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在发展每一个 阶段都有不同的虚实变 化的风格特点,可以从 不同的角度来鉴赏。
神人纹彩陶壶(甘肃省博 物馆藏品)
山东省博物馆藏龙山文化 《黑陶蛋壳杯》,高 26.5厘米。大形似觚, 侈口,尖唇,足部向上在 柱形高柄中呈现粗细凸凹 的变化,展示黑陶的薄与 精的品格特色,柄上有镂 空装饰,造成质感上的疏 密效果,最上部呈喇叭形, 显示轻盈感。此杯胎质细 密,薄如蛋壳,通体漆黑 透亮,制作工艺令人惊叹, 是龙山文化黑陶典型。
窑
通体施釉,釉色天然纯净。器外
、
口及足上各有两道凸起弦纹。仿 汉代铜樽,器形规整端庄,制作
哥
精细。
窑
瓷 器
《
米 色
宋,哥窑产品,高13.7厘米,口径4.5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仿殷商青铜觯。 通体呈扁形,颈有对称贯耳。直口,高圈
釉
足。铁色的足端和布满器身的金丝铁线,
贯
尽显哥窑瓷器的两大特征。釉色米黄无光,
在原始社会,彩陶的使用是与部落成员的身份和等级 相关联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仰韶文化的《鹳 鱼石斧图彩陶缸》,外壁画着鹳、鱼和石斧组合的写 实彩画。鹳和鱼可能分别是部落的图腾,鹳的嘴里叼 着鱼,表明了部落之间的敌对关系。石斧代表着权力。 这件器物很可能是某个部落首领使用的礼器。在青海 柳湾墓地发掘的仰韶文化马厂类型墓地中由于墓主人 生前身份不同,随葬之彩陶数量也不同。有的墓葬陶 器只有十几件,最多的一座墓葬仅陶器就有91件, 绝大多是彩陶。 新时期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向山东龙山文 化的过渡阶段。墓葬用陶体现了较大的等级和贫富差 别,刻有图像文字的陶尊、陶质牛角号等象征身份地 位的随葬品在大墓中出土。 陶器在当时的重要性大 致相当于后期的青铜器。而青铜器是象征着王权等级 的重器——“礼器”,只有权贵们才有权作为死后的 陪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