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刚果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要素特征及成藏模式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89.20 KB
- 文档页数:5
下刚果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杨晓娟;李军;于炳松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卷),期】2012(27)6
【摘要】下刚果盆地位于西非海岸,为一中生代裂谷与被动大陆边缘叠合盆地.盆地被阿普特期盐岩分为盐上及盐下构造层,上下两层构造特征差异明显.盐下以早期裂陷晚期坳陷为特征,盐上地层受盐岩运动和构造背景的双重影响,由东到西分为拉张带、过渡带及挤压带.盆地目前已证实的重要的成藏组合有三套,即盐下裂谷成藏组合、盐下-盐上成藏组合与第三系成藏组合.综合分析认为水深大于2000m深水区是盐上浊积砂体潜力最大的地区,浅水地区为盐上碳酸盐岩潜力区,而大西洋枢纽带两侧为盐下勘探潜力区.
【总页数】9页(P2585-2593)
【关键词】下刚果盆地;盐岩;地震;构造特征;勘探潜力
【作者】杨晓娟;李军;于炳松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下刚果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J], 范洪耀;陶维祥;于水;程涛
2.二连盆地白北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 [J], 白晓寅;刘护创;李科社;陈治军;
韩长春
3.鲁西中生代盆地演化、迁移特征及构造控制因素、形成背景研究/鲁西铜石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粤北下庄铀矿田鲁溪--仙人嶂辉绿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赣南车步辉长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中国克拉通盆地油气勘探/深海沉积物中的碲异常 [J],
4.下刚果盆地盐下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刘亚雷
5.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领域 [J], 孙自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非地区及我国东海石油天然气发展史能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石油、天然气既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近30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依靠石油和天然气的发展,创造了历史上空前的物质财富,极大地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随着世界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能源资源,被称作工业的命脉,亦被叫做国家经济发展的咽喉。
而石油本身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也是经过几千万年的时间方能形成。
受制于当初的形成条件,它如今在世界的分布并不均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譬如中东、西非、墨西哥湾、北海、俄罗斯、里海、马拉开波湖、中国南海等国家和地区就蕴藏着巨大的石油资源,也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产油地。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石油作为一种当今世界各国生产和生活均已离不开了的化石能源,早已经成为世界贸易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之一,影响着各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
有些国家因为石油而发家致富,有的国家则因为石油纷争而战乱不断,这在中东地区表现得格外明显。
石油根据藏储地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陆地石油和海洋石油。
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
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
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这也是世界石油发展的趋势。
世界海洋油气储量很丰富,而且海洋油气产量将会稳步上升,成为世界油气产量增长的源泉。
安哥拉下刚果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概述方 方方土(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摘 要:安哥拉下刚果盆地是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它完整经历了前裂谷阶段、同裂谷阶段、过渡阶段及后裂谷(漂移)阶段等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在盐下和盐上发育了三套沉积层序,组成了完整的沉积序列,并形成了各自的含油气系统。
本文对下刚果盆地区域构造演化、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盐下白垩系油气藏的主控因素为伸展构造运动,受当前盐下勘探技术限制,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最具挑战的战略储备资源有利区;盐上白垩系油气藏的主控因素为盐构造运动,是当前具有现实意义的油气勘探区,一旦突破将大幅提升下刚果盆地的储量规模;盐上第三系油气藏的主控因素为烃源岩成熟度、圈闭封堵性及浊积砂体的发育,未来重点勘探方向是深水、超深水区盐构造与浊积砂体复合型油气藏,通过地震重新采集处理和钻井证实,加深对第三系油气藏的认识,可进一步挖掘剩余勘探潜力。
