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 格式:pdf
- 大小:668.54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摘要: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加大,因发生财务危机而被特别处理甚至被迫退市的公司越来越多,使许多公司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都意识到,建立一个反应机敏以及实用高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于上市公司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定义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经营内容的分析,利用实时发生的财务数据和规定的数据化管理标准,将企业可能出现的潜在危机提前预知企业经营者或有关利益相关者,并通过对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分析,提早采取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存在问题1.监管部门未作明确规定且证券市场并不完善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方面进行监管,是为了确保上市公司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和准确的披露,但对实行特别处理、暂停和终止上市的公司预警监管,还没有出台规范性的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由于建立时间不长且发展缓慢,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还不够合理,一些相关的企业破产机制还不够健全等问题,都影响着对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
2.公司决策层缺乏主动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意识如今,我国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用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
公司经营者没有树立危机防范意识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致使企业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的现象,企业也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且企业也很少面临破产的危机,所以管理者对企业的破产机制不够重视,在进行相关决策时也就很少主动运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3.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致使财务预警系统不受重视过于集中的持股比例、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和所有者缺位是我国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势。
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管理者缺乏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见性及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判,因而造成对财务预警系统不够重视。
早期预警体系:金融稳定的防火墙张晓红;余海霞【摘要】美联储关于金融稳定早期预警的研究,基于指标法、以货币危机为对象、以历史上发生的危机事件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扩展分析以佐证分析方法的稳定性和分析结论的适用性.早期预警体系对金融稳定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同样是市场经济的我国金融稳定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期刊名称】《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2页(P50-51)【关键词】早期预警;金融稳定;借鉴意义【作者】张晓红;余海霞【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太原030001;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早期预警体系(EWS)包括危机定义和危机预警机制两个方面。
早期预警所应用的主要方法分为指标法(又称信号筛选法)和概率分析法(或回归分析)两类。
美联储的相关研究均采用指标法,即通过监测一系列指标,揭示其在危机前一定时期的异常表现以预测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即如果某个指标突破(高于或低于)阀值,则预示一定时间内发生危机。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发生新型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因此构建危机早期预警体系对中国金融风险监控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一、早期预警体系的构架早期预警体系研究集中在对历史上发生过的危机进行实证模拟。
其研究框架包括样本和解释变量的选择、危机的定义及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等几个方面。
(一)样本选择Hali J.Edison对亚洲、拉美及其他地区28个样本国家(含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1970-1998年间危机发生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资本管制的时点和方式对成功控制危机蔓延非常重要。
Steven B.Kamin and Oliver D.Babson(1999,以下称为KB)对拉美6个样本国家1980-1998年间的危机发生情况也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指标选择指标的选择,需要选取解释变量并对其进行技术处理。
2012年第2期中旬刊(总第471期)时代金融Times FinanceNO.02,2012(CumulativetyNO.471)一、引言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的周期性爆发让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金融安全,我国也不例外。
金融危机产生的首要原因是金融生态建设滞后,难以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而导致金融市场发展结构不平衡,风险集中爆发。
金融生态一旦发生危机带给人们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若能在金融生态危机发生前准确地预测与报警,则金融决策部门将有更多的时间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失。
因此,构建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是防范和对付危机的必经之路。
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应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是基础,而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更加准确、更加深刻,更具说服力。
