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建筑设备理论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252.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 绪论整体框架①一般原则,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
②共性问题──一般原则的方法③学习方法──宏观、中观、微观④目的:横向、纵向一、来源与特点:建筑与其它艺术品异同(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
)1.真实的:现实存在的,形象上有力客观分析薄弱。
历时性,局限性。
2.形象(图象)的:同时性,完整性(信息量大、多、自身形态、局部与整体、周围环境等)、最重要,最基本之层面。
3.意向的:语言、文字4.三者关系:三者+使用者的理想、公共的态度和价值综合规则、自然、社会、文化以及人类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各种有意义的事件=较为完整意义的建筑来源。
(1)、双重原型:真实、意象=形象(图像)(2)、意象=图像(形象)二真实a.形象是一个过程媒介b.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方法、体系(平面构图、产体构成、空间布局)c.受真实限制、结构、经济、技术、精神、审美上述a.b.c是公建原理的主要之依据二、研究范围与平衡意识(一)、综合性学科1.自然科学特征:工程技术知识建筑学、结构、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电气、消防、自动控制、声、光、热、材料、概预等。
(与特定的社会物质的生产和科技水平有关、受其限制)2.人文科学特征: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二)、两对对子(交叉与边缘学科)1.(1)精神范畴:设计中的理论Theory in Design建筑设计日益超越原来的物质形态设计而必须运用和借鉴的其他成熟学科的知识。
如社会人文学科。
(2)物质范畴:设计的理论:Theory of Design针对建筑设计本身的要素、方法及过程的分析理论,如形式及空间的构 成关系。
功能+技术+形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入环境四要素(3)某一要素取得主导地位,不完全取决于设计师个人的立场,还取决于一定特定时期、地域的社会心理、社会技术与经济水平以及某一群体(集团)的价值等观念的外在因素的影响)。
3.普遍、一般意义层面上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一般原理和方法。
建筑设备基础知识概述
建筑设备是指建筑物中用于提供舒适、安全和健康的环境的设备和系统。
这些设备包括供暖、通风、空调设备、供水、排水系统、电气设备、照明设备等。
建筑设备的设计和安装对于建筑物的功能和舒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建筑设备中,供暖、通风、空调系统是为了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供暖系统通过采用锅炉、热水辐射等方式来提供房间的温度调节,通风系统通过新风、排风等方式来提供空气质量的调节,而空调系统则通过制冷、制热等方式来提供温度的控制,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建筑环境的舒适性至关重要。
另外,供水和排水系统是建筑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供水系统包括自来水供应,热水供应等,在建筑物中的使用需求下,水管道的设计和安装需要考虑到水的流量和压力,以及消防安全等问题。
排水系统则是用于将建筑物中产生的废水排出建筑物外部。
此外,电气设备和照明设备也是建筑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用电需求、电力安全以及功率分配等因素。
照明设备则是用于提供建筑物内的照明和美化效果。
总之,建筑设备是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和安装关系到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效果。
建筑设备的合理设计和安装将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健康性。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2010年修订)课程名称:建筑设备工程教学对象:适用建筑设备工程专业,学制三年学时:总学时80,(实践学时12、理论学时68)课程性质(必修/选修/限选):限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以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培养目标为中级技术工人,本课程侧重建筑设备的安装,以部颁最新中级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为依据编排专业课与工艺实习课,坚持学以致用,注意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突出职业技能训练,以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需要。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室内外给排水、供暖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简旭电气等方面的知识,结合目前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方向,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同事,更注重实用知识的介绍。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1)了解建筑设备工程包括的主要内容(2)了解我国建筑设备的发展状况(3)了解建筑设备工程与土建工程之间的关系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建筑设备工程包括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建筑设备工程包括的主要内容3. 教学方法:讲授4. 教学内容:建筑设备工程包括的主要内容,我国建筑设备的发展状况,建筑设备工程与土建工程之间的关系第一章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知识(12学时)1.教学目的:理解流体动力学、传热学、电工基本知识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流体动力学、传热学、电工基本知识(2)教学难点:流体动力学基本知识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试验、练习4.教学内容:流体动力学、传热学、电工基本知识第二章室内外给排水(18学时)1.教学目的:(1)了解室内外给排水工程及常用设备(2)理解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3)掌握室内外给排水系统施工及识图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室内外给排水系统施工及识图,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2)教学难点:室内外给排水系统施工及识图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试验、练习4.教学内容:内外给排水工程及常用设备,室内外给排水系统施工及识图,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第三章供暖工程(12学时)1.教学目的:(1)了解采暖系统的设计计算(2)理解锅炉房,室内采暖施工(3)掌握采暖系统所用管材、管件、阀门及采暖设备,室内采暖施工图识图和通暖调试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采暖系统所用管材、管件、阀门及采暖设备,室内采暖施工图识图和通暖调试(2)教学难点:室内采暖施工图识图和通暖调试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试验、练习4.教学内容:采暖系统所用管材、管件、阀门及采暖设备,室内采暖施工图识图和通暖调试,锅炉房,室内采暖施工,采暖系统的设计计算第四章通风与空调工程(24学时)1.教学目的:(1)了解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施工(2)理解空调调节基本知识、空气处理方式(3)掌握空调制冷的管道系统、空调水管道施工、识读空调系统施工图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空调制冷的管道系统、空调水管道施工、识读空调系统施工图(2)教学难点:识读空调系统施工图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试验、练习4.教学内容:空调制冷的管道系统、空调水管道施工、识读空调系统施工图,空调调节基本知识、空气处理方式,通风系统的分类、组成、施工第五章建筑电气(12学时)1.教学目的:(1)了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2)理解建筑电气的基本系统(3)掌握供配电系统、民用建筑电气照明技术与设计、有线电视系统、电气安全、接地与防雷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供配电系统、民用建筑电气照明技术与设计、有线电视系统、电气安全、接地与防雷(2)教学难点:民用建筑电气照明技术与设计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试验、练习4.教学内容:供配电系统、民用建筑电气照明技术与设计、有线电视系统、电气安全、接地与防雷,建筑电气的基本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三、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基本实验项目:实验一:电气安装图绘制(4学时)掌握室内电气安装图的绘制实验二:室内给排水系统识图及施工(4学时)掌握室内给排水系统识图及施工方法实验三:室内采暖施工图识图及施工(4学时)掌握室内采暖施工图识图及施工方法实验四:空调水管道施工(4学时)掌握空调水管道施工方法实验五:室内照明系统安装掌握室内照明系统安装建筑设备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实验方案,选择所需仪表,确定实验步骤,测量所需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做好实验报告。
