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简述.
- 格式:doc
- 大小:6.07 MB
- 文档页数:9
水库防洪原理一、拦蓄洪水当洪水到来时,由于水库上游有水拦着,因此下游的水位不会升高。
此时,水库可以利用蓄水来抵御上游的洪水,这就是拦蓄洪水。
但是如果没有水来拦截,那么洪水就会淹没大坝和周围的土地,造成更大的损失。
下游河床如果没有水来拦截,那么它就会漫过大坝,淹没整个水库。
因此,大坝必须有足够的水量来拦截上游的洪水。
如果水库足够大,那么它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洪水全部拦截住,并使其不会再次流入水库。
这也意味着水库可以储存更多的水。
因此,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大坝就可以用来抵御上游的洪水。
二、泄水泄水是将坝内的水向下游泄放的过程,它决定了坝内的水位高度。
当水库中有洪水时,水库中的水位会以最大值向下游移动,此时上游水位会很高,为了确保下游安全,水库必须具备足够的泄洪能力。
为了使泄流过程更合理,可以采用泄洪闸、泄洪隧洞等泄洪建筑物。
泄水时,坝内水位和坝顶之间存在高度差,因此水位会受到坝顶的限制。
三、泄洪泄洪是水库泄洪的主要方式。
当洪水水位超过大坝设计洪水水位时,大坝需要降低水位,以防止下游河流泛滥。
当洪水水位达到坝顶时,大坝将停止运行并关闭闸门以使水库蓄水,而当洪水水位达到坝顶时,大坝将关闭闸门并开始泄水。
大坝泄水可以通过泄洪孔进行泄流,也可以通过溢洪道进行泄流。
溢洪道通常由溢流堰、泄洪闸和导流底孔等组成。
当洪水水位高于溢洪道设计洪水水位时,溢洪道将开始工作并开始泄水。
在泄洪过程中,水会在整个坝内流动。
在泄水口附近,水流的速度会受到流速和流量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因此,为确保大坝泄洪安全,需要对泄水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四、灌溉水库具有蓄水功能,在汛期,当水位上涨时,水库可以调节水量,降低水位。
当水位下降时,水库又可以调节水量,增加水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蓄水”和“放水”。
大坝是我国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不仅具有防洪和供水功能,还具有发电、航运、养殖等功能。
许多水电站都建在大坝上。
比如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
简述防洪工程经济效益的特点防洪工程是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工程建设来预防、减轻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危害的工程。
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长期性: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是长期有效的。
一次性投入的建设费用可以长期保护被保护区域,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
防洪工程的效益不仅在洪水发生时体现,而且在平时的河道管理、水文监测等方面也能体现出来。
2.延缓收益:由于防洪工程的建设费用较大,效益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工程建设完毕之后,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出它的实际效益。
比如,修建枢纽工程、加固堤坝等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3.综合效益: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不仅仅体现在防洪减灾方面,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效益。
例如,防洪工程可以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防洪工程也可以与其他工程相结合,如水利工程、水电工程等,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4.效益高于投资:防洪工程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当洪水发生时,可能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如房屋倒塌、农田被淹等。
相比之下,防洪工程所需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洪灾带来的经济损失。
因此,防洪工程往往是一种具有高收益的投资。
5.区域性效益: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受保护地区,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影响较小。
因此,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通常局限于被保护区域。
6.灵活性:防洪工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地理情况和洪水特点来灵活选择具体的防洪措施和工程设计。
灵活性的选择可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
7.不可逆性:防洪工程的建设一旦完成,通常是不可逆的。
这意味着一旦建设决策做出,就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因此,在进行防洪工程建设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和设计,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总之,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具有长期性、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合理规划、设计和管理防洪工程,提高其经济效益。
防汛工程施工一、防汛工程的重要性防汛工程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由于地势复杂、气候多变,造成的灾害性洪水频发。
