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造影检查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3.63 MB
- 文档页数:59
检查技术名词解释LTX线摄影检查技术1.模拟X线摄影检查:是指X线照射到人体时,由于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对X线产生不同程度的吸收,使穿透人体的X线强度变得不均匀,把这种强度不均匀的X线直接记录在胶片上的检查方法称为模拟X线摄影检查。
2.数字X线摄影检查:把穿透人体的X线直接记录在成像板(IP)、平板探测器(FPD)上的检查方法称为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
3.焦—片距:指X线管焦点至胶片间的距离。
4.肢—片距:指被检部位中心所在的平面至胶片间的距离。
5.摄影床面中线:沿X线摄影床面长边方向,经床面短边中点所作的直线亦称为台中线6.前后位:指被检者后面紧贴暗盒(胶片,IP,FPD),身体矢状面与暗盒(胶片,IP,FPD)垂直,X线中心线由被检者的前面射至后面的摄影体位称为前后位。
7.后前位:指被检者前面紧贴暗盒,身体矢状面与暗盒垂直,X线中心线由被检者后面射至前面的摄影体位称为后前位。
8左侧位:指被检者左侧紧贴暗盒,身体矢状面与暗盒平行(冠状面与暗盒垂直),X线中心线由被检者右侧射至左侧的摄影体位称为左侧位。
9.右侧位:指被检者右侧紧贴暗盒,身体矢状面与暗盒平行(冠状面与暗盒垂直),X线中心线由被检者左侧射至右侧的摄影体位称为右侧位。
10.右前斜位:指被检者右前部靠近暗盒(冠状面与暗盒呈一定角度),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左后方射入的摄影体位称为右前斜位,也称第一斜位。
11.左前斜位:指被检者左前部靠近暗盒(冠状面与暗盒呈一定角度),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右后方射入的摄影体位称为左前斜位,也称第二斜位。
12.轴位:指身体矢状面与暗盒垂直,中心线方向与身体或器官长轴平行或近似平行投射。
13.听眉线: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与同侧听眶线约呈10°角。
14.听眦线:为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
与同侧听眶线约呈12°角。
15.听眶线: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
16.听鼻线:为外耳孔与同侧鼻翼下缘间的连线。
x线造影检查名词解释《X线造影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来检查身体内部结构和功能。
它是在微量X射线技术的基础上,将体内医学影像信息可视化,以更清晰、更准确的形式显示出来。
X线造影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诊断各种疾病,确定疾病的类型、定位、深度及其扩散范围等。
它具有简便、快速、无创性以及可重复的优点,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取代手术,成为一种安全及时的诊断方法,从而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治疗进程和传播。
X线造影的基本原理是,用特定强度的X射线照射病人身体,当X射线穿过身体许多组织而最终到达探测器时,探测器将检测到X射线吸收量,根据不同的组织,X射线在穿过体内组织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由此进行状态判断及形成图像。
X线造影所拍摄出来的图像可以反映体内组织边界、形态、功能及病变状况,常用于检查心脏、肝脏、肾脏、肺等重要器官。
X线造影检查的主要分类有体表检查、多普勒超声检查(DUS)、动脉造影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和CT扫描等。
体表检查是基于X射线技术,以及改Http后的传统X射线技术为基础,进行摄片或者摄像检查,来观察身体外表特征和变化,主要用于检查血管、淋巴结及其它的肿瘤或异常变化,定位恶性肿瘤的范围及大小,确定病变的类型等。
多普勒超声检查(DU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来检查脏器的功能和结构变化,这种技术可以看到脏器内部的结构变化和功能变化,也可以辅助诊断针对心脏、肝脏、肾脏、乳房等器官的某些疾病。
动脉造影检查是一种以X射线检查为基础的检查技术,主要用于检查胸部及其他部位血管,它可以检测血管内结构及其各方面变化情况,为临床提供足够的诊断参考和信息,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治疗。
放射性核素检查是一种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影像学检查,其基本原理是: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当它进入病人的血液中时,放射性核素会与细胞结合,并经血液流向身体各系统及器官,然后由特定的探测器形成影像。
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一)X线检查的特点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毗邻关系等。
2.具有无创伤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X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生理进行研究。
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线造影检查。
近年来,DSA›CT、CR、DR等数字X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线检查的临床检查范围。
X线检查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阁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统(PACS)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
3.X线检查是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X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一)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X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
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①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②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③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证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三)X线检查的限度1.病变密度的限制如脓胸、血胸在X线检查中无法定性鉴别,密度一致。
2.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某些疾病症状早于X线征象的出现。
如大叶肺炎、急性骨髓炎等。
3.病变部位的限制多数位于体表部位或一般视诊所及的部位,如皮肤、外耳等,临床检查优于X线检查。
4.发育方面的限制人体某些部位的检查与年龄发育有关。
如鼻旁窦在新生儿尚未发育,无X线检查价值。
(四)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线检查(透视与摄影)、X线造影检查和X线特殊检查。
1.X线透视检查优点是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观察方向;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出结论。
缺点是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也是重要缺点。
归纳胃肠造影x线检查技术
1. 准备:患者需要进行24小时准备,包括清单饮食和排便。
在进行胃肠造影前需要进行胃肠准备。
2. 检查之前:患者需要脱掉胸部和腹部的衣服,戴上铅质保护服。
医生会为患者提供一种口服的造影剂,以便在X射线下更清晰地观察胃肠。
3. 检查过程:患者需要在X射线机下面躺下或坐着。
医生会将造影剂注入患者的口中或肛门,然后进行X光照射。
医生可能会指示患者改变体位以获得更好的图像。
整个检查过程通常需要30分钟至1小时。
4. 结果:医生会通过X射线图像来诊断患者是否存在结肠癌、胃癌或其他肠胃道问题。
如果结果不明确或发现异常,医生会建议进一步的检查,如胃镜或结肠镜。
放射科泌尿系统X线造影技术操作规范一、静脉尿路造影【适应证】1.泌尿系统结石、结核、肿瘤、肾盂和输尿管积液。
2.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肾下垂。
3.泌尿系统外伤。
4.明确腹部肿块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5.血尿、脓尿原因待查。
6.无法进行逆行尿路造影者。
【禁忌证】1.碘对比剂过敏。
2.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患。
【造影前准备】1.病人准备(1)造影前2~3天禁用不透射X线药物。
(2)造影前1天进少渣饮食。
(3)造影前清洁肠道,排空尿液。
(4)造影前6h禁食、禁水。
(5)碘剂注射前,应按药典规定进行必要处理。
2.对比剂准备对比剂为76%离子型或相应碘含量的非离子型对比剂,其用量为20~40m1.o3.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造影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
(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清除病人检查部位可能造成伪影的物品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1.摄影体位(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下肢伸直,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两臂置于体侧。
(2)在相当箭骼关节水平,利用肾盂造影压迫器、充气气囊或加压腹带,对下段输尿管进行压迫,压力一般为14.7kPa o(3)双肾区造影片上缘包括第11肋骨,下缘包括第3腰椎。
(4)双肾区造影中心线垂直对准胸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射入胶片中心。
(5)全泌尿系统造影照片上缘包括膈肌,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全泌尿系统造影片,中心线经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垂直入射胶片。
(7)便用滤线器。
(8)摄影距离为100cm。
(9)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
2.摄影程序(1)造影前先摄取腹部平片。
如发现肾区有钙化,加摄腹部侧位平片。
(2)对比剂注射后7min.15min,分别摄取双肾区造影片,至双肾显影良好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