关键词:下刚果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盐构造;成藏条件;勘探潜力 中图分类号:TE32+1(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8)07—0100—04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西临南大西洋,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和油气集中发现区域,也是中国能源公司走向国际化的重点投资地区。
安哥拉1650公里的海岸线贯穿著名的西非海岸盆地带,从北向南囊括了下刚果盆地、宽扎盆地和纳米比盆地。
自1994年安哥拉政府颁发深水勘探许可证以来,BP、Total、Exxon Mobil、Chevron、Eni等国际深海石油巨头在该地区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此阶段已获得安哥拉政府评估认可的可采储量接近150亿桶,另有超过100亿桶的证实资源量等待政府评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安哥拉已有油气勘探工作主要集中于下刚果盆地海上及陆上区块和宽扎盆地陆上区块,其中下刚果盆地探明油气储量约占安哥拉全国油气储量的90%以上,其重要地位显而易见。
第19卷第6期2004年12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S I N EART SC I ENCEVOl.19NO.6D ec.2004文章编号:1001-8166(2004)06-0939-08沉积盆地油气成藏期研究及成藏过程综合分析方法。
赵孟军1!宋岩1!潘文庆2!韩剑发2!柳少波1!秦胜飞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9北京10008392.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9新疆库尔勒841000)摘要:从油气成藏研究的发展阶段入手讨论了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的演变9早期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的有效配置9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来推断油成藏期次和过程9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9油气成藏期的G正演7分析方法9如对构造演化史\圈闭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精细9相应地深化了油气成藏条件\期次和过程的认识9同时9依靠G成藏化石7记录方面的成藏期定量数据分析可以G示踪7油气成藏期次和过程9如具有封闭特征的记录了沉积盆地早期油气成藏条件和过程的流体包裹体研究9具有开放特征的反映油气充注\演化过程的油气分异特征\储层沥青分析及自生矿物年代学研究等O并以克拉2气田成藏过程为例9提出了在油气分异特征\包裹体分析\储层沥青分析和成岩矿物年代学等研究的基础上9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沉积埋藏史\烃源岩热演化史以及各种成藏条件的有效匹配9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期次\过程的方法O关键词:成藏期9油气分异9包裹体9储层沥青9成岩矿物测年中图分类号:TE122文献标识码:A0引言我国许多含油气盆地9特别是叠合含油气盆地具有多套烃源层\多个烃源区\多期油气生成\多个油气系统或子系统控油\多期油气充注聚集9同时又遭受多期破坏特点O因此准确分析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复杂含油气盆地的油气运聚期次\认识油气成藏过程9是深化油气分布规律\提高油气勘探效益的重要研究内容O不同时期人们研究油气成藏充注的手段不同9传统的成藏期分析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有效配置9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作出推断19常用的3个方法是根据油源岩的主生油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油气藏形成期O随着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的深入9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藏期分析是在构造发展史\埋藏史\热演化史\沉积成岩史等地质历史分析的基础上9寻求油气成藏的直接地球化学证据9如油气非均一性\包裹体研究\成岩矿物定年和储层沥青分析等2~4O1油气成藏期研究回顾成藏过程研究是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9因此成藏过程研究随着油气成藏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深化O纵观油气藏成藏过程的研究历史9可以大致划分为3个主要发展阶段:l.l第一阶段l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末)油气成藏研究的初始阶段以油气背斜褶皱带分布油气藏的背斜说或重力说为代表O首先在1861年怀特提出的早期背斜学说基础上9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油气成藏的背斜学说O此后尽管人们又提出了G非背斜圈闭理论79但是以浮力\水动力和毛细管力为成藏过程中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控制因素的背斜褶皱带控油理论下的成藏过程研究9主要以集中在构造演化史下的圈闭形成期为主O。
