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植物意象2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12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7)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8)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一、植物的象征意义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杨花(柳絮)因其飘忽不定来比喻离愁别绪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3.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寂寞、惆怅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黄叶:凋零、美人迟暮5.菊花坚强、清高脱俗、隐逸6.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高洁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梅花纯净洁白,诗人往往借梅花来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7.松柏借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高洁的品质。
正直向上,有气节、坚贞高洁,8.竹虚心黍离(禾黍)表达昔盛国之悲。
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0.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1.春草自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先将春草与离思联系起来以后,此后的诗人便多以春草表现离情别恨。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12.丁香丁香结蕾,含苞未吐,像人的愁怀郁结,唐宋诗人多用以比喻愁思固结不解。
13.落花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青春易逝。
14.莲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5.兰高洁、美好、君子隐士的象征16.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7.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动物的象征意义1.鸿雁:(1)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2.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3.双鲤鲤鱼代指书信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孤寂、愁苦的感情。
5.杜鹃用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古诗词中植物意象
以下是三条关于古诗词中植物意象的诗句及相关内容: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哎呀,你想想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悠然地采摘着菊花,不经意间抬头就望见了那远处的南山,这是多么惬意的画面呀!这“菊”在这里可不单单只是菊花哦,它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呢。
就好比当你结束了一周忙碌的工作,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午后,坐在自家的小花园里,泡上一杯茶,静静地享受着那份宁静,这不就是一种“采菊东篱下”的感觉嘛!
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这是唐代贺知章的《咏柳》里的诗句呀。
哇塞,你瞧那如同碧玉装扮起来的高高的柳树,千万条柳枝垂下来就像绿色的丝绦一样,多美呀!这里的“柳”可不仅仅是一棵普通的柳树哦,它常常被用来表达送别、留恋的情感呢。
就好像毕业的时候,大家在校门口那排柳树下合影留念,那柳树不就承载着大家对校园时光的不舍和留恋吗?
3.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这是王安石的《梅花》里的名句哟。
想想看,在那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多坚韧呀!这“梅”在这里代表着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品质呢。
好比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有的人就像那梅花一样,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依然坚强地绽放,努力克服困难。
就像我们身边那些勇敢面对挫折的朋友,不正是有着梅花一样的品质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古诗词中的植物意象真是太有意思啦,它们让诗
句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内涵,也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篇一《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一、引言《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诗经》的众多篇章中,植物意象的描绘与运用独具特色,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内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深远影响。
二、诗经中的植物意象1. 自然美与植物意象《诗经》中的植物意象,多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
这些植物包括草木、花卉、果实等,既有具体的形象描绘,也有抽象的情感表达。
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描绘了女子采摘卷耳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
2. 爱情与植物意象在《诗经》中,植物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
例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用以比喻女子的美貌。
又如“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用芣苢(车前草)的采摘过程,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
3. 道德与植物意象《诗经》中的植物还常被用来表达道德观念。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描绘芦苇的苍茫景象,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道德精神。
又如“采采芣苢,君子所依”,以芣苢为君子之象征,表达了对品德高尚的向往。
三、《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响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后来的诗歌、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中,都可以看到《诗经》中植物意象的影子。
这些植物意象不仅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也提高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2. 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诗经》中的植物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植物意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
这些文化传承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3. 对现代人的启示《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同时,《诗经》中的植物意象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励我们要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一、地点类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竹:气节、积极向上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浮萍:漂泊不定三、动物类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整理
1. 植物意象!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枫叶,那可是秋天的代表呀。
植物可太常见啦,什么梅兰竹菊,各有各的美好寓意,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2. 动物意象也不少哇!“两个黄鹂鸣翠柳”里的黄鹂多可爱呀,能给诗增添很多活泼的感觉呢。
动物总能传达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氛围哟!
3. 天文气象意象也很牛呢!“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在这里营造出一种静谧又有些忧伤的氛围呀。
这类意象能让诗的意境更独特嘞!
4. 器物意象也别小瞧呀!“醉里挑灯看剑”,这灯和剑瞬间就让人感受到一种豪迈之气。
它们能让诗歌更有故事感诶!
5. 地理意象多有意思呀!“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那磅礴的气势一下子就出来了。
它们可是能给诗增添宏大的背景哦!
6. 人物意象可重要啦!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让我们对那种闲适的生活充满向往呢。
这些人物能赋予诗歌灵魂呀!
