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IPLV 测试与负荷组合的关系[改]
- 格式:doc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3
科学评估一台机组的运行费用既要考虑满负荷的效率,更要考虑部分负荷效率。
事实上,机组运行在满负荷的时间不到2%,98%的时间运行在部分负荷。
美国制冷空调学会(ARI)为此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一种广泛接受的科学评估方法,即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指标(NPLV)来全面评价一台机组的综合效率。
NPLV综合考虑机组在100%,75%,50%和25%不同负荷点的性能,并对不同点根据实际运行确定权重,来综合评估机组的效率水平。
中国最新颁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也包含了此综合部分负荷效率指标。
按此方法计算运行费用更科学,也更接近实际情况。
NPLV全称综合部分负荷性能。
根据美国制冷空调学会ARI550/590标准,通过对100%,75%, 50% 和25%四个部分负荷性能点加权计算得出。
NPLV的计算公式如下:NPLV=0.01*A+0.42*B+0.45*C+0.12*D其中A,B,C,D分别代表机组在100%,75%, 50% 和25%四个点的COP值。
IPLV和NPLV一、计算方法和意义IPLV : Integrative Part Load Value,即ARI标准工况下综合部分负荷值。
NPLV: No-standard Part Load Value ,即非ARI标准工况下部分负荷值。
注解:12、一般计算取100%,75%,50%,25%四个负载下的数值进行计算。
根据ARI550-98、ARI560-98、ARI590-98规定IPLV计算公式。
性能系数IPLV计算:IPLV=1/(0.01×A+0.42×B+0.45×C+0.12×D)能耗系数IPLV计算:IPLV=1/(0.01/A+0.42/B+0.45/C+0.12/D)A——100%制冷量时的性能系数COP。
(kW/kW)B——75%制冷量时的性能系数COP。
(kW/kW)C——50%制冷量时的性能系数COP。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测试方法问题的讨论1 前言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以下简称多联机)是指一台室外机通过配管连接两台或两台以上室内机,室外侧采用风冷换热形式、室内侧采用直接蒸发换热形式,多联机是一种一次制冷剂空调系统,它以制冷剂为输送介质,室外主机由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和其他制冷附件组成,末端装置是由直接蒸发式换热器和风机组成的室内机。
一台室外机通过管路能够向若干个室内机输送制冷剂液体。
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制冷剂循环量和进入室内各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可以适时地满足室内冷、热负荷要求,多联机系统具有节能、舒适、运转平稳等诸多优点,而且各房间可独立调节,能满足不同房间不同空调负荷的需求。
近年来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在个别地区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家装多联机逐步走入平常百姓家。
从2005的测试数据看当时多联机的名义工况(室内温度干球27℃湿球温度19℃,室外温度35℃)的能效比大部分在2.0左右,IPLV(C)在2.8到左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不节能的产品。
伴随直流变频、数码涡旋、电子膨胀阀技术的运用,同时多联机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的实施,大大的促进了多联机的能效水平的提高,名义制冷工况下能效比平均达到2.8左右,甚至有的达到了3.0以上,IPLV(C)平均在3.4左右,又伴随着新技术双直流变频压缩机和直流变速电机(内机风扇和外机风扇)的运用,有些产品IPLV(C)达到了5.0以上。
在多联机测试的过程中逐渐也呈现出一些问题,这都造成了测试结果的差异,会引起分歧。
本文对测试中常见问题,结合空调实际运用的情况,通过对测试数据分析和对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 测试中如何实现多联机的卸载现行国家标准《GB/T 18837-200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和《GB 21454-2008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中考核多联机的主要参数是综合性能系数即IPLV(C),测试中通过机组的卸载分别实现100%、75%、50%、25%等负荷点的能效比综合计算综合性能系数IPLV(C)。
常见中央空调系统与多联机系统的区别,你不一定知道!常见中央空调系统:风冷型和水冷型:系统比较:全空气系统:定风量系统:优点:可集中进行运行保养·检修;过渡期可采用直接送新风方式;可采取高洁净度的新风。
缺点:风管所占空间大;各空间的温湿度控制难,耗能较大;风机动力要求大。
变风量系统:优点:可进行个别控制;可节约运转费用;与定风量方式相比,对风机所要求的动力要求小;随负荷变动对应迅捷,使用舒适性高。
缺点:因需VAV装置及空调机调节风量装置,故初期设备投资费用高;风量减少会造成空气分布的不良。
