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7.58 KB
- 文档页数:10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理论。
2. 让学生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的详细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和过程。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第一章:生命的定义与特征1.1 生命的定义1.2 生命的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2.1 原始地球环境2.2 化学进化论2.3 智能设计论第三章: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3.1 生命的起源过程概述3.2 生命的起源过程详细解析第四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4.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关系4.2 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第五章: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5.1 生物分类与生物多样性5.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六、生命的起源与地球科学6.1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6.2 地球生命的宜居条件6.3 地球科学在生命起源研究中的应用七、天体生物学与生命起源7.1 天体生物学的概念7.2 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7.3 地外生命探索的进展与挑战八、生命的奇迹与生命科学的未来8.1 生命的奇迹:极端环境中的生命8.2 生命科学的未来:合成生物学与人工生命8.3 生命科学的伦理与责任九、实验与探究:模拟生命起源9.1 实验设计:从无机物到有机物9.2 实验操作: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环境9.3 结果分析与讨论:探索生命起源的可能性10.1 生命的起源:一个未解之谜10.2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命的定义与特征: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特征是探讨生命起源的基础。
学生应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并能够区分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篇一」1.化学起源学说1)概念: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演变为原始生命2) 四个阶段(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①原始大气: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硫化氢和氰化氢等是由火山喷发的气体形成。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缺少氧气②米勒的模拟实验A过程:B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各种小分子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缩合和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3)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分子体系(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最关键一环,约距今36亿年前生命起源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条件②能量条件③一定的场所温度降低后形成了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作用: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安全的场所(避免受到宇宙射线和紫外线的伤害);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不含游离的氧(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4.其他几种生命起源学说自然发生学说、神创说、生物发生说、宇宙发生说、生命起源来自太空5.科学的推测包括:确凿的证据、严密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堂练习】1、科学家米勒是()A、法国人B、美国人C、英国人D、德国人2、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火山喷发形成B、不含氧C、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A、温泉B、岩层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4、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A、水中有氧B、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C、水是营养物质D、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C、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6、原始的生命形成于地球形成后的()亿年A、10B、40C、80D、1007、下列各项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是()A、氢B、水C、氨D、氧8、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A、喷射的火山B、原始大气C、原始海洋D、原始陆地9、原始生命的摇篮是()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10、下列各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A、水蒸气、甲烷B、甲烷、氨气C、水蒸气、氨气D、氧气、二氧化碳1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A、原始生命B、微生物C、简单有机物D、单细胞生物12、米勒实验证明了()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B、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宇宙C、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D、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13、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 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大气14、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是()A.自养、有氧呼吸B.异养、无氧呼吸C.自养、无氧呼吸D.异养、有氧呼吸15、从陨石中含有能够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A.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上B.在地球上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以外C.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合成D.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形成生命16、如图所示为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将装置内的空气出形成真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等气体从(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经检验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沈丘县槐店镇第三中学王智东《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章节分析本章是在学生们学习了前几章的基础上,给学生们介绍的,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关注生物进化的历程及生物进化的原因,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敢于怀疑、敢于创新但又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平品质,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会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②能力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和各种生命起源理论的了解,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但又要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品质。
重点和难点理解并能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设计①创设情境课外分组查找资料:找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设②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理论的收集,激发学生认识生命、关注生命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①查找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设和理论。
