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分及几种重要矿质元素的测定
- 格式:pptx
- 大小:659.69 KB
- 文档页数:109
矿质营养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指标一、矿质营养的研究方法及测量指标主要有灰分分析、溶液培养法和沙基培养等方法。
1、灰分分析。
采用理化手段对植物材料中干物质燃烧后的灰分进行分析。
灰分构成:各种矿质的氧化物及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等各种盐分。
灰分元素:构成灰分的各种元素(C、H、O除外)。
2、溶液培养法原理:只要满足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要求(光、温、水、气、必需元素),植物可以在水中或砂中生长。
把必需矿质元素配制成培养液培养植物称溶液培养,而把培养液加于洁净的石英砂中培养植物则称砂基培养。
由于培养液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可以人为控制,因此当要了解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必需时,只要有意识地配制缺乏该种元素的培养液,根据植物在该培养液中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便可了解该元素的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性。
溶液培养法(水培法):在含有矿质元素的营养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溶液培养法的意义:营养液中添加或除去某种或某些元素,通过观察分析植物生长发育情况,可准确判断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营养液配方:Hoagland和Arnon溶液;溶液培养法的类型:纯溶液培养、砂基培养法、气栽法、营养液膜法等。
无土栽培法。
例如:《缺锌对番茄与甜椒生长发育及矿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缺Zn溶液培养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和甜椒(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grossum Bailey)生长发育及P、K、Ca、Zn在植物体内各部位含量的影响时,用的就是溶液培养的方法。
结果表明,2种蔬菜叶部缺Zn症状与叶含Zn量关系不大,而与叶含P、Ca量密切相关,叶部缺Zn症状主要是由于叶内P过度积累产生的毒害作用和叶含Ca量大幅度降低产生的有害影响及K含量降低造成离子平衡失调。
3、砂基培养原理:同溶液培养法根据作物无机营养的特点,用作物的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培养溶液培养物,可使植物长到与土壤中一样好,利用此法,所用元素的量可以完全人为控制。
灰分及矿物质元素的测定概述灰分和矿物质元素的测定是在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灰分指的是样品在高温下燃烧后残留下来的无机物质,而矿物质元素则包括了样品中的各种无机元素。
这些测定通常用于食品、环境、煤炭等领域的质量控制和分析研究中。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灰分和矿物质元素的测定方法及其原理。
灰分测定原理灰分测定是通过将样品在高温下进行燃烧,使有机物质燃尽,只剩下无机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灰分测定方法包括干燥法和燃烧法。
干燥法是将样品在恒定温度下进行加热,使水分蒸发,然后称量样品的质量差,即可得到灰分的含量。
燃烧法则是将样品在高温下进行燃烧,使有机物质氧化,然后称量样品的残渣质量差,即可得到灰分的含量。
测定步骤1.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按照一定规格准备好,保持干燥。
2.干燥法测定:将样品放入预先称量好的烧杯中,放入恒温箱中,在规定温度下加热至恒定质量,记录下称量前后烧杯的质量差。
3.燃烧法测定:将样品放入预热好的燃烧器中,将燃烧器放入坩埚或石棉网上,点燃样品,使其完全燃烧,然后冷却至常温,称量燃烧后的残渣质量差。
4.计算: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出样品中的灰分含量。
注意事项1.样品的存放和处理过程中要避免水分的吸附和丢失。
2.在称量前应充分冷却,避免热胀冷缩造成误差。
3.测定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过热和过长的燃烧时间导致无关物质的产生。
矿物质元素的测定原理矿物质元素的测定通常是通过仪器分析方法进行。
常用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在样品经过前处理后,利用特定的原理和仪器对样品中的矿物质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测定步骤1.样品前处理:根据待测元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前处理方法。
例如,对于固体样品,可以采用溶解、酸处理等方法提取待测元素。
2.仪器操作:将处理后的样品转移到适当的仪器中,根据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3.结果分析:通过仪器测定后,根据仪器的输出数据,使用标准曲线或其他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出待测元素的含量。
灰分及矿物质元素1. 概述在煤炭和其他有机物的燃烧过程中,灰分是指在高温下不能完全燃烧的无机物质残留物。
它是煤炭中各种无机物质的总和,包括矿物质元素。
矿物质元素是指存在于煤炭中的各种无机元素,如硅、铝、铁等。
灰分的含量和矿物质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对煤炭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2. 灰分的含量及分析方法灰分是指在煤炭燃烧后残留下来的无机物质的质量百分比。
灰分的含量可以通过灰分试验来进行测定。
常用的灰分试验方法有灰分平衡法和化学分析法。
2.1 灰分平衡法灰分平衡法是一种通过热脱附的方法测定煤炭的灰分含量。
该方法将煤样加热到高温下,使其挥发分和固定碳燃烧殆尽,然后测量残留下来的灰分的质量。
该方法测定的灰分含量相对准确,但需要长时间进行试验。
2.2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来测定煤炭中灰分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挥发性含量法和滴定法。
挥发性含量法是将煤样在高温下加热,使其挥发分蒸发掉,然后测量残留下来的灰分含量。
滴定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煤样中的灰分转化成易于测量的化合物,然后利用滴定的方法测量其含量。
3. 矿物质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煤炭中的矿物质元素种类多样,主要包括硅、铝、铁、钙、钠等。
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大小与煤炭的类型、地质条件和煤炭的形成过程有关。
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对煤炭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法来测定。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法。