建筑设备概论范文建筑设备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包括供水、供暖、通风、空调、电力、屋顶、墙面等设备。
建筑设备的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室内环境。
建筑设备的种类很多,根据功能和用途可以大致分为水源设备、卫生设备、供暖设备、通风设备、空调设备、电力设备等几大类。
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类建筑设备。
水源设备主要是指建筑物的供水系统,包括自来水管道、水箱、水泵等设备。
供水设备的作用是提供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所需的清洁水源,保证供水的安全和正常供应。
卫生设备主要包括卫生间、浴室等设备,确保人们有洗漱、上厕所的基本条件。
卫生设备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既便于使用,又要考虑节水和环保。
供暖设备是指建筑物的供暖系统,包括锅炉、散热器、暖气片等设备。
供暖设备的作用是在冬季为建筑物提供温暖的室内环境,使人们不受寒冷的侵袭。
通风设备是指建筑物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风扇等设备。
通风设备的作用是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排除污浊空气,提供清新的室内环境。
通风设备还可提供新鲜空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空调设备是指建筑物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主机、送风系统、冷凝器等设备。
空调设备的作用是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使人们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都能享受到舒适的室内环境。
电力设备是指建筑物的电力系统,包括发电机、配电盘、电缆等设备。
电力设备的作用是为建筑提供电力,满足人们对电能的需求,包括照明、电器使用等方面。
除了上述的主要设备外,建筑设备还包括屋面设备、墙面设备等。
屋面设备包括屋顶的材料、防水措施等,用于保护建筑物免受雨水和其他气候条件的侵害。
墙面设备包括墙面装饰材料、隔音材料等,用于改善建筑物的外观和室内环境。
总之,建筑设备的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可以满足人们在建筑物内部所需的各种需求。
建筑设备的设计要考虑到人们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也要具备节能环保的特点。
在建筑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中,要科学合理,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设备,确保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课程设计说明本文档为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课程的一个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流程。
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1.理解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3.了解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4.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实验和操作;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章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基础知识1.建筑设备的分类和发展概述2.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中的一些概念与术语第二章建筑设备的安装1.建筑设备的安装准备工作2.建筑设备的安装流程与方法3.建筑设备的调试与检测第三章建筑设备的施工1.建筑设备的施工前准备工作2.建筑设备的施工流程与方法3.建筑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第四章建筑设备的维护与管理1.建筑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2.建筑设备故障与处理方法3.建筑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实验项目本课程设置了以下实验项目:1.建筑设备的基本操作实验2.建筑设备的安装实验3.建筑设备的运行与调试实验4.建筑设备的故障排除实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课程实验通过模拟实际施工与安装环境,通过实际操作检验理论知识的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方式采取课堂测试、课程设计作业、实验报告等多重考核方式,其中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以上。
最终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
参考书目1.《建筑维修技术1》2.《普通建筑设备安装施工》3.《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技术》总结建筑设备的施工与安装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
通过本课程设计,我们旨在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造价工程师中的建筑设备知识要求作为造价工程师,掌握建筑设备方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设备涉及到建筑物的各种设备系统,包括供暖、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气等。
本文将从基础知识、常见设备、应用技术等方面介绍造价工程师在建筑设备方面的知识要求。
一、基础知识造价工程师需要掌握建筑设备的基础知识,包括建筑设备工程的定义、分类、基本原理和设计要求等。
建筑设备工程是指在建筑物中安装、维护和使用的各种设备系统。
按照功能分类,建筑设备可以分为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
此外,造价工程师还要了解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原理,如热力学原理、传热传质原理、电气原理等。
在进行建筑设备工程的设计和预算工作时,造价工程师还需要了解各种建筑设备的设计要求,如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计算方法、给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等。
二、常见设备1. 供暖通风空调系统供暖通风空调系统是建筑物中常见的设备系统之一。
供暖系统用于提供建筑物内的热量,通风系统用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空调系统用于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造价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供暖通风空调设备的类型和性能特点,如锅炉、风机盘管、冷却塔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施工要求,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2. 给排水系统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的另一个重要设备系统。