7. 颜色意象也很绝呀!“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鲜明的颜色让画面感超强的。
能让诗更加生动形象嘞!
8. 场景意象也不能忘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大漠的场景多壮观呀。
它们就是诗歌的大背景呀!
我觉得这些古代诗歌中的意象真的是超级丰富又超级有趣,它们让诗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让人沉醉其中呀!。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1、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所类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等。
古诗词中的植物象征意义1.诗歌中各种花的象征意义1梅花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梅花》宋代: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释义: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2、梨花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宋代: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
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
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释义: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
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
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暂且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
看着镜中头发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时光。
人没有辜负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负了自己啊!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3、桃花以清丽之笔写出一个宛如开卷有益人似的桃花。
象征少年心性,其中跃动着青春的脉搏。
《春日》宋代:汪藻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释义: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4、荷花古人多以荷花喻君子美德,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
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赠荷花》唐代: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苗苔,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常相映一作:长相映)释义:世上人们对待花和叶的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在铜盆中,花叶只能落在土里化为尘土。
古诗中的植物意象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
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第一章中国古典诗歌中植物意象一、红叶(枫叶)意象1红叶意象的意蕴之一就是传情之物。
这种意蕴来源于唐代红叶题诗的故事。
孟棨《本事诗》:顾况在洛,乘间与一二诗友游苑中,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况明日于上流亦题云:‚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后十余日,有客来苑中,又于叶上得诗以与况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又明皇代以杨妃、虢国宠盛,宫娥皆衰悴,不顾备掖庭,尝书落叶随御沟水流出云:‚旧宠悲秋扇,新思寄早春。
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
‛顾况闻而和之,既达圣听,遣出禁内人不少,或有五使之号。
况所和即前四句也。
唐范摅《云溪友议》载:‚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
臵于巾箱,或呈于同志。
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
渥后亦一任范阳,获其退宫人,睹红叶而吁嗟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
’验其书迹,无不讶焉。
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北宋刘斧《青琐高议》所录张实《御沟流红叶记》:唐僖宗时,有儒士于佑晚步于禁衢间。
于时万物摇落,悲风秋,颓阳西倾,羁怀增感。
视御沟浮叶,续续而下。
佑临流浣手,久之,有一脱叶差大于他叶,远视之若有墨迹载于其上,浮红泛泛,远意面面。
佑取而视之,其上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佑得之蓄于书笥,终日咏味,喜其句意新美,然莫知何人作而书于叶也。
因念御沟水出于禁掖,此必宫中美人所作也。
佑但宝之,以为念耳矣。
时时对好事者说之。
佑自此思念,精神俱耗。
一日,友人见之曰:‚子何清削如此?必有故,为我言之。
‛佑曰:‚我数月来,眠食俱废。
‛因以红叶句言之。
友人大笑曰:‚子何愚,汝是也!彼书者无意于子,子偶得之,何臵念如此。
子虽思爱之勤,帝禁深宫,子虽有羽翼,莫敢往。
子之愚又可笑也,‛佑曰:‚天虽高而听卑,人苟有志,天必从人愿耳。
我闻牛仙客遇无双之事,卒得古生之奇计,但患无虑,复题二句,书于红叶上曰:‚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臵御沟上流水中,俾其流入宫中,人为笑之,亦为好事者称道。
有赠之诗者曰:‚君恩不禁东流水,流出宫情是此沟。
‛佑后累举不捷,迹颇羁倦,乃依河中贵人韩泳门馆,得钱帛稍稍自给,亦无意进取。
久之,韩泳召佑谓之曰:‚帝禁宫人三千余得罪,使各适人,有韩夫人者,吾同姓,久在宫,今出禁庭来我舍。
子今未娶,年又愈壮,困苦一身,无所成就,孤生独处,我甚怜汝。
今韩夫人箧中不下千缗,本良家女,年才三十,姿色甚丽,吾言之,使聘子,何如? ‛佑避席伏地曰:‚穷困书生,寄食门下,昼饱夜温,受赐甚久,恨无一长,不能图报。
早暮愧惧,莫知所为,安敢复望如此! ‛泳乃令人通媒妁,助佑进羔雁,尽六礼之数,交二姓之欢。
佑就吉之夕,乐甚。
明日,见韩氏装橐甚厚,姿色绝艳,佑本不敢有此望,自以为误入仙源,神魂飞越也。
既而,韩氏于佑之书笥中见红叶,大惊曰:‚"此吾所作之句,君何故得之? ‛佑以实告。
韩氏复曰:‚吾于水中复得红叶,不知何人所作也? ‛乃开笥取之,乃佑所题之诗,相对惊叹,感泣久之,曰:‚事岂偶然哉!莫非前定也。
‛韩氏曰:‚吾得叶之初,尝有诗,今尚藏笥中。
‛取以示佑。
