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4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1.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
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
毛泽东同志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我们建国50多年的经验教训,充分证合乎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明了这一点。
)其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摘要: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懂得了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指发挥人的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就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这是由于物质对精神、客观对主观,存在对思维的决定性作用决定的。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反之,如果不顾规律、违背规律,必然在实践中受到惩罚,只能把事情办糟。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是由于精神对物质、主观对客观、思维对存在的反作用决定的。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最后,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不承认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也是不科学的。
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使思想、理论同实际相一致。
根据上述原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想正确做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就必须做到: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认识和发展规律又要充分利用主观能动性。
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认识各科目的内在规律掌握理论知识。
因为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我们预想的目的。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客观规律,我们才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学得的理论知识为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合理的目标,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一、概念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意义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试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辩证统一原理及现实意义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辩证统一原理及现实意义在人的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辩证统一原理是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
客观规律是指客观存在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现实的本质和属性。
主观辩证统一原理则是指主观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规律,是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本质和属性。
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的统一决定了人类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得以解决,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和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客观独立性和客观必然性,不受人的意志和意愿所左右。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地了解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正确地制定和执行各种政策和行动方案,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遵循客观规律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科学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严密的理论体系,探索了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奥秘,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科学实验中,要尊重实验事实,不断揭示客观规律的本质,以此解决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持。
二、发挥主观辩证统一原理的重要性主观辩证统一原理是指主观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规律。
主观认识和实践活动不是简单地接受或反映客观事物的存在和运动规律,而是包含了人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是一种主观主动的认识和行动活动。
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人们发挥主观辩证统一原理的作用,才能正确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在认识和行动中不仅要了解客观规律,还要通过分析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和方法,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三、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辩证统一原理的关系客观规律和主观辩证统一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关系。
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建立在客观规律的认识基础上进行主观辩证地认识和行动;同时,要发挥主观辩证统一原理作用,主动地探索客观规律,不断更新认识和行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20104No.42010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州的必然选择,是正视差距、破解难题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我们国家今天的大好局面,更没有新疆和伊犁今天的大好局面。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推进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破解难题;只有打破常规,才能走出新路。
马克思说过,即使最差的建筑师也胜过最巧妙的蜜蜂。
建筑师之所以比蜜蜂高明,就因为它的工作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这就是人所独具的主观能动性。
进行解放思想,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首先我们必须促进改革妨碍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体制,激发伊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破除体制方面的各种障碍,保证企业转变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伊犁跨越发展的思想障碍,切实把思想从不符合、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作风的大转变,为推动伊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伊犁的发展差距还很大,难题还很多,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水平较低。
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比较落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三是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四是民生问题仍然突出,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薄弱,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扶贫开发的任务仍很繁重。
可以说,当前伊犁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不足,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发展。
我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层次的是思想解放不够的问题,我州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根本上看还是解放思想上的差距,也就是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很不足。
解放思想需要我们创新,需要我们破除不符合时代要求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一些旧观念、老思维,需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需要依照客观规律,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有规律、有程序的开展各项工作。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通过客观规律性的发展过程中,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和促使;反过来,主观能动性也要遵循客观规律性,从而形成共同的辩证统一关系。
下面将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一、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万物发展的前提:万物的变化都是在客观规律的驱动下进行的,没有客观的规律性就没有了物质的变化;
2.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客观规律性的根本动力:主观的活动才能突破客观规律的桎梏,才能有效的利用客观规律,实现物质变化。
二、客观规律性如何激发和促使主观能动性
