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定律一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46
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也被称为孟德尔遗传法则或孟德尔遗传原理,是遗传学的基础。
这些定律是奥地利植物学家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在19世纪中叶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得出的结论,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的实验主要集中在豌豆植物上,他选取了具有明显差异的特征进行杂交,例如花色、种子颜色和种子形状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观察和统计,孟德尔总结出了三条基本遗传定律。
第一定律:同一性定律(原位定律)同一性定律指出,如果纯合的个体进行自交或互交,其后代将会继承其纯合性状。
也就是说,具有相同基因的个体进行繁殖,它们的后代将保持相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这个定律说明了遗传物质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
第二定律: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是孟德尔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遗传学的核心。
根据这个定律,当两个杂合纯合体进行自交或互交时,两个互补的等位基因会在子代中分离。
也就是说,杂合纯合体的子代中,等位基因会以1:1的比例分离。
这个定律解释了基因在子代中的分布和组合。
第三定律:再结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再结合定律是孟德尔的第二个重要发现,也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根据这个定律,当两个或多个基因对同时存在于杂合纯合体中时,它们的遗传是独立的。
也就是说,不同基因对的分离和组合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
这个定律为遗传物质的组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德尔的基因遗传定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的研究揭示了基因的存在和遗传规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孟德尔的定律不仅适用于豌豆植物,也适用于其他生物。
通过对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的传递和变异,为遗传疾病的研究和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德尔的研究还启示了人们对遗传多样性的重视。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种群中基因的多样性表现,对于种群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遗传多样性,促进物种的繁衍和进化。
知识要点:1.实验现象及对现象的解释①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表现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②对实验的解释a.n对相对性状由n对基因控制b.纯种只产生一种配子c.F自交,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1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由于受精机会均等(16种),F2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①方法:让F与双隐性类型相交。
1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杂合体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注重掌握以下两点:1.同时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
2.独立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相互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基础要点一、减数分裂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用减数分裂的知识可以解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二、下列情况适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常染色体基因间的遗传关系。
2.性别遗传与常染色体基因间的遗传关系三、基因工程的办法使某一生物获得新基因,不等同于生物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通过自由组合使后代产生新类型的情形。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会使后代产生变异,这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类型。
五、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如果这些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以某个体含n对(n表示杂合基因对数)等位基因为例,它形成的配子数,自交后代基因型数、表现型数如表所示:六、自由组合规律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1.题型一:由亲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的种类及比值(顺推型)。
解这类题的方法较多,有棋盘法、分枝法等。
2.题型二:由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推导亲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逆推型)。
这类题一般先用“待定基因法”写出亲本中已知的基因型,未知的用“___”表示,如A__b b。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