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有理数指数幂教案讲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4.1 实数指数幂(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⑵通过几个常见的幂函数,了解幂函数的图像特点 .能力目标:⑴正确进行实数指数幂的运算;⑵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⑶通过对幂函数图形的作图与观察,培养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能力与观察能力 . 【教学重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教学设计】⑴ 在复习整数指数幂的运算中,学习实数指数幂的运算;⑵ 通过学生的动手计算,巩固知识,培养计算技能;⑶通过“描点法”作图认识幂函数的图像,通过利用软件的大量作图,总结图像规律;⑷通过知识应用巩固有理数指数幂的概念 .【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 (90 分钟)【教学过程】教过*揭示课题4.1 实数指数幂.*回顾知识复习导入知识点整数指数幂,当n N* 时,a n = ;规定当a 0 时,a0 = ; a n =教学意图复习已有知识教师行为介绍学生行为了解学程时间;m 分数指数幂:a n =m ;a0时,a n=其中m、n N*且n>1.当n 为奇数时, a R;当n 为偶数时, a 0.问题1.将下列各根式写成分数指数幂:(1) ; (2) .20 4 32.将下列各分数指数幂写成根式:3(2) (2.3) 3.扩展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为:(1) a m . a n = ;(2) (a m )n = ;(3) (ab)n = .其中(m、n Ζ).归纳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于有理数指数幂的情况.*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当p 、q 为有理数时,有a p . a q = a p+q ;(a p )q = a pq ;(ab)p = a p .b p.教师行为提问巡视解答引导学生行为回忆求解交流思考领会教学意图知识建构基础了解学生指数运算掌握情况回顾整数指数幂为后续做好3 2(1) 65 4;a2教过时间学程.运算法则成立的条件是,出现的每个有理数指数幂都有意义.说明可以证明,当p 、q 为实数时,上述指数幂运算法则也成立.*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 4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说明总结归纳说明了解思考理解记忆领会准备自然过渡到实数指数幂通过115 说明观察例题13 根 3 6(1) 0.1253; (2). 3 9 根 3 2分析 (1)题中的底为小数,需要首先将其化为分数,有利于运算法则的利用; (2)题中,首先要把根式化成分数指数幂,然后再进行化简与计算.解 (1)1 -3根 1 8 21 1 1 1 1(2) 3 根 3 6 = 32 根 (3 根 2)3 =32 根 33 根 233 9 根 3 2 1 1 2 1(32 )3 根 23 33 根 231 12 1 1 1 1说明 (2)题中,将 9 写成 32 ,将 6 写成 2根3 ,使得式子中只出现两种底,方便于化简及运算.这种尽可能将底的化同的做法,体现了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化同”思想. 例 5 化简下列各式: (1); (2) (||(a 21 +b 21))|| (||(a 21 -b 21))||;(3) 5 a -3b 2 合 5 a 2 合 5 b 3 .分析 化简要依据运算的顺序进行,一般为“先括号内,再括教师 行为分析强调引领讲解质疑学生 行为思考主动 求解领会了解观察教学 意图进一步使 学生 理解指数 幂的 运算 法则引导 学生 体会 化同 的的数学 思想= 32+ 3- 3 根 23-3 = 36 根 20 = 36.1 1 1 1教 过学 程0.1253 = ( )3 = (2-3 )3 = 2 3 = 2-1 = ;时 间号外;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也可以利用乘法公式. 解 (2a 4b 3 )4= 24 a 4根4b 3根4 = 16a 16b 12 = 16 a 16-6b 12-2 = 16 a 10b 10.(3a 3b )2 32 a 3根2b 1根2 9a 6b 2 9 9(||(a 21 + b 21))|| (||(a 21 -b 21))|| = (||(a 21))||2- (||(b 21))||2= a 21根2 - b 21根2= a - b .1 2 35 a -3b 2 合 5 a 2 合 5 b 3 = (a -3b 2 )5 合 a 5 合 b 51 123 3 2 2 3= (a -3 )5 (b 2 )5 合 a 5 合 b 5 = a -5 b 5 合 a 5 合 b 5= a (- 53 - 52)b 52 - 53 = a -1b -51.说明 作为运算的结果,一般不能同时含有根号和分数指数分析强调讲解思考主动 求解领会了解注意 观察 学生 是否 理解 知识点可以 适当 交给 学生自我 探究幂. (3)题的结果也可以写成1 ,但是不能写成a一 1 ,本章a 5b 5 b中一般不要求将结果中的分数指数幂化为根式.*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教材练习4.1.21.计算下列各式:2 1 1 5(1) 3 人3 9 人4 27; (2) (23 42 )3 (2一2 48 )4.2 .化简下列各式:( 2 1 )3 ( 1 5 )4 (1) a3 . a一3 . a2 . a0;(3) 3 b2 . 3 a 政a3b.a*知识回顾复习导入问题观察函数y = x、相关性质.探究由于 y = x =x1,y = x2 、y = ,回忆三个函数的图像和xy = = x一1 ,故这三个函数都可以写成xy = x a ( a 仁R )的形式.教师行为强调提问巡视指导质疑学生行为动手求解交流思考教学意图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引导学生用所345 (2)|a 3 b2|.|2a一2 b8|;( ) ( )1 2学程时间11教过*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一般地,形如 y = x a ( a 仁R )的函数叫做幂函数.其中指数 a 为常数,底x 为自变量.*巩固知识典型例题1例 6 指出幂函数 y=x 3 和 y=x 2 的定义域,并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像.分析首先分别确定各函数的定义域,然后再利用“描点法”分别作出它们的图像.引导分析总结归纳说明分析体会理解记忆观察思考学的知识进行判断特别强调关键词汇通过例题555教学 意图 进一 步使学生 感知 幂函引领数的图像…特点y= x 2引导领会掌握描点 作图 的方 法观察突出 数形 结合的数 学思 想质疑总结: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同,在定义域内它们都是增函 数.两个函数的图像都经过坐标原点和点 (1,1). 例 7 指出幂函数 y = x 2 的定义域,并作出函数图像.以表中的每组 x, y 的值为坐标, 描出相应的点 (x, y), 再用1光滑的曲线依次联结这些点, 分别得到函数y=x 3 和函数 y = x 2 的图像,如下图所示.1解 函数 y =x 3 的定义域为 R ,函数 y=x 2 的定义域为 [0,+).分别设值列表如下: 教师 行为 学生 行为 xy=x 3 主动求解学 程教 过时 间−2 −8−1 −1… ………1 41体会讲解学生 强调归纳引领了解4 20 09 30 02 81 11 1…x1于 = ,故函数为偶函数.