给水系统用于向建筑物供应清洁水,排水系统用于排除建筑物内的污水和废水。
造价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给排水设备的类型和功能,如水泵、阀门、排水管道等。
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他们还需要掌握给排水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要求,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 电气系统电气系统是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系统之一。
电气系统包括电源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
造价工程师需要了解各种电气设备的类型和性能特点,如变压器、开关箱、照明灯具等。
他们还需要了解电气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安装要求,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三、应用技术造价工程师需要掌握建筑设备方面的应用技术,以提高设计和预算的能力。
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建筑设备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其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 学生了解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常用的控制策略及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需求的能力,能设计简单的自动化控制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3. 学生能够利用相关软件对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提高对智能化建筑的认知。
2. 学生认识到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在节能减排、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自动化基础,对新技术有较高的敏感度。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建筑设备自动化基本概念:介绍建筑设备自动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2.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组成:详细讲解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3. 常见传感器及其应用:分析温度、湿度、光照、烟雾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4. 控制策略及其优缺点:介绍常见的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策略,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四章5.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施:教授学生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自动化控制方案,包括设备选型、系统搭建、调试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五章6.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介绍故障诊断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对系统进行维护和维修。
建筑电工基础理论建筑电工是在建筑物内或者周围进行电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建筑电工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电气工作。
本文将介绍建筑电工的基础理论。
电压、电流和电功率我们所熟知的电力公式是P = U * I,即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电能的消耗是通过电流流过电器元件时产生的,因为电压会导致电子流动。
其中,电压是电子在电路中流动时所受到的力的强度,单位是伏特(V);电流是指电子在电路中所流动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电功率指的是同一时间内单位时间内传递的能量,单位是瓦特(W)。
电器元件建筑电工需要熟悉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器元件,例如电阻、电容和电感。
电阻可以阻碍电流的流动,从而使电流的大小受到控制;电容可以存储电荷,从而使得电流随时间而变化;电感储存了磁场,形成了电流随时间而变化。
建筑电工还需要了解不同电器元件的特点和工作原理,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有效地使用它们。
电线和电缆电线和电缆是电力传输的重要载体。
电线是单根的金属导线;电缆是由多根电线或电缆捆绑在一起形成的复合材料。
建筑电工需要了解电线和电缆的分类、规格和标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以确保安全和可靠的电力传输。
三相电和单相电建筑电工必须熟悉三相电和单相电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三相电是指通过三根相互独立的电线传输的交流电,它可以形成旋转磁场,使得机械设备旋转并产生动力;单相电是指通过一条电线和一个中性线传输的交流电,它主要用于一些小功率的家用电器和照明设备。
安全电路安全电路是为了防止发生电气事故而采取的措施,是建筑电工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安全电路主要应用于一些对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如医院、学校、商场等。
建筑电工需要了解安全电路的种类、设备和计算方法,确保在电气工作中的安全性。
建筑电工基础理论包括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等基本概念,电器元件、电线和电缆,三相电和单相电,以及安全电路等内容。
建筑电工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电气工作。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中文简介本课程为建筑学专业必修课,为建筑学入门阶段的重要理论课程。
本课程通过讲解公共建筑设计的一般性原理和原则,使学生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深入理解公共建筑的环境、功能、艺术、技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综合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诸多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能力、对多功能综合性公共建筑的功能进行分析的能力、对各种建筑空间进行组织的能力以及综合处理建筑各要素互动关系的能力。
(二)课程英文简介The Design Principle of Public Architecture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architecture major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academic course in primary stage of Architecture. By means of illustrating general principles of public architecture, the course enables students not only manage basic methods of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ing but deep comprehend the concept and mutual relationships of environment, art, technology,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more apply these achievements intodesign practice.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acquire crucial abilities including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vast elements in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 analyzing the function of integrated muti-functional public architecture, organizing all sorts of architecture spaces and handling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numerous architecture factors.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公共建筑基本概念、性质和创作准则;正确理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外部形态与内部空间的关系;掌握公共建筑功能的内涵和要求,建筑形式美的一般规律和建筑经济技术要求。