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汛工程保护,将会给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防汛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的防洪能力,对于应对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立项审批:在开展防汛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相关立项审批工作,包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案的审批等。
2.选址规划:在确定防汛工程建设地点时,需要进行选址规划,充分考虑工程的用地、地质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
3.勘察设计:进行地质勘察和设计工作,确定工程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
4.材料采购:确定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清单,进行采购工作,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5.组织施工队伍:招募专业的工程施工队伍,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经验,保障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6.安全措施:制定施工安全计划,确保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稳定,防止发生意外事件。
三、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1.场地布置: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对工程施工场地进行布置,包括整理场地、搭建施工设施等准备工作。
2.基础施工:进行工程基础的施工,包括挖土、打桩、浇筑混凝土等工作,确保工程的稳固和耐用。
3.主体工程施工:进行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指导,保证工程的准确实施。
4.设备安装:安装防汛工程所需的设备,包括水泵、防洪闸、排水管道等,确保工程的功能完善。
5.验收与试运行:完成工程施工后,进行验收和试运行,检查工程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转,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施工后的验收与维护1.工程验收:完成工程施工后,需要进行相关的验收工作,包括工程的质量验收、安全验收等,确保工程的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定期维护:完成防汛工程的验收后,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工作,对工程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工程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防洪工程制度有哪些
首先,防洪工程制度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国,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水资源丰富,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的影响,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
了严重损失。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防洪工程制度的重视,不断完善和健全洪水
防御和防范体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得到有效保障。
其次,防洪工程制度应当立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进步,各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使防洪工程建设变得更加广泛和精细。
因此,防洪工程
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另外,防洪工程制度还应当注重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防洪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来进行设计、建设、监管和维护。
因此,建立健
全的人员队伍,开展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是防洪工程制
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最后,防洪工程制度还应当注重社会参与和监督。
洪灾发生往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对防洪工程制度的监督和参与,积极参与相关决策和实施过程,
为防洪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说,防洪工程制度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须得到规范和健全。
只
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不断更新和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和社
会参与,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洪灾给人民带来的危害,确保人们的安全和幸福。
简述水利工程及其类别水利工程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的利用、调配和保护问题而进行的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总称。
水利工程可分为灌溉工程、水电工程、防洪工程、排水工程和水资源利用工程等几个类别。