下刚果盆地A区块流体势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成瀚;胡望水;李涛;郝建荣;赵红岩【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6(028)002【摘要】下刚果盆地A区块因发育盐岩而分为盐上与盐下2套含油气系统,油气运聚方式存在一定差异.结合三维地震和盆地模拟资料,综合考虑温度场和压力场对油气密度的影响,重点查明了下刚果盆地A区块流体势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盐上含油气系统流体势具有位控和相控特征,油气运移的动力机制为以浮力和毛管压力为主控因素的流体势势差驱动,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为有效发育的张性断裂和海相烃源岩及浊积砂岩间的良好匹配;盐下含油气系统流体势具有位控和压控特征,油气运移的动力机制为以浮力和水动力为主控因素的流体势势差驱动,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为盐构造处下伏地层埋藏深度和盐岩厚度大小间的耦合关系.总体而言,研究区流体势低势区与已发现油气藏匹配较好,油、气及水势低值叠合部为下一阶段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总页数】7页(P86-92)【作者】成瀚;胡望水;李涛;郝建荣;赵红岩【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100;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海拉尔盆地贝西地区古流体势及油气运聚特征研究 [J], 伍英2.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流体势及油气运聚 [J], 郭金瑞3.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构造应力场、流体势场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J], 王小凤;汪立群;尹成明;刘云田;高荐;武红岭;马寅生;王连庆;张西娟;陈宣华;田晓娟;李会军;彭德华4.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流体势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划分 [J], 杜晓宇; 丁文龙; 焦保程; 周志成; 薛明旺5.巴彦浩特盆地东部坳陷石炭系流体势特征及油气运聚单元划分 [J], 薛明旺; 张坦; 丁文龙; 焦保程; 周志成; 杜晓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非下刚果盆地深水水道发育特征及沉积储层预测蔡露露;刘春成;吕明;王颖;廖计华;朱石磊;赵钊;薛冬;肖曦【摘要】为了较为全面地描述西非下刚果盆地中新统水道的特征、成因、分布规律和砂体展布,将深水水道的描述参数归纳为几何参数、侵蚀能力、限制条件、发育期次、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砂体情况等7类,将西非下刚果盆地深水水道分为轴部切谷充填水道、侵蚀型复合水道、侵蚀型单支水道、加积型堤岸水道和加积型朵叶化水道等5类.轴部切谷充填水道侵蚀能力最强,规模最大,含砂率高,是在切谷强限制条件下形成的多支多期复合水道群;侵蚀型复合水道发育最多、规模较大、侵蚀能力较强,含砂率较高、砂体分布较广,属限制条件下形成的水道复合体,是研究区的主要勘探目标;侵蚀型单支水道侵蚀能力相对变弱,属弱限制条件下形成的期次较少的水道,规模较小;加积型堤岸水道侵蚀能力较弱,加积作用较强,属弱限制条件下相对顺直的水道,规模较小;加积型朵叶化水道侵蚀能力最弱,是在非限制条件下形成的水道,其席状朵叶砂体含砂率较高、分布较广,是研究区的次要勘探目标.这5类水道分别发育于下刚果深水扇的不同部位,经历了不同的沉积演化阶段.在深水水道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东北部A区块SQ1—SQ7沉积相及储层进行了预测,并指出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抬升是控制下刚果盆地深水沉积类型及分布的主控因素,钻前预测结果和钻探结果吻合度较高,证明了本文预测技术和研究思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6(028)002【总页数】11页(P60-70)【关键词】下刚果盆地;深水水道;水道发育特征;沉积演化;沉积储层预测【作者】蔡露露;刘春成;吕明;王颖;廖计华;朱石磊;赵钊;薛冬;肖曦【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世界深水油气资源丰富,20世纪80年代至今,深水勘探迅速成为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领域孙自明【摘要】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西非海岸,因其富含油气,资源潜力大,长期以来一直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该区盐构造发育,变形复杂,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勘探目的层勘探程度并不均衡,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成为指导下步勘探工作的关键.通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特征研究,指出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是由下刚果盆地与刚果扇盆地垂向上叠置、平面上复合所形成的叠合复合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前裂谷期、陆内裂谷期、陆间裂谷期和被动陆缘期等演化阶段;在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方式等特点,划分出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和盐下白垩系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通过各勘探领域油气成藏特征等的系统分析,指出了盆地东部陆上-浅水地区是勘探盐上白垩系构造圈闭勘探领域和盐下白垩系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盆地西部深水-超深水地区是勘探新生界构造-岩性圈闭勘探领域的有利地区.