反映金融生态危机预警的指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定量指标,即根据现有情况的统计和计算,可以得出该类指标的实测值;另一类是定性指标,这种指标往往无法或难以量化,一般通过专家判断来确定,并将专家判断结果定量化来进行评估。
金融生态危机预警指标的选择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按照金融生态危机预警的目标和任务,从金融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出发,寻找引起金融生态危机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指标。
其次,采用定量的方法对指标实行筛选,对筛选结果辅以定性分析,以最终确定入选指标。
本文在预警指标的设计和选取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最终构建了金融生态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三、金融生态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金融生态危机预警机制是以实现金融活动为内容,以整个金融运行过程为对象,在一定金融经济理论指导下,采用一系列科学的预警方法技术、指标体系、预警模型和信号系统,对金融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对检测结果发布警示的金融决策支持系统。
(一)金融生态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1.设计原则。
良好的指标体系对预警机制的有效性而言极为重要。
虽然金融安全与风险预警机制的编制程序不必统一,但是在保证金融生态危机监测效果的前提下金融安全指标要具备如下的基本特性:(1)规范性。
1. 债券回购的最长期限为1年,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2. 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能够迅速地转化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是指金融工具的流动性。
一般认为,金融工具具有以下特征:偿还期,流动,收益,安全。
3. 具有“准货币”特性的金融工具是货币市场工具4. 在金融期权中,赋予合约买方在未来某一确定的时间或者某一时间内,以固定的价格出售相关资产的合约的形式叫看跌期权5.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6. 复利是指在每经过一个计息期后,都要将所剩利息加入本金,以计算下期的利息。
7. 某投资银行存入银行1000元,一年期利率是4%,每半年结算一次利息,按复利计算,则这笔存款一年后税前所得利息是:半年利率=4%/2=2% 1000×(1+2%)²-1000=40.4元8. 债券的市场价格<债券面值,即债券贴现或折价发行;债券的市场价格>债券面值,即债券为溢价发行;债券的市场价格=债券面值,即债券等价发行。
9. 在金融市场中,既是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又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上重要的套期保值主体的是企业10. 如果市场投资组合的实际收益率比预期收益率大Y%,则证券i的实际收益率比预期大β×Y%。
11. 我国目前的利率体系仍然是银行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隔离的双轨并行体系12. 商业银行是最典型的间接金融机构。
13. 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资本结构形式成为中央银行资本结构的主要形式。
14. 不完全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可以分为“牵头式”和“双峰式”两类监管体制,巴西是典型的“牵头式"监管体制。
15. 中国银监会成立以来,确立新的监管理念是: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
16. 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以财务监督为核心。
17. 2003年12月17日将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修改为“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18. 商业银行的新型业务运营模式区别于传统业务运营模式的核心点是前后台分离19. 风险加权资产指标是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
1.货币政策规则:(1)规则是以一种可持续、可预测的方式运用信息的系统性的决策程序.(2)货币政策规则是这种原理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运用。
(3)具体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基础货币或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根据经济行为的变化而加以调整的一般要求。
2.通货膨胀定标:指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并对外公开通货膨胀的调控目标,以此规划货币政策操作的货币政策制度。
3.激励相容:在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拥有信息的一方按照合约的另一方的意愿来行动,合约就必须具有如下的特征:即在所有代理人可以选择的行动中,选择委托人意愿的行动可以使得代理人的效用最大化。
这个条件就称为激励相容条件。
4.蓬齐对策:新古典经济文献认为,某些债务不是靠将来某一时刻的实际资产偿还,而是靠将来的负债偿还。
蓬齐对策描绘的是这样一种情形,借款人将无限期的滚动负债,用新的借款来偿还以前的利息和本金。
5.监管资本套利行为:是指银行管理层使用某种方式降低所需要的监管资本数量,主要的方式包括证券化、将表内资产转为表外资产,将资产转移到交易账户等。
1.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持有流动性资产(现金)的爱好。
一般认为,人们持有现金有三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2.激励相容:在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拥有信息的一方按照合约的另一方的意愿来行动,合约就必须具有如下的特征:即在所有代理人可以选择的行动中,选择委托人意愿的行动可以使得代理人的效用最大化。
这个条件就称为激励相容条件。
3.金融危机的传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危机、银行危机与股市危机之间的传染,即金融危机种属传染;二是金融危机在国与国之间、国与地区之间或者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传染,即金融危机的地理传染。
两种传染之间具有交叉性,即一国发生的股市危机会导致国外某个国家发生银行危机,也可能是相反。
4.逆向选择:是指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逆向选择的结果是好的商品不能进行交易,次品商品充斥市场,从而损害经济的效率。
·综大、收益慢、风险高的目标企业,建议更多地考虑采用多元化资金筹措方式,在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坚持资本成本最小化,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债务资本比例恰当,企业未来现金流入与偿债现金流出相匹配的前提下,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除银行贷款外,要积极运用票据、债券、信托、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等方式,亦可结合引入战略投资者、PE 产业基金等,降低并购中的融资风险。
