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兰亭集序(1)》知识点全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4
《兰亭集序》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作者常识: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世称“王右军”。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文化知识:①癸丑:中国传统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0年称“癸丑年”。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古人用十天干(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次序,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称为“干支纪年法”。
②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③流觞:古人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用。
觞,酒杯。
④契:即符契,古代符信的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⑤彭殇:彭,即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⑥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⑦岁:岁星,即木星。
古人曾以岁星纪年,将一周天分为十二个星次,岁星每行经一个星次即一年。
二、重要词语释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形作名,贤明的人)毕(全)至,少(形作名,年少的人)长(形作名,年长的人)咸(都)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名动,环绕)左右,引以为流觞(酒杯)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胜景),一觞(名作动,喝)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深远高雅的情思)。
是(这)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自然界万物)之盛,所以(用来)游目骋(舒展)怀,足以极(极尽享用)视听之娱,信(的确)可乐也。
兰亭集序知识点高三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东晋时期所书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被广大的中学生熟知,也是高三学生备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下面,我将为您整理兰亭集序的知识点,希望能够为您的学习提供帮助。
1.兰亭集序的背景与作者介绍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所写的一篇文章,该文章是他在集会时赋诗后所作,形式为行书。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2.文章的主要内容兰亭集序以记叙文的形式展开,通过描述作者与一群朋友在兰亭相聚,共同赋诗,品茶作乐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
3.文章中的艺术手法兰亭集序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比等等。
这些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
4.作者的艺术追求和思想境界王羲之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强调人生短暂,应珍惜时间,与朋友共同品味生活中的美好。
他同时强调了艺术中的韵梅与自由,认为只有在人物变化丰富的情况下,才能使笔画与结体更加灵动。
5.兰亭集序与中国文化兰亭集序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文人的审美追求和人文情怀。
它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情和艺术的思考,表达出中国人们热爱自然、推崇友情,并且崇尚自由、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
6.学习兰亭集序的意义学习兰亭集序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语文考试来说,兰亭集序是一篇重要的文言文阅读材料,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艺术特点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至关重要。
其次,通过学习兰亭集序,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精髓,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
最后,通过欣赏和学习兰亭集序,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以上是关于兰亭集序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您学习进步!。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1(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语意山构成判断)B.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总结一、文言现象(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通“取”)(2)悟言一室之内(通“晤”)(二)古今异义1.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2.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胸怀;(三)词类活用1.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2.映带左右(名词作动词,环绕)3.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有才有德的人、贤士)4.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少者、年轻的人,长者、年长的人)5.无丝竹管弦之盛(形容词作名词,热闹的场面)6.足以极视听之娱(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7.齐彭殇为妄作(意动,把……看作相等)8.当其欣于所遇(意动,对……感到高兴)9.引以为流觞曲水(使动,使……流)10.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动,使……产生)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意动,把……看作一样)(四)一词多义1.修(1)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3)乃重修岳阳楼(修建)(4)修守战之具(整治)(5)怠者不能修 (学习)(6)是故事修而谤兴 (办好)2.一(1)若合一契(一起)(2)其致一也(一样)(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4)一觞一咏(一边……一边……)(5)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3.期(1)终期于尽 (至、及)(2)不期修古 (期望)(3)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4)期年之后 (满)(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2)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省略句(1)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5)映带(于)左右3.倒装句(1)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状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二、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形作名,贤明的人)毕(全)至,少(形作名,年少的人)长(形作名,年长的人)咸(都)集。