【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6(030)006【总页数】8页(P1303-1310)【关键词】勘探领域;沉积-构造演化;下刚果-刚果扇盆地;西非【作者】孙自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0;TE121.2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西非海岸(图1),是近年来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和热点地区之一。
由于其富含油气,资源潜力大,长期以来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对区域地质、盆地演化、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油气成藏特征、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勘探和研究成果[1-7],较好地指导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
就勘探发现来看,虽然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目前已发现了许多大中型油气田,但其含油气层位主要集中分布于盆地东部陆上-浅水地区的盐上白垩系和盆地西部深水-超深水地区的新生界;盐下白垩系的油气发现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的陆上-浅水地区,但数量少,储量规模也较小。
第19卷第6期2004年12月地球科学进展A DVAN CE S I N E AR TH S C I E N C EV o l.19 N o.6D e c.,2004文章编号:1001-8166(2004)06-0939-08沉积盆地油气成藏期研究及成藏过程综合分析方法赵孟军1,宋 岩1,潘文庆2,韩剑发2,柳少波1,秦胜飞1(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2.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 库尔勒 841000)摘 要:从油气成藏研究的发展阶段入手讨论了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的演变,早期主要从生、储、盖、运、聚、保各项参数的有效配置,根据构造演化史、圈闭形成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来推断油成藏期次和过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油气成藏期的“正演”分析方法,如对构造演化史、圈闭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精细,相应地深化了油气成藏条件、期次和过程的认识;同时,依靠“成藏化石”记录方面的成藏期定量数据分析可以“示踪”油气成藏期次和过程,如具有封闭特征的记录了沉积盆地早期油气成藏条件和过程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具有开放特征的反映油气充注、演化过程的油气分异特征、储层沥青分析及自生矿物年代学研究等。
并以克拉2气田成藏过程为例,提出了在油气分异特征、包裹体分析、储层沥青分析和成岩矿物年代学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沉积埋藏史、烃源岩热演化史以及各种成藏条件的有效匹配,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期次、过程的方法。
关 键 词:成藏期;油气分异;包裹体;储层沥青;成岩矿物测年中图分类号:T E122 文献标识码:A0 引 言我国许多含油气盆地,特别是叠合含油气盆地具有多套烃源层、多个烃源区、多期油气生成、多个油气系统或子系统控油、多期油气充注聚集,同时又遭受多期破坏特点。
因此准确分析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复杂含油气盆地的油气运聚期次、认识油气成藏过程,是深化油气分布规律、提高油气勘探效益的重要研究内容。
下刚果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丁汝鑫;陈文学;熊利平;林卫东;刘志强【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09(016)005【摘要】下刚果盆地油气成藏条件非常有利,尤其盆地内沉积了阿普第阶盐岩层,发育多种类型盐相关构造,形成多种类型圈闭,同时盐岩层又是非常好的盖层.但该套盐岩层的存在也使下刚果盆地盐下、盐上油气成藏条件产生较大差异:盐下地层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伸展构造有关的圈闭,未来重点勘探仍以寻找伸展构造有关的油气藏类型为主要方向;盐上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圈闭和储层,未来勘探应以寻找与阿尔布阶Pinda组碳酸盐岩和Vermelha组的滨岸砂岩为储层并与盐构造相关的油气藏为重点;第三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则为烃源岩成熟度、圈闭及浊积砂体的发育,未来重点勘探方向为寻找深水-超深水区盐构造与浊积砂体复合型油气藏.【总页数】4页(P32-35)【作者】丁汝鑫;陈文学;熊利平;林卫东;刘志强【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J], 刘少治;孙国忠;熊冉2.滨里海盆地盐下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J], 金之钧;王骏;张生根;王俊玲;张发强3.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 [J], 付锁堂4.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沉积-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领域 [J], 孙自明5.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东南部基底断裂复活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J], 孙自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沉积盆地构造形态与油气勘探成藏规律研究沉积盆地是地球表面一种独特的构造单元,具有广泛分布和丰富的沉积物质。