诗云:‚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
此情谁会得?肠断一联诗。
‛闻者莫不叹异惊骇。
一日,韩泳开宴召佑洎韩氏,泳曰:‚子二人今日可谢媒人也。
‛韩氏笑答曰:‚吾为佑之合为天力也。
‛泳曰:‚何以言之?‛韩氏索笔为诗曰:‚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
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泳曰:‚吾今知天下事无偶然者也。
‛僖宗之幸蜀,韩泳令佑将家僮百人前导,韩以宫人得以见帝,具言适佑事。
帝曰:‚吾亦微闻之。
‛召佑,笑曰:‚卿乃朕门下旧客也。
‛佑伏地拜谢罪。
帝还西都,以从驾得官,为神策军虞侯。
韩氏生五子三女,子以力学俱有官,女配名家。
韩氏治家有法度,终身为命妇。
宰相张浚作诗曰:‚长安百万户,御水日东注。
水上有红叶,子独得佳句。
子复题脱叶,流入宫中去。
深宫千万人,叶归韩氏处。
出宫三千人,韩氏籍中数。
回首谢君恩,泪洒胭脂雨。
寓居贵人家,方于子相遇。
通媒六礼俱,百岁为夫妇。
儿女满眼前,青紫盈门户。
兹事自无古,可以传千古。
‛蒋克勤《西湖竹枝词》:‚题诗秋叶手新栽,好似阿侬红颊腮,寄与钱塘江上水,早潮回去晚潮来。
‛2红叶(枫叶)渲染一种悲愁的离情别绪。
《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
枫木,蚩尤所弃桎梏,是谓枫木。
‛李商隐《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鱼玄机的《江陵愁望寄子安》‚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春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三、思念故乡的羁旅之愁。
代表作是张继的《枫桥夜泊》。
刘长卿《余干旅舍》‚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四、红叶意象和隐居生活的联系。
林逋《宿洞霄宫》:‚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晶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五、漫山红叶,美丽无比,象征着炽热、灿烂和希望。
段成式《酉阳杂俎》:‚史生游华山,有一红叶大如掌,随流而下。
史接臵怀中,见叶上粟粟而动,惊弃林中。
须臾,白烟弥谷,下山未半,风雷大至。
‛红叶能够焕发出撼动天地的巨大能量,具有雷霆万钧之力。
白朴《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二、草意象草意象肇端于《诗经》,如《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藏。
‛《小雅〃何草不黄》:‚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孤,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1、草不能常绿,容易枯萎的特性在诗人笔下成为引发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感叹的诱因。
《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汉武帝《秋风歌》:‚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胡应麟《诗薮。
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
‛)徐干《室思》其二:‚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已日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唐彦谦《春草》:‚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2、送别怀远。
《楚辞》中的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从那以后,古诗文中凡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就总要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
《古诗十九首》中写道: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江淹的《别赋》中有:‚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王维《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李白《劳劳亭歌》:‚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金陵送别范宣》:‚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
他年来访南山老。
‛李白《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李白《春思》:‚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杜牧《代人寄远六言二首》:‚绣领任垂篷髻,丁香闲结春梢。
剩肯新年归否,江南绿草迢迢。
‛杜牧《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
自然堪泪下,何必更残阳。
‛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一首诗反其意而用之,谓虽以春为期,然草荣枯有时,与怀人并无干系: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
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
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
负你残春泪几行。
‛宋李重元《忆王孙》:‚凄凄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朱淑真《谒金门〃春半》:‚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断肠‛一词则把芳草的‚无情‛写向了极至。
三、感时伤世,盛衰兴败的历史沧桑之感。
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牧《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红犹似坠楼人。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4、表达闲适的情趣。
司马光《闲居》:‚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臵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诗人借草咏怀,流露出闲适之幽趣。
姜特立《庭草》:‚一簇墙阴绿正繁,不依朱户傍雕阑。
竹光苔色深相映,只许闲人静处看。
‛5、卑微的叹息。
刘敞《春草》云:‚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茎。
似嫌车马繁华处,才入城门便不生。
‛6、和明媚的春光相联系。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