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管理方法与工具
- 格式:pptx
- 大小:8.63 MB
- 文档页数:93
班组计划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统计工具方法可以更好地进行计划的制定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班组计划管理常用的统计工具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些统计工具方法。
一、帕累托图帕累托图是一种用来展示问题的严重程度或原因的统计图表,它对问题进行分类,并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以便确定解决问题的重点。
在班组计划管理中,可以使用帕累托图来分析耗时最长的工作环节,以及造成计划延误的主要原因,进而针对重点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二、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通过横纵坐标上的点来展示数据之间关系的图表,可以用来寻找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在班组计划管理中,可以使用散点图来分析计划执行过程中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工作量与完成时间的关系,从而为制定合理的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三、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以长方形的长度来表示数据频数分布的统计图表,可以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和趋势。
在班组计划管理中,可以使用直方图来分析计划执行中的工作量分布情况,比如不同工作量区间的频数分布,以及工作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帮助班组管理者更好地把握工作量的分布规律,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四、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来监控过程稳定性和识别异常的统计图表,可以帮助班组管理者及时发现和处理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在班组计划管理中,可以使用控制图来监控计划执行过程中关键指标的变化,比如工作进度、质量指标等,及时发现偏离控制线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计划执行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五、巴雷图巴雷图是一种用来展示数据相对大小和构成比例的统计图表,可以帮助班组管理者更直观地了解和比较不同部分在整体中的贡献度。
在班组计划管理中,可以使用巴雷图来分析不同工作环节的工作量占比情况,以及不同因素对计划执行的影响程度,为调整计划和优化资源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是班组计划管理常用的统计工具方法,它们可以帮助班组管理者更好地分析和管理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和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班组工具管理制度班组工具管理制度是一种管理班组工具的制度,旨在规范班组工具的使用和管理行为,加强工作效率、保障工作安全,同时也能保证班组工具的长期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的维护成本。
一、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各个班组,特别是具有较为多而杂工作环境和多样化工作类型的班组,如制造车间、机械加工班组、钳工班组等企业班组。
二、工具的管理(一)工具管理人员每个班组应当配备专门的工具管理人员,负责工具维护和修理、保养、检修和库存管理等工作。
工具管理人员要在订立工具管理计划和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企业的工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工具的存储班组应当建立统一的工具仓库,进行分类、编码存储和管理,班构成员必需依照工具管理人员的管理规定,将工具归还至对应的工具仓库内。
(三)工具的使用1.班构成员必需在工具的使用前确认其是否符合要求。
对于有损坏,必需由工具管理人员进行检修或维护和修理后方能使用,以免造成安全隐患和工序污染等问题。
2.班构成员在使用工具时,要对工具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和保护,不可进行暴力操作或乱丢乱放,以避开丢失、损坏等问题。
3.班构成员应当在工具使用完毕后,进行清洗、归位,并向工具管理人员汇报工具使用情况,以便后续的维护和管理。
(四)工具的维护和修理1.工具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班组工具进行检修和维护,适时处理工具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其正常使用。
2.在工具检修和维护的过程中,工具管理人员应当适时更新工具库存记录,并对内部需要报废的工具或问询进行报废或替换,以保证工具使用效果。
3.工具维护和修理和维护过程中,需要进行使用人员的培训,对班构成员进行使用保养方面的引导,避开再次显现同样问题。
三、工具的保养(一)表面清洗对于工具表面的污垢,可以采纳清洗剂、水以及特定的工具进行清洗,保证工具的耐用性和清洁度。
(二)润滑保养1.润滑油、润滑脂、防锈剂等化学品保持良好的瓶盖及密封,避开污染或挥发失效。
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的化学品,需要特别标记标签明确使用状态适时进行替换。
班组设备与工具管理是指在企事业单位中,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种,对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良好的设备与工具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一、设备与工具管理的重要性设备和工具是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生产要素,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和科学地管理设备和工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避免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设备和工具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和工具的选购: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以及工作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设备和工具。