灌溉工程是指为农田提供足够的水源,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的工程。
灌溉工程主要包括引水工程、输水工程和渠道工程。
引水工程是将水源引入到农田的工程,常见的引水方式有引河水、引湖水和引地下水等。
输水工程是将引入的水源通过渠道输送到农田的工程,主要包括输水管道和输水渠道。
渠道工程是指在农田内部建设供水渠道,以保证水源能够覆盖到每一块农田。
水电工程是利用水流能量产生电能的工程。
主要包括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和输电线路等。
水电站是将水流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施,主要由水电机组和水库组成。
水轮发电机组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通过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输电线路是将发电的电能输送到用户端的线路,主要包括变电站和输电线路。
防洪工程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洪水灾害的损失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主要包括堤防工程、排涝工程和泄洪工程。
堤防工程是修建防洪堤以防止洪水侵袭的工程,主要包括河堤和湖堤。
排涝工程是为了将雨水和地下水排出,保持农田和城市地区的干燥而进行的工程。
泄洪工程是为了调节水库水位,减轻洪水压力而进行的工程,主要包括泄洪闸和泄洪隧洞等。
排水工程是为了排除湿地、沼泽和城市积水,保持地面干燥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主要包括排水管道和排水渠等。
排水管道是将积水引入排水渠道或河流的管道系统,主要由排水管和井口组成。
排水渠是将积水引导到指定地点的渠道,主要包括地下排水渠和地表排水渠。
水资源利用工程是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主要包括水库调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等。
水库调水工程是通过调整水库蓄水位,合理利用水库水源的工程。
水源地保护工程是为了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和水环境而进行的工程建设。
水资源调配工程是为了解决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通过输水工程将水源从富水区调配到缺水区。
防洪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防洪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城市景观B. 保护农田C. 防止洪水泛滥D. 增加旅游收入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防洪措施?()。
A. 修建堤坝B. 疏浚河道C. 种植水稻D. 建立水库答案:C3. 洪水预警级别通常分为几个等级?()。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C4. 洪泛区是指()。
A. 河流两侧的平原B. 洪水可能淹没的区域C. 河流的发源地D. 河流的入海口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洪水的特点?()。
A. 突发性B. 季节性C. 可预测性D. 破坏性答案:C6. 城市防洪规划中,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措施?()。
A. 建设防洪墙B. 增加绿地面积C. 建设地下停车场D. 建设排水系统答案:C7. 以下哪项措施不能有效减少洪水对人类的影响?()。
A. 植树造林B. 修建水库C. 增加城市照明D. 疏浚河道答案:C8. 洪水发生时,以下哪项行为是不安全的?()。
A. 停留在高地B. 游泳逃生C. 跟随救援队伍D. 寻找坚固的避难所答案:B9. 以下哪项不是洪水预警系统的作用?()。
A. 提供洪水信息B. 指导居民疏散C. 提供天气预报D. 减少洪水灾害答案:C10. 防洪工程的设计标准通常考虑()。
A. 历史最大洪水B. 50年一遇洪水C. 100年一遇洪水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防洪工程的类型包括()。
A. 堤防B. 蓄滞洪区C. 分洪道D. 排水系统答案:ABCD2. 洪水预警系统通常包括()。
A. 监测设备B. 预警信号C. 疏散计划D. 救援队伍答案:ABC3.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洪水发生?()A. 强降雨B. 融雪C. 地震D. 台风答案:ABCD4. 防洪措施中,以下哪些属于非工程措施?()A. 洪水保险B. 洪水预警C. 法律法规D. 疏浚河道答案:ABC5. 洪水发生时,以下哪些行为是正确的?()A. 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B. 保持通讯畅通C. 收集食物和水D. 尝试自行救援他人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防洪工程只能通过建设堤坝来实现。
防洪改造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背景及目的在我国,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由于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洪水频发的情况日益严重,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防洪改造工程旨在对某市区内的防洪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
通过此次工程,实现了全面防洪,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工程范围及内容1. 工程范围:本次防洪改造工程包括某市区内的主要河道、渠道、泵站等防洪设施。
2.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河道清淤、河道加固、泵站升级等工作。