二是并购资金支付方式应与企业现金流特点、股票市值特点、股东权益结构相适应,在拥有充足自有资金和稳定现金流量或企业股票市值低估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现金支付;在企业资产流动性差或企业股票市值高估的情况下,则可以优先选择股权支付,但同时应充分考虑股权支付对股东权益结构的影响。
为最大限度地规避支付风险,亦可选择现金、股票、资产、债务混合的综合证券支付方式。
(三)加强国家风险与汇率风险防范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投资保护主义升温,部分国家对外资项目的要求和审核日趋严格,国际经济与政治争端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国家风险正成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最大风险。
并购企业要对目标企业所在国政府的态度、民众的反应保持高度敏感,要研究好目标企业相关国家的并购政策、法律法规,要充分考虑目标企业管理层和股东员工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防范因国家风险而带来的并购失败和财务风险。
随着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继续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应当采用人民币作为合同货币,并在合同中加列保值条款,使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有更多的话语权、主动权和谈判筹码,同时,要高度关注人民币与目标企业国家货币汇率及利率变化趋势,合理选用金融工具规避因汇率、利率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另外,政府加强引导、支持和监管,持续优化海外投资政策和法律环境,对我国企业防范并购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议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管,明晰并细化海外投资的国家战略导向,完善包括审批、外汇、金融、财税等一系列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政策,完善对外投资合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将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纳入法律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其次,建议培育和发展本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用评估机构,培育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及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帮助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进行信用评估、资产评估、筹集资金等;再次,建议尽快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对符合国家海外投资战略和规划的企业提供禁兑、征收、战争等政治风险规避保证,为企业实施海外并购保驾护航。
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财税审计】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汪娟(山东女子学院,山东济南250300)[摘要]财务预警系统是企业的“免疫”系统,对中小企业管理者而言,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征,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以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应对为逻辑机理,建立一套简便易行的财务预警管理模式,可以在预防和化解危机以及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后金融危机[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2-0154-02目前,全球经济已经渡过了金融危机的恐慌期,进入了矛盾集中爆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但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未好转。
2011年二季度以来,中小企业老板“跑路潮”、“倒闭潮”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究其根本,财务结构不合理、投资比例失衡、融资来源不当导致公司丧失偿债能力成为主要原因。
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征,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必要性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依据企业的财务报告、全面预算以及其他相关的经营数据,对公司的经营过程和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财务状况的异常征兆立即作出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或减少发生损失的风险。
(一)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监测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工作中,对收集的企业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监测财务状况,将监测结果与核心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偏差。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
(二)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化解企业潜在财务危机的必要措施。
基于数据挖掘的金融危机预警系统构建【摘要】本研究探讨如何设计出一个以预警作为基本功能的金融市场风险知识系统,即将金融市场风险预警模型以及所得到的规则知识进行系统化。
随着宏观统计数据以及各种微观数据的变化,将通过金融市场风险系统动态化的更新对经济状况的判断,同时借鉴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经验,从多个维度展示预测结果和规则知识。
这个系统将动态收集模型预测所需要的属性,进行金融市场风险的动态监控。
一方面设置阀值,当单个属性达到风险上限时进行预警;另一方面将提供健康状况规则知识,动态进行经济健康诊断。
1.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对危机发生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带来惨重的损失。
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机,最大限度地减轻危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即是其中的一项必要的并且是行之有效地重要措施。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金融危机多次重创人类的社会经济。
第一次金融危机发生在1929年,当年的10月28日,纽约证券交易市场股票价格猛跌,平均下降了50点,由此正式揭开了20世纪首次重大金融危机的序幕。
据《纽约时报》统计,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几乎下降了40%,到1933年初,美国股市上的股票价格只相当于1929年9月的六分之一。
在1983-1993年间,由于墨西哥政府实行的经济调整和改革战略给墨西哥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