考虑设备的品牌、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分析,选择最适合的设备和工具。
2.设备和工具的分类管理:根据设备和工具的不同特点和用途,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管理。
根据管理的需要,可以按照功能、用途、规格、型号等进行分类。
对不同类别的设备和工具进行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设备和工具的清查与维修:定期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清查和维修,保证设备和工具的完好和正常运转。
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和工具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和工具存在的问题。
对于有故障的设备和工具,要及时修理或更换,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设备和工具的培训与使用:对使用设备和工具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提供详细的设备和工具使用说明书,并组织培训课程和实际操作演练,使员工能够熟练掌握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技巧。
5.设备和工具的更新和淘汰:不断跟踪设备和工具的技术发展和更新,及时淘汰老化和性能不佳的设备和工具,通过更新设备和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班组设备与工具管理的具体措施设备与工具管理需要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管理的规范和有效。
以下是班组设备与工具管理的具体措施:1.编制设备与工具清单:对班组中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清单编制。
车间班组的工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车间班组的工具管理工作,提高班组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保护和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车间班组工具管理的基本要求1. 车间班组应当建立健全工具管理制度,对班组工具进行全面统一管理,做到明码标价、合理配置。
2. 负责人应当加强对班组工具的管理和使用,维护工具的整洁、完好和安全。
3. 负责人应当注意做好班组工具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及时维修、更换损坏的工具。
4. 鉴定清查班组工具时,应当全员参与,做到实名制管理,并对上交、领用情况进行登记。
5. 对于未经许可私自挪用或私自调换班组工具的行为,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第三章班组工具管理的组织架构1. 车间班组应当设立专门的工具管理岗位,负责工具的清查、维护和合理使用,并对班组内的工具寄售进行监督和管理。
2. 工具管理岗位下设班组工具管理员,负责统一管理、清点、保管和使用班组内的各类工具,对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具的安全使用和及时维护。
3. 工具管理员应对班组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在每月月底提交工具使用情况及清查表,由车间班组领导进行审查。
第四章班组工具管理的具体要求1. 负责人应当做好工具的登记、编号管理,对每一把工具都进行登记挂号和编号,并有专人进行监管,并建立工具使用情况档案。
2. 负责人应当妥善保管好工具柜、工具箱、工具架等工具存放设施,保证工具的安全存放。
3. 负责人应当对每一把工具进行定期的巡视和保养,确保工具的完好无损。
4. 负责人应当协助工具管理员做好班组工具的清点和统计工作,确保工具使用情况的真实有效。
5. 负责人应当对班组内的工具使用行为进行严密监管,对私自挪用工具或私自调换工具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6. 负责人应当对班组工具使用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使其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流程。
7. 负责人应当对工具的损坏、丢失等情况进行及时汇报,并积极配合工具管理员进行调查处理。
班组设备与工具管理在生产制造现场中,班组设备和工具是生产车间中必不可少的物资,也是生产流程中的重要资源。
因此,班组设备和工具的管理是生产车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组设备和工具管理包括出入库管理、借还管理、检查修理管理以及更新升级管理等方面。
合理有效的设备和工具管理可以为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一、出入库管理1.1 设备和工具的入库设备和工具的入库是管理班组设备和工具的第一步。
在入库前,应该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和工具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后才能进行入库操作。
然后才能为设备和工具编制详细的档案资料,内容包括设备和工具的型号、规格、数量、购买日期、出厂编号以及工具的用途和适用范围等信息。
入库后,还要对设备和工具进行分类和标架编号,以便于进行后续的管理和查找。
1.2 设备和工具的出库设备和工具的出库应该是在出库单的指导下,由专人进行操作,并将设备和工具的详细相关信息进行记录。
同时,出库单也要得到相关领导和仓库管理人员的签字确认。
当设备和工具出库之后,还应该进行设备和工具现场的检查,确保设备和工具在运输过程中状况良好。
二、借还管理班组设备和工具的借还管理包括对设备和工具的分发与归还管理。
要保证借出设备和工具的安全和完好,可以对借出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拍照留存档案,以揭示出借方和借入方的责任。
2.1 设备和工具的分发管理班组设备和工具的分发需要在经过比较考虑的基础上进行。
对于新的设备和工具,可以先进行试用,或者进行轮流使用。
而对于老化损坏的设备和工具,需要进行检查修理或者进行更新升级。
