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滁州市房地产概况及最新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 格式:pdf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5
滁州未来几年发展的新期待
滁州,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北部,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地区。
随着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滁州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未来几年,滁州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期待和期望。
城市建设
在城市建设方面,滁州将继续加大投入,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未来几年,滁
州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建设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经济发展
作为安徽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滁州在未来几年将继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步伐。
滁州将加强产业布局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生态环境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滁州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未来几年,滁州将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文化旅游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滁州将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本地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未来几年,滁州将深化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社会民生
在社会民生领域,滁州将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
未来几年,滁州将加
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诸多方面的发展中,滁州未来几年将迎来更多的新机遇和挑战,但相信在各
级政府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滁州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滁州市2019年度地价状况分析报告滁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徽中安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二〇二〇年二月目录一、滁州市概况 (1)二、滁州市土地供应状况 (2)三、城市地价水平及变化趋势 (4)1.整体地价水平及整体变化趋势 (4)2.不同用途地价水平与变化趋势 (7)3.不同区域地价水平与变化趋势 (11)四、城市地价与土地市场协调状况 (12)五、背景情况与未来趋势分析 (13)1.城市地价变化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13)2.未来地价变化的趋势预测 (14)图1-1 滁州市位置示意图 滁州市2019年地价状况分析报告一、滁州市概况滁州地处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部,苏皖交汇地区。
市境环邻江苏省的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宿迁市;安徽省的合肥市、淮南市、马鞍山市、蚌埠市。
地理区域为北纬31°51′一33°13′、东经117°09′一119°13′之间。
滁州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皖东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级“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江淮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安徽省东向发展和对接长三角的前沿节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十大安全宜居价值城市、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滁州市来安、定远、全椒、凤阳四县和琅琊、南谯两区代管天长、明光两县级市,总面积1339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53.4万人。
市境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境内河流分属三大水系,即淮河干流水系、滁河水系和高邮湖水系。
市境淮河干流水系主要支流有窑河、天河、濠河、板桥河、小溪河和池河。
滁州市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特征可概括为:冬季寒冷少雨,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
全市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最高气温20.1℃,年平均最低气温11.4℃,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
滁州房地产4-5月市场分析报告一、楼市政策1、金融政策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5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就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私募市场以及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等多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此份文件也被称为“新国九条”。
2、政策解读:新“国九条”是国务院对资本市场的长期规划和顶层设计,旨在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预计未来资本市场的红利将不断的流出。
新“国九条”在给资本市场带来长期利好的同时,也触碰到了房企融资的神经。
由于A股上市房企再融资渠道的关闭,房企开始纷纷寻求海外融资,但国内资本市场依旧是主要融资渠道,信托、资管、私募基金等兴起,资本市场缺乏规范,风险显露无疑,“新国九条”若能落地,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将有利于房地产行业获得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推动房地产长期健康发展。
3、央行:“央五条”要求支持个人住房贷款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研究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改进住房金融服务有关工作。
会议对个人住房贷款提出了以下五点要求,被业内称之为“央五条”:一是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贷款需求;二是科学合理定价,综合考虑财务可持续、风险管理等因素,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三是提高服务效率,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四是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各项管理规定,加强对住房贷款风险的监测分析;五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给予回应。
政策解读:二、土地市场交易信息1)滁州市2014年4月共成交土地7宗,成交面积37万方,总成交价为2)滁州市2014年5月无土地成交。
三、商品房市场1、滁州4-5月份商品房市场综述3-1表:滁州4-5月商品房成交情况列表数据来源:滁州房地产信息网滁州房地产市场4-5月份呈现一股小幅上涨的趋势,4月份商品房成交1790套,成交面积172146平方;5月份商品房成交2079套,较4月份上涨16.1%,成交面 积200228平方,较4月份上涨16.3%。
2024年安徽省房地产市场前景分析引言近年来,安徽省的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于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前景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关注。
本文将对安徽省房地产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当前市场概况目前,安徽省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高速发展:安徽省的经济增长迅速,人口不断增加,催生了对住房需求的增加。
2.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带动了土地供应和房屋销售的增长,对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持续的支撑。
3.房价稳定:相较于一线城市,安徽省的房价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给购房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市场前景分析1.房地产投资增长:未来安徽省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因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仍在持续进行。
政府也将继续提供支持,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和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来促进房地产投资。
2.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安徽省房地产市场将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房地产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政府将加大对以智能制造、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房地产项目的支持力度,以提高房地产市场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住房租赁市场发展:随着年轻人对于灵活居住方式的需求增加,安徽省的住房租赁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政府将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监管和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向租赁市场的转变。
建议与措施为了进一步促进安徽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1.制定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政府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完善规范和法律体系,防止市场出现过度波动和不良竞争现象。
2.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政府应增加土地供应,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3.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支持力度,鼓励房地产企业参与住房租赁市场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多样化的租赁产品。