全水系统:制冷和制暖时,使用阀门进行切换。
风机盘管:优点:可进行个别控制;水管输送形式,输送距离长,安装空间小于风管系统;随负荷变动对应快,舒适性较好。
缺点:水管连接,存在漏水隐患;需要追加新风系统。
水-空气系统:优点:可对各机组进行调节,实行个别控制;可根据负荷改变增设风机盘管;与全空气系统相比,风管所占空间小。
缺点:各室均设置有机组,保养工作量大;安装水配管,故有可能发生漏水现象;新风送风量少造成全新风制冷运行困难。
多联机系统:通过室外机对冷媒进行冷却,冷媒经铜管通至室内机,和空气换热对房间制冷/制热。
优点:可进行个别控制,随负荷变动对应迅捷,使用舒适性高;一次换热,直接膨胀式系统,节能性好;施工简便,周期短;日常保养简单。
缺点:设备初投资较高;需追加新风系统。
多联机的定义:多联机,亦称变冷媒流量多联式空调系统,由一台室外机连接数台不同或相同型式、容量的直接蒸发式室内机,构成一套单一制冷/热循环空调系统,也简称为VRV或VRF。
多联机系统的特点及应用:特点①:一次换热,无需搬送动力。
一次换热,直接蒸发式系统:多联机是采用一次换热方式的直接蒸发式空调系统,即冷媒在室外机经压缩后,直接通过室内机与室内侧空气进行热交换,因此系统更节能、高效。
一次换热,无需搬送动力。
不同空调系统的节能性比较:如前面所说明的那样,空调可分为中央空调和独立空调,在完成将室内的热量移送到室外的任务时,两者所使用的媒介不同。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的计算与限值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是指: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值,按机组在各种负荷条件下的累积负荷百分比进行加权计算获得的表示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效率的单一数值。
[1]IPLV计算公式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计算方法如下:IPLV = 1.2% A + 32.8% B + 39.7% C + 26.3% D(4.2.13)式中:A——10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30℃”且“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5℃”;B——7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6℃”且“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1.5℃”;C——5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3℃”且“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8℃”;D一一2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19℃”且“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4.5℃”。
冷水(热泵)机组IPLV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冷定频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表4.2.11的数值;2)水冷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表4.2.11中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限值的1.30倍;3)水冷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表4.2.11中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限值的1.15倍。
表4.2.11 冷水(热泵)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IPLV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不应低于表4.2.17 的数值。
表4.2.17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IPLV的适用范围。
空气能热泵iplv值4.5 IPLV(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是衡量空调、热泵等设备在全负荷和部分负荷条件下的综合性能的指标。
IPLV的计算涉及设备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性能数据。
对于空气能热泵,IPLV通常包括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制冷和制热性能。
IPLV值是一个加权平均值,考虑了设备在整个使用周期内不同负荷条件下的性能。
一个IPLV值为4.5可能表示设备在整个使用周期内的综合性能较好,适用于在不同负荷条件下提供高效制冷和制热。
通常,IPLV值越高,表示设备的能效性能越好。
请注意,IPLV值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量,具体的性能表现还受到设备型号、制造商、使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具体空气能热泵产品的技术规格或与制造商联系。
1/ 1。
