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黎明共舞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驻马店实验小学晨诵读本(三年级上)写在前面的话(代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个规定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
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当代教育的新要求和素质教育的精神,自2010年9月起,我校开始进行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酝酿三载,编纂一年,这套诵读小册子终于施施然来到大家面前。
它含羞带怯,等待着师生们的品读和品评。
诵读是中国传统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
口到、眼到、耳到、心到,通过反复诵读,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积累知识,获取人生的启迪和处世的智慧。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实验者还给晨诵起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叫做“与黎明共舞”。
而我们学校所倡导的幸福教育理念中,营造书香校园一直是重中之重,而晨诵,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教育界关于儿童的语文学习众说纷纭,各种主张各执一词。
读经、素读、本色语文、情智语文、诗意语文、十二岁之前的语文……各种精彩的背后,我们又常常看到死记硬背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虽然说童年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但儿童不是容器,也不能仅仅为遥远的“成功”活着。
儿童教育的原则,应该是基于每一个儿童身体发展、精神生命发展的需要,在恰当的时机给他必要而适宜的营养和滋润。
为此,教材编写小组的成员们在各种学说之间涵咏流连,撷取的,尽可能是各家之长。
因为在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里,古今中外,有太多熠熠生辉的名字,又留下太多辉煌灿烂的篇章。
于是,我们从儿童学习母语的需要出发,我们精选出经典的、诗性的文本,让孩子们在日不间断的诵读中体会语言的节奏和生命的节律。
从童谣童诗开始,浅近的古诗、中华古老文化的诗词经典、外国优秀的现代诗文,六年一贯,日有所诵,走一条缓坡上行的积学修心之路。
我们想将孩子们小小的生命之流,融入民族文化、人类文化的河流的过程,既古今贯通,又中西贯通;我们想让孩子们在“有我”的诵读中,享受母语,享受当下,享受阅读的喜悦,享受生命的成长。
“与黎明共舞”,开展晨诵经典教学活动作者:陆春红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8年第8期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学校附属小学陆春红【摘要】在小学语文晨诵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诵读经典文学,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通过摘选诗文佳句的方式能让校本诵读教材更加完善;通过规范诵读仪式的方式能让学生产生敬畏意识;通过搭建平台展示的方式能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这些方法都能让晨读活动变得更有效。
【关键词】晨诵经典阅读小学语文“一日之计在于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晨诵时间,促使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则能让学生提高诵读质量,更深刻地感受国学经典作品的魅力。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能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摘选诗文佳句,编撰校本教材为了丰富学生的诵读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组织编撰校本教材。
在校本教材的编撰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课本中所学习的经典诗词相关联的其他诗词经典作品,融入到校本教材中。
又或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一些和蒙学有关的读物。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推荐活动,将自己喜欢的诗文佳句摘抄下来,推荐融入到校本教材中。
如在学习《石灰吟》《墨梅》等经典的古诗词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古诗词摘抄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摘抄到本子上,然后教师将其收集整理,将许多学生同时喜爱的作品作为诵读的重点,编入到校本教材中,而后再辅以教师的推荐篇目,然后组织学生在晨诵活动中诵读这些诗词。
如有不少学生都喜欢《登鹳雀楼》这首诗,教师则可以将其编如校本教材中,然后鼓励学生积极诵读这首诗。
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有所感悟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能从这首诗歌中获得怎样的感受。
如有学生提出:“我觉得这首诗歌告诉我们要有更远的视野,就要登上高楼。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诵读诗歌,并在诵读中思考这首诗歌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如有学生在诵读后提出:“我从中感悟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目光深远,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眼前利益。
