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1
- 格式:docx
- 大小:160.81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规划与设计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城市规划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是()A. 促进经济发展B. 合理利用土地C. 改善人居环境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城市规划的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合理利用土地、改善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
2. 城市规划的作用不包括()A. 作为城市建设的依据B. 推动城市发展C. 限制城市的自由发展D. 保障公共利益答案:C解析:城市规划不是限制城市自由发展,而是引导和规范城市有序、可持续发展。
3.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设计的对象()A. 城市街道B. 城市建筑C. 城市产业结构D. 城市公共空间答案:C解析:城市产业结构属于城市经济范畴,不是城市设计直接关注的对象。
4. 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A. 塑造城市的空间形态B. 制定城市的发展战略C. 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D. 确定城市的人口规模答案:A解析:城市设计主要侧重于塑造城市的空间形态,包括建筑布局、街道景观等。
5.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 年B. 10 年C. 20 年D. 50 年答案:C解析: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通常为20 年。
6. 城市详细规划不包括()A. 控制性详细规划B. 修建性详细规划C. 分区规划D. 以上都是答案:C解析:分区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层面,不是详细规划。
7. 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不包括()A. 同类活动集中B. 功能明确C. 互不干扰D. 随意划分答案:D解析:城市功能分区不能随意划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8. 以下哪种功能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A. 工业区B. 商业区C. 住宅区D. 文教区答案:B解析:商业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
9.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属于()A. 专项规划B. 总体规划C. 详细规划D. 分区规划答案:A解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专项规划的一种。
10. 城市交通规划的首要目标是()A. 提高交通效率B. 保障交通安全C. 减少交通拥堵D. 满足出行需求答案:D解析: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首要目标。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布局原则、经济适度原则、生态环保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人文关怀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城市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四个阶段。
其中城市调查研究是规划的基础,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规划的核心,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是规划的最终目标。
3.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均衡发展原则、核心区合理布局原则、分块开发原则、景观保护原则和绿地保护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功能协调和空间合理利用。
4.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商业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
这些功能的合理划分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街区形态、城市的建筑高度和城市的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舒适度。
6.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公平分配原则、城市设施公共化原则、城市服务公众化原则和城市管理公正化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7.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资源节约利用原则和环境污染控制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健康。
8.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适度规模原则、经济适度布局原则和经济适度功能划分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9.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参与原则、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地理学(一)(总分126,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在中心地理位置的省会城市是( )。
A. 成都B. 贵阳C. 广州D. 杭州2.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具有的优势的区位是( )。
A. 产业基础好,技术水平高B. 能源充足,土地丰富C. 国家政策优惠,经济腹地大D. 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3. 在城镇体系规划中,城市金字塔与城镇体系规划哪一部分的内容密切相关?( )A.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B. 城镇空间分布结构C. 城镇人口年龄结构D. 城镇职能结构4. 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存在着( )两种类型的城市化。
A. 外延和飞地B. 向心与离心C. 景观和职能D. 积极和消极5. 假定S代表“4城市指数”,P1,P2,P3,几分别代表城镇体系人口规模前4位的城市,P1>P2>P3>P4,指出以下方法中哪一种是计算4城市指数的正确方法?( )A. S=(P1+P2+P3+P4)/4B. S=(P1+P2+P3)/P4C. S=P1/(P2+P3+P4)D. S=(P1+P2)/(P3+P4)6. 城市的内部结构有“经典三模式”之说,正确的“经典三模式”是( )。
A. 霍伊特的同心圆模式、麦吉的东南亚港口城市模式、曼纳的英国工业城市模式B. 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C. 麦吉的扇形模式、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曼纳的英国工业城市模式’D. 霍伊特的同心圆模式、伯吉斯的扇形模式、曼纳的多核心模式7. 下列对中心性和服务范围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地点的中心性可以理解为一个地点对围绕它的周围地区的相对意义的总和;②城镇的人口规模不能用来测量城镇的中心性;③中心地提供的每一种商品和服务都有其可变的服务范围;④范围的上限是消费者愿意去一个中心地得到商品或服务的最远距离,超过这一距离,他便可能去另一个较近的中心地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8. 关于城镇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填空形1. 现代城镇的本质特征:①产业构成②人口数量③职能2. 反映城镇化的水平: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 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提出诺瑟姆曲线”用S形曲线表示,将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阶段。
