂修补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直结肠手术等。
1.2临床表现本组均发生在术后5~12 d,平均(7.12±2.67)d,肛门恢复排气排便以后,进食后出现腹胀、呕吐,体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闻及振水声,胃肠减压引流量916~1934 ml/d,平均(1189.90±267.93)ml/d。
1.2辅助检查钡餐检查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不收缩、不蠕动或蠕动较弱,数小时后有极小量造影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
1.3治疗方法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温盐水洗胃两次,并抽空胃内容物;促进胃张力恢复,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特别注意补充钾。
腹部手术后胃瘫42例临床分析姚栋暐;陈坚【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治愈,最短4d,最长45d.结论:术后胃瘫是多种因素引起,诊断时须除外机械性、器质性病变.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解除患者顾虑、持续胃肠减压、温盐水洗胃、营养支持、使用促动力药物等保守疗法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尽量避免再手术.%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risk factor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Methods ■. Clinical data of 18 patients with gastroparesis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18 patients were cured with non operative treatment,and the shortest time was for 4 days and the longest for 45 days. Conclusion:Gastroparesis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is induced by multiple factors* and organic and mechanical illness must be excluded. Upper gastroparesis radiography and endoscopy are effective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oparesis. To relief patients mind of doubts, persistent gastrointestinal, Nutritional support,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can recover spontaneously after a longer period of supportiv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prokinetic drugs ,and reoperation should be avoided.【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40)012【总页数】3页(P1632-1633,1647)【关键词】胃肌轻瘫/病因学;胃肌轻瘫/诊断;胃肌轻瘫/治疗手术后并发症【作者】姚栋暐;陈坚【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普外科,苏州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普外科,苏州21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手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的胃排空延缓为特症的临床症状群,它是腹部手术后少见的近期并发症,相对多见于胃术后,其他腹部手术后也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