经典诵读汇报谭艳芳一、晨诵是什么?晨诵,它是一种仪式,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它是一种气氛,一种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的气氛;它还是一种积累,一种对经典、对优美语言文字的积累。
正如晨诵榜样之一陈美丽老师所说:“通过晨诵,让孩子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流泪于天边的一丝流云。
”二、如何实行晨诵?(一)晨诵的时间:每天早读前的10或是15分钟。
(二)晨诵的内容:每周至少晨诵两次,一次是现代诗歌的诵读,一次是古典诗词的诵读。
我们的老师应在开学初对于晨诵的内容有一个统筹的安排,也就是在开学初填写晨诵周推动表,张贴于教室、备课本首页,各班还要在黑板一侧开辟“日有所诵”专栏,将每月的诵读内容记录下来,让孩子们心中有准备,视觉能看到。
(三)晨诵的课程:走进金子美玲课程,感受诗中的至纯、至真、至美,或以“在农历的天空下憩息劳作”为主题,重点实行“经典诗文”诵读,诵读人类最优秀、最经典的诗作,也能够选择泰戈尔的《飞鸟集》,纪伯伦的《先知》等,汪国真诗集、迪金森诗选等。
(四)晨诵的形式:晨诵有以下几种形式:晨间颂诗、日常诵诗、生日诵诗、情境诵诗,1、晨间颂诗①什么是晨间颂诗晨诵,提倡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是一个星期、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里,用同一首诗歌来“开启”黎明,为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
这样的诗歌,往往需要千挑万选,需要千百次地咀嚼玩味,同时,它们的数量也是极为有限的。
②如何来选择晨间颂诗在晨间颂诗的选择上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经典的诗歌。
二是选择适合中学生的诗歌。
如《千屈菜》这是一首让人读来心生感动的诗歌,也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晨间颂诗。
千屈菜/长在河岸上的千屈菜,/开着谁也不理解的花。
/河水流了很远很远,/一直流到遥远的大海。
/在很大,很大的,大海里,/有一滴很小,很小的,水珠,/还一直思念着/谁也不理解的千屈菜。
驻马店实验小学晨诵读本(一年级下)写在前面的话(代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个规定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
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当代教育的新要求和素质教育的精神,自2010年9月起,我校开始进行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酝酿三载,编纂一年,这套诵读小册子终于施施然来到大家面前。
它含羞带怯,等待着师生们的品读和品评。
诵读是中国传统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
口到、眼到、耳到、心到,通过反复诵读,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积累知识,获取人生的启迪和处世的智慧。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实验者还给晨诵起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叫做“与黎明共舞”。
而我们学校所倡导的幸福教育理念中,营造书香校园一直是重中之重,而晨诵,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教育界关于儿童的语文学习众说纷纭,各种主张各执一词。
读经、素读、本色语文、情智语文、诗意语文、十二岁之前的语文……各种精彩的背后,我们又常常看到死记硬背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虽然说童年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但儿童不是容器,也不能仅仅为遥远的“成功”活着。
儿童教育的原则,应该是基于每一个儿童身体发展、精神生命发展的需要,在恰当的时机给他必要而适宜的营养和滋润。
为此,教材编写小组的成员们在各种学说之间涵咏流连,撷取的,尽可能是各家之长。
因为在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里,古今中外,有太多熠熠生辉的名字,又留下太多辉煌灿烂的篇章。
于是,我们从儿童学习母语的需要出发,我们精选出经典的、诗性的文本,让孩子们在日不间断的诵读中体会语言的节奏和生命的节律。
从童谣童诗开始,浅近的古诗、中华古老文化的诗词经典、外国优秀的现代诗文,六年一贯,日有所诵,走一条缓坡上行的积学修心之路。
我们想将孩子们小小的生命之流,融入民族文化、人类文化的河流的过程,既古今贯通,又中西贯通;我们想让孩子们在“有我”的诵读中,享受母语,享受当下,享受阅读的喜悦,享受生命的成长。
驻马店实验小学晨诵读本(二年级上)写在前面的话(代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个规定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
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当代教育的新要求和素质教育的精神,自2010年9月起,我校开始进行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酝酿三载,编纂一年,这套诵读小册子终于施施然来到大家面前。
它含羞带怯,等待着师生们的品读和品评。
诵读是中国传统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
口到、眼到、耳到、心到,通过反复诵读,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积累知识,获取人生的启迪和处世的智慧。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实验者还给晨诵起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叫做“与黎明共舞”。
