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兴社会力量的出现;
• 新式文化教育的出现;
• 职业作家的出现;
• 虽然混乱但相对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
二、文学革命开始的重要标 志 与事件: • 1、《新青年》(第一卷原名《青
年杂志》,主编陈独秀)1915年9 月创刊于上海。
• 《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 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 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
1、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 白话文倡导 • 晚清有识之士也开始倡导白话文 的写作,力求使政治宣传、思想 鼓动进入平民大众之中。 • 翻译文学兴盛 • 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的翻译也十分 引人瞩目。严复、林纾大量译介 了西方科学、哲学、文学著作,
2、文学革命发生的重要前提
• 四个方面:
• 辛亥革命后• 主要作品《人的文学》、《平 民文学》
• △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 学的内容 ,标示新文学与旧文学 的本质区别。
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 向
• 1、三个阶段: • 萌芽期、 • 发展期、 • 沉寂期
• 第二阶段:1928—1937年6月
第一编 第一个 十年
(1917—1927)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 (一)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 发展
• 1、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 蓄势: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 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首先提 倡“诗界革命”(我手写我口), 维新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倡导 了“小说界革命”,还提出了与
二、文学革命开始的重要标 志 与事件: 6、文学革命初期的论争:
△与封建守旧派的斗争 : 刘师培、黄侃等人创办《国 故》月刊,以所谓“昌明中国固 有之学术”为宗旨,反对新文化。 林纾写了《致蔡鹤卿太史 书》、《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 对白话文大加嘲讽,发表文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