1.客观规律性提供发展的前提条件:客观规律性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让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发展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性约束:客观规律性不仅提供发展的希望,而且也约束着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它的随意发展。
三、主观能动性如何遵循客观规律性
1.客观规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根基:主观能动性追求的是客观规律性的实现,因此要继承客观规律性,并从中寻求发展的依据和发挥作用;
2.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规律性的炎黄子孙:主观能动性要严格遵守客观规律性,这样可以保证物质变化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主观能动性发展的空间。
四、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客观规律性为变化提供条件,而主观能动性又借以发展,形成一种具有客观特征的物质变化的统一。
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客观规律性是物质变化的前提,主观能动性是物质变化的根本动力,它们之间同时拥有互为约束和促进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一种辩证统一的变化形式。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一、概念客观规律就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与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就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与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与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认识、掌握与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就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与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就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就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与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与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与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意义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就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与“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与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与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试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 辩证统一原理辩证统一原理是古典唯物主义认识论提出的基本原理,它有助于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一个正确而完整地认识。
辩证统一原理要求人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全面发展的整体性和实践性。
1.1 尊重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从而实现丰硕的结果。
比如,只有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做好改革开放的规划,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
只有尊重天文学上的客观规律,才能让人们正确地利用太阳能,从而解决能源问题。
1.2 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则意味着人们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要认真求索发展的潜力,运用自身的聪明才智,辩证地从客观现实出发,改造客观现实,从而实现实践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也是一个重要体现。
面对日新月异的人文社会,要求从客观规律及其潜在潜力出发,以科学指导实践,努力实现科学文明。
2 现实意义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出一条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促进发展辩证统一原理被用于思考和实践发展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广泛的发展,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因素的效益,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譬如,只有充分尊重企业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原理,才能发挥企业家个性优势,深入挖掘企业家创新能力,以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2.2 改善实践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原理,还有利于促进实践有效发挥,改善实践进程,及时校正企业家行为失误。
比如,尊重客观规律也要求企业家的主观独立思考,及时调整、回归客观规律,以确保企业家能够完成有好的实践活动。
3 结语综上所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原理,是实现发展整体性和实践性的重要准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人们在进行认识实践活动时,应深入理解、把握这一原理,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理想结果。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含两个小标题:1、规律及其客观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前者是知识和理论的上铺垫;后者是纵深层面上的展开。
重点难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教学策略和方法总体上的程序是:通过经典案例导入通过实例辨识揭示规律的含义通过焦点话题认同规律是客观的道理通过典型案例理解二者的关系。
总体上的策略是:小事导入,大事导出;低门槛进,高境界出。
关于规律的教学方法:实例辨识法,在辨识中理解概念。
关于规律客观性的教学方法:提出焦点话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认同正确的观点。
关于关系的教学方法:案例探究法,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步步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动画片段:《一个女中学生的烦恼》故事。
故事梗概:女中学生路洁近来心里特别烦,常常一个人独处,想到伤心处有时甚至潸然泪下。
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路洁有一个挺丑的爸爸和一点也不美的妈妈,自己继承了父母的大部分缺点,长得十分对不起大家。
先前,她小,并不怎么在意;现在,长成大姑娘了,爱美之心越来越强烈。
看到漂亮的同学便充满羡慕,同时自己也很自卑。
她恨完爸爸恨妈妈,恨完上帝恨自己。
她好想去美容,可家里太穷。
她想退学,可实在舍不得。
她想躲开大家,可一个人的时候,苦恼更多。
提问:路洁为什么会很丑?回答:遗传。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回答:事物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那么,什么是规律呢?<讲授新课>板书: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举四组例子:例1:(无机自然界):①苹果落地②水往低处流③地球绕日公转④任何物体之间存在着引力作用引导学生分析,说明①②③是事物现象的联系,④是本质的联系。
现象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东西,通常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本质是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通过人的抽象思维来把握。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软件一班的,,,。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面我将结合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展开我的讨论。
人类的发展历史就是不断认识规律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利用它们来自觉地改造世界,这就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正确指导行动。
军事家就能很好地把握这种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孙武就写出了《孙子兵法》。
这是对战争规律的揭示,更是主观能动性的极佳证明。
在书中孙子运用了符合辩证法的方法和手段,“较之以计而索其情”“处军相敌”“知己知彼”等等,这是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主动和充分地发挥,也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利用。
规律是事物内在本质的联系,而非浮于表面的东西,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艰苦的努力。
在16世纪丹麦天文学家第谷为了研究行星运动的规律,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天文观测,详细记录了行星在公园过程中的视位置变化,积累了大量可靠的数据。
第谷去世后,他的助手开普勒对第谷留下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刻苦计算,先后否定了19种设想,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条规律。
这就是著名的“开普勒开定律”。
又如孟德尔之所以能发现遗传学规律与他本人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潜心科学研究是分不开的;牛顿之所以因为被苹果砸到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与他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马克思之所以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归根结底,也是他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克隆出了羊、蛙、牛等动物,甚至能够在小白鼠身上长出人的耳朵,但克隆技术,并没有违背遗传规律,相反,是人们创造性地利用遗传规律的结果。
在小白鼠身上长出人的耳朵,也不过是运用遗传学规律的结果。
