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
- 格式:docx
- 大小:18.05 KB
- 文档页数:11
2019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地理学科知识与教课能力》(高级中学)(时间 120 分钟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以下图为世界有名旅行景点的景观图,此中属于自然旅行资源的是()(见图19-1 )(见图19-2 )①②(见图19-3 )(见图19-4 )③④A. ①B. ②C. ③D. ④2.以下土壤中,属于亚热带地区地带性土壤种类的是()(易错)3.岩石结构指的是构成岩石的矿物会合体的形状、大小、摆列和空间分布等构成特点。
以下属于堆积岩结构特点的是()A. 块状结构B. 气孔结构C. 杏仁结构D.层理结构以下图中弧线 BAC表示晨昏线,①②③④⑤为世界有名卫星发射基地。
读图达成 4~6题。
(见图 19-5 )4.若 AB表示晨线,则该时辰太阳直射点的地点是()(常考)A.23 °26′S,90 °EB.23 °26′S,90 °W°26′N,90°E°26′N,90°W5.若 AC表示晨线,则该时辰各卫星发射基地昼长时间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选项是()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①C. ②①③④⑤D. ⑤④③②①6.以下卫星发射基地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A.①B. ②C.④D. ⑤以下图为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表示图。
读图达成7~8 题。
(见图 19-6 )7.对于板块接触界限运动状况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易错)A.东非大裂谷地幔层温度较低,物质下沉,双侧板块分别B.洋中脊地幔层温度较高,物质上涌,双侧板块分别C.安第斯山地幔层温度较高,物质上涌,板块隆起上涨D.日本海沟地幔层温度较低,物质下沉,板块俯冲生长8.北京时间 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尔发生 8.1 级地震。
本次地震发生的根来源因是()A. 印度板块挤压亚欧板块B. 印度板块抬升隆起C. 亚欧板块挤压印度板块D.亚欧板块俯冲消亡以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时辰海平面气压局势图。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面试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作为一名即将参加高级中学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的候选人,你认为在地理课堂上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地理学科兴趣不大的学生?答案:在地理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
针对那些对地理学科兴趣不大的学生,我会采取以下策略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地理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比如,在讲解气候类型时,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城市天气变化,让他们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地理原因,从而拉近地理与生活的距离。
2.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地理游戏等互动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球小博士”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模拟的环境中探索地理现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PPT、视频、动画等,将抽象的地理概念直观化、形象化。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实践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地理实地考察或观测活动。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被调查、河流污染监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5.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水平,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对于兴趣不大的学生,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步引导他们关注地理知识;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地理学科兴趣不大的学生。
在回答时,我结合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从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探究活动和差异化教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2019上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无忧考网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版本一一、考题回顾高中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出示热带雨林景观图、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冰原景观图,请学生猜测这些自然景观都是出现在什么气候类型下,引导学生得出这是不同气候下形成的景观,进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气候与自然因素的关系【教师活动】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气候的特点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总结】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并补充说明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1.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教师活动】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引导学生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就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教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问题让学生思考有哪些因素。
【问题】(1)为什么赤道与两极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2)为什么地中海沿岸地区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教师总结】(1)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这是造成各地气候出现差异的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造成气候差异的直接因素。
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2.下垫面因素(1)海陆差异【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出示以莫斯科和伦敦为例呈现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图。
(教师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气温年较差和全年降水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伦敦与莫斯科的气候有何差异?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师生总结】伦敦气候常年温和湿润,莫斯科寒冷干燥。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面试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您认为地理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您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教学经验,谈谈您的看法。
第二题题目:在进行《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你如何设计一个互动性强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活动?请具体说明该活动的目的、步骤及预期效果。
第三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谈谈您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时,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第四题题目:请您解释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并简述它对现代地理学的影响。
第五题题目:请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实施。
第六题题目:请谈谈你对高中地理课程中“区域地理”教学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说明你是如何设计和实施区域地理教学的。
第七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你如何将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第八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谈谈如何设计一堂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预期效果。
第九题题目内容:假设你是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学校计划开展一次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
请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预期效果等。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谈谈您如何设计一堂以“我国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要求:请根据以下教学背景,设计一堂高中地理课程,课题为“城市地理环境”。
教学背景:1.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高中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城市环境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城市地理环境的定义、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城市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城市地理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地理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第二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谈谈你对“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这一策略。