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把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一星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收集资料,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最新报道。
教学过程:师:(文字配乐朗诵、多媒体动画显示自然界的多种生物)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生物圈中的许多种生物,也了解了他们的生长、发育、生殖的现象。
最为奇妙、最富魅力的自然现象。
在现在的地球上,生活着150多万种动物、植物、40多万种植物和20多万种微生物,构成了一个蜂飞碟舞、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繁衍进化、生生不息。
从高原到平原,从沙漠到草原,从高空到江河湖海,从地表到地下,到处都有生命的踪迹。
然而,在46亿年前,当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之初,地球不仅受到亿万颗慧星和陨石的撞击,而且用了大约1亿年的时间,才把高达数千摄氏度的温度降下来,那时地是一个无生命的荒凉沉寂的世界,那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何时、何地又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地球生命起源的问题。
生命起源是当代的重大科学课题,然而却又是至今依旧了解甚少的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通用7篇)《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理解米勒的试验过程和结论。
教学重点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教学难点理解米勒的试验过程和结论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早的生物是怎样的?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消失呢?其实这些问题我们虽然无法通过亲眼观察或模拟试验得到答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前人的试验或现有的资料来了解几亿年前的地球。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新的一章——生物的进化。
我们先来一起探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出示学习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理解米勒的试验过程和结论。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学生阅读教材51页的科学方法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推想?2、推想需要哪些要求?二、学生阅读教材51—52页的资料分析,讨论下列问题:1、地球上生命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2、你能总结出生命的起源有几种说法?3、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4、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4、米勒的试验装置几个部分各模仿了原始地球的哪些条件?5、依据米勒试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做出怎样的推想?6、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部分有机物,可以作出什么推想?三、学生展示,老师点拨讲解四、学生阅读教材53页的内容,了解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以及原始生命的形成的过程。
(四)、总结反思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巩固练习1、原始的.地球大气与现在的空气在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别,那时的大气成分主要是()A、水蒸气、氨、甲烷等B、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C、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D、水蒸气、氧气、氮气等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础物质是()A、小分子有机物B、大分子有机物C、小分子无机物D、原始生命3、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陆地上D、大气层中4、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学家是()A、爱因斯坦B、米勒C、爱迪生D、牛顿5、下列哪一项是原始大气中没有的A、氨B、水C、氧气D、氢6、生命起源的过程是()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7、米勒的试验证明了()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机物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六)作业布置完成果优学案55页练习题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二、原始地球三、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班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选8篇)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篇11 教育目标1.1 学问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同学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把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1.2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思维力量,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力量。
增加同学的试验力量。
1.3 德育目标通过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关心同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进行环境爱护的教育。
2 教学过程老师首先提出自学提纲,让同学分组课下争论:l)地球产生的年月?2)早期地球的状况如何?3)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有何不同?4)原始生命起源于何处?5)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化学物质如何变化?哪些阶段已被人类证明?哪个阶段是该学说最简单最有打算性的阶段?6)我们能否模拟原始地球条件,验证生命起源的第1个阶段?应如何设计呢?7)多分子体系有何特点?原始生命的标志是什么?8)现在还有新的生命产生吗?9)应如何对待现存生物,尤其是对濒临灭亡的生物?老师让同学对上述问题逐一解答,对答对的同学给与表扬,对答错的地方不忙于公布答案,启发点拨、引导同学再认真阅读教材,让同学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讲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老师首先给同学做了一个演示试验。
2.1 试验用具锌粒、浓硫酸、氯化铵晶体、消石灰、醋酸钠、氢氧化钠和酒精茚三酮溶液。
废可乐瓶1个、高压感应圈1个、自行车气嘴1个、胶垫2个、输液管1根、输液流量掌握阀1个、单孔二号胶塞1个、90°玻璃管1根、酒精灯1盏、火柴1盒、试管1个、试管夹1个、滴管1个、储气球1个、弹簧夹4个、乳胶管。
我们设计了一套简洁装置,分别制取甲烷、氢气、氨气并储存于储气瓶中备用。
2.2 操作方法1)将试验用的各种仪器课前放在紫外线无菌箱内消毒、灭菌2 h,以杀死全部生命物质。
2)课前用导管将灭菌后的气体发生器、储气球、两用打气筒、塑料瓶等连接好后分别制备甲烷、氨气和氢气3种气体,并使其全部充入储气球中,以便备用。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知识。
2.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3.了解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4.培养探究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知识。
2.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难点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在实验上的证明。
三、教学内容A. 生命起源的三种假说1.神创说:生命是上帝创造的。
2.自然生成说:生命是通过自然过程产生的。
3.星际种子说:生命来自外太空,经过某种途径到达地球并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B. 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质中的已经死去的生物或植物遗体或痕迹。
2.化石有助于我们研究生命起源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加互动探究教学法。
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解释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鼓励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实验验证不同假说的可行性。
