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34.82 KB
- 文档页数:11
汉川市三医院(沉湖镇卫生)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X线透视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胸部疾患:肺部疾病如肺炎、肺气肿、支气管病变、肿瘤、结核等,纵隔心脏大血管病变、横隔或胸膜等疾病。
(2)腹部疾患:胃肠道穿孔、肠梗阻等。
(3)四肢关节、骨骼病变,异物等。
【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危重患者须有医务人员陪同。
【检查方法与技术】(1)受检者去除体外金属异物。
(2)使用荧光屏,透视前医生进行“暗适应”,暗适应时间为15min左右。
(3)胸部或腹部透视先按序检查各部位,发现病灶后进一步重点观察,必要时转动体位,嘱患者呼吸观察横隔、病灶活动度。
(4)四肢关节整复、取异物等透视取最佳观察体位。
X线暗室技术操作规范一、暗室的设计与建筑要求(1)暗室的位置应选择在多台X线机的中间,并有足够的空间面积,同时注意远离其他放射源。
(2)室内除工作台和洗片机外,应保留一个小型手工洗片槽,以备洗片机故障后急用和清洗洗片机槽架等。
现在由于洗片机的大量应用,在暗室的构建时除设有防光通风窗外还应加设洗片机专用出风口及排水地漏,洗片机的排水管与地漏间尽量做到距离近、管线直、排水畅。
(3)暗室的照明应符合安全要求,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室温控制在15—25 ℃ 。
二、胶片和暗室的贮存保管(1)胶片的贮存:胶片是否合理贮存、妥善保管直接影响胶片质量。
环境应避免高温、潮湿、有害气体或放射性物质;胶片的叠放不宜重压,不然就可能会形成黑色树枝状或小草样静电阴影;密切留意胶片的有效期限。
对已启封的胶片要密闭放置,防止漏光。
受潮。
在拿取胶片时要保持手的清洁、干燥,以免造成伪影。
(2)暗盒的存放:带增感屏的暗盒的存放与胶片一样,也应避免潮湿、高温和过分于燥,以防增感屏的霉变和皲裂。
暗室应避免强光直射,以防增感屏过快老化,为此应做好保养工作。
三、套液的配制(1)在清洁过的10加仑桶内放人28L(14土3)℃的优质自来水,边搅拌边依次加人各瓶浓药液,待完全稳定后再搅拌2min使其混合均匀,加水至40L,盖上隔离盖备用。
口腔x线检查必须知道的防护原则!
口腔x线检查是现代口腔诊疗技术中的重要一环,它通过x光照
射来获取口腔内部的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然而,由于x射线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如果不注意防护措施,就会对人
体健康产生相应的危害。
那么,在进行口腔x线检查时,有什么防护
原则要注意呢?
一、佩戴防护器具:
进行x光检查时,应尽量减少身体接受辐射的部位。
如医生应佩
戴防护眼镜、防护铅衣等防护器具,让x光射线只照射到患者口腔部位。
二、缩短辐射时间:
在进行x光检查时,时间越短,接受辐射的剂量就越小。
因此,
在医生操作时,应尽量保持操作的快捷高效,在短时间内完成拍片行为。
三、加强室内防护:
口腔x线检查室内应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准确定位装置、X衰减器、球管变压器、球管保护器等设备,确保全面的安全性。
四、增强宣传教育:
在口腔x线检查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安全宣传教育,告
知患者有关检查的必要性及防护措施,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在进行口腔x线检查时,防护原则是必要的,它可以
减小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口腔x线安全检查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因此,我们在接受口腔x线检查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口腔诊所,遵守医生指引,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以保障我们的健康。
第十九章放射科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 X线检查一、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一)X线检查的特点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毗邻关系等。
2.具有无创伤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X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生理进行研究。
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线造影检查。
近年来,DSA、CT、CR、DR等数字X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线检查的临床检查范围。
X线检查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图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统(PACS)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
3.X线检查是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X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二)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X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
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①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②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③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证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三)X线检查方法X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线检查(透视与摄影)、X线造影检查和X线特殊检查。
1.线透视检查优点是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观察方向;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出结论。
缺点是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也是重要缺点。
同时,透视检查的辐射剂量远大于同一部位的摄影检查。
2.X线摄影检查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良好;密度、厚度差异较大或密度、厚度差异较小的部位能得到显示;有客观记录。
缺点是每一幅照片只是一幅相对的影像,要建立立体概念需要相互垂直的两个方法摄影;对功能观察不及透视;费用较高。
3.X线造影检查人体组织有相当部分只依靠自身的密度、厚度原子序数的差异不能在普通摄影检查中显示。
X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防护原则一、总则1、受检者在X线诊断中所受的医疗照射,必须遵循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以使受检者确有正当理由需要接受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2、必须积极开展并认真搞好X线诊断的质量保证工作,不断提高X线诊断水平,减少受检者所受照射剂量。
3、开展X线诊断服务的有关临床医师、X线工作者等都直接对受检者防护负有重要责任。
二、工作原则要求1、必须配备各性能合格的医用诊断X线机与相应防护设备、辅助设备等。
所有设备 (包括受检者防护用品)必须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检查。
2、合理设置X线工作区,必须有相应防护设施和管理措施确保候检与陪伴人员得到有效的防护。
3、操作X线诊断设备和施行X线诊断检查人员,必须具备足够专业技能和放射卫生防护知识。
4、受检者需要转科或转院就诊时,应提供方便使得能够利用已有的X线检查结果,避免受检者受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5、加强受检者剂量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提高防护水平。
三、X线诊断的正当性判断1、有关临床医师必须掌握各种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特点及适应证。
在医学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化验等进行正确的临床判断,在比较可供选择的各种检查技术之后,方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确定是否提出X线检查申请。
