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冷战中的对峙
- 格式:ppt
- 大小:4.42 MB
- 文档页数:24
第三次科技革命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缘何发端于美国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战后初期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众多优秀的科技人才、蓬勃向上的民族创新精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巨大的市场容量等方面的优势,为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创造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二是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
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发于美国原因在于美国具备如下条件:技术条件——在思维技术方面,美物质条件——利于规模生产。
制度条件————美国人·诺伊曼等;建立了各种学会组织,科研体制多元化。
[2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和充分展开的条件下进行的,争夺科技人才的结果便同第三次科技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美国在二战中,利用战争的交往形式,争夺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带动本国人才的培养,刺激了高科技产业和科研机构的发展因而受益最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作了理论准备。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讫时间和特点1.起讫时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讫时间问题上,学者们大体持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
[4]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革“新科技革命”),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5]2.标志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不断开阔。
以往的技术革命,科学和技术是相对分离的,这就造成研究成果要经历相当长的的概括。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生产形成了统一的革命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一、俄国十月革命。
1. 背景。
-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仍然保留着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极端腐朽,社会矛盾尖锐。
-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战争期间俄国经济濒于崩溃,民众对沙皇政府的不满情绪高涨。
- 俄国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并且有自己的革命政党 - 布尔什维克党。
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策略。
2. 经过。
- 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 意义。
-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 凡尔赛体系。
- 巴黎和会。
- 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
会议被英、法、美三国操纵。
- 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但这一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理极为苛刻,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2. 华盛顿体系。
- 华盛顿会议。
- 1921 - 1922年,美、英、日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 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 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与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一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三、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 经济大危机。
- 爆发原因。
-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直接原因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是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通过详实的史料、丰富的图片,生动地展示了第三次科技的成果,旨在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科技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三次科技作为一项较为宏观的课题,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技术原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消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第三次科技的核心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其主要成果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过程。
2.第三次科技的主要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质量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第三次科技的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三次科技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第三次科技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三次科技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3.课堂讲解:针对第三次科技的主要成果和影响,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分析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1、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级格局随之结束。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
(2)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第16课经济全球化趋势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2、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英文缩写WTO)正式成立。
其宗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
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1、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
3、新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 20 世纪中期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现代科技的巨大进步,认识到科技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但对于较为抽象的科技知识,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主要标志和核心领域。
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对比前两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和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第八课美国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
生活在2017年的你因为时光倒流你回到了1971-—1999年的美国,你会看到下列哪些景象?①美国的原子能工业和军事工业发展一直良好②美国的经济一直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③美国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成果,继续对传统工业的进行改造并最终完成改造④在此期间,曾发生了经济危机,但美国仍保持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⑤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 D.①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971—-1999年的经济,1973年至1975年经济危机后经济陷入滞胀时期,不是一直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所以此时期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遭到其他势力的冲击,军事工业发展在七十年代不如苏联,所以选C项。
2.从1946年1977年的31年间,美国对西欧的直接投资增长了近60倍,跨国公司飞速发展,造成美国战后这一经济特点的主要原因有()①战时的资本积累②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③科学技术的进步④马歇尔计划的推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在二战结束初期,美国拥有战时的资本,1947年实施马歇尔计划,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国家政策的推动是造成美国经济的这一特点的,所以全选。
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④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⑤政府继续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可知考查的是二战后美国的经济,他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建立社会福利国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称为资本世界的头号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并没有完成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所以选择B项.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其主要原因是A.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大量流入美国B.美国加大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C.美国人民聪明智慧,创新能力强D.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有强大的经济后盾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我们可以知道美国在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而其他几项不是主要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初一课程历史说课稿专题说课稿初中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不是避风的港湾,而是拼搏的战场。
初中的学习更紧张,竞争更激烈,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特此__()为大家整理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初一课程历史说课稿专题,供您学习参考!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课本编排在世界近现代文化中的现代科技成就之中。
从其内容的性质来说是属于文化内容的范畴。
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此这一目内容不论从内容本身还是从高考这个角度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
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
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__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2、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学生还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
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3、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或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