4. 春秋战国之际——《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5. 战国——《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
6.托马斯·莫尔——空间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方案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傅立叶——法郎吉霍华德——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昂温——卫星城市7. 1933年《雅典宪章》中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城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工作、游憩和交通。
其解决办法就是将城市划分的功能分区。
8. 1978年《马丘比丘宪章》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9. 1992年,第二次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环境与发展宣言》和《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中心思想是:环境应该作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对环境和发展进行综合决策。
10.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①主干法②从属法规③专项法④相关法11. 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
12. 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
13. 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基本价值观:永续发展14. 永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15.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①现场勘踏②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③分析研究(填选型)16.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17. 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①战略目标②战略重点③战略措施18. 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拟定的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应该选择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指标。
城市规划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1. 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城市发展的总体构想、目标和政策,并通过空间布局、用地管理、功能规划等手段来实现城市发展的合理、协调和可持续。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 可持续原则2. 公平与公正原则3. 良好的城市环境原则4. 人本原则5.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原则三、城市规划的内容1. 城市总体规划2. 区域规划3. 分部规划4. 专项规划5. 控制性详细规划6. 调整性详细规划7. 专题规划8. 非专题规划9. 概念性规划四、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1. 规划编制启动2. 资源调查和评价3. 规划目标的确定5. 规划方案的评价和选择6. 规划方案的修改和完善7. 规划的批准8. 规划的实施五、城市规划的方法1. 统计分析2. 专家咨询3. 现场调查4. 问卷调查5. 会议研讨6. 客观求真7. 主客观结合六、城市规划中的关键问题1. 用地问题2. 城市功能区划3. 城市布局4. 城市交通5. 城市产业布局6. 城市环境优化7.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8.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9. 城市居民生活配套设施七、城市规划中的相关技术和工具1. 地理信息系统(GIS)3. 数字化地图4. 三维可视化技术5. 模拟仿真技术6. 多属性决策分析7. 规划评价工具八、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监督1. 规划实施的程序和安排2. 规划执行的组织和管理3. 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价九、城市规划中的参与机制1. 公众参与2. 利益相关方参与3. 政府部门参与4. 专家学者参与5. 社会组织参与总结:城市规划的知识点涉及了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内容、编制程序、方法、关键问题、相关技术和工具、实施和监督以及参与机制等多个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城市规划从业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规划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问答题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建筑、环境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在城市规划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问题和概念。
本文将回答一些常见的城市规划问答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1.1 城市规划是什么?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以实现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1.2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什么?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交通状况,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3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是什么?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避免城市发展中的混乱和无序,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城市规划还可以提前预测和解决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2.1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原则、生态保护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等。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合理布局原则要求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生态保护原则要求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社会公平原则要求公平分配城市资源和服务。
2.2 城市规划的方法有哪些?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城市调查和研究、规划编制和设计、评估和监测等。
城市调查和研究是为了了解城市的现状和问题,为规划提供数据支持;规划编制和设计是根据城市的需求和目标进行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设计;评估和监测是对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以及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
2.3 城市规划中的参与和沟通有何重要性?城市规划的参与和沟通是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广泛的参与和沟通,可以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质量和可行性,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同和支持,避免规划的冲突和争议。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要点一、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1、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2、科技革命与创新;3、全球化与新经济;4、城市文化特质。