三、工程施工方案1.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1)组建施工团队,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2)搭建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3)进行施工前的勘察工作,了解工程情况;(4)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2. 河道清淤工程(1)确定清淤的范围和深度,并制定清淤方案;(2)使用挖掘机等工程设备进行清淤作业;(3)清淤后,对河道进行检查,确保通畅。
3. 河道加固工程(1)确定加固河道的部位,制定加固方案;(2)使用混凝土等材料对河道进行加固,确保稳固性;(3)加固后,对河道进行检查,确保安全。
4. 泵站升级工程(1)确定需要升级的泵站,制定升级方案;(2)更换老化设备,提高泵站的抗洪能力;(3)升级后,进行试运行,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5. 工程验收及后期工作(1)对施工成果进行验收,确保达到设计要求;(2)对工程进行维护保养,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3)编制工程验收报告,进行总结和反馈。
四、安全措施和环保措施1. 安全措施:(1)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3)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确保施工安全。
2. 环保措施:(1)遵守环保法规,做好环境保护工作;(2)减少扬尘和噪音污染,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损害。
城市防汛工程施工要点1.选址规划:城市防汛工程的选址规划是施工的第一步,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地势、自然水系和人口密集区域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施工地点。
2.工程设计:城市防汛工程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具有明确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标准,能够有效地处理城市内部或周边的降雨水流。
3.施工前准备:在进行城市防汛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施工计划、购置必要的设备和材料、组织施工人员等。
4.环境保护:在进行城市防汛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并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5.安全生产:城市防汛工程施工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6.质量控制:城市防汛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确保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
7.进度管理:城市防汛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是保证工程按时完成的重要保证,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和时间节点,监督施工进度的执行。
8.沟通协调:在城市防汛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9.监督验收:城市防汛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专业的监督验收,检查工程质量和成果,确保工程达到预期效果和效益。
10.后期维护:城市防汛工程竣工后,还需要进行后期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保证设施的长期运行和效果。
总之,城市防汛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只有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合理规划和实施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城市水灾,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加强城市防汛工程的施工管理,提高城市抗洪抢险能力,为城市的安全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简述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防涝设计摘要:我国水利工程具有防洪抗灾的功能,但这一目的需要科学的防洪防涝设计来实现。
洪涝灾害对我国农业经济、社会群众财产生命安全、水利工程质量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破坏力是非常强的。
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防涝设计需要充分掌握水域洪涝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提高水利工程洪涝抵抗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防涝设计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防洪;防涝;设计引言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做出了有力贡献。
我国水利工程都建设在水源丰富的地区,在雨季到来时,水位就会大幅度上涨,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会为国民带来巨大的损失,为周围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水利工程防洪防涝设计效果决定了水利工程防洪防涝质量,对防洪防涝技术与工艺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水利工程规划当中的防洪防涝目标防洪防涝一般来说主要指的就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区域,其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相对而言较多,因此需要对这一区域进行总体的一个防控计划。