2.2 设备和工具的归还管理班组设备和工具的归还,也是班组设备和工具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归还设备和工具之前,应当进行清理和检查并确认设备和工具的安全状态。
三、检查修理管理对于班组设备和工具,出现异常情况或者设备故障,需要进行维修和保养。
一旦发现设备和工具存在故障,应该立即通知仓库和有关领导,以便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
一、目的为了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确保班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提高班组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班组所有安全工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三、安全工具的分类1. 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耳塞、手套、防护服等。
2. 工作工具:如扳手、螺丝刀、钳子、斧头、锤子等。
3. 安全检测设备:如电压表、电流表、绝缘电阻测试仪等。
4. 紧急救援工具:如灭火器、急救箱、防毒面具等。
四、安全工具的使用与管理1. 安全工具的领用:班组员工需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向班组负责人提出领用申请,经批准后领取。
2. 安全工具的检查:班组负责人应定期对安全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3. 安全工具的保养:班组员工在使用安全工具后,应进行清洁、保养,发现损坏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4. 安全工具的维护:班组负责人应定期对安全工具进行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
5. 安全工具的回收:班组员工使用完毕后,应将安全工具放回指定位置,不得随意丢弃。
五、安全工具的存放与保管1. 安全工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火、防盗的专用仓库内。
2. 存放时应分类摆放,便于查找和使用。
3. 安全工具的标签应清晰可见,标明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
4. 安全工具的仓库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防盗设施。
六、安全工具的报废与更新1. 安全工具达到使用寿命或性能不符合要求时,应予以报废。
2. 报废的安全工具应经班组负责人确认,并做好记录。
3. 报废后的安全工具应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4. 需更新的安全工具,应由班组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经批准后进行更新。
七、安全教育与培训1. 班组负责人应定期组织班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新员工上岗前,应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其了解并掌握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工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和报废等。
八、监督检查1. 班组负责人应定期对安全工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班组管理必备工具与模型方法在班组管理中,有许多工具和模型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班组的效能和表现。
以下是班组管理必备的一些工具和模型方法。
1. GROW模型:GROW模型是一种用于辅导和引导员工发展的工具,在班组管理中也能很好地应用。
GROW模型包括四个阶段:目标(Goal)、现状(Reality)、选项(Options)和意愿(Will)。
通过运用这个模型,管理者可以引导班组成员制定明确的目标,了解现状,探讨可行的选项,并鼓励他们采取行动来实现目标。
2.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规划工具,在班组管理中也非常有用。
SWOT分析包括评估班组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通过进行SWOT分析,管理者可以了解班组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措施,提高班组的竞争力。
3. 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适用于各种组织和管理环境,包括班组管理。
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
通过这个循环,管理者可以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结果,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行改进。
这种循环的重复和反馈可以帮助班组不断提高效能和表现。
4. 5W1H方法:5W1H方法是一种提问技巧,可以帮助管理者澄清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
5W1H代表了“What(什么)”、“Who(谁)”、“Where(哪里)”、“When(何时)”、“Why(为什么)”和“How(如何)”。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管理者可以全面了解问题的本质,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5. SMART目标:SMART目标是一种明确和可量化的目标设定方法,在班组管理中非常有用。
SMART代表了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 (可衡量的)、Achiev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和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班组管理必备工具与模型方法班组管理是指对一个工作班组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管等工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目标。
班组管理必备工具和模型方法是指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工具和方法,能够提高班组的效率和绩效。