这些方法可以对煤炭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从而测定其中矿物质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4. 灰分及矿物质元素对煤炭的影响灰分及矿物质元素对煤炭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的影响:4.1 燃烧特性灰分含量的增加会降低煤炭的燃烧效率,增加煤炭的燃烧成本。
矿物质元素的存在也会影响煤炭的燃烧特性,如增加燃烧的温度和气体生成速率。
4.2 环境影响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气体污染物,其中一部分来自于煤炭中的灰分和矿物质元素。
实验七、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学习目标】掌握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方法,并测定各种样本的粗灰分含量。
一、原理饲料中的灰分,即饲料中的矿物质或无机盐,主要是K、Na、Ca、Mg、S、Si、P、Fe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等。
饲料样本经过高温(650.0℃)的灼烧以后,其中的有机元素,如N、H、O、C等,均被氧化而逸失,所剩残渣主要是矿物元素氧化物或无机盐类,亦即矿物质,但也会含少量杂质,如砂、土等,所以称为粗灰分。
二、仪器设备1.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分样筛孔径0.45mm(40目)。
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4.高温电炉有高温计,可控制温度在650.0℃。
5.坩埚瓷质,容积50.0ml6.干燥器以氯化钙或变色硅胶为干燥剂。
三、测定步骤1.编号将带盖的瓷坩埚洗净烘干后,用钢笔蘸0.5%的氯化铁墨水溶液在坩埚及盖上编号。
2.恒重将带盖坩埚放入高温电炉内,坩埚盖微开,在(650.0℃±20)温度下灼烧30.0min,待炉温降至低于200.0℃时,将坩埚移入干燥器中,冷却1h称重,再在(650.0℃±20)温度下灼烧30.0min,再冷却、称重,直至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0005g为恒重。
3.称样在已恒重的坩埚内称取2.0~5.0g试样(灰分质量0.05g以上),准确至0.0002g。
4.碳化将盛样品的坩埚放于普通调温电炉上,用小火慢慢碳化样品中的有机物质。
此时可将坩埚盖打开一部分,便于气流流通。
如果碳化时火力太大,则有可能由于物质进行剧烈干馏而使部分样品颗粒被逸出的气体带走。
直至样品无烟。
5.灰化待样品碳化至无烟,再将坩埚移入高温炉中,在(650.0℃±20)温度下灼烧2h。
坩埚盖打开少许,直至样品全部呈白色或灰白色为止。
如灰分呈微红色,则灰分含铁较多;如呈蓝色,则含锰较多。
6.恒重灼烧完毕,待炉温降至低于200.0℃,将坩埚移入干燥器内冷却1.0h 后,称坩埚和灰分质量,同样条件灼烧30.0min,冷却,称重,至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1g为至。
面粉灰分的名词解释
面粉灰分是指在面粉中的非淀粉成分。
它包括面粉中的矿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等成分。
面粉灰分的含量通常通过烧掉面粉中的有机物质后,称量残余物的重量来测定。
面粉灰分的含量可以反映面粉的纯度和质量。
面粉灰分主要由矿物质组成,其中包括钙、钾、镁、铁、铜、锌等微量元素。
这些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它们参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维持神经传导,以及调节新陈代谢等功能。
因此,面粉灰分含量越高,面粉的营养价值就越高。
另外,面粉灰分中的蛋白质和纤维也对人体健康有益。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参与身体的生长和修复。
纤维有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减少便秘和胃肠疾病的风险。
然而,高灰分面粉也有一些缺点。
由于面粉灰分含有一定的纤维和矿物质,它的食用口感可能会较粗糙,面团的延展性和弹性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烘焙和制作面食时,高灰分面粉可能需要与低灰分面粉混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口感和质地。
总的来说,面粉灰分是面粉中非淀粉成分的总称,包括矿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等。
它对面粉的营养价值和口感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选择和使用面粉时需要注意其灰分含量。
植物灰分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测定一、植物灰分的测定方法植物灰分是指植物样品中无机物的部分,包括矿物质和一些无机盐,主要成分有钙、镁、钾、钠等。
植物灰分的测定可以通过高温燃烧的方法进行。
1.燃烧法:将干燥的植物样品放入人字瓦上,放至瓦上冷却。
然后将瓦放入干燥的称量瓶中,称量瓶的质量为m1、接着将装有植物样品的瓦置于电炉上,将温度升至500摄氏度并保持2小时,然后升至550摄氏度直到完全燃烧,保持5小时。
将瓦炉中残留物置于电炉上,继续加热至600摄氏度,使无机物转化成灰分。
经冷却后将含灰的烧瓦称量的质量为m2、植物样品的灰分含量(%)=(m2-m1)/m1×100。
二、各种营养元素的测定方法1.氮的测定方法(1)凯氏法:将植物样品加入凯氏试剂瓶中,加入石碱钠和镁剂,用蒸馏水稀释稳定,用齿轮孵化器反应2小时,然后用硫酸酸化,用硫酸钾和硫酸亚铁滴定,测定氨态氮的含量。
(2)显色比色法:将植物样品加入含有草酸和硫酸二乙酯的反应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比色量热计测定反应热量,计算样品中氮的含量。
2.磷的测定方法(1)钼酸盐法:将植物样品与稀硫酸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铵宣酸盐后沉淀,滴定后,计算磷的含量。
(2)纳氏定量法:将植物样品与氢氧化钠和氢氯酸混合,然后滴定,计算磷的含量。
3.钾元素的测定方法(1)火焰光度法:将植物样品溶解在盐酸中,加入酒石酸钠,调整pH值,然后放在火焰中测定钾的相对强度。
(2)玛汶克法:将植物样品焙馏后溶解在醋酸中,加入硫酸二乙酯后溶液,然后用酒石酸钠进行滴定,计算磷的含量。
4.钠元素的测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电导法、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5.钙、镁的测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滴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综上所述,植物样品中植物灰分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测定方法包括燃烧法、凯氏法、显色比色法、钼酸盐法、纳氏定量法、火焰光度法、玛汶克法、电导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植物样品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组成,从而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以及植物营养状况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