综合计算负荷性能系数ICLV 为依据评价冷水机组能效等级的设想摘要从综合部分性能系数(IPLV)谈起,再指出IPLV的不完善的问题所在。
提出一种基于全年逐时逐项计算冷负荷的综合计算负荷性能系数(以下简称ICLV)的概念。
然后与现行冷水机组能效等级评价参数——性能系数COP进行对比,阐述ICLV对实际具体项目的空调系统设计具有深刻指导的意义。
提出以ICLV为主、COP为辅的冷水机组性能等级评价参数的设想,代替现行以COP为主的评价参数。
关键词计算冷负荷综合计算负荷性能系数冷水机组评价参数1. 引言文献[1]中5.4.7条提出:水冷式电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性能系数(IPLV)宜按下式计算和检测条件检测:IPLV=2.3%xA+41.5%xB+46.1%xC+10.1%xD (1)式中A——10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30℃;B——7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6℃;C——5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3℃;D——2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19℃。
文献[2]中专题六对文献[1]中5.4.7条的来源和编制作出了详细说明及介绍。
从文献[2]专题六的说明及介绍可以看出:综合部分性能系数(IPLV)起源与美国,1988年被美国空调制冷协会ARI采用。
在ARI 550/590-1998标准中,其IPLV计算式的四个权值是基于现实的数据和情况,对美国29个城市的气温进行加权平均,并以1967年这29个城市所销售制冷机的比例作为权重系数。
IPLV的计算理论基础有三大技术要素:气象参数、建筑负荷特性及冷水机组的特性曲线。
由于以上三大技术要素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均有所不同。
文献[1]5.4.7条在编制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作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和分析的修正工作,是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IPLV。
同时还提到ARI标准中为进行简化处理,IPLV公式中引入经验性条件,仅采用平均化的公式。
风冷式变频多联(热泵)机组APF的测试分析与研究李彬;王琦【摘要】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依靠其众多优点,已跻身为中央空调的主流产品,市场占有率也已经跃居第二位.其中,风冷式多联机的占比已超九成.APF(全年性能系数)作为风冷多联机的评价指标被引入评价体系已成定局.本文即围绕风冷式多联(热泵)机组APF的测试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期刊名称】《制冷》【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5页(P27-31)【关键词】风冷式多联机;APF;测试【作者】李彬;王琦【作者单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519070;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519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25.12016年7月1日,国内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能效新标准GB/T 18837-2015(以下简称“标准”)开始颁布实施。
对于风冷式多联机来说,能效指标在原来的IPLV(C)(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的基础上,新增了APF(全年性能系数)。
与IPLV(C)仅考虑到单一工况的性能相比,APF涉及到了制冷、制热的多个工况,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空调机组的性能水平。
基于此点,笔者首先对内销风冷式多联机测试标准进行理论分析,再结合实验提出一些提高整机APF的方法,旨在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1.1 内销风冷式多联机APF测试工况根据标准,风冷式变频多联机的APF需要进行7个实验项目的测试,涉及到1个制冷工况和2个制热工况,如表1所示。
可以看到,APF各项实验对开启内机比例和内风机转速等有一定的要求。
1.2 各实验项目EER或COP对APF的影响APF,即全年性能系数:在制冷(热)季节,空调机组进行制冷(热)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及向室内送入的热量的总和与同一时间内消耗的电量总和之比,也叫全年综合能效比[1]。
根据标准,整机APF是各项实验的能力和功率加权计算得到的结果。
同时,各项实验的EER或COP也是实测能力除以实测功率的结果。
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水平分析摘要:制冷空调行业是我国目前比较成熟的制造业,关乎着人民生活质量、工业生产环境和能源环保。
但作为支撑空调行业良好发展的空调检测认证机构,目前依旧是以传统的空调热泵机组的检测认证为主,这种检测方式需要依赖更多的标准试验室来进行,而实际运行效率与试验室测试结果在评价指标上会因为安装、运行控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特别是对于系统较大、安装复杂的空调热泵类产品,如多联机,对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会更大。