下面是一些班组管理必备工具和模型方法的介绍:1. 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lan-Do-Check-Act,PDCA):PDCA是一个持续改进的管理循环模型,可以帮助班组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执行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行动,不断迭代改进工作流程和绩效。
2.甘特图:甘特图是一种时间管理工具,用于展示任务分配和进度安排,可以帮助班组成员清晰了解任务的时间要求和重要性,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3.班组例会:班组例会是一个定期的会议,用于沟通和协调班组成员之间的工作,分享进展和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和协调各种问题,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
4. 问题分析工具:包括5W1H、鱼骨图等。
5W1H是指“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ere(在哪里)、who(由谁负责)、when(何时)、how(如何)”,通过使用这些问题,可以帮助班组成员全面分析问题,找出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鱼骨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用于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有助于班组成员深入了解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5.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指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来评估和追踪进展。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绩效指标,可以提高班组成员的工作动力和效率,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和达到预期目标。
6.班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可以激励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团队的绩效和效率。
例如,可以设定目标绩效考核指标,根据绩效结果给予奖励或提升机会,以激励班组成员积极工作。
7. 故障分析和改正预防(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FMEA是一种系统性的故障分析方法,可帮助班组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故障和错误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班组设备与工具管理是指对班组所需的设备和工具进行合理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班组设备与工具管理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减少设备损坏和故障,降低维修与更换成本。
班组设备与工具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设备与工具的采购、保养、维修、保管、更新与淘汰等方面。
以下将就这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备与工具的采购班组设备与工具的采购应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制定采购计划,明确设备和工具的种类、数量、质量要求等。
采购过程中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同时,还要与供应商协商好售后服务和质保期限等事项,并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
二、设备与工具的保养定期对设备和工具进行保养是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正常运转的关键。
保养工作主要包括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测等方面。
清洁是保养的基础,应定期清理设备和工具的灰尘、油垢等污物,并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润滑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应按照设备和工具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润滑剂进行润滑。
调整是指对设备和工具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以保持其工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检测是通过检查设备和工具的各项指标和功能是否正常来判断其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
三、设备与工具的维修设备和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或损坏,及时维修是保证工作进行的关键。
班组应制定相应的维修方针和程序,明确责任人和维修流程。
同时,要建立设备和工具的维修记录,记录维修时间、方式、费用以及维修结果等信息,便于后续的追溯和统计。
四、设备与工具的保管设备和工具的保管要求准确无误的记录设备和工具的数量、型号、规格、使用情况等信息,确保设备和工具的流转和使用情况能够一目了然。
根据设备和工具的特点和保管要求,制定相应的存放和保管措施,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对于重要设备和工具,可以有专门的保管人负责,实行定时巡查和点检,确保设备和工具的正常状态。
五、设备与工具的更新与淘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设备技术的更新换代,一些老旧的设备和工具可能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工作需求。
一、目的为规范车间班组工具管理,提高工具使用效率,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车间班组内部所有工具的管理。
三、管理职责1. 班组长:负责本班组工具的管理工作,确保工具的完好、清洁、整齐、高效。
2. 工具管理员:负责工具的采购、验收、分发、回收、保养等工作。
3. 班组员工:负责使用工具时的正确操作、爱护工具、及时反馈工具问题。
四、工具管理制度1. 工具采购(1)班组长根据生产需要,制定工具采购计划,报车间主管审批。
(2)工具管理员根据采购计划,负责工具的采购、验收、入库等工作。