兰亭集序【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2、亦将有感于斯文..3、或取诸怀抱..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5、所以..游目骋怀6、俯仰..一世7、俯察品类..之盛【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况修短..随化死生亦大.矣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②一觞.一咏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二)一(1)若合一契(2)其致一也(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4、余船以次俱进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6、陈胜、吴广次当行:(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6、修守战之具(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4、期(jī)年之后5、、君与家君期日中【虚词运用】1、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2、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以之兴怀暮春之初【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二)倒装句:⑴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②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③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④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⑵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三)省略句:1、省略句:⑴省主语:①(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⑵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⑶省介词“于”:①映带(于)左右②悟言(于)一室之内【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参考答案】【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一、背景知识
1.作者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书,为中国书法史上
的巨擘。
2.兰亭: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兰山山上,为建于东晋时期的园林。
兰亭素以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而闻名。
3.文人雅集: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一般在风景秀丽的地方,进行艺术、文学的交流和创作。
二、篇章结构
1.序言:作者王羲之以自谦的语气介绍自己,以及参加兰亭雅集的决定。
三、主要内容
1.作者自谦才华:王羲之在序言中自谦自己的才华,以及因为自身的
职责所限制,无法如愿以偿。
四、主要语言技巧
1.对偶:通过对偶的句式,使文章的语言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比喻:运用比喻手法,将兰亭比作仙境,用以形容兰亭的美景。
3.对仗:采用对仗的句式,使文字更加韵律流畅,增强表达的力度和
美感。
五、主题思想
1.追求精神境界:《兰亭集序》通过描绘兰亭雅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追求高尚的文化艺术境界的愿望。
六、现实意义
《兰亭集序》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被称为中国古代骈文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文化传统和审美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兰亭集序》对于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要以高尚的情操面对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总结1. 作者及背景:
- 作者:王羲之
- 时代背景:东晋时期(公元316-420年)
- 创作原因:为庆祝同好者在兰亭修禊(祭祀)活动而作
2. 文体特色:
- 属于散文体,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
- 融合了赋、铭、序等多种文体风格
- 语言优美流畅,洋溢着诗情画意
3. 主要内容:
- 描写兰亭山水胜景及其所在的建康城
- 赞美与会者的高尚品德和才学修养
- 抒发作者对自然、友谊和人生的感悟
4. 艺术特色:
- 构思精巧,布局严谨,结构严密
- 善于运用对比、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
- 书写技巧高超,被誉为"书圣"
5. 文化影响:
- 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 对后世文人的写作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 成为书法艺术的典范,被翻刻无数
兰亭集序集中展现了王羲之高超的文学才华和书法造诣,堪称古代文化瑰宝。
⾼中语⽂兰亭集序知识点《兰亭集序》⼜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位军政⾼官,在⼭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稿。
下⾯⼩编给⼤家分享⼀些⾼中语⽂兰亭集序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中语⽂兰亭集序知识⼀、通假字1.悟⾔⼀室之内(“悟”通“晤”,会⾯)2.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指曲⽔。
次,旁边。
【今义】①第⼆;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古义】这些⽂章【今义】⽂雅,⼜指⽂化或⽂⼈。
3.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②胸前。
4.俯仰⼀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5.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三、词类活⽤1.群贤毕⾄(形容词作名词,贤才)2.不知⽼之将⾄(形容词作名词)3.所以游⽬骋怀(动词的使动⽤法,使…纵展;使…奔驰)4.所以兴怀(动词的使动⽤法,使……兴起)5.固知⼀死⽣为虚诞(数词意动,把……看作⼀样)6.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意动,把…看作相等)7.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8.死⽣亦⼤矣(形容词作名词,⼤事)9.⼀觞⼀咏(名词作动词,喝酒)10.⾜以极视听之娱(动词活⽤为名词⽿⽬)四、⼀词多义1.【修】①修楔事也(动词,做,从事)②茂林修⽵(形容词,⾼)③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2.【⼀】①其致⼀也(统⼀,⼀致)②悟⾔⼀室之内(数词)③固知⼀死⽣为虚诞(把…看作⼀样)④⼀边……⼀边……。
例:⼀觞⼀咏3.【次】①列坐其次(旁边⽔边)②⼜间令吴⼴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③凡⽤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等 )④余船以次俱进(次序)⑤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下⼀等)⑥陈胜、吴⼴次当⾏(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4.【致】①所以兴怀,其致⼀也(情致)②假舆马者,⾮利⾜也,⽽致千⾥(达到)③家贫,⽆从致书以观(得到)④此⼈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5.【修】①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③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修(学习,进步)④是故事修⽽谤兴,德⾼⽽毁来(办好)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⑥修守战之具(整治)6.【期】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及,注定)②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③会天⼤⾬,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④期(jī)年之后(周、满)⑤君与家君期⽇中(约定)五、⽂⾔虚词1.【为】①引以为流觞曲⽔(动词,作为,当作)②已为陈迹(动词,成为)2.【之】①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②不知⽼之将⾄(助词,⽤在主谓间,取消句⼦独⽴性)③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④每览昔⼈兴感之由(结构助词,的)⑤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中的事)⑥暮春之初(⾳节助词,衬⾜四个⾳节)⑦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⑧夫⼈之相与(助词,⽤在主谓间,取消句⼦独⽴性)⑨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3.【虽】①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②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①会于会稽⼭阴之兰亭(“在”,连词)②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③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①引以为流觞曲⽔(意为“把”,介词)②亦⾜以畅叙幽情(意为“⽤来”,介词)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所】①或因寄所托(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②当其欣于所遇(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③及其所之既倦(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7.【所以】①所以兴怀,其致⼀也(表原因)②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表⽅法,以此⽤来……的)六、特殊句式【判断句】死⽣亦⼤矣。