4.促进房地产与产业融合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房地产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房地产市场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滁州未来发展与规划方案1. 现状分析滁州位于中国东部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发展较快。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滁州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过密等问题,亟待制定科学规划方案。
2. 未来发展目标2.1 经济发展•加大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持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企业竞争力。
•打造滁州独特的区域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2 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打造便利宜居的城市环境。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2.3 社会发展•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民福利水平。
3. 规划方案3.1 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升级规划,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发展。
3.2 城市建设规划•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建设生态湿地公园、休闲广场等绿地设施。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推广绿色出行模式,减少交通拥堵。
3.3 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创新。
•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4. 实施策略4.1 政府引导•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确保规划方案顺利实施。
4.2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推动公私合作模式发展。
•加强社区自治,建立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
5. 结语未来滁州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
只有科学制定规划方案,加强各方合作,才能实现滁州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希望未来的滁州能够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为广大市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滁州未来的发展规划
摘要
滁州,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
本文将探讨滁州未来的发展规划,从经济、教育、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展望,旨在为滁州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经济发展
未来,滁州将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政府将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培养科技人才,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拓展对外开放。
教育发展
滁州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体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建设更多优质学校,提升教育硬件设施水平。
推广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为未来的发展培养人才。
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未来,滁州将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强文艺交流,举办更多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保护和发展滁州独特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环境保护
未来,滁州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发展清洁能源,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水源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
结语
滁州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本文对滁州未来发展规划的探讨,相信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滁州将迎来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明天。
期待滁州在经济、教育、文化、环境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成为一座更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安徽省滁州市房地产市场概述一、城市总体概况滁州市,地处安徽省最东部。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及“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
下辖来安、明光、全椒、滁州市区、凤阳、天长6个城市,城市总人口393.8万,其中滁州市区人口约59万人口。
由于地域范围大,市区对于滁州市区、凤阳、天长的辐射能力有限。
二、城市总体规划1、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争取到2017年,“大滁城”(滁州市区、全椒、来安、乌衣)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0万。
截止2020年,滁州全市人口达480万人。
2、城市规模2010年城市规划总人口55万人,2020年城市规划总人口95万人。
3、居住用地规划大型居住区用地主要分布在滁东、滁南,滁西主要是改造破旧平房区。
在琅琊山南麓和清流河沿岸布置少量高档住宅区,在东部、南部地区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布局。
4、城东新区规划城东工业园区位于总体规划的城东组团内,主要是产业发展为主,配套居住、商业服务和金融等服务,园区企业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备,建设条件比较成熟。
规划结构为:“一心、两轴、四片区”:“一心”是指本区南部的商业金融办公中心;“两轴”是指以扬子路东西发展轴和东环路南北发展轴;“四片”指两片工业集中区和两片生活居住区。
三、近3年商品房及土地供销情况统计(2010—2012年)1、2010-2012年滁州房地产市场商品房成交量明细2010年1-12月,市本级商品房成交15057套,同比增长133.99%,成交面积为121.26万㎡,同比增长91.14%。
2011年1-12月,市本级商品房成交12500套,同比下降17%,成交面积为123.7万㎡,与去年基本持平。
2012年1-12月, 市本级商品房成交15046套,同比增长16.9%,成交面积为158.4万㎡,同比增长21.9%。
2、2010-2012年滁州房地产市场销售价格明细2010年-2012年,滁州市区商品房销售均价为4136元/㎡。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滁州市本级“十三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7.05.26
•【字号】滁政办〔2017〕26号
•【施行日期】2017.05.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
正文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滁州市本级“十三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通知
滁政办〔2017〕2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滁州市本级“十三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2017年5月26日。
滁州市未来发展方向
一、经济发展
滁州市作为安徽省的重要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在未来,滁州市的经济发展可以朝着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的方向努力。
可以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城市规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滁州市的城市规划需要更加科学合理。
未来发展
可以注重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功能完善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系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三、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滁州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可以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推动资
源的合理利用,加强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教育与科技
教育和科技是推动滁州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
可以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滁州市未来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五、文化旅游
滁州市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未来可以加大文化旅游产
业的发展力度,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开发旅游产品,提升文化旅游的品质和影响力,助力滁州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
结语
滁州市作为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城市,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逐步实现经济、环境、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让滁州市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滁州市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经济发展
滁州市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区域城市之一,未来经济发展前景值得乐观展望。