2. 工具验收(1)工具验收应严格按照采购计划进行,确保工具数量、规格、质量符合要求。
(2)验收不合格的工具,应及时退回供应商,并要求更换。
3. 工具分发(1)工具管理员根据班组长要求,将工具分发给班组员工。
(2)分发工具时应做好记录,包括工具名称、规格、数量、领用人等信息。
4. 工具回收(1)班组长负责监督本班组员工使用工具后的回收工作。
(2)工具管理员负责定期对工具进行回收、整理、清点。
5. 工具保养(1)班组员工应按照工具使用说明书和保养要求,对工具进行日常保养。
(2)工具管理员定期对工具进行检查、保养,确保工具性能良好。
6. 工具报废(1)工具出现严重磨损、损坏、无法修复等问题时,应及时报废。
(2)报废工具需经班组长、车间主管批准后,由工具管理员负责处理。
五、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工具管理制度,爱护工具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工具管理制度,损坏、丢失工具的员工,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由车间主管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班组常用质量管理七种工具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时,要善于运用各种科学工具收集质量数据,并进行分析改善,以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使用而且非常实用的工具有以下七种,作为班组长要充分的掌握这些工具,并将其带到实际工作中去。
一、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数据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其科学性的体现,因此在做质量管理时,必须非常重视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制订适合本班组、本岗位工作特点的统计分析表和措施计划表。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排列图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纵坐标、一条曲线和若干直方形组成,其中两个纵坐标分别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和频率(百分比);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各个因素的排列顺序是以对质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左到右排列;曲线表示各个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称之为“帕累托曲线”。
帕累托曲线通常把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分为三类:1.A类:主要因素:累计百分数在0~80%的因素;2.B类:次要因素:累计百分数在80%~90%的因素;3.C类:一般因素:累计百分数在90%~100%的因素。
三、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又叫树枝图、鱼骨图或是特性要因图,因果分析图是寻找质量问题真因的有效手段。
因果要因图是根据针对的质量问题这个“果”,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因”,通常从五大方面进行分析,即人、机、料、法、环,逐层分解,将大原因具体化为若干个中原因、小原因,直到可以制定有效的措施为止。
四、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分类法,是针对很多性质问题纠缠在一起的情况进行分析影响质量(或其他问题)原因的方法。
其原理是先将原始数据根据不同进行分类,把条件、性质相同的数据归纳在一起,在数据分析时将其反映的问题显现的更加突出、明显,以利于更高效的寻找问题根源,对症下药。
企业中处理数据常按以下原则分类:1)按不同时间分:如按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日期进行分类;2)按操作人员分:如按新、老工人、男工、女工、不同工龄分类;3)按使用设备分:如按不同的机床型号,不同的工夹具等进行分类4)按操作方法分:如按不同的工作条件进行分类;5)按原材料分:如按不同的供料单位、进料时间、材料成份等进行分类。
班组的工具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工人的安全,班组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具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个班组的工具管理制度的范本。
第一部分:各类工具的分类1.1 按照用途将工具分为电工具、手工具、量具等各类。
1.2 按照使用频率将工具分为常用工具、偶用工具、罕用工具。
第二部分:工具使用规范2.1 涉及电气操作的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电工操作证的人员进行,未持证人员不得进行电气操作。
2.2 使用手工具时,需保持工具的锋利与完整,禁止使用生锈的工具。
2.3 使用量具时,需保持量具的准确性,禁止将量具用作其他用途。
第三部分:工具的领用和归还3.1 工人领用工具前,应填写领用单并经主管工程师批准后方可领用。
3.2 领用的工具应与使用情况相符,未经批准不得私自领用工具。
3.3 工具归还后,应进行清点并填写归还单,由主管工程师确认后方可归还。
第四部分:工具的维护和保养4.1 对于电工具,需定期检查电源线、插头插座等电气部分,保证电气安全。
4.2 对于手工具,需定期清洁、涂抹防锈油并保持锋利度。
4.3 对于量具,需定期进行校准,保证准确性。
第五部分:工具的报修和更换5.1 对于损坏的工具,需及时报修。
5.2 经报修后可继续使用,若修复代价过高,需要更换工具。
5.3 损坏的工具若经检查为人为损坏,需由责任人进行赔偿。
第六部分:工具的库存管理6.1 工具需要集中存放于工具库中,严禁私自存放。
6.2 对于常用工具,需存放于易取用的位置,以便随时取用。
6.3 工具库需进行定期清点,确保工具种类和数量的准确。
第七部分:责任追究7.1 对于因工具管理不善导致的损失,需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
7.2 主管工程师需对工具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7.3 工人需对自己使用的工具负责,不得私自领用、私修、私存工具。
第八部分:制度的执行8.1 对于新入职的工人,需要进行工具管理制度的培训。
8.2 对于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可由主管工程师向工人进行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