其图像关于 y 轴对称, 可以注意是否理解 知识解 y = x 2 的定义域为 (,0) (0,+ ). 由分析过程知道函1 1 (x)2 x 2先作出区间 (0, + ) 内的图像, 然后再利用对称性作出函数在区 间 (,0) 内的图像.分析 考虑到 x 2 = , 因此定义域为 ( ,0) (0,+ ), 由 分析思考2x数为偶函数.在区间 (0, + ) 内,设值列表如下:1…2 1…以表中的每组 x, y 的值为坐标, 描出相应的点(x, y), 再用光滑的曲线依次联结各点,得到函数在区间(0, + ) 内 的图 像.再作出图像关于 y 轴对称图形,从而得到函数 y = x 2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引导观察学生 总结 函数图像 的特 点*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总结: 这个函数在 (0, + ) 内是减函数;函数的图像不经过坐标 原点,但是经过点 (1,1).可以 适当 交给学生 自我 探究教学 意图点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主动求解学 程教 过时间x …y …领会体会讲解 理解强调归纳引领704 421 1及时 总结例题 中的 规律75了解 学生 知识一般地,幂函数 y = x a具有如下特征:(1) 随着指数 a 取不同值,函数 y = x a 的定义域、单调性 和奇偶性会发生变化;(2) 当 a >0 时, 函数图像经过原点(0,0)与点(1,1); 当 a <0 时,函数图像不经过原点(0,0),但经过(1,1)点.*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 4.1.31.用描点法作出幂函数 y = x 4 的图像并指出图像具有怎样的对领会理解 记忆动手引领总结提问2.用描点法作出幂函数 y = x3 的图像并指出图像具有怎样的对称性?*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自我反思目标检测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教材章节4.1;(2)书面作业:学习与训练 4.1;(3)实践调查:了解常见幂函数的性质特点.教师行为指导引导提问说明学生行为交流回忆反思交流记录教学意图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总结反思学习过程能力8859学程时间教过。
中职数学有理数指数幂教案数学教案课题:有理数的指数幂教学目标:1. 了解有理数的指数幂的概念。
2. 掌握有理数的指数幂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3. 能够应用有理数的指数幂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什么是指数?什么是幂?在数学中有什么重要的应用?二、讲解(20分钟)1. 定义有理数的指数幂。
- 对于有理数a和正整数n,a的n次方(记作a^n)定义为n个a 的乘积,即a^n = a × a × ... × a (n个a)。
- 对于有理数a和正整数n,a的-n次方定义为1/a的n次方,即a^(-n) = 1/(a^n)。
2. 讲解有理数的指数幂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 同底数的幂相乘,指数相加。
- 同底数的幂相除,指数相减。
- 幂的幂,指数相乘。
-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 任何数的0次方等于1。
- 任何数的1次方等于它本身。
- 任何数的-1次方等于它的倒数。
3. 通过例题演示运用有理数的指数幂的运算规则。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练习,巩固运用有理数的指数幂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2.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将有理数的指数幂应用于实际问题。
2. 提问:在生活中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有理数的指数幂?五、归纳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有理数的指数幂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2. 强调掌握和应用有理数的指数幂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练习有理数的指数幂的运算。
2. 鼓励学生多做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备注:本教案中没有包含任何网址、超链接和电话等外部信息。
《有理数指数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定义及其性质。
2. 能够运用有理数指数幂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 教学难点:将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几何图板等。
2. 准备教学材料:有理数指数幂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 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有理数指数幂的教学流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4. 编写教学教案:根据教学计划,编写有理数指数幂的教学教案。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和运算性质。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宜采用启发、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和运算性质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和运算性质。
以下是我对该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及运算性质,由班级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说出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及如何运算法则,以帮助同学回忆,为学习有理数指数幂打下基础。
并由此提出是否任何有理数都能作为底数来求幂呢?由此引出新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问题1:请同学们动手尝试用一张报纸对折若干次,观察折叠后的总厚度与原来报纸厚度的关系?这个问题旨在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直观感受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可以理解有理数指数幂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上的增减,还可以描述空间上的扩展。
问题2: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理数指数幂的定义。
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可以明确有理数指数幂是指数为有理数的幂。