当前,滁州市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涵盖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等领域。
未来,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滁州市有望逐步发展向高科技产业方向拓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二、城市规划建设
未来,滁州市将加大城市规划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宜商环境。
加强城市功能区划,控制城市规模扩张,推动城市更新改造,促进城市景观和生态的均衡发展。
三、产业发展
滁州市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重要节点城市,未来发展定位将更加突出。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助力滁州市走向产业链高端。
四、人才引进与培养
未来,滁州市将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建设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落户滁州市,推动人才资源挖掘和培养,为滁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五、生态环境保护
未来,滁州市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改善环境质量,倡导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
结语
综上所述,滁州市未来发展前景充满希望与挑战。
只有紧密团结,开拓进取,全面提升滁州市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加繁荣美丽的新滁州。
让我们共同期待并努力实现滁州市的美好未来!。
滁州市(市辖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前言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数据专题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商品房销售面积,住宅销售面积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专题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数据专题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数据专题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第一节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现状 (1)第二节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一、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现状统计 (3)二、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现状统计 (3)三、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重统计 (3)四、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滁州市住宅销售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一、滁州市住宅销售面积现状统计 (7)二、全国住宅销售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三、滁州市住宅销售面积占全国住宅销售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四、滁州市住宅销售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滁州市住宅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住宅销售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住宅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滁州市住宅销售面积同全国住宅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现状统计表 (1)表2: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4: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比重统计表 (3)表5: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表6: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滁州市住宅销售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住宅销售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2:滁州市住宅销售面积占全国住宅销售面积比重统计表 (7)表13:滁州市住宅销售面积(2016-2018)统计表 (8)表14:滁州市住宅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住宅销售面积(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住宅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滁州市住宅销售面积同全国住宅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滁州市住宅销售面积同全国住宅销售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第一节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现状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滁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面积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滁州市未来发展在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我国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背景下,滁州市作为中国东部地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底蕴的城市,正处在迅速崛起的关键阶段。
未来,滁州市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有望实现经济实力、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全面提升。
经济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滁州市的产业结构也将不断优化升级。
传统产业将逐渐向高附加值、绿色环保、智能化发展,新兴产业将蓬勃发展。
在新经济形势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将成为滁州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城市经济注入新动能。
滁州市还将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构建人才发展体系,助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通过建设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中心,引进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和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滁州市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未来滁州市将积极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规划方面,滁州市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址,建设绿色生态城市,营造宜人的生活环境。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增强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未来滁州市将倡导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
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平安滁州,提高全体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滁州市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组织参与,推动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和网络化发展。
倡导市民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促进政府和市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实现社会治理的共治共享。
综合而言,滁州市未来发展将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拓展经济增长点、优化城市环境、加强社会治理,滁州市将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规划预测滁州市2010年总人口455万人,2020年480万人。
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44%;2020年,60%。
(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空间结构:未来滁州将形成“一区三轴”的扇形空间模式一区:一个城镇密集区,也是一个大核心。
由滁城、来安、全椒、乌衣组成的大滁城地域。
三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滁、定发展轴。
发展轴:“两主一副”主轴:滁、来、全、天发展轴,滁、乌、明、凤发展轴副轴:滁、定发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滁州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级为滁州中心城市——滁城,发展为95 万人口的大城市。
第二级为天长、明光、全椒、定远、来安、凤阳、南谯(乌衣)等各县域中心城区7个,人口规模达到15~30万人。
第三级为一些现状规模较大或发展条件较好的重点镇,其规模级分为5~10万的炉桥、铜城、古河、汊河。
2~5万的半塔、武店、二郎口、藕塘、汊涧、张桥、秦栏、张八岭、管店、沙河两个等级,共14个。
第四级是2万人以下的其他建制镇,共36个。
二、大滁城地域城镇发展规划(一)大滁城地域构成大滁城地域由滁州市琅琊、南谯二区和来安、全椒两县构成,总面积为4472平方公里。
在大滁城地域统一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打造城镇密集区,提高区域竞争力。
(二)大滁城地域城镇空间结构以滁城为主中心,全椒、来安、乌衣为副中心,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路为交通联络线,在规划期内,形成“一主三副多点”的空间结构。
一主:以滁城为主中心;三副:来安、全椒、乌衣为副中心;多点:在滁州市区及来安、全椒县域,分布众多小城镇。
(三)发展规模近期规划2010年城市总人口87万人(滁城55万人、来安12万人、全椒15万人、乌衣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8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总人口157万人(滁城95万人、来安22万人、全椒25万人、乌衣1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57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