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共11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11 MB
- 文档页数:112
第三章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Aggregate indicators)是指衡量经济、社会等领域整体状况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环境状况等。
总量指标能够提供宏观的概览,帮助决策者了解整体情况,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可以理解为反映整体状况的综合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整体情况。
一般来说,总量指标会通过归纳和统计大量细节指标的方式得出。
这些细节指标可以包括GDP(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人均收入、教育水平、健康指数、环境污染指数等。
总量指标可以用于横向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也可以用于纵向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趋势。
总量指标的作用:1.提供宏观的概览:总量指标能够帮助决策者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
通过总量指标,决策者可以了解经济的整体增长情况、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环境的整体状况等。
这有助于决策者全面把握问题,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政策。
2.提供决策依据:总量指标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总量指标了解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从而基于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
例如,一个国家的总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扶持政策来促进就业。
3.评估政策效果:总量指标可以用于评估政策的效果。
政府实施政策后,可以通过观察相关总量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政策的成效。
例如,一个国家实施减贫政策后,可以通过观察人均收入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政策的效果。
4.比较国家发展水平:总量指标可以用于横向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总量指标可以对这些差异进行比较。
这有助于了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优势和不足,为经济合作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5.识别问题和挑战:总量指标还可以帮助决策者识别问题和挑战。
通过观察总量指标的变化,决策者可以发现一些不利的趋势,比如环境污染指标的上升或者社会不平等指标的增加。
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种类(一)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空下的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
例如: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17251.9亿元,普通学校专任教师72.5万人,就业人员74432万人,2003年底全国总人口达129227万人。
上述指标都是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由总体各单位资料汇总得到的,说明现象客观存在的绝对数量,通常以绝对数形式表示,它的数值往往会随着统计范围的大小而变化;由于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和水平的,所以只能对有限总体计算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经济统计中最常用最基本的综合指标,它在统计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1)总量指标是认识客观现象的起点。
由于客观现象的基本情况首先都表现为一定的总量,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土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财政收入与支出、外贸进出口总额等等,要想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基本状况,必须从认识这些总量指标开始。
(2)总量指标是实行经济管理的基本依据。
一方面总量指标能反映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运行条件、成果等数量状况,另一方面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中的许多计划指标与考核指标也常常以总量指标的形式规定,所以总量指标是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的基本指标。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由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计算出来的,因此,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都是总量指标的派生形式。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志,可将总量指标区分为不同类型。
1.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表明总体中单位数的多少,说明总体的规模大小,通常简称为总体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是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说明总体在某一数量方面的总规模,通常简称为标志总量。
例如,要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完成情况,该地区的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总量,全部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是标志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