问题3: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是什么?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即底数的取值不能超出分数(分子为1时不算分数),且运算法则与整数指数幂相似。
有理数指数幂教案
一、条件分析
1.学情分析
在上个单元中,学生学习了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单调性、奇偶性,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还远远不够,函数是个大家庭,需要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已到达实际运用的目的。
对于这个章节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加之初数内容的补充,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容易,难点在于对八个公式的记忆可能混淆,因此在学习本章节的内容时应多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由整数指数幂、n次根式、分数指数幂构成,这三个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所以,在学习这个章节的内容时,应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A层:
1. 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概念;
2. 识记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3. 识记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4. 理解n次方根、n次算术根的概念。
B层:
1. 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概念;
2. 识记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3. 识记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C层:
1. 识记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2. 识记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讲授法、练习法、游戏法。
在学习有理数指数运算时通过竞答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有理数指数幂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有理数指数幂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对于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有效的方法是转化,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我们所熟悉的问题就能轻松解决。
三、教学重点
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四、教学难点
n次方根与n次算术根的区别和联系
五、主要参考资料: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学生学习指导用书、教学参考书。
六、教学进程:
故事导入:
谣言的力量
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一小时内传给两人,以后他没有再传给别人.而那两人同样在一小时内每人又分别传给另外的两人。
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遍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吗?能?还是不能?请注意,一小时内,一个人只传给两个人,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能传遍吗?
只凭直觉,是很难正确判断的。
可靠的办法还是算一算:
第1个小时,传给2人;
第2个小时,传给22人,即4人;
第3个小时,传给32人,即8人;
第4个小时,传给42人,即16人;
……
第23个小时,传给23
2人,即8388608人;
第24个小时,传给24
2人,即16777216人。
24小时就是最后一小时,仅仅这最后一小时内,就传给16777216人。
因此,如果符合理想条件,谣言在一昼夜内是能够传遍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的.一小时内,一个人只传给两个人,一昼夜内谣言便传遍整个城市。
可见,这种传谣速度是惊人的!
像这种多个相同因式的乘积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a,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n a读作a的n次幂。
如n个a相乘,表示为n
讲授新课:
1.整数指数幂
在七年级下册的时候,我们就学过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游戏名叫做找对象。
游戏:找对象
道具: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纸片,共17张。
规则:一个同学拿着纸片,找另一张纸片,使它们组合成为一个幂运算公式。
n
m n m a a a +=·,
n
m n m a a ·
)(=,
m
m m b a b a ·)·(=,
),,,0(n m N n m a a a
a n m n m >∈≠=+-,)(010≠=a a
),0(1
+-∈≠=N n a a
a
n n
,
)
0(>=a a a n m n
m ,
)0(1
>=
-a a
a
n
m
n
m
例:22424x x x x ==÷-
4222229)()3()3(x x x =-=-
333
3a a a a ==-,25353
--==a a a a ,这些结果不能用我们所学过
的知识来解释,但我们知道,13
3=a a ,2
233531
·a
a a a a a ==,即
)(010
≠=a a ,
),0(1
+-∈≠=N n a a
a n n。
练习:计算:
,),(2
3-3
04,3155
3
4
4
2.n 次根式
在初中,我们学过平方根和立方根,例如
2552
=±)(,255是±的平方根,
8-2-3
=)(-2是-8的三次方根,一般地,若),1(+∈>=N n n a x n 且,我们把x 叫做a 的n 次方根,n a x =。
式子n a 叫做n 次根式,其中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
注意:零的任何次方根都是零,记做00=n。
练习:
=====108844
33
10243-727-0,)(,),(,
3.分数指数幂
我们知道,3
9
333
339a a a a ===)
(,8228216)(a a a ===2
16a ,即
)0(>=a a a n
m n
m ,)0(1
>=
-a a
a
n
m
n
m
例:用根式表示下列分数指数幂(a ,b 为正数)
73
7
32525,b b a a ==
计算:
221
641641
64
23232,9818166
66
16
155
122
1========-
练习:
4
4321
-3
1
27339
25125⨯⨯⨯,)(
七、课堂修炼:
计算:
325··a a a - 2
83255)5(-⨯÷
0343
2-
201424+⨯ 0
2134
8251)(b a b
a ⨯+⨯-
八、预习导案: 1. 了解幂函数 2. 了解幂函数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