1
细雨飘摇ing,知识分享,文档创作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及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
性。
答: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及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
动性。
解答如下:
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
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把热情
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
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作用的基本途径。
再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
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实现人们预期的目的。
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但规律不会自动反映到人脑中来,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规律揭示出来,才能认识规律。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摘要:主观能动性也是意识的能动性,充分地、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但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这便是二者的辩证关系,正确把握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十分重要。
关键词:意识规律辩证关系一、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1]。
能动性的主体是意识,而意识的本质又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在其漫长的发展中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从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应与心理,再到人的意识,在这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意识逐渐形成;其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当人类开始从事不同于动物活动的劳动时,人类开始学习抽象思维,而在劳动中产生的语言也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人类的意识在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再者,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就是意识,人的意识过程也是一种生理活动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
其实,也就是说,人类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这一特点表明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认识作用,能使人们了解事物之间和事物内各部分的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根据自己的判断而有计划地去选择做什么;意识具有创造性,人类在把握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同时也能动地创造着;意识还可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以及指导和控制人们行动的作用。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它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过程本身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为加上的,也有稳定不移的趋势,而且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同特性。
规律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但又不同于现象,它是事物内部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特征。
哲学部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把握思维的奥妙)二、物质与意识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求索真理的历程)三、实践与认识(认识论)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对人的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方法论: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
②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观点(联系观)(一)联系具有普遍性原理:任何事物都在联系之中。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具有客观性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具有多样性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我们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地统一起来,既要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冒险蛮干,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对消极坐等,无所作为。
1、为什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⑴从认识世界目的来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的能力,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⑵从改造世界条件来看: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3)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来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有充沛的精神状态。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①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②客观条件——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理解:①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运用:能够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明确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⑵能力方面: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②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⑶觉悟方面:初步进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①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客观条件的制约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导入新课:课前先播放流行歌曲《爱拼才会赢》提问:这首歌与我们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时起,有时落”,“有好运,有歹运”,要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而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呢?是不是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认识事物,就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了呢?语文课上,讲过《孟子》中的“揠苗助长”的故事。
那个宋国人有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其结果又如何呢?一、充分认识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想即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包括的方面做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精神状态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与动物的特点,它主要表现为想和做,即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想和做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
漫画:“纸上的包子”学生讨论分析总结:人们想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办好,就必须把想和做有机结合起来。
但是,如果只是“想想”、“说说”而已,并不去实实在在地行动,那么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是纸上的包子,永远也不能取得成功。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过程。
而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1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但要做到这一点,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人的主观状态如何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居里夫人发现镭条件:简陋、原始的实验室1克镭时间:45个月材料:2000吨化学药品,800吨水,4000吨粗杂的矿石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任何一个科学发现、技术发明都不是轻而易举地取得的,都是经过科学家艰苦的研究和实践才获得的。
需要多的科学家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事业,才取得了一些科学成果和技术发明。
1要求主体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2要求主体具有正确的立场和方法3要求主体具有丰富的知识漫画:人的能动性≠蛮干学生讨论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不能改变规律2客观规律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依据例:原子能发电站原子核裂变规律克隆羊生物遗传规律总之:我们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地统一起来,既要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冒险蛮干,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对消极坐等,无所作为。