而目前涉及到内容是很多的,一般来说,防洪防涝在规划方面的目标大致可分成三类,首先就是流域的规划,其次是河段规划,再次就是区域规划。
在防洪防涝的过程当中,溪流区域当中的要求能够表现出规划是否合理,而规划设计是否可以满足当地的防洪防涝的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通过相对比较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能够有效的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财产的安全防护,防盗的规划是能够进行流域治理还有防洪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实际规划的时候,要能够对河流以及洪水变化有所把握,同时对洪水的积蓄调控也必须要能够有所了解。
要对河道泄洪能力有所规划,同时在洪水泛滥过程当中所发生的很多突发状况处理也要能够实施相关建设。
二、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防涝设计原则2.1重要性原则在实施水利规划的防洪防涝设计期间,要具备重要性的原则,依据不同地点产生的洪涝影响程度划分出不同的洪涝等级,采取轻重缓急,远近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
一、防洪工程措施简述防洪工程措施为控制、防御洪水以减免洪灾损失所修建的工程。
主要有堤、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和水库等。
按功能和兴建目的可分为挡、泄(排)和蓄(滞)几类。
挡:主要是运用工程措施"挡"住洪水对保护对象的侵袭。
如用河堤、湖堤防御河、湖的洪水泛滥;用海堤和挡潮闸防御海潮;用围堤保护低洼地区不受洪水侵袭等。
泄:主要是增加泄洪能力。
常用的措施有修筑河堤、整治河道(如扩大河槽、裁弯取直)、开辟分洪道等,是平原地区河道较为广泛采用的措施。
蓄:主要作用是拦蓄(滞)调节洪水,削减洪峰,减轻下游防洪负担。
如利用水库、分洪区(含改造利用湖、洼、淀等)工程等。
一条河流或一个地区的防洪任务,通常是由多种工程措施相结合,构成防洪工程体系来承担,对洪水进行综合治理,达到预期的防洪目标。
本项目中所涉及的防洪工程主要包括堤防工程、防洪墙、涵闸、撇洪渠、电排站、泵站、河道护岸、河道疏浚、自动翻板坝。
(1)堤防工程: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称为堤防工程。
堤防按其修筑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河堤、江堤、湖堤、海堤以及水库、蓄滞洪区低洼地区的围堤等;堤防按其功能可分为干堤、支堤、子堤、遥堤、隔堤、防洪堤、围堤(圩垸)、防浪堤等;按建筑材料可分为土堤、石堤、土石混合堤和混凝土防洪墙等。
图1 土堤、石堤、土石混合堤、混凝土防洪墙(2)防洪墙:保证城镇和重要工矿企业、沿江河、海岸区(部分海塘)的防洪安全或其他特殊要求所采用的一种混凝土或圬工挡水建筑物,又称防汛墙。
防洪墙的作用与堤相同。
由于城市沿江一带有交通要道,建筑群密集,有时因已建工程的限制,或因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或因土源所限,只得采用防洪墙,以减少占地和拆迁。
防洪墙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墙和圬工墙两种。
图2 城市防洪墙(3)涵闸:涵闸是涵洞、水闸的简称。
涵洞是堤、坝内的泄、引水建筑物,用于水库放水、堤垸引泄水。
水闸是修建在河道、堤防上的一种低水头挡水、泄水工程。
图3 涵闸(4)撇洪渠:图4 撇洪渠(5)电排站:电排站是防旱排涝的水利设施。
多布设在平原地带,在雨季,通过水泵排除低洼地带的积水,防止内涝的发生的水利设施;在旱季,通过水泵引水灌溉等,防止干旱发生的水利设施。
图5 电排站(6)泵站:设置水泵机组、电气设备和管道、闸阀等房屋。
主要分为雨水泵站、污水泵站、河水泵站。
图6 泵站(7)河道护岸:在河道岸坡上用块石或砼铺砌以保护河岸的构筑物,用于保护江河堤岸免受水流、风浪侵袭和冲刷所采取的工程措施。
按结构材料类型主要有块石护岸、柳石护岸、石笼护岸、沉排护岸、增工护岸、混凝土块护岸、土工织物护岸、透水桩护岸、草皮护岸等。
按设计样式可以分为坡式护岸、坝式护岸、墙式护岸和其他形式护岸。
图7 抛石护岸、石笼护岸(8)护坡: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
这种建筑物通常又称为护岸。
护岸的形式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
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
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石笼及梢捆等修筑。
间接防护适用于河床较宽或防护长度较大的河段,可修筑丁坝、顺坝和格坝等,将水流挑离河岸。
图8 河道护坡(9)河道疏浚:多被用于航道治理,包括浚深、加宽和清理现有航道,疏通河道清淤、清除水下障碍物等。
其目的在于:一是疏浚河道,增大纵比降和河流的泄沙能力,减轻河道的淤积速率,确保防洪安全;二是挖沙降河,降低河床高程,保持一定水深,便于通航。
图9 河道疏浚(10)河道清障:是指对河道范围内的阻水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清障计划的实施方案,由防讯指挥机构责令设障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清除。
图10 河道清障(11)自动翻转坝:不需要任何外力和人工伺服机构,而完全由上游来水量的增减使水位产生变化,引起作用于闸门上的合力大水及作用点发生改变,并通过支腿、支墩与导板、滑轮、连杆的协调配合使支点随开度不断变化来实现翻闸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的挡水建筑物。
图11 自动翻转坝二、防洪非工程措施简述防洪非工程措施是指通过法令、政策、行政管理、经济和防洪工程以外的技术等,以减少洪泛区洪水灾害损失的措施。
防洪非工程措施一般包括防洪法规、洪水预报、洪水调度、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河道清障、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洪水保险、洪灾救济等。
针对本项目主要对洪水预测预警系统进行介绍。
洪水预警报系统: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和自动化设备,将江河流域内各雨量、水位站点的降雨和洪水信息,实时地采集和传输到洪水控制中心,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掌握流域洪水动态,并利用数学模型,做出未来沿岸洪水预报,再通过现代化通信设备向社会发出洪水警报。