第三题题目:请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谈谈你对“地理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解及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四题题目: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第五题题目:请结合当前社会热点现象,谈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第六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一堂地理课上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七题题目:当前社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如何在学校中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第八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你认为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请结合具体的地理教学内容和方法谈谈你的做法。
第九题题目:请谈谈你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有效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第十题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的?在你的地理教学中,你会如何践行这一目标?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你为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与区域规划》这一课设计一节45分钟的课程教案。
内容应涵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念、目标,以及区域规划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请按照以下格式进行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新课讲授3.课堂活动4.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第二题题目要求:请根据以下教学目标,设计一节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掌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区域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
高中地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5月18日上午浙江省杭州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内容:陆地上有许多高大的山脉。
随着海拔的变化,这些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
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阅读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与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地域分异是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的一个根本原因。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
动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离不开空气、土壤、水等自然条件。
这些自然条件或自然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结构,在时间、空间的分布上是不一样的,这就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我国从南向北积温越来越少,依次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这种温度分布的纬向地带性差异,在相当程度上造成动植物种类、生长期、栽培和饲养方式、耕作方法与耕作制度、生产率与经济效益等的地域差异。
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逐渐降低。
这种水分条件的经向分异规律是引起种植物种类、灌溉方式、耕作方法与种植制度、生产力呈现地域性的重要因素,并且最终影响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区域差异。
由于海拔不同,山地气温和水分的数值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而雨量先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到了一定高度之后,又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气温与水分的垂直性差异是形成土地立体利用的自然基础。
3.基本要求:(1)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分析影响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因素。
(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1.简述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高中地理《区域产业结构》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5月18日上午陕西省咸阳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区域产业结构2.内容: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描述:请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设计一堂高中地理选修课的教学活动。
要求活动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
第二题题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第三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第四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五题题目描述:请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谈谈你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的意义。
第六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第七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谈谈你对“区域地理教学”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实施区域地理教学。
第八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谈谈你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看法。
第九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第十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谈谈如何设计一堂以“区域地理特征与人类活动关系”为主题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并说明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要求:请根据以下教学背景,设计一节高中地理课的教案,课题为“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时为1课时。
教学背景:1.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
2.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具体案例的分析。
3.本节课将通过分析某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探讨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分析具体案例。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和答辩》真题及解析52套目录:2018年5月19日广东省广州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水土流失的成因》.2018年5月19日广东省广州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转型阶段》.2018年5月19日江苏省苏州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大气的水平运动》.2018年5月19日江西省南昌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2018年5月19日河北省邯郸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大气的受热过程》.2018年5月19日河南省洛阳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洋流分布规律》.2018年5月19日陕西省西安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外力作用》.2018年5月20日下午湖北省武汉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锋与天气》.2018年5月20日山东省济南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人口的迁移》.2018年5月20日山东省济南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改革开放的前沿》.2018年5月20日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交通运输》.2018年5月20日湖北省武汉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2018年5月20日湖北省黄冈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季风水田农业》.2019年1月5日下午山东省淄博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019年1月5日河南省洛阳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地形对聚落的影响》.2019年1月5日浙江省嘉兴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季风环流》.2019年1月5日甘肃省兰州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019年1月5日贵州省贵阳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2019年1月5日重庆市渝中区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019年1月6日吉林省白城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019年1月6日吉林省通化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2019年1月6日山西省沂州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2019年1月6日浙江省宁波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2019年1月6日贵州省凯里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9年1月6日辽宁省沈阳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正午太阳高度》.2019年5月18日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2019年5月18日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商业贸易》.2019年5月18日山东省菏泽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外力作用》.2019年5月18日浙江省杭州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19年5月18日海南省海口