2、对任何患者均不得盲目申请X线检查。
同时必须注意防止提出价值不大的重复性X线检查申请。
3、有关临床医师必须在X线检查申请单中写明患者的主要病史和己有的检查结果,指出X线检查目的和检查部位等,以便X线工作者复核并正确施行检查。
4、X线工作者对所有X线检查申请,均应认真复核。
对不符合正当性判断的申请,有权退回。
5、群体X线检查,必须根据地区性有关疾病的流行情况、预期检查效果和X线检查远期效应的危险度等进行正当性判断,以确定群检是否值得进行及应进行的范围。
6、以医学监护为目的的群体X线检查,必须针对不同群体实际,恰当控制X线检查人数、部位和频率。
少年儿童的群体X线检查尤须谨慎。
诊断学医学影像医学影像诊断原则和诊断步骤医学影像诊断是通过对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观察和分析,以获取医学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医学影像诊断的原则和步骤如下。
一、医学影像诊断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医学影像诊断需要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依据,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综合性原则:医学影像诊断需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包括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3.医学伦理原则:医学影像诊断需要遵循医学伦理原则,确保患者隐私和自主权的保护,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愿。
4.安全性原则:医学影像诊断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采取合适的辐射保护措施。
5.功能性原则:医学影像诊断需要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诊断结果,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二、医学影像诊断的步骤1.选择合适的影像技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影像技术进行诊断。
常用的影像技术包括X线、超声、CT、MRI等,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
2.影像采集:根据患者的部位和病变情况,进行相应部位的影像采集。
影像采集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进行,保证影像的质量。
3.影像质量评估:对采集的影像进行质量评估,判断影像的清晰度和可用性。
影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需要排除因影像质量不佳而导致的误诊。
4.影像解剖学分析:对影像进行解剖学分析,了解人体结构的正常及异常变化。
通过比较对照,发现潜在的病变和异常,为后续的诊断提供线索。
5.影像病理学分析:对影像进行病理学分析,了解病变的类型、性质和程度。
根据病变的形态、密度、信号等特征,进行病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辅助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6.与临床相结合:将影像结果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全面分析判断患者的病情。
根据影像结果给出临床诊断意见,并提供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7.书面报告:将诊断结果书面报告给临床医生,以供临床医生进行诊治。
口腔x线检查的防护原则口腔X线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诊断工具,能够帮助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的口腔情况,发现牙齿、牙根、牙槽骨和颌骨等病变。
然而,由于X线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作用,因此在口腔X线检查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防护知识。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资质的人员才能从事口腔X线检查工作。
这样可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为了降低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口腔X线检查应尽量选择高效低剂量的设备。
现代口腔X线机已经具备了辐射剂量低、成像速度快的特点,能够在保证检查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剂量。
对于患者来说,正确佩戴防护器材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进行口腔X 线检查时,患者应戴上铅质防护衣和颈部防护固定器。
铅质防护衣能够有效阻挡X线辐射,保护患者的身体不受辐射伤害;颈部防护固定器则可以固定患者的头部位置,保证检查的准确性。
医务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式和拍摄角度。
不同的口腔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查方式,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在口腔X线检查中,患者的辐射剂量和检查效果密切相关。
为了减少辐射剂量,医务人员需要掌握合适的技术参数,如曝光时间和曝光电流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调整,以获得清晰的影像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剂量。
医务人员在进行口腔X线检查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保证影像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要保持检查环境的清洁和整齐,避免外界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干扰。
最后,医务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告知检查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增强患者的配合度和安全意识。
口腔X线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口腔诊断工具,但其辐射对人体有一定伤害作用。
为了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必须严格遵守口腔X 线检查的防护原则。
只有通过专业培训、正确操作和合理防护,才能确保口腔X线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X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土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土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以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曝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摄影原则(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欧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冲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
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同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式。
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因呼吸时胸部肌肉牵拉,使以上部分发生颤动,故可予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