二、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文化;3、经济与技术发展;4、政策制度。
三、城镇化含义:1、有形城镇化(物质、形态)(1)人口集中:城镇人口比重增大、城镇密度的加大、城镇规模扩大(2)空间形态改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用地功能分化、土地景观变化(3)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社会组织结构变化2、无形城镇化(精神、意识、生活方式)城市生活方式扩散;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而采取城市的。
四、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1、农业剩余价值贡献;2、工业化推进;3、比较利益驱动;4、制度变迁促进;5、市场机制向导;6、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约的双重作用;7、城乡规划调控。
五、我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1、计划经济下国营企业为主导;2、商品短缺时期乡镇集体经济主导;3、市场经济早起分散家庭工业主导;4、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主导。
六、城市发展1、区域关系:面是基础,点是核心2、经济关系:基本经济部类和非基本经济部类;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3、社会关系: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动力。
4、资源环境: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和约束条件;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作用。
七、欧洲古典格局1、古希腊:方格网;城市广场为中心2、古罗马:城市设施、享乐设施;宣扬功绩建筑成为城市核心3、中世纪:自发生长,发展缓慢;狭小不规则的道路网结构。
意大利佛罗伦萨。
4、文艺复兴:人文思想,出现理想城市格局讨论。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梵蒂冈圣彼得教堂。
5、绝对军权:巴黎城市改建;轴线放射街道香榭丽舍大道;宫殿花园凡尔赛宫;协和广八、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基础:1、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错题集:项目建议书中的环境保护说法不正确的是: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加以说明;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和要求(而不是国家的)。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包括:(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市场预测和确定的依据;(3)技术工艺、主要设备、建设标准;(4)资源、原材料、燃料供应、动力、运输、供水、通讯等协作配合条件;(5)建设地点、厂区布置方案、占地面积;(6)项目设计方案,协作配套工程;(7)环保、防震等要求;(8)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9)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1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编制设计文件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政策、标准、规范和程序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的文件,是现场施工的主要依据。
一般按两阶段进行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的项目按三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小型建设项目和技术简单的项目可在简化初步设计后即进行施工图设计;对大型开发区、联合企业或特大型项目,可在初步设计前做规划设计。
设计工作程序包括: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工程总结。
初步设计有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材料表和工程概算。
设计任务书是项目确定建设方案的决策性文件,是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
一般包括:⑴建设目的和依据、设计指导思想;⑵建设项目功能要求;⑶确定建设规模,产品大纲、工艺原则、服务设施大纲;⑷资源材料、动力、运输、水文、地质等配合条件;⑸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三废治理的要求;⑹建设地点、占用土地面积、场区布置原则、范围;⑺防空、防震要求;⑻设计及建设工期要求;⑼投资控制额;⑽劳动定员控制数;⑾图纸及文件要求。
内框架承重体系的特点。
其特点包括:(1)墙和柱都是主要承重构件,由于取消了承重内墙由柱代替,在使用上可以有较大的空间,而不增加梁的跨度。
(2)在受力性能上有以下缺点:由于横墙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由于柱基础和墙基础的形式不一,沉降量不易一致,以及钢筋混凝土柱和砖墙的压缩性不同,结构容易产生不均匀变形,使构件中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3)由于柱和墙的材料不同,施工方法不同,给施工工序的搭接带来一些麻烦内框架承重体系多用于教学楼、旅馆、商店、多层工业厂房等建筑。
空间结构体系包含网架、薄壳、折板、悬索等结构形式。
其中薄壳常用于屋盖结构,特别适用于较大跨度建筑物。
平面结构体系中的屋架是较大跨度建筑的屋盖中常用的结构形式。
晋祠圣母殿为减柱构造的实例,两晋、南北朝佛教建筑常为“前殿后塔”结构。
炎热地区遮阳隔热的方式。
遮阳: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分为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
按照材料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固定式遮阳、活动式遮阳、简易式遮阳。
隔热:通常可分别采用减少东西向墙体、通过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和隔热构造提高墙体和屋顶的隔热性能、利用绿化隔热降温等措施。
卢浮宫东廊——古典主义;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是典雅主义的代表作,由斯东设计,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悬索结构。
建筑场地地形条件主要有:(1)布局。
(2)竖向。
(3)小气候。
(4)坡度。
从设计上解决建筑保温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长度,尽量减少每户所占的外墙面。
建筑空间的秩序、材料与肌理、光影与色彩影响着空间的效果。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多层住宅设计基本特点有:(1)从平面组合来说,多层住宅必须借助于公共楼梯(规范规定住宅6层以下不设电梯)以解决垂直交通,有时还需设置公共走廊解决水平交通。
(2)与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相比,多层住宅比低层住宅节省用地,造价比高层住宅低,适合于目前一般的生活水平。
(3)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虽不需高层住宅所必须的电梯,上面几层的垂直交通仍会使住户感到不便。
因此,从高标准的要求来看,四层以下的住宅可不设电梯,四层以上的多层住宅也应该设置电梯。
由于空间与空间的连续性或周围边界不完全闭合,建筑空间经常表现为复杂、通透,尤其是一些较开敞的不规则空间,其渗透和流动更为突出。
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常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掉层、吊脚、天桥、凸出楼梯间、连廊、室外梯道等。
玻璃钢和钢纤维混凝土属于纤维增强型材料。
拱是一种较早为人类开发的结构体系,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与桥梁工程中。