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2019年5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城市的区位选择》.2019年5月18日陕西省咸阳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2019年5月18日陕西省咸阳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区域产业结构》.2019年5月19日湖北省武汉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人口的迁移》.2019年5月19日福建省厦门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海水的盐度》.2019年5月19日辽宁省沈阳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年年5月18日浙江省杭州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影响气候的因素》.2020年1月4日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2020年1月4日安徽省六安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东、中、西部发展差异》.2020年1月4日山东省济南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中心地理论》.2020年1月4日江苏省苏州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冰川、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2020年1月4日浙江省杭州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2020年1月4日海南省海口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区域产业结构》.2020年1月4日湖北省武汉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2020年1月4日陕西省咸阳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人口的迁移与流动》.2020年1月4日陕西省咸阳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城市化及其特点》.2020年1月5日山西省太原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人口合理容量》.2020年1月5日山西省太原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2020年1月5日广东省东莞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0年1月5日广东省东莞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2020年1月5日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2020年1月5日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地球的公转》.全文内容下载:百度:星宿人才网搜索: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和答辩》真题及解析部分内容节选:2018年5月19日陕西省西安市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解析《外力作用》试讲和答辩1.试讲题目:外力作用2.试讲内容:外力作用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
预览—收藏-关注考点课堂素材精粹第十版依据考试大纲总结命题规律辅导备考策略历年考题详析梳理考试要点总结核心知识筛选最新考点拓展解题思路精编典型习题积累备考经验全真模拟测试预测考试趋势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让学习为我们创造终生价值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地理》真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为世界著名旅游景点的景观图,其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下列土壤中,属于亚热带地区地带性土壤类型的是()。
A、红壤和棕壤B、紫色土和黄壤C、红壤和黄壤D、砖红壤和水稻土3岩石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排列和空间分布等构成特征。
下列属于沉积岩构造的是()。
A、块状构造B、气孔构造C、杏仁构造D、层理构造下图中弧线BAC表示晨昏线,①②③④⑤为世界著名卫星发射基地。
读图完成4~6题。
4若AB线表示晨线,则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23°26'S,90°EB、23°26'S,90°WC、23°26'N,90°ED、23°26'N,90°W5若AC线表示晨线,则该时刻各卫星发射基地昼长时间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①C、②①③④⑤D、⑤④③②①6下列卫星发射基地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A、①B、②C、④D、⑤下图为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板块接触边界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非大裂谷地幔层温度较低,物质下沉,两侧板块分离B、洋中脊地幔层温度较高,物质上涌,两侧板块分离C、安第斯山地幔层温度较高,物质上涌,板块隆起上升D、日本海沟地幔层温度较低,物质下沉,板块俯冲生长8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
本次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印度板块挤压亚欧板块B、印度板块抬升隆起C、亚欧板块挤压印度板块D、亚欧板块俯冲消亡(三)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高中地理面试真题收集目录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题目名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5)题目名称:《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5)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热力环流》 (10)题目名称:《热力环流》 (10)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山地的形成——褶皱山》 (16)题目名称:《山地的形成——褶皱山》 (16)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商品谷物农业》 (19)题目名称:《商品谷物农业》 (20)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合理利用水资源》 (23)题目名称:《合理利用水资源》 (23)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8)题目名称:《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9)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1)题目名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1)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考试目标:高中面试科目:高中地理题目名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详情:1、题目:《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2、内容: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是实施西气东输的重要原因之一。
能源资源是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我国区域能源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很不匹配,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图5.2)。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实施西气东输的另一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我国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煤炭燃烧排入大气的粉尘是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是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2019上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版本一一、考题回顾高中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出示热带雨林景观图、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冰原景观图,请学生猜测这些自然景观都是出现在什么气候类型下,引导学生得出这是不同气候下形成的景观,进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气候与自然因素的关系【教师活动】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气候的特点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总结】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并补充说明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1.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教师活动】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引导学生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就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教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问题让学生思考有哪些因素。
【问题】(1)为什么赤道与两极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2)为什么地中海沿岸地区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教师总结】(1)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这是造成各地气候出现差异的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造成气候差异的直接因素。
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2.下垫面因素(1)海陆差异【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出示以莫斯科和伦敦为例呈现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图。
(教师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气温年较差和全年降水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伦敦与莫斯科的气候有何差异?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师生总结】伦敦气候常年温和湿润,莫斯科寒冷干燥。
主要受距海远近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水热特征不同,因此形成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气候类型。
(2)洋流因素【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回顾全球洋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伦敦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思考这些气候类型与所经洋流有何关系。
