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 格式:ppt
- 大小:4.96 MB
- 文档页数:52
一、选择题1.“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变法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解析:选D。
此题考查的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和所学史实可知应该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融合.2.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A.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解析:选A。
均田制是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使无地或少地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迁都洛阳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肃明纲纪……时多奉法”可知当时吏治有所好转,而这正是孝文帝整顿吏治的结果.4.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A.均田制 B.三长制C.整顿吏治D。
汉化政策解析:选D。
根据所学,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接受汉族文化.为此,他雷厉风行地推出了易鲜卑服、禁鲜卑语、改姓氏、变制度、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结合本题,史学界产生分歧针对的措施是汉化政策.5.图一与图二是某时期的墓葬壁画,与图一到图二变化直接相关的是()A.井田制盛行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商品经济发展解析:选C。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重点难点】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文帝改革的作用。
★创设情景三国两晋南朝史(220年东汉灭亡——589隋统一全国)1、时间线索: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内容线索基本特征: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政治上: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上:思想方面:科技进步:文艺发展:★组织探究——知识梳理一、改革的背景1、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奠定基础)2、社会发展水平落后3、各族人民一起生活,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4、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①吏治混乱、民族歧视、鲜卑贵族的巧取豪夺导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
②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导致了中央政权与地方宗主的矛盾。
5、改革目的: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改革是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其根本目的是巩固鲜卑族的统治。
6、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二、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一)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1、均田制(包含租调制)(1)主观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宗主争夺农户);限制土地兼并。
(2)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3)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结合小字理解)(4)影响:a、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b、使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提高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大片的荒地被开垦,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客观上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它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d、均田制极大地推动了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各族向封建农民转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e、北魏均田是制首创的,后来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影响深远。
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目录01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鲜卑族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北魏政权的建立及初期统治北魏政权的建立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北方其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北魏早期的民族关系北魏孝文帝的个人背景与成长经历北魏孝文帝对民族关系的认识及改革动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意识0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1政治改革23为提高行政效率,孝文帝对地方官吏进行整顿,严格选拔和考核,对贪污腐败的官员进行严厉惩罚。
整顿吏治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以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和融入,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民族融合。
迁都洛阳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使国家税收得以保障,同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实行三长制03推行均田制通过推行均田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同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军事改革01强化军队孝文帝对军队进行改革,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02设立军镇为维护边疆安全,孝文帝在边境地区设立军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通过推行均田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同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租调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增加了国家税收。
实行租调制为促进农业发展,孝文帝大力兴修水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兴修水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提倡儒家文化孝文帝提倡儒家文化,推动儒家思想在北魏社会的传播和普及。
保护文化遗产孝文帝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下令修复古代建筑和书籍,保护了大量珍贵文化遗产。
推行汉化政策孝文帝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包括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族官制等,促进了民族融合。
0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强化中央集权改革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政府,从而提高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官僚制度改革孝文帝废除了官员的世袭制,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