《兰亭集序》原文、解析、知识点公元353年(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挥毫泼墨,将《兰亭集序》写成书法。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誉为“尽善尽美",爱不释手,最后竟以真迹殉葬。
优美散文+ 书法艺术,再加上濮存昕和于文华的精美演绎,就是王羲之见了,也会叹为观止吧。
♬♬原文及译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永和九年,是癸丑年,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活动。
时贤名流都到了,年老的年少的都聚在一起。
这地方有高高的山岭,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竹子,还有清澈而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左右,从中引出一条供流觞用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边。
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齐奏的热闹场面,然而临流饮酒,对酒赋诗,也足可以畅叙幽雅的情怀。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和煦,舒心爽人。
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人们生活在一起,很快就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聚集在室内,畅谈怀抱;有的人喜欢寄情于喜好的事物,放纵自己,不拘形迹。
《兰亭集序》
(一)文学常识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后居会阴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被人们称为“书圣”。
其书法如其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代表着其最高书法成就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写作背景: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
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
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二)指出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列坐其次
2.亦将有感于斯文
3.或取诸怀抱
4.引以为流觞曲水。
5.所以游目骋怀
6.俯仰一世
7.俯察品类之盛
(四)指出下面语句中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映带左右
3. 一觞一咏
4. 所以游目骋怀
5. 足以极视听之娱
6.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五)一词多义:
实词
临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次
列坐其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余船以次俱进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陈胜、吴广次当行
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修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守战之具
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期(jī)年之后
君与家君期日中
虚词
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以之兴怀
(六)指出句式特征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不能喻之于怀
3.亦将有感于斯文
4.当其欣于所遇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6.引以为流觞曲水
7.映带左右
8.悟言一室之内
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一)
《兰亭集序》
(一)文学常识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后居会阴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被人们称为“书圣”。
其书法如其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代表着其最高书法成就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写作背景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
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
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二)指出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
(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4、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表凭借,用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6、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四)指出下面语句中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2映带左右(带:名词活用为动词,环绕)
3. 一觞一咏(觞:名词活用为动词,喝酒)
4. 所以游目骋怀(游、骋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
5.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
)
6.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齐:意动。
把…看做相等,把…看做相等)(五)一词多义:
实词
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次
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6、修守战之具整治
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4、期(jī)年之后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
虚词
之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
2、曾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5、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六)指出句式特征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2、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
3、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
4、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6、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
7、映带左右(省略句)
8、悟言一室之内(省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