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德州黑陶已远销远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
陶器的各种类及特征
灰陶
用较纯的陶土作原料烧制而成的泥质陶器和在 陶土中羼入一定比例的砂粒或蚌末、植物茎叶灰屑作 原料烧制而成的夹砂的颜色为灰色或灰黑色的陶器。
它的烧制原理是:坯体入窑以后,用还原焰焙烧, 陶胎的铁氧化物还原为二价铁,使陶胎现出灰色。烧成 温度一般在840-900摄氏度左右。最高可达1100摄氏度。 依照胎质的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灰陶和夹砂灰 陶。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后期等都以灰陶为主。
陶器的各种类及特征
釉陶图展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 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
(2)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 下; (3)陶器的烧成漫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 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5)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焙烧, 胎质牢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 金属声响。
因印纹硬陶所用原料为一般黏土,含铁量较高,胎色较深, 而多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印纹硬陶牢固耐用,绝大 多数是贮盛器。
陶器的各种类及特征
硬陶的用途
印纹硬陶牢固耐用,绝大多数是贮盛器。
陶器的各种类及特征
釉陶
釉陶是表面施釉的陶器。低温铅釉表面有釉的陶器,胎质 较坚硬,胎作灰白色,表面有一层灰白或青黄色的透明釉,火候高 达千度左右,叩之有金石声,不易吸水,接近瓷器,因此也被称之为 原始瓷器。釉陶出现于西汉时期,经历了从汉代的单色釉陶,到 北朝时的双色釉陶,再发展成唐、宋、辽时的三彩釉陶的过程。 其釉以铁、铜、钴的氧化物作着色剂,以氧化铅作助熔剂,烧成 后呈现黄、绿、蓝等色,釉层透明,釉面光亮,但化学稳定性较差, 不适合作实用器皿,多用作冥器。此外,新出现了黑色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