而我们学校所倡导的幸福教育理念中,营造书香校园一直是重中之重,而晨诵,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教育界关于儿童的语文学习众说纷纭,各种主张各执一词。
读经、素读、本色语文、情智语文、诗意语文、十二岁之前的语文……各种精彩的背后,我们又常常看到死记硬背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虽然说童年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但儿童不是容器,也不能仅仅为遥远的“成功”活着。
儿童教育的原则,应该是基于每一个儿童身体发展、精神生命发展的需要,在恰当的时机给他必要而适宜的营养和滋润。
为此,教材编写小组的成员们在各种学说之间涵咏流连,撷取的,尽可能是各家之长。
因为在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里,古今中外,有太多熠熠生辉的名字,又留下太多辉煌灿烂的篇章。
于是,我们从儿童学习母语的需要出发,我们精选出经典的、诗性的文本,让孩子们在日不间断的诵读中体会语言的节奏和生命的节律。
从童谣童诗开始,浅近的古诗、中华古老文化的诗词经典、外国优秀的现代诗文,六年一贯,日有所诵,走一条缓坡上行的积学修心之路。
我们想将孩子们小小的生命之流,融入民族文化、人类文化的河流的过程,既古今贯通,又中西贯通;我们想让孩子们在“有我”的诵读中,享受母语,享受当下,享受阅读的喜悦,享受生命的成长。
让英语早读与黎明共舞摘要早读是英语学科组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早读时间选取合理的材料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课文理解及语法概念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示范、纠正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用英语表达,从而调动学生能够全员、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
关键词早读的重要性早读材料的选取早读方式灵活多样“这儿的黎明静悄悄。
”用这句话来形容职业中学的英语早读课,真是一点也不为过,英语早读课比自习课还要安静。
因为英语学习对大部分同学来说都是非常头疼的事。
他们想学好英语,但无从着手、不敢开口。
导致早读时有打瞌睡的、有抄作业的,中间或许有着几个认真的同学传来断断续续的朗读声。
经常是老师刚提醒完他们要大声朗读,一转过身去教室里又恢复了原样。
一、让学生明白早读的重要性(一)早晨空气清新,人的精力就像刚上紧的发条——充沛而且旺盛。
从记忆的角度来说,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在这个阶段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加强早晨诵读的力度,对英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早晨大声的朗读,不仅可以解决语音辨别能力差、语流连贯能力弱等问题,而且还能提高发音的标准、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还有利于语感的培养、词汇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良好的早读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每天早晨让学生放松心情去读学过的课文,孩子会从中注意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于是粗浅的记忆和背诵就变成了细致的玩味,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不一样。
每天大声朗读背诵半个小时,还可以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
以前不会读的东西会读了,认不得的单词认得了,上课自然胆子就大了,敢回答问题了,自信自然也就有了。
所以早读不但能改善自己英语学习的状态,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与黎明共舞作者:刘海燕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07期【摘要】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念,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向教育行动。
【关键词】新教育;阅读;实践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所以,新教育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的复合课程。
它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与黎明共舞。
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拥抱晨曦,相约黎明,把自己的每一个日子……用诗照亮……这学期我们全校继续开设了晨诵课,所以我也以这首诗作为开启诗,开始今天的感悟。
在晨诵课上,我们除了进行开启诗,复习诗,新学诗这些教学环节外,我们还给好多诗歌配了好听的音乐。
一、学会欣赏了每天早上,我们听着优美典雅的音乐;朗诵着千挑万选的诗歌;欣赏着色彩缤纷的画面,孩子们的心是那么的天真纯净,他们陶醉于音乐中、回味于诗歌中、留恋于画面中。
他们学会了欣赏,同时也感悟到了音乐和画面的美。
对于那些孩子们特别喜欢的诗歌,我们还特意进行了仿写创作训练。
二、变得懂事了晨诵课上,我们诵读了《可爱的女孩》、《我们想要的男孩(女孩)》。
例如:我想做这样的男孩琦越男孩……诚实坦白从不撒谎,长辈说话认真倾听,关心集体从不丢分,对待同学和睦相处。
尊老爱幼关心他人,从不打架也不骂人,危险游戏从来不做,书写工整人人喜欢。
废纸垃圾从不乱扔,有了错误及时改正,热爱劳动值得信赖,从不旷课也不迟到。
我就要做这样的男孩。
琦越的家长看了儿子写的诗后,这样评价道:“有了好的想法一定要去努力实现,相信你一定会成为这样的好男孩。
”张嘉慧的妈妈读了女儿写的《我想做这样的女孩》后,这样写道:“妈妈想你一定能说到做到。