(1)预报内容包括:最高洪峰水位(或流量)、洪峰出现时间、洪水涨落过程、洪水总量等。
1.最高洪峰水位:洪峰一次洪水或整个汛期水位或流量过程中的最高点。
就是洪水的最大流量。
2.洪峰传播时间:河道洪峰从上游断面传播到下游断面所经历的时间。
3.洪水涨落过程:洪水流量变化过程,常因洪水成因不同而异。
4.洪水总量:洪水总量简称“洪量”。
洪水在一定历时内从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总水量。
(2)洪水预报分类1.洪水预报按预见期的长短,可分为短、中、长期预报。
通常把预见期在2天以内的称为短期预报;预见期在3~10天以内的称为中期预报;预见期在10天以上一年以内的称为长期预报。
对径流预报而言,预见期超过流域最大汇流时间即作为中长期预报。
2.按洪水成因要素可分为暴雨洪水预报、融雪洪水预报、冰凌洪水预报、海岸洪水预报等。
3.洪水预报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河道洪水预报,如相应水位(流量)法,第二类方法是流域降雨径流(包括流域模型)法。
(3)预报精度评定洪水预报精度包括预报方案精度等级评定、作业预报的精度等级评定和预报时效等级评定。
洪水预报精度评定的项目包括洪峰流量(水位)、洪峰出现时间、洪量(径流量)和洪水过程等,根据预报方案的类型和作业发布需要确定。
洪水预报误差标准:采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确定性系数三种指标。
当一次预报的误差小于许可误差时,为合格预报,合格预报次数与预报总次数之比的百分数为合格率,表示多次预报总体的精度水平,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三、洪水管理简述洪水位:汛期内河流超过滩地或主槽两岸地面时急剧上升的水位。
多因流域内降雨或融雪而引起。
也有依据历年观测资料确定某一历时的水位作为下限,超过此限的水位即称“洪水位”。
洪水位只是一个概念,没有具体的数字,每年都有洪水位。
设计洪水位,是根据设计桥梁所在地的水文资料,以百年或是50年一遇的频率计算出来的洪水水位。
洪水涨落率:单位时间洪水位涨落的变幅。
洪水历时:指一次洪水自基流起涨至最大流量并回落到基流所经历的时间;或在多峰型洪水过程中两马鞍形谷点之间的历时。
洪峰:一次洪水或整个汛期水位或流量过程中的最高点。
就是洪水的最大流量。
如果单位面积的降水量大于水流量,雨水就会一点一点的积累。
一旦流域广,路程长之后,就会形成洪峰。
在某种意义上讲,洪峰就是一道大波浪。
洪水频率:水文要素可以根据降水量、洪峰流量等观测调查资料,按其出现的稀有程度,来衡量它的大小和等级,在水文学上习惯称为“频率”。
“洪水频率”常以%表示,水文行业一般采用0.01%、0.1%、1%、10%、20%来衡量不同量级的洪水。
洪水频率越小,表示某一量级以上的洪水出现的机会越小。
如,洪水频率为1%,则为百年一遇洪水。
洪水重现期:是指某量级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的概念,如某一量级洪水的重现期为百年(俗称百年一遇洪水),是指这个量级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每百年出现一次的可能性,但不能理解为每隔百年出现一次。
实际情况是这种洪水可能100年内不止出现一次,也可能一次都不出现。
洪水等级:结合我国的江河防洪能力,对洪水等级划分如下: 重现期在10年以下的洪水,为一般洪水;重现期10年至20年的洪水,为较大洪水;重现期20年至50年的洪水,为大洪水;重现期超过50年的洪水,为特大洪水。
对一条江河某场洪水的等级,是在水文部门进行洪水频率分析的基础上,由主管部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审定发布的,不是指某个单一测站的洪水频率或等级。
防洪标准:各种防洪保护对象或工程本身要求达到的防御洪水的标准。
通常以频率法计算的某一重现期的设计洪水位防洪标准,或以某一实际洪水(或将其适当放大)作为防洪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14年联合颁布了最新的《防洪标准》(GB 50201-2014)。
城市防洪标准城市防洪标准根据城市的重要程度、所在地域的洪灾类型,以及历史性洪水灾害等因素,而制定的城市防洪的设防标准。
城市的重要程度是制定防洪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城市的重要程度是指该城市在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洪灾类型是按洪灾成因分为河洪、海潮、山洪和泥石流四种类型。
城市防洪标准通常分为设计标准和校核标准。
设计标准表示当发生设计洪水流量时,防洪工程可正常运行,防护对象(如城镇、厂矿、农田等)可以安全排洪。
校核标准是在洪水流量大于一定的设计洪水流量时,防洪工程不会发生决堤、垮坝、倒闸和河道漫溢等问题。
城市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按下表确定。
表1 城市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防护等级重要性常住人口(万人)当量经济规模(万人)防洪标准[重现期(年)]I 特别重要≥150 ≥300 ≥200II 重要<150,≥50 <300,≥100 200~100 III 比较重要<50,≥20 <10,≥40 100~50 IV 一般<20 <40 50~20 注:当量经济规模为城市防洪保护区人均GDP指数一与人口的乘积,人均GDP指数为城市防洪区人均GDP与同期全国人均GDP的比值。
防洪治涝工程的防洪标准及级别防洪治涝工程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 50201-2014的有关规定执行。
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应根据保护区内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和经审批的流域防洪规划、区域防洪规划综合研究确定。
防洪治涝工程的级别根据确定的保护对象的情况确定。
表2 防洪治涝工程的级别确定标准工程等级防洪工程治涝工程保护城镇重要性保护农田(万亩)治涝面积(万亩)I 特别重要≥500 ≥200 II 重要<500,≥100<200,≥60 III 比较重要<100,≥30<60,≥15 IV 一般<30,≥5<15,≥3 V <5 <3四、引用标准名录《防洪标准》(GB 50201-201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