X线摄影的原则 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放射科常用X线投照技术常规 (骨骼部分)手正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手前后斜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将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内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外转,使手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拇指前后位 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2 )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与拇指重叠。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1)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和其周围结构也都能清晰显示。(2)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常被遮蔽,显影不清。
拇指侧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或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拇指外侧缘紧靠暗盒,其余四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侧位影像。
腕关节后前位 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指握拳,使腕部掌面易与暗盒靠紧。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令人满意的骨茎突联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腕骨、尺桡骨下端与掌骨近端的后前位影像。
腕关节侧位 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手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尺骨茎突放于暗盒中心。 中心线:对准桡骨茎突,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腕骨、掌骨近端和尺桡骨下端的侧位影像,但都相互重叠。
腕关节轴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将腕关节掌面放于暗盒的前1/3处,腕部垫高约3CM左右。然后嘱患者将手掌极度后倾,并用对侧手扳住被检侧手指,使保持后倾姿势。为了使豌豆骨和钩骨的影像不致互相重叠,可将手指稍偏向桡侧。 中心线:向肘侧倾斜25~30度,对准第三掌骨底部上约2CM处,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大多角骨掌面、舟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三角骨和豌豆骨等轴位影像。
舟骨后前位(尺偏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暗盒放于20度角度板上,或将暗盒前端用沙袋垫高20度。腕部平放于暗盒上,这样可使舟骨与胶片平行。然后将手掌尽量偏向尺侧,肘部也向外偏,使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分开,舟骨就能清晰显示。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桡骨茎突联线中点,与摄影台垂直,与暗盒成20度角。如不垫高暗盒,而将X线球管向肘侧倾斜20度角,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腕部的后前位影像,而舟骨和它的邻接面影像尤为清晰。
尺桡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背面紧靠暗盒,前臂长轴须与暗盒长轴平行。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骨和桡骨的前后位影像。
尺桡骨侧位 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前臂摆成侧位,尺侧紧靠暗盒,桡侧向上。肩关节放低,尽量与腕和肘关节相平,这样可避免前臂移动。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尺桡骨下1/3互相重叠,桡骨头与尺骨喙突也有重叠现象。
肘关节前后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手掌向上。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骨和桡骨上端的前后位影像。
肘关节侧位 位置:患者者在摄影台边侧坐,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手掌面对患者,拇指向上,肩部放低,尽量与肘关节相平。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肱骨下端、尺桡骨上端的侧位影像。
肘关节尺骨喙突斜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先将肘部放成前后位姿势。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肘部背侧紧靠暗盒。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然后将手内转,手掌向下,上臂保持不动。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能将喙突清晰显示,不与其它骨骼重叠。
肘关节轴位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上臂紧靠暗盒。肘部极度弯曲,使手指与肩部相接触。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上方2.5~3CM处。肩部放低,尽量与肘部相平。 中心线:(1)对准尺骨鹰嘴突上方2.5CM处,与暗盒垂直。(2)向肩部倾斜30度,与前臂垂直,摄入暗盒中心。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下端的前后位和尺骨上端的后前位重叠影像,鹰嘴突显示尤为清晰。
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正位) 遇有肘关节因外伤或疼痛不能伸直的患者者,可用下述位置(或者采用上臂正位或者下臂正位)投照。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台正坐,将尺骨鹰嘴突放于暗盒中心。前臂下部和解臂上部离开暗盒,使前臂和上臂与台面形成的角度相等。将沙袋垫在前臂和上臂下面,上下臂固定。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前后位影像。肱骨下端和尺桡骨的上端都稍有失真,但桡骨小头的盆状关节面影像却很清晰。
肘关节:骨折或病态时投照位置(侧立位) 位置:患者面向摄影架直立,被检查侧肘部的外侧紧靠暗盒,肘关节放于暗盒中心。对侧躯干离开摄影架,成为斜位,使被检侧肘关节易于靠近暗盒。 中心线:对准肘关节,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肘关节侧位影像。尺桡骨和肱骨可能与肋骨或脊柱重叠。
肱骨前后位 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手臂伸直,手掌向上。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容易紧靠暗盒。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前臂处放一沙袋固定。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前后位位影像。
肱骨侧位 位置:患者仰卧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用沙袋垫高,被检侧上臂紧靠暗盒。手臂与躯干分开,肘关节弯曲,前臂内转,使肱骨内外上髁相互重叠,成侧位姿势。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暗盒长轴须与肱骨平行。 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并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侧位影像。
肱骨穿胸位 位置:患者侧立于摄片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靠暗盒,肩部下垂。对侧手臂抱头,肩部抬高,使两肩不致重叠。被检侧肱骨外科颈部位对暗盒中心。 中心线:通过对侧腋下,对准被检侧上臂的上1/3处,与暗盒垂直。 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使胸腔内充有多量气体,借以增加对比度,并可给短曝光时间。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上2/3的侧位影像。
肱骨上部轴位 位置: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肩部和上臂垫高约10CM。上臂外伸与躯干垂直。肘部弯曲,约成直角。手掌放于台面,头部转向对侧。暗盒横立于肩关节上部,内缘尽量靠紧颈部,肱骨头对暗盒中心。暗盒背面用沙袋支撑固定,不使倾斜或动摇。 中心线:与躯干平行,对准肱骨头,与暗盒垂直ak向内侧(肩关节侧)倾斜10度,使肩关节的显示更为清晰。 屏气情况:曝光时应嘱患者屏气。 显示部位:显示肱骨上端和肩关节的轴位影像。
肩关节前后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