建筑设备-供配电系统课程简介建筑设备-供配电系统课程是一门针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建筑设备供配电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的深入理解。
本课程将介绍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知识、设计原理和实践应用,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设备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理解建筑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2.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备选型与布置;3.熟悉供配电系统的电路设计和负载计算方法;4.了解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流程;5.掌握供配电系统的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理方法。
课程大纲第一章:建筑供配电系统概述•建筑供配电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建筑供配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建筑供配电系统的分类和特点第二章:供电系统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单线图和接线图•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要求第三章:建筑电气负荷计算•建筑电气负荷计算的基本原理•常见电器设备的功率计算方法•建筑电气负荷的综合计算第四章:供配电设备及选型•断路器、开关器及保护器件的选型原则•变压器及发电机的选型原则•线路和电缆的选型原则第五章: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理•供配电系统的整体设计流程•供配电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和指标•供配电系统的常用设计工具和软件第六章:供配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供配电系统的施工和安装流程•供配电系统的设备调试和电气接地测试•供配电系统的试运行和系统验收第七章:供配电系统的运维与管理•供配电系统的定期检测和维护要求•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参数监测和记录•供配电系统的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理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具体安排如下:1.理论授课(40%):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建筑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30%):通过分析实际建筑项目中的供配电系统设计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30%):组织学生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实践操作,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
建筑行业基本知识大全一、建筑的分类1、按房屋使用功能分类1)工业建筑2)民用建筑民用建筑的分类(1)公寓具有分层住宅形态,各有室号及专门出入,成为各个独立单位,原始设计有正规的客厅、阳台,一套或数套卫生间或有冷暖气设备,装修精致,优质松木以上地板。
房间墙面用料高级或有护墙板。
厨房有瓷盆并贴有瓷砖及配套的碗橱、壁橱等,并有公共大门或兼有电梯设备,如培恩公寓、雁荡公寓等。
(2)花园住宅一般为四面或三面临空,装修精致,备有客厅、餐厅等结构较好的独立和合式、别墅式住宅,有数套卫生间,一般附有较大的花园空地或附属建筑,如汽车间、门房等。
(3)住宅未定标准化规范时,建造的八层(含八层)以上成套住宅,装修普通,各有室号及专门出入,有独用厨房、卫生间、阳台、大门及电梯等设备定标准化规范后,七层(含七层)以下的住宅,各有室号及专门出入。
有独用或公用的厨房、卫生间、阳台。
(4)新式里弄联接式住宅,结构装修较好,具有卫生设备或兼有小花园、矮围墙、阳台等设施。
(5)旧式里弄联接式的广式或石库门砖木结构住宅,建筑式样陈旧,设备简陋,屋外空地狭窄,一般无卫生设备,(6)简屋标准低的简陋房屋、临时房屋。
即瓦屋面,木屋架,砖墙身三项条件中,至少有一项未能符合要求的,如尚未改造的苏家巷屋群。
2、按承重结构分类混合结构钢或钢筋混凝土结构3、按高度分类按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标准低层建筑:1-3层多层建筑:4-6层中高层建筑:7-9层高层建筑:10层以上超高层建筑:房屋檐超过100米的建筑二、建筑结构类型按建筑物以其结构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四大类。
1、砖木结构:用砖墙、砖柱、木屋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建筑,像大多数农村的屋舍、庙宇等。
这种结构建造简单,材料容易准备,费用较低。
2、砖混结构:砖墙或砖柱、钢筋混凝土楼板和屋顶承重构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建筑,这是目前在住宅建设中建造量最大、采用最普遍的结构类型。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教案第一章: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发展历程。
1.2 教学内容建筑施工组织的定义与作用。
建筑施工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发展历程。
1.4 教学评估提问:让学生回答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建筑施工组织设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2.2 教学内容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步骤与方法。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实践操作。
2.4 教学评估提问:让学生回答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
实践报告:让学生提交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实践报告。
第三章:建筑施工项目管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3.2 教学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的定义与特点。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3.4 教学评估提问:让学生回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建筑施工项目策划与决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项目策划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项目策划的步骤与方法。
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项目决策的基本方法。
建筑设备教案
课程名称:建筑设备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研室:建筑系学期: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专业及年级:建筑装饰15级教师:***
第一节 流体力学基本知识
一、导入
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提高,建筑设备它保障着建筑使用功能的充分发挥,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便利和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概念
1、自然界物体存在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固体(固相)、液体(液相)和气体(气相)。
2、流体的分类?