五、教学过程A. 导入老师可以准备一段关于生命起源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
B. 学习1.生命起源的三种假说:分别介绍神创说、自然生成说和星际种子说,让学生理解每种假说的特点和可能性。
2.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讲解化石的相关知识,并介绍生命起源的历史和演变过程中化石的作用。
3.实验探究: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如通过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等,让学生实验验证每种假说的可行性,并分享实验结果。
C.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共同探究不同生命起源假说的可信度。
六、课后练习为了加深学生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可以布置以下习题:1.请以自己的语言简述生命起源的三种假说,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2.神创说是不可证明的,但自然生成说和星际种子说又存在缺陷,请解释它们的缺陷是什么。
3.请以自己的语言描述化石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化石进行研究。
4.氨基酸是构成生物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氨基酸不足以构成完整的蛋白质,请尝试自己设计实验完整合成蛋白质。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 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说本节课是本排符 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
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和伸缩性, 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 难点,采用多种教 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
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学情
分析:
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 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所以,让学
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 认识生命的起源。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 的思维品质,使
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 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2、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 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价值目标:
(1) 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 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五、 教学准备:
教师:①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和教学录像短片。
(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特
别是最新的报道。
)②将学生分成7个大组预习教材内容,分配各组的收集相关资料。
③教师准备好 学案④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⑤1周前准备做肉汤实验
学生:①1周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4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分别完成两个肉汤的对比实验。
② 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
起源的各种信息
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
③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准 备好讨论 材料。
六、 课时按排 1课时
章的重点,这样安
,具有一定开放性
,抓住重点,突破不 同观点,激发学
过关于生命 生课前分组进行
七、教学过程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5、6两组介绍的情况讨论交流:
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都非常好,下小组5学生介绍:关于化学进化论学说的相关资料
彳:组6学生介绍展示:
原始地球的情况:学生的推测判
断
3l.H20 H2> NH、CH、CO
A H2S;
o 所左右
氧气,而原始的成分中没有
氧气。
3.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
命的可能; 教学模式。
结论:人类在不断探索地球外的生命,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地球外天体存在生命是完全可能的。
推测判断三:热泉生态系统
引导学生对热泉生态系统进行推测
推测判断四:自然发生说
有的科学家认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
我国古代认为有:腐草化萤腐肉生蛆
淤泥生鼠等.这个观点能证明生命是自然发生的吗?并提问:“肉汤中的微生物是不是肉汤自己产生的?"
推测判断五:化学进化论学说小组3代表:介绍热泉生态系
统相关资料学生的推测判断一种
可能是
热泉生态系统是孕育生
命的理想场。
第二种可能是生命
可能是从地球表面产生的,后来
蔓延到深海热泉喷口周围并得以
保存下来。
小组4学生:介绍斯巴兰让
尼和巴斯德的鹅颈的肉汤实
验的过程、展示汇报实验结
果、得出的结论:肉汤中的
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
是来自瓶外。
从而证明
“自然发生论”是不可
信的。
培养学生的
分析能力和
逻辑推理能
力运用证据
和逻辑作出
推测
1、分析原始大气中有哪些主要成分?
2、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
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测,发散思维的能力。
面同学们看一下老师给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播放有关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的景观录像片,然后配合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①资料描
述的是什么现象?②这种情况是
科学家自己看到的吗?
③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
④原始地球和现在的地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⑤现在的地球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
⑥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地球上形成生命有没有科学命。
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
在的环境条件。
学生观看观看视频分析、
讨论问题
学生小组代表交流
小组6组:负责汇报
“米勒实验”:学生小
组讨论推测得出;
1、甲烷、氨、氢、水蒸汽
等气体
2、闪电
3、多种氨基酸
4、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
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
成生物体的小分子有机物。
小组7:介绍结晶牛胰
岛素发现历史和我国首
例人工合成结晶牛夷岛
培养学生尊重
客观事实、不
迷信权威、敢
于怀疑的思维
品质
对学生进行
依据呢?我们看看米勒怎么回答的?并思考问题:
1.米勒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气体?
c * M+t部UA rh J Jz甘亡打由土昔M 7 X-P
么?
3.米勒实验中合成了什么物质?
4.分析米勒的科学实验验证明了
什么?
学习结论: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
进化论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一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有可能实现的。
那么从有机小分子一(氨基酸)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有没有可能呢?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结论:通过介绍结晶胰岛素的合
成可以理解从有机小分子(氨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的的观点:「神创论
宇生学说
'热泉生态系统自
然发生说「1、原始大气的成分:没有氧气
I化学进化学说2 2、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的形成
-3根据米勒等人的实验: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
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
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雷电卜简单的有机物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有机物不断相互作用*原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