因此通过现场性能测量技术检测空调实际运行性能,对于机制的完善和检测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水平;引言GB/T18837—2015《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以下简称GB/T18837—2015)对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以下简称“多联机”)的性能评价采用季节能效比。
这一性能评价的基本思路与多联机市场相对成熟的日本、欧盟现行标准具有一致性。
目前国内多联机厂商按GB21454—2008《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的规定进行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C)能效试验,同时在铭牌、随机文件及样本手册中对应产品标准的要求,普遍标注了季节能效比。
为了对多联机市场整体能效水平进行定量判断,基于笔者所在单位搜集的样本及送检样品的铭牌标称值,调研统计了17家主流厂商、500台典型型号多联机的能效标称数据,并依据实际检验能效结果对标称值与实测值的偏差进行分析,给出多联机能效的实际现状。
1设计原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现场测试装置测量原理采用的是空气焓差法,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空调的进出风温度、湿度、风量以及电参数等。
该装置由测试元器件、数据采集器及处理终端等部分组成,能够实现测试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
设计的重点在于考虑元器件匹配的合理性、适应性以及整体结构设计的便携性。
其中风量使用风量罩测量、温度参数使用铂电阻测量、湿度参数使用湿度传感器测量,再结合高精度的功率模块,最终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可直接得到测试空调的能效比。
介绍结合电费结构的影响,满负荷效率以及部分负荷效率都是影响运行费用的因素之一。
然而,当一台冷水机在满负荷运行的时候,它的用电量也是最大的。
这也明显对应与整套设备以及其他设备的最大用电量,这些大消耗量的时间段称为是峰时;它也会导致每度电更昂贵的消耗费用和每KW附加的需求费用。
结合昂贵的消费费率和需求费用,冷水机的满负荷效率就显得特别重要。
在许多的应用实例中,和部分符负荷效率相比,满负荷效率对电的消耗多少有着更为至关重要的影响。
IPLV/NPLV显示的是性能而不是运行费用空调制冷协会(ARI)550/590-98标准建立了部分负荷性能值(IPLV)用来“为水冷产品提供单纯的部分负荷性能的数值。
这个方程式源于提供一个单台冷水机的部分负荷效率的平均值的表示方法。
”(ARI550/590-98标准第23页)不同与标准中描述的是,ARI也为在设计工况中最优化的冷水机确立了非标准的部分负荷性能值(NPLV)。
不幸的是,很多人都认为标准中的IPLV/NPLV值就表示的是冷水机的运行费用;然而这并不是这两个值的本意。
IPLV/NPLV强调的是部分负荷的效率而不是满负荷的效率一个基于IPLV而选用的冷水机可能会潜在的消耗掉用户更多的运行费用。
最小的IPLV 值并不能保证一个冷水机或冷水机组能高效的运行。
IPLV值是以四个负荷点的修正后的平均值来计算的,这个修正值是基于29个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建筑类型的运行时间方案综合而来的。
冷水机负荷IPLV/NPLV修正系数冷却水进水温度100%0.0129.4℃75%0.4223.8℃50%0.4518.3℃25%0.1218.3℃*(ARI)标准550/590-98中这样叙述:“NPLV和IPLV使用相同的方程式系数,但是和标准设计工况不同的是,其机组采用的是优化设计工况。
”IPLV值是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的:IPLV=1/[(0.01/A)+(0.42/B)+(0.45/C)+(0.12/D)]其中:A=100%负荷时的KW/tonB=75%负荷时的KW/tonC=50%负荷时的KW/tonD=25%负荷时的KW/ton实际上,由于IPLV/NPLV的修正值将满负荷的影响减到了最小,许多人正在忽略满负荷时能量需求和运行费用的影响。
关于空调机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品级之马矢奏春创作一、能效限定值:按空调分类及能效测试标准,有以下两种:1、能效比:制冷能效比EER(制热能效比COP),指空调器在制冷(热)运行时制冷(热)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能效比数值越年夜,标明该产物使用时所消耗的电功率就越小.一般情况下,空调器的制热功能只是夏季取暖的一种辅助手段,其主要功能仍然是夏季制冷,所以一般所称的空调能效比通常指的是制冷能效比EER.✧按压机的运行控制原理有定频空调和变频空调之分:定频空调能效比EER =额定制冷功率/耗电量,为单位时间内的能效参数;变频空调能效比SEER=制冷季节期间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总热量/总耗电量,为季节性能效参数.✧EER适用于定频分体机和风冷机、水冷机,但测试标准分歧;SEER适用于变频分体机.2、综合性能系数IPLV:IPLV是国标GB18837专门针对多联机能效品级的考核指标,分别以100%负荷、75%±10%负荷、50%±10%负荷、25%±10%运转负荷情况下的EER值(或COP值)进行一次权重平均计算,从而得出的一个综合性能的季节性评价参数.