练一练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此,我种鸡也能得鸡。
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天资聪颖,不必再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理。
试分析其错误所在。
3歌曲《爱拼才会嬴》中有一句词是这样的“三分太注定,七分靠打拼“。
这句歌词其实我们什么道理?4分析“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揠苗助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心想事成”这些话是否完全正确?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人们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页,然后归纳。
1、为什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①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想”;②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③精神状态。
投影:“苹果落地图”为什么图中的人只看到苹果落地,却没有看到万有引力呢?这是因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隐藏在现象被后深刻的东西,需要通过抽象思维能力才能把握,所以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即,⑴从认识世界目的来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的能力,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投影:“过河”⑵从改造世界条件来看: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也就要求我们:①当条件不具备时,我们不要勉强去做那些办不到的事。
②如果从现有的条件出发,能够改变不利条件,创造出新的有利条件,从而办成某一件事,我们就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做。
(3)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来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有充沛的精神状态。
所以,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
那末,我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是不是就能如愿以偿呢?请同学们看教材忆一忆:⑴什么是规律?⑵为什么说规律是客观的?⑶规律的客观性对人们的活动提出了什么基本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教师小结:不能。
“揠苗助长”的宋人,不是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吗?甚至是极大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却不能“如愿以偿”,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这就有一个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哪些因素、哪些条件有关?我们上学期讲过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而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着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同样,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受着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投影:“怎样治疗”第一,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板书)那个累坏了的宋人,没有想到,由于他的努力,造成了禾苗的全部死亡。
造成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方面的客观规律,从而违背了客观规律。
这是讲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①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投影:我国大跃进时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胆量等于产量,思想等于行动。
”结论: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是劳而无功。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是不是认识了客观规律,就可以随心所欲、马到成功了呢?客观因素中还有没有什么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事物发展规律也是和条件有关的,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
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就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不顾客观条件,一味蛮干,也就违背了客观规律,没有不失败的。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事例吗?投影:辨析下列观点: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赶上英国,五年超过美国。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上。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客观条件同样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
因而,一定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不顾实际条件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做法同样是错误的。
所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
第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定的主观因素的制约②客观条件——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板书)以上我们讲了主观能动性受着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制约”的只是不尊重客观规律、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冒险、蛮干,岂止是“制约”,还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而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则任君驰聘,“随心所欲”。
同此,我们可以看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仅受着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受着主观因素的制约。
有哪些主观因素?它们又是怎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请看投影。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如何?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霜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究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你们赞成谁的观点呢?为什么?(在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不讨论他们的是非对错,只讲一点,智叟与愚公的观念不同,智叟对移山没有信心,而愚公却有着坚定的信心和决心。
在移山问题上认识不同,两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自然就大相径庭了,愚公坚定地去移山,而智叟则要另谋“出路”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愚公”与“智叟”之争。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想和做)中,总要根据自己的立场、观念、知识水平,对自己的能力、条件的认识,对想什么和做什么做出选择:这样想这样做对不对?能不能做到?值不值得做?该不该做?认为对了,值了,能做,该做,才能下定决心,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想、去做。
但是,对于“对不对,值不值,能不能,该不该”的判断,则有赖于人的主观因素。
所以,我们要自觉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办成几件事,多做于国于民有利的事。
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增强的,这些不断增长的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等因素,就成为制约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进一步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以上我们讲了主观能动性受着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应该如何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呢?那么,客观规律、客观条件是否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同学们议论)。
既然“制约”,当然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它妨碍的只是违背客观规律、不顾客观条件的主观随意的冒险蛮干;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但没有任何妨碍,反而因为要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利用条件、改变条件、创造条件,从而给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其实正如第7页的漫画所揭示的:"人的能动性≠蛮干"。
小结:这一框我们学习了关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主要讲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什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2.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什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充分利用规律和条件并创造新的条件去改造世界,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