这些盆地是由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活动或者火山喷发等因素所形成的。
在沉积盆地中,沉积物堆积成多层序列,并逐渐转化为岩石,形成了丰富的地质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
因此,对沉积盆地的构造形态和油气勘探成藏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首先,我们来探讨沉积盆地的构造形态对油气勘探的影响。
沉积盆地的构造形态分为现代构造形态和古代构造形态两个层面。
现代构造形态主要指现代活动的构造形态特征,例如断裂、褶皱和山脉等,这些构造在形成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构造陷落和构造升降的现象,从而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反,古代构造形态则是指构造活动早已停止的过去沉积盆地的构造形态,包括古河道、古湖盆和古冲积扇等。
这些古代构造形态对于油气勘探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古代构造形态在沉积盆地中积累了大量的沉积物,并为油气的成藏提供了储集空间。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沉积盆地中油气的勘探成藏规律。
油气的成藏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构造条件、沉积环境和地质特征等。
首先,构造条件是影响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
构造条件的主要特征包括构造陷落带、抬升构造和断裂带等。
在构造陷落带中,油气会通过岩石孔隙或裂缝的形式被储存和运移。
而抬升构造则可通过断裂的形成,使油气储存在上方的岩层中。
其次,沉积环境也是油气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
沉积环境的不同会导致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和类型发生变化,从而对油气的勘探和成藏产生影响。
最后,地质特征如岩石类型、孔隙度和孔隙连接性等,也会决定油气的储集和运移能力。
因此,综合分析构造条件、沉积环境和地质特征等因素对于沉积盆地中油气成藏规律的研究至关重要。
除了构造形态和油气勘探成藏规律的研究,沉积盆地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不同地区的沉积盆地具有自身特点和差异,研究结果和勘探方法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针对特定盆地的油气勘探需要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估。
刚果盆地含油气特征王磊【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16(021)005【摘要】在分析刚果盆地地层层序、构造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对该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模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刚果盆地是在新元古代Kilaran造山运动之后由于可移动基底的热事件和重新活动而形成的坳陷盆地.刚果盆地内发育多套具有生烃潜力的地层单元,其中生烃潜力最好的为志留系—泥盆系Aruwimi群Alolo 组页岩.盆地内发育中元古界叠层石礁灰岩,寒武系—奥陶系Bobwamboli群砾岩与砂砾岩,志留系—泥盆系Aruwimi群Mamungi组、Galamboge组、Banalia Ark组砂岩,上石炭统—下侏罗统下Lukuga群、上Lukuga群、Haute Leuki群砂岩与砂砾岩,上侏罗统—下白垩统Stanley Ville群三角洲和河道砂,中白垩统Loia组河流—浅湖相席状砂体等多套储层.同裂谷期盖层横向延伸局限,物性特征变化快,一般为局部盖层,而后裂谷期盖层一般为区域性盖层.保存条件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总页数】6页(P75-80)【作者】王磊【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古地磁与年代学实验室;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相关文献】1.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J], 范洪耀;陶维祥;张金淼;郝立华;程涛2.下刚果盆地南部渐新统浊积砂岩储层含油气性检测 [J], 艾敬旭;杨晓兰;余刚;葛新3.下刚果一刚果扇盆地中新统层序地层格架内重力流沉积体系特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J], 陈华;陈继华;林畅松;张忠民;张德民;李茗;吴高奎;朱奕璇;徐海;陆文明4.西非下刚果—刚果扇盆地A区块中新统深水水道体系沉积特征及演化 [J], 陈华;林畅松;张忠民;张德民;朱奕璇;吴高奎;李茗;徐海;郭荣涛5.西非下刚果-刚果扇盆地圈闭类型和分布特征 [J], 刘琼;陶维祥;于水;郝立华;赵红岩;程涛;李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