二、能效品级:为区别空调产物能效高低分歧,国家标准将空调的能效比画分为1、2、3、4、5共五个品级,见下表:1、在考虑空调使用经济性时,不能简单地以能效品级或能效值进行比力,还应根据设备使用运行需要综合考虑确定.1.1定频机与变频机比力:定频机以50Hz工频运行,控制温度只有启/停两种状态,其冷/热输出量是恒定的;而变频机在开机之初以110~130Hz高速运转,耗电量远年夜于定频机,在到达设定温度后就转入低速继续运行,以此来维持室温(控制精确可达±0.5度),所以变频机的运行特点决定了其经济性只有通过长时间连续运行才华体现,否则纷歧定比定频机节能.1.2分歧能效产物比力:同类产物,1级能效产物比2级能效产物价格高,但综合经济性能否到达最佳还与使用习惯有关.例如,若每天使用空调时间不长,就不需要刻意选择1级能效产物.2、在相同使用条件下,中央空调与分体空调的能耗两种情况比较分析:2.1满负荷运行时,因分体空调的总用电负荷年夜于中央空调(一般在选择中央空调的外机容量时,相比分体空调会有一个同时使用系数的差量,其外机的总负荷小于分体空调总负荷),若长时间连续运行,中央空调一般比分体空调省电.2.2若考虑仅一个房间使用空调,对中央空调来讲,即使外机使用的是变频压机,能通过变频控制器降高压机转速从而减小耗电量,但一般不会无限减小,况且中央空调的室内机离室外主机一般较远,管路的阻力所造成的能效损耗也相对较年夜,而且其控制系统自己也比分体空调更耗电,再者有的厂家因本钱问题没有对室外机的风机(有几百W功率)做变频处置,所以不能简单地判断中央空调系统与分体空调哪个更省电.对分歧类别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分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结论.众多分析资料结论纷歧甚至完全相反,而厂商因有其商业偏重,很难提供客观意见.所以在选择产物时还是要根据经济条件、使用习惯(针对分歧的客户对象)和建筑装置条件综合考虑.(个人观点)。
多联机IPLV 测试与负荷组合的关系摘 要 本文指出了综合性能系数(IPLV )与各部分负荷100%、75%、50%、25%之间的含义关系,运用实例说明当采用不同的部分负荷组合进行IPLV 测试时,有时会得到不同的测试结果。
关键词 综合性能系数(IPLV ) 部分负荷系数(PLF ) 能效比(EER )Relationship of Test on IPLV for multi-connected air-condition unitand the part load combination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PLV and part load 100%、75 % 、50 % and 25 % ,gives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at IPLV is very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part load selections test condition.KEY WORDS 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 ; part load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ratio1 引言国标GB/ T 18837-2002[1]对多联机综合性能系数( IPLV ) 的测试工况、室内机数量选择和配管安装条件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其中关于测试负荷比例的描述如下:多联式空调(热泵) 机组属制冷量可调节系统,机组必须在其Q 1 ( 100 %) 负荷、Q 2(75 % ±10 %) 负荷、Q 3 (50 % ±10 %) 负荷和Q 4 (25 % ±10 %) 负荷的卸载级下进行标定,这些标定点用于计算综合性能系数。
除Q 1负荷外,Q 2 、Q 3 和Q 4 负荷均有±10 %的偏差。
也就是说,,只要这3 个负荷不超过±10 %,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笔者所要讨论的问题是:在保证Q 2 、 Q 3 和Q 4 负荷在国标规定的±10 %偏差范围内,按不同的负荷组合进行IPLV 测试时,将会得到不同的测试结果。
在这些测试结果中,也必然存在一个最优的和一个最差的,那么哪一个才代表这台机组的IPLV 呢?2 不同负荷组合与IPLV 的关系分析国标GB/T 18837-2002[1]用下列等式计算综合制冷性能系数IPLV (C):IPLV (C) = (PLF 1 -PLF 2) ( EER 1 + EER 2)/ 2 + ( PLF 2 -PLF 3) ( EER 2 + EER 3)/ 2 +(PLF 3 -PLF 4) ( EER 3 + EER 4)/ 2 + ( PLF 4) ( EER 4) (1) 式中:PLF 1、PLF 2、PLF 3、PLF 4——由图1确定部分负荷额定工况下( 100 %) 负荷、(75 % ±10 %)负荷、(50 % ±10 %) 负荷和(25 % ±10 %) 负荷的部分负荷系数;EER 1、EER 2、EER 3、EER 4——表示部分负荷额定工况下100 % 负荷、(75 % ±10 %) 负荷、(50 % ±10 %) 负荷和(25 % ±10 %) 负荷时的EER 。
对于给定的被测机组,其EER 与负荷的关系EER = F ( Q ) 也必然确定。
因Q 1 = 100 % , 则EER 1 值也就确定了。
