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陶鬹形盉
马家窑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3190—前1715年。 以1924年发现于甘肃省监洮县马家窑 而得名。陶器均为手制,泥质以红陶 为主。烧成温度760—1050℃。 器型主要有碗、钵、盆、罐、壶、 瓮、豆、盂、尊等。彩陶发达,有几 何纹、鸟纹、蛙纹、人面纹、葫芦纹、 编制纹、贝形纹等等;夹砂陶有绳纹、 平行纹、折线纹等。陶窑多为竖穴窑 结构。
螺旋纹双耳瓮
瓷器的发展
商代:开始出现原始瓷, 东汉至三国: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快速发展,南方有青釉瓷, 北方有青瓷。 隋唐时期:瓷器发展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 较高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 到重视。 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瓷器产量增长。 宋代:瓷器产量高质量好,为明清瓷业发展奠定了 基础。 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 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 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 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自秦汉以来,用陶制作品殉葬的风气很盛。每个陶 俑都有不同的体质特征和造型。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陶兵马佣群最为代表。
东汉 红陶抚琴乐师俑
汉代 汉陶狗
前汉 灰陶加彩官人
西汉 绿釉水银斑胡人型烛台
汉代 四个陶塑音乐家正在合奏音乐
隋代瓷器
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
鸟形陶壶
人面鱼纹盆
叶纹陶钵
双耳瓮
白陶簋
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4500—前2500年。 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 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 山西、河北南部和甘肃东部,以关中、 晋南、豫西为中心地带。 陶器基本为 手制,出现了慢轮修整技术; 陶质以细泥红陶、夹砂红陶为主,灰 陶、黑陶较少,出现白陶;陶质松软, 烧成温度约900—1000℃。 彩陶艺术是仰韶文化的杰出成就, 烧前彩画,不易脱落,以黑彩为主、 兼用红色。主要器型有碗、钵、杯、 罐、瓮、瓶、、尖底瓶等。陶器常饰 以线纹、绳纹、弦纹和附加堆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