【师生总结】洋流对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着显著影响。
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一般地,暖流经过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寒流经过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3)地形因素【教师过渡】其实,海陆位置、洋流,都属于下垫面。
同学们,还能想到下垫面的因素中还有什么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吗?并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阳坡温度高,阴坡温度低。
【过渡】像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都属于自然因素,那么人类活动会不会影响气候呢?环节三:巩固提高让学生观看课件中呈现的火电厂释放大量废热图片、工人铺设水泥路图片,并前后4人为一组按照之前分析自然因素的方法进行讨论分析,并得出人类活动(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也会影响气候。
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
作业:思考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简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差异、洋流、地形等。
人为因素:工厂废气排放,对下垫面性质的改变等。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参考答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
第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
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
版本二一、考题回顾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影响,思考在城市发展中与交通布局影响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进而引出购物,从而导出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商业网点的概念【教师活动】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商业网点的概念。
【教师总结】指能够聚集人流、物流的各种“节点”。
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能的商业中心。
(二)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形成的影响【材料展示】展示“中国城市分布图”【提问】1.思考中国古代,近代与现代重要城市的分布位置有什么特点?2.中国当前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3.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布局有什么影响?【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导【师生总结】城市主要是分布在交通线沿线以及交汇处。
中国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与重要铁路公路干线,以及沿海地带。
(三)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材料展示】展示“北京市1980年城市布局示意图”以及“2018年城市布局示意图”【提问】1.两个阶段中北京市大型商场布局有什么变化?2.两个阶段北京市城市交通发展有什么变化?3.导致商业网点布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总结】北京市商业网点由最初的集中于市中心西单、王府井,扩散为各个交通环线周边均有布局。
北京市的交通发展呈现“环—线”式分布。
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发展,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交通运输的发展,传统中心商业区出现衰落。
环节三:巩固提高思考城市的发展过程与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商业网点的变化之中有哪些联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
作业:课下查找本城市的交通运输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参考答案】商业网点主要是分布在交通线沿线以及交通枢纽地带,同时在沿海地带也有广泛商业网点分布。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要求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谈谈如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答案】(1)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材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地理设计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学习活动。
常见的设计主题如土地利用、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工业区选址、某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3)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如在“全球变暖”的教学中,教材指出“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教师可对此提出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探讨。
(4)设置错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故意设错,引导学生去发现,并纠正。
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节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这样的命题,对此教师可设计“没有地球自转,地球就没有昼夜更替”的错误命题,让学生去判断正确与否,最后学生认识到地球没有自转也有昼夜更替,只不过是一年只有一次昼夜更替。
版本三一、考题回顾高中地理《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引出新课环节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导入,回顾上节课所讲的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林业相对发达,提问学生,东北的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进而提问东北的农业与林业种植有什么特点,进而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农业基地【展示材料】教师在PPT中展示建国前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作物的照片。
【提问】(1)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以什么业为主?(2)建国前后农作物的种植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看图分析,思考交流。
【师生总结】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以耕作业为主,建国之前主要是旱作杂粮,建国后结构更加合理主要是玉米、大豆。
1.结构完整、耕作业为主【展示材料】教师PPT展示“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东北三省粮食产量构成”图。
【提问】(1)为什么说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2)分析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的特点。
(3)分析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构成的特点。
【师生互动】读图思考,教师提问。
【师生总结】(1)东北三省的农业产值中,农业占主导地位,占一半以上;其次是牧业,占32.9%;渔业占8.9%,林业占2.3%,所以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
(2)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中,以粮食作物,其次分别为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
(3)粮食产量构成中,谷物占绝对优势,其次是豆类和薯类。
谷物类中,玉米比重高达65.76%,其次为稻谷、小麦。
2.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展示材料】PPT展示“东北地区商品粮、糖、油、棉基地县分布”图。
【提问】(1)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里?(2)东北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什么?商品糖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内?(3)东北地区商品粮油基地主要分布在哪里?【师生活动】学生读图,教师引导总结。
(二)林业基地【展示材料】教师PPT展示“东北地区林地分布”图,结合教材内容思考。
【提问】(1)东北地区的林木有哪些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东北地区有哪三大林区?(2)针叶林、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什么规律?(3)经济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师生总结】(1)林木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2)针叶林主要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以东,松辽平原以北广大山地。
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3)经济林主要是在辽东半岛以及辽河平原。
环节三:巩固拓展解决课前悬疑:东北地区农林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跟土地资源有什么关系?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东北地区农林业在建国之后的发展历程,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简述东北地区山区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参考答案】(1)存在问题:采育失调,以采伐为主;毁林开荒,森林火灾。
(2)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为保育的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工业。
(3)发展重点:林木,人参,养鹿,林蛙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2.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有哪些好处呢?【参考答案】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
首先独具匠心的设问是成功点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极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
其次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的作用。
最后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课堂氛围,提高教与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