Q 2 、 Q 3 和Q 4 有±10 %的变化,对应的EER 2 、 EER 3 和EER 4 也随之变化,它们分别是负荷Q 2 、 Q 3 和Q 4 的函数,即:EER 2 = F( Q 2);EER 3 = F( Q 3); EER 4 = F( Q 4) 。
国标GB/T 18837-2002[1]对部分负荷系数PLF 函数曲线有明确的规定,图1就是引自国家 标准的部分负荷系数PLF 曲线图。
注:曲线基于下列公式PLF = A 0 + ( A 1 ×Q) + ( A 2 ×Q2) + ( A 3 ×Q3) + ( A 4 ×Q4) + ( A 5 ×Q5) + ( A 6 ×Q6) (2)式中:Q 为部分负荷额定工况下全负荷容量的百分比,0~100;A 0~A 6 均为常数。
A 0 = -0. 127 739 17 ×10-6;A 1 = -0. 276 487 13 ×10 -3;A 2 = 0. 506 724 49 ×10 -3;A 3 = -0. 259 666 36 ×10-4;A 4 = 0. 698 753 54 ×10 -6;A 5 = -0. 768 597 12 ×10-8;A 6 = 0. 289 182 72 ×10 -10。
由于Q1 = 100 %,所以PLF1值也就确定了( PLF1 = 1) 。
Q2、Q3和Q4有±10 %的变化,对应的PLF2,PLF3和PLF4也随之变化,分别是负荷Q2、Q3 和Q4的函数:PLF2= G ( Q2);PLF3= G( Q3);PLF4 = G( Q4) 。
综上所述,对于给定的被测机组,综合性能系数IPLV (C)实际上就是Q2 、Q3和Q4 的函数,即:IPLV ( C) = Y ( Q2, Q3, Q4)(3)对不同的负荷组合进行IPLV 测试,并获得一个最优的IPLV 值,就是求解函数IPLV ( C)=Y ( Q2, Q3, Q4) 的最大值问题。
该问题可以用Excel 中的Solver 来解决。
为清楚起见,现举例说明选择不同的负荷组合进行测试时,其对IPLV 的影响。
现有1台标称28kW 多联机A ,在部分负荷额定工况下测试的性能如表1 所示。
对于给定的被测机组,其EER 与负荷Q 的关系EER = F( Q) 是必然确定的。
为便于求解,将上述4 个测点拟合成一条曲线,函数如下:EER = 0. 000 020 831 484 287 759 Q3 -0. 004 564 041 262 436 980 Q2+0. 314 532 311 543 445 000 Q -3. 913 953 105 470 930 000(4)从而转化为对函数IPLV (C)= Y ( Q2, Q3, Q4)求最大、最小值问题,其计算值结果如表2 所示。
可见,IPLV 结果。
对于该给定机组,在最优组合条件下(较低的Q 2,中间的Q 3 ,较高的Q 4) ,IPLV (C) max = 2. 77 ,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IPLV (C) max > 3. 0 ×0. 92 = 2. 76) ;而在最差的组合条件下(较高的Q 2 ,较高的Q 3 ,较低的Q 4) , IPLV ( C) min = 1. 87 ,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
如何对这台机器进行界定? 恐怕目前的国标(GB/ T 18837-2002) 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同理,对另外一个品牌标称28kW 多联机B ,求IPLV (C) 极值可得如表3 所示。
这台多联机,在较高的Q 2 ,较高的Q 3 和较低的Q 4 部分负荷组合下,得到最优的IPLV (C) max = 3. 24 ,而在较高的Q 2,中间的Q 3和较高的Q 4部分负荷组合下,得到最差的IPLV (C) min =3. 06 。
通过上述两例比较可以看出:多联机在不同部分负荷组合条件下进行IPLV 测试时,将会得到不同的测试结果。
以上举例分析的是不同部分负荷组合对制冷IPLV (C) 的影响。
如果对不同部分负荷组合与制热IPLV (H) 的关系进行分析,也会得到类似的结论,此处不再累述。
3 解决途径和目前厂商测试IPLV 现状如果将国家标准GB/T 18837-2002[1]规定的IPLV 测试负荷点Q 2 、 Q 3和Q 4 从±10 %偏差改成±5 %偏差或更小,无疑会提高不同部分负荷组合条件下IPLV 测试结果的一致性。
然而与常规家用空调系统相比,多联机是一类多室内机配置且内部参数互相耦合的复杂制冷系统。
由于室内机配置型式比较多,连接数量也多于常规空调,系统连接管路也比较长,这都将直接影响多联机系统内部压力的变化、制冷剂的沉积与闪发,因此要想把整个系统制冷量按各配置室内机名义制冷量比例分配给各室内机,几乎是不可能的。
正是由于多联机存在上述制冷剂分配不均的固有问题,对安装少于3 台的室内机进行IPLV 测试试验时,很难将Q 2 、Q 3 和Q 4 都控制在±5 %偏差的范围内,除非连接较多小容量相同型式的室内机(如1 HP 机或更小) 进行IPLV 测试。
但室内机连得越多,管路就越长,系统能力衰减就越厉害,其整机性能也就越差。
为了获得较高的IPLV 值,多联机厂商无疑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机组的部分负荷组合条件下进行IPLV 测试,使得测出的IPLV 值普遍比较高。
这也是目前国标GB/T 18837-2002需要再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4 结 论综合性能系数( IPLV ) 不但与机组本身的性能有关,还与机组不同部分负荷的组合有关。
在不同部分负荷组合条件下,对于有些机组,有时可能会得出两个迥异的测试结果,有的甚至关系到这个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1] GB/ T 18837-2002 多联式空调(热泵) 机组.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