液体和气体。
3、什么是流体力学?
流体平衡状态与运动状态的力学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被称为流体力学。
4、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包括:
内部各质点间的内聚力很小,不能承受拉力,也不能承受剪切力,任何微小的剪切力都能使静止流体发生很大的变形,因而流体具有流动性,不能形成固定的形状。
5、流体的密度与重度
(1)均质流体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用ρ表示,单位为kg/m3。
v
m
p =
(2)单位体积流体所受的重力称为重度,用γ 表示,单位为N/m3。
v
G r =
(3)流体的重度和密度关系为:
pg r =
g —重力加速度,通常取g=9.8m/s 2 牛顿第二定律G=mg ;
注: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表1-1 水、干空气和汞的密度、重度
6、流体的黏性
流体由静止到流动,是一个流体内部产生剪切力,形成剪切变形,使静止状态受到破坏的过程。
这种表现流体流动时产生内摩擦力阻碍流体质点或流层间相对运动的特性称为黏性,内摩擦力称为黏滞力。
平行平板间的流体,流速分布呈直线,而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速度分布呈抛物线形。
如下图所示:
(1)牛顿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内摩擦力假说———牛顿内摩擦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dy
du u
=内F (2)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称为切应力,以τ表示,单位为Pa。
dy
du u
=τ 式中的流体动力黏度μ表示流体黏性的大小,它决定于流体的种类和温度,通常也称为黏度或动力黏度。
流体黏性除用动力黏度μ表示外,还常用运动黏度ν表示,单位为m2/s。
液体的运动黏度见表1-4,水的黏度见表1-5,一个大气压下空气的黏度见表1-6。
p
μ
ν=
牛顿内摩擦力定律只适用于部分流体,对于某些特殊流体是不适用的。
把符合牛顿内摩擦力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不符合的称为非牛顿流体,如泥浆、血浆、油漆和颜料等。
建筑设备工程领域涉及的主要是牛顿流体。
第二节 流体的压缩性和热膨胀性
1、流体的压缩性和热膨胀性
流体受压时,体积缩小、密度增大的性质称为流体的压缩性。
流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的性质称为流体的膨胀性(即热胀性)。
流体膨胀性的大小用膨胀系数α(1/K 或1/℃)来表示,热膨胀系数表示单位温度所引起的体积相对变化量,即:
dT
dV
V01=
a
流体压缩性的大小一般用压缩系数β(单位为Pa-1)来表示。
压缩系数是指单位压强所引起的体积相对变化量,即:
dp
dV
V01-
=β 气体为可压缩流体,若在一定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则两个稳定状态之间的参数关系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确定
T2
p2V2
111=T V p 2、流体的惯性
流体具有反抗改变其原有运动状态的物理特性,即惯性。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运动状态的任何改变都必须克服惯性的作用。
质量是衡量惯性的唯一尺度。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3、表面张力
因为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称为表面层。
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这种表面层分子间的拉引力称为表面张力。
水的毛细升高造成的误差是正的,水银的毛细降低所造成的误差是负的,如图1-3所示。
式中:
h—毛细升高,单位为mm;
d—玻璃管内径,单位为mm。
管的内径越小,毛细管升高或下降的值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