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语言使用间接性的解释
• SA 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间接性来源于话语的词汇) 语义 结构, 例如:Can you pass me the salt? 这句话从表面 看是询问对方是否有能力把盐递过来, 但实际的言外之力 却是请求对方做这件事, 询问是次要的言外行为, 请求才 是主要的言外行为。它把话语当作第一位的,把语境、使 用者以及交际效果当作第二位的。
PA 是一种宏观的人类交际行为理论, 以行为对交际产生的 实际效果为中心, 把言语交际看作社团成员之间的社会) 文 化行为, 突出语境特别是社会、文化语境的重要作用, 认为 在“制度化了的社会活动中”, 情景(如教学、看病、茶会) 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预先规定了言语的使用, 即依照情景,交 际者彼此期待对方使用某些话语, 这些话语将被认为是可 以接受的。 在情景中实施的SA 就是PA, 但PA不一定是SA, 因为PA也 可以通过身体动作甚至“沉默”这种行为得以实施。 换句话说, PA理论将语用研究重心由微观层面的言语本身, 转向宏观层面的、以言语为主的交际行为发生的情景及其 蕴涵的行为可能性以及实际的行为和行为效果。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A and SA
• PA is belong to macropragmatics
• 讨论的是“社会文化层面对语 言运用者言语运用的宏观调控 中所体现的语用问题” • PA 的行为则指主要通过语言进 行的社会交往活动, 它包括说 话, 也包括如表情、动作等在 内的其他交际行为, 在情景中 言语和其他交际行为的地位是 平等的。
• SA is belong to micropragmatics
• 根据徐盛桓的观点, Mey 的微 观语用学是在“话语运用的层 次”上, “围绕着对语言符号 在言谈交际中的指称和意义中 的‘意图’的理解而展开的语 用学课题的讨论” • SA的行为专指说话, 即使用语y认为SA 的解释方向是由里及外的, 即从话语出发, 考察语言的使 用和理解, 而PA 的解释方向则是由外及里的, 即从语言使用和理解 的情景出发, 考察人们的交际自由与制约以及因之而决定的交际行为 的可能性和实际行为。 • SA以话语为中心,把言语交际这种人类活动完全看作个人行为, Mey认 为这种单纯的语言或思维理论不能解释具体情景中语言使用者的行为, 而对交际做语用考察时必须时刻考虑在特定情景中交际者各种交际行 为的可能性, 这就必然引出一个结论即必须用行为理论才能真正解释 语言使用现象, 或者说语用理论本质上必须是行为理论, PA就是这样 一种行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