这些弊端表现在:首先,外资结构不合理,外资的涌入主要是以证券为主,而证券投资的投机性大,主要靠高利率维持。
其次,比索的实际有效汇率从1987年底到1992年底升值了60%以上,严重降低了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基于上述原因,到1994年时墨西哥经济已经是过分依赖外资,经常项目赤字巨大。
紧跟墨西哥金融危机的便是影响巨大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该次危机起始于泰国,1997年2-3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投机家开始从泰国银行买入高达150亿美元的远期泰铢合约,并于2-5月间数次大量抛售泰铢,压低泰铢现货市场的汇率,引起泰国金融市场的动摇。
我国金融形势指数的构建与混频预测1. 金融形势指数概述金融形势指数(Financial Situation Index,简称FSI)是一组反映国家或地区金融状况的综合指标体系。
它通过对多个金融变量的加权综合,以量化形式展现金融市场的整体风险和繁荣程度。
金融形势指数作为分析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可为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实时、准确的金融信息,帮助各方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FSI包括多个金融变量,如股市指数、利率水平、汇率、通货膨胀率等。
这些变量可以全面反映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通过选择合适的权重和算法,可以对金融形势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金融形势指数还可以与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相互印证,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金融形势指数是评估国家或地区金融状况的重要工具,为政策制定、投资决策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1.1 金融形势指数的定义金融形势指数(Financial Situation Index,简称FSI)是一组反映国家金融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体系,用于衡量和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稳定、健康和风险状况。
FSI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及时、准确和全面的金融信息,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当前金融市场的动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投资策略。
FSI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如宏观经济指标(如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金融市场指标(如股票指数、债券收益率等)、金融机构指标(如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以及国际金融指标(如汇率、外汇储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全面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和潜在风险,为政策制定和市场监管提供有力支持。
构建科学合理的FSI对于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FSI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和潜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控。
FSI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准确的行情信息,帮助他们把握市场机遇和规避投资风险。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基于“熵权法”及“因子分析”模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蔡树钿、郝军章、陈丽摘要本文运用“熵权法”及“因子模型”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中90家ST与90家非ST公司(ST与非ST公司根据同时期,同行业,规模相当的原则配对)的16个有代表性财务比率基础指标进行研究,建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首先将180家公司分成估计组(45家ST与45家非ST)与测试组(45家ST与45家非ST),选取16个能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基础指标,通过熵权法筛选出10个包含信息量多,并能准确预警的指标,这10个指标通过KMO和巴特利球体效度检验,故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对财务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求出估计组中每家公司的综合因子得分值,预警值和财务危机预警函数(即为ST与非ST 的判别函数),最后将测试组中90家公司的数据回代到预警函数中检验其判别率,判别率达到81.11%,具有较高的的判别正确率,说明本文建立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于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与防范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预警系统;财务指标体系;熵权法;因子分析;预警函数目录1 引言 (3)1.1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的必要性 (3)1.2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意义 (3)1.3 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状况 (4)2 研究思路 (6)3 样本、指标的选取 (7)3.1 样本的选取 (7)3.2 指标选取 (8)4 基于“熵权法”筛选财务指标体系模型 (10)4.1 “熵权法”的基本原理 (10)4.2 本模型利用“熵权法”的基本原理 (10)4.3 建模的思路 (10)4.4指标的正向化与标准化 (10)4.5 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11)5 KMO和巴特利球体效度检验 (13)5.1 KMO和巴特利球体检验基本原理 (13)5.2 效度检验通过的条件 (14)5.3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 (14)6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分析 (14)6.1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14)6.2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15)6.3 因子分析的求解及分析 (20)7 财务预警模型的检验 (29)7.1检验结果 (29)7.2 检验结果分析 (32)8 结论、不足及展望 (33)8.1 结论 (33)8.2 不足及展望 (33)参考文献 (34)附录1 相关数据表 (35)附录2 相关程序代码 (42)1 引言1.1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的必要性自从加入世贸以来,我国经济市场开放度不断加大,企业在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