”我想孩子们的心灵在诵读的基础上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三、富有爱心了在学习了《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首诗后,我也让孩子们进行了仿写诗活动。
与黎明共舞——新教育经典晨诵
一、晨诵的内涵
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
从时间上来讲,一般在每天早读前的15—20分钟。
我们认为,晨诵的意义有四:
晨诵是一种仪式,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
说到仪式,新教育非常注重仪式的作用,因为生命是需要仪式的。
孩子的生命中有许多重要的时刻,比如生日,比如开学等等,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内容,这些重要的时刻都会成为形式。
晨诵就是要点亮孩子生命中这些重要的仪式,让孩子的生命充满诗意。
比如开学的第一天就是一个学期中第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孩子有了新的班级,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就需要一个仪式让孩子充满对新学期的向往,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在五年级的开学仪式上,老师深情地将《你们的名字》这首诗诵读给孩子: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们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们的名字,画你们的名字,而梦见的是你们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们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们的名字。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们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们的名字。
刻你们的名字!刻你们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们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古木时,呵呵,多好,多好,你们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们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们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呼唤你们的名字。
在诗的最后教师将全班学生的名字一一读出,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了一棵大树,给这棵树取名为班级树,告诉孩子们你们的名字从今天开始就刻在这棵大树上了,会一天天长大起来,茁壮起来。
你们的名字也将会刻在老师的心里,一天天长大起来,一天天闪亮起来!让孩子们在这样朴素而感人的仪式中感受到自己在新老师、新班级的地位,从而铭记住这个难忘的日期,充满信心地走向新的学期新的生活。
这是晨诵的意义之一,它是一种仪式.
晨诵是一种氛围,一种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的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没有人是可以置身诗外的。
《早安,小松鼠》是新加坡诗人刘可式的一首儿童诗。
在晨诵中,伴随着清晨的阳光,当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展现在眼前,面对这一灵动的生命,师生一齐诵读:
早安,小松鼠,
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
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七彩的跳跃,
嚼成松子的果香
接下来,我们改变一种方式,变成师生问好的形式,老师和班中的孩子们,一起诵读这首诗:老师:早安,孩子们
孩子们:早安,老师
老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
孩子们: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你
老师: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七彩的诵读,嚼成书本的芳香。
孩子们: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粉笔的舞蹈,嚼成知识的芳香。
一遍遍的诵读,孩子们更加喜欢这首儿童诗,接着老师抛砖引玉!把诗送给班里的一名学生,这轻松愉悦的友好氛围感染了每一个孩子。
最后老师顺势引导孩子们把这首诗送给自己的伙伴.孩子们一个个跑出座位,把这首他们喜欢的儿童诗送给了小伙伴。
早安,(宋雨澄、郭书豪、姚佳宜、李昕咏、段晓宇……)
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
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七彩的诵读,
嚼成书本的芳香
又一个黎明就这样欢快温馨的开始了,教师、学生、诗歌之间融为一体,带给每一个孩子精神上愉悦。
这是晨诵的意义之二,它是一种氛围。
晨诵是一种精神,一种来自于老师自身的感染、传递以及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欣赏,师生能以崭新的、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一天。
所以说,晨诵诗歌的诵读不同于语文学科的诗歌学习。
语文学科强调学生对诗歌知识与技能的精确掌握,对诗歌的准确理解;而晨诵重在强调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以及诗歌对生命的滋养,强调的是学生的精神状态。
《向着明亮那方》是日本诗人金子美玲的一首小诗:
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夜里的飞虫啊。
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都会的孩子们啊。
教师只需把这样的诗歌在某个阶段的每个早晨带着学生们一起诵读,即使什么语言也不说,带给学生精神的鼓舞也是巨大的。