拱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它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
这种结构应特别注意拱脚基础的处理。
拱特别适用于体育馆、展览馆、散装仓库等建筑。
网架结构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各杆件间互相起着支撑作用,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
场地内供电、电信与有线电视广播的设施条件须了解电源位置、接线距离、可供电量、电压以及线路敷设方式。
空间结构体系包含网架、薄壳、折板、悬索等结构形式。
材料在承受外力作用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变形,如撤除外力的作用后,若材料几何形状恢复原状,则材料的这种性能称为弹性。
材料受力时,在无明显变形的情况下突然破坏,这种现象称为脆性破坏。
具有这种破坏特性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玻璃、陶瓷等。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中各建筑构件组成原理和方案的学科。
各个相关建筑构件之间相互连接方式和方法也属于建筑构造研究的内容。
它是一门综合型技术知识,它涉及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等许多方面问题。
中心商务高度指:CBHI=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底面积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可分为两种形式:分散布局的群体组合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把某些性质上比较接近的公共建筑集中在一起,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或中心,如居住区中心的公共建筑、商业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市政中心等。
薄壳结构的曲面形式:(1)旋转曲面。
由一平面曲线作母线绕其平面内的轴旋转而形成的曲面称为旋转曲面。
如球形曲面、旋转抛物面、椭球面、旋转双曲面。
(2)平移曲面。
在工程中常见的椭圆抛物面双曲扁壳就是平移曲面。
(3)直纹曲面。
扭壳、抛物面壳、筒壳、柱状面壳等均是直纹曲面。
薄壳常用于屋顶,结构特别适用于较大跨度的建筑物,如展览馆、俱乐部、机库和仓库。
空间的视觉要素包括:形状、材料、大小、色彩。
南向:西南一面,夏季午后热,东北一面日照不多,一般较少采用。
中国传统建筑中平行横向柱网线之间,习惯以步架称谓。
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烟囱等,在城市一般建设地区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一般来说材料孔隙率与密度无关。
装饰性混凝土一般包括露骨料混凝土和彩色混凝土。
厂房设计中,有进出口车间一面距道路最小距离为3m 。
我国设计工作程序。
包括: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工程总结。
建筑空间是由其周围物体的边界所限定的,包括平面形状与剖面形状。
场地设计的防震措施如下:(1)人员较集中的建筑物,适当远离高耸烟囱或易倾倒、脱落的设备,以及易燃、易爆的建筑物。
(2)考虑防火、防爆、防有毒气体扩散措施。
(3)建筑物间距适当放宽。
(4)基地内通道最好不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以便于地下管道发生断裂时及时开挖抢修。
(5)场地内的一切管道,采用抗震强度较高的材料。
(6)架空管道和管道与设备连接处或穿墙体处,既要连接牢固以防滑落,又要采用软接触以防管道拉断。
场地设计中交通状况应考虑的因素。
包括:(1)城市道路。
包括城市道路的性质,即是交通性道路还是生活性道路;是城市主干道还是城市次干道;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
另外,还有道路转折点、变坡点、交叉口的标高与坐标。
(2)铁路。
编组站的位置、标高,专用线接线位置的坐标、标高和引线方式。
(3)水路。
码头的位置及其标高,海、河、湖水的枯水期、丰水期水位等。
(4)交通。
车流量与人流量情况以及城市交通组织的要求。
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必须考虑消防的要求。
(1)当建筑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 或总长度超过220m 时,应设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2)沿街建筑应设连接街道和内院的通道,其间距不大于80m(可结合楼梯间设置)。
(3)建筑物内开设的消防车道,净高与净宽均应大于或等于4m 。
(4)消防道路宽度应大于等于3.5m ,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m 。
(5)尽端式消防道的回车场尺度应大于等于15m ×l5m 。
(6)高层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或沿两长边设消防车道。
(7)超过3000座的体育馆、超过2000座的会堂、占地面积超过3000m 2的展览馆、博物馆、商场,宜设环形消防车道。
场地功能分区就是根据项目的生产流程、使用的先后顺序、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等要求来确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位置。
四川住宅是山地民居之典型,其特点是适应地形,灵活多变,采用适应性强的穿斗式构架。
场地内的排水有三种方式: (1)排入河湖,必须是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的污水,要了解并处理好排放口的坐标和标高,避免河湖水倒灌;(2)排入沟渠,应注意排出口的坐标和标高;(3)排入城市排水管网,需了解其管径、坐标、标高和坡度,并核对允许排入量的要求。
屋顶防水构造可分为卷材防水屋面和刚性防水屋面。
项目基地范围由规划部门划定的项目用地界线来确定。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道与城市道路红线相连接。
通道的宽度 及与城市道路衔接的位置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
基地与城市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 以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
主管部门可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外另划建筑控制线。
建筑物一般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
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日照、通风以及景 观,具体表现为建筑朝向、建筑间距以及建筑与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空间的关系等方面。
坡地住宅应结合地形布置,同时也要综合考虑朝向、通风、地质等条件。
建筑与等高线的关系、坡地住宅单元的垂直组合,以及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都是坡地住宅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场地内的供水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由城市供水系统管网供给,需了解城市供水管网布置情况,与场地连接点的管径、坐标、标高,保证供水的压力等;另一种是自备水源。
在一般情况下建筑色彩有利于提供视觉刺激、改善单调、强调体积,或用于象征和装饰。
马斯洛即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由底层向高层依次排列成金字塔形状:①生理需要——人类求生存的最基本需要;②安全需要——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③友爱需要——关爱别人和被别人关爱;④尊重需要——自尊、被他人尊敬;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完善自己,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一栋住宅建筑与地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不同方式:建筑与等高线平行,建筑与等高线垂直,建筑与等高线斜交。
斯东设计的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1958年)属于大跨度建筑,屋顶采取了圆形双层悬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