晨诵的意义之三,它是一种精神,晨诵还是一种积累,一种对经典、对优美语言文字的积累,这一点无需多做说明。
总而言之,通过晨诵,能够让学生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二、晨诵的内容
晨诵的内容是丰富的,只要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无论是古典诗词、现代诗歌,还是散文,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纳入晨诵的范围。
词句优美、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这是新教育晨诵的三个基本特点。
新教育晨诵内容的选择遵循两个原则:
1、童年是一段彩色的阶梯。
新教育认为:“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
”晨诵的内容的选择遵循此规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按照从“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顺序,从童谣、儿歌开始起步,随后是大量优秀的儿童诗和浅易五言绝句的诵读,像三年级的孩子将走进金子美玲课程,感受诗中的至纯、至真、至美,或者进行金波儿童诗的诵读。
在四年级的时候以“在农历的天空下憩息劳作”为主题,重点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到了六年级,则以更广阔的视野,诵读人类最优秀、最经典的诗作,比如泰戈尔的《飞鸟集》,纪伯伦的《先知》等。
说白了,就是说,晨诵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与孩子当下的生命紧密相连。
(1)所选诗歌与季节相结合: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物象,教师要让学生在不用的季节通过诗词领略生命与自然的不同精彩。
比如在夏天,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诵读的诗歌有:
夏天的景《雷声和闪电》、《夏日的太阳》,
夏天的物《蜻蜓》、《萤火虫》,
夏天的事《初夏睡起》《山亭夏日》《观游鱼》《采莲曲》等。
(2)所选诗歌与重大节日相结合:在妇女节、植树节、母亲节、儿童节等节日我们要选择属于各个节日的诗,带给孩子。
如在母亲节的时候,低段孩子为妈妈诵一诵:
《妈妈的爱》妈妈的爱/像草原,我是小羊,怎么跑也跑不到边。
妈妈的爱像蓝天,我是小鸟,怎么飞也飞在里面。
高段孩子用心的品一品:
《母亲的爱》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芨芨草上的露珠又圆又亮/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四月的日子半是灿烂半是辉煌/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我们的快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的深深的忧伤/我们可能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让孩子感受母爱的伟大。
(3)所选诗歌与儿童心理相结合:儿童的心理世界是个五彩缤纷,但变化莫测的世界,那么诗歌的选择也要契合儿童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
像六年级的孩子马上就要毕业了,可以让他们诵些珍惜小学阶段珍贵的友情的诗,如《男孩子和女孩子》;感谢师恩、感怀母校的诗,如《无题》
三、晨诵的技巧
晨诵和学科教学一样,也是有一些技巧的,通过有效地理解诗意,继而有效提高晨诵的效果。
①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帮助孩子理解诗意
读的形式一般有:分角色读、个体读、小组读、唱读引读\添补等,我们重点来说说引读和添补读两种形式。
四、晨诵的建议
(1)晨诵贵在坚持,在于形成一种习惯,一周或一短时间结束后可以将所诵读过的日常诵诗串在一起,进行一个小小的庆典。
(2)晨诵诗不强求学生背诵,它注重的是“诵”,而非“背”。
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背诵,一些诗歌学生自然能熟读成诵。
(3)教师用自己的声音,唤醒每一首被我们选择的日常诵诗。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不能置自身于诗歌之外,而且要更加地投入,惟有自己的投入才能带动孩子们对诗歌的热爱,对黎明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所以老师的声音就是最大的引领,这种引领不是说声音多大就引领的多好,而是教师要能把握好诗的基调,诗热烈晨诵就热烈,诗宁静晨诵就宁静,诗朴素晨诵便朴素,诗沉默晨诵就沉默,通过我们用生命对诗的理解,来范读,来领唱。
(4)处理好诵读与感悟、个体读与齐读的关系:诵读为主,感悟为副。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反复的诵读中自然获得感悟,在不断的深入感悟中提高诵读的水平。
对于个体读和齐读的比例安排是根据诗歌内容合理采用个体读及齐读。
自由单独的吟诵要多于集体的齐诵。
要让每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自我的存在。
(5)运用课件进行晨诵的老师要注意:制作和运用课件的时候如果不是特别的诗句,最好在学习的时候不宜出现图片,否则会影响儿童在头脑中用文字构建画面。
图片在复习诗的时候运用比较合宜,学习完后,配上漂亮的画面,给他更美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动画动作不要设置得过多,过于花样,这样都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注意上的干扰,从而把对诗歌的注意拉向对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就违背了晨诵的宗旨。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晨诵是日常的课程而不是偶然的表演,晨诵是岁月的积淀而不是一堂课的作秀,晨诵强调当下的感受而不是机械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