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光现象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65.54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05 光现象实验(解析版)类型一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方法技巧】考点:(1)验证三线共面。
(2)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3)入射角变化时反射角的变化规律总结、光路可逆性。
技巧:解答时从实验器材的特点入手,通过纸板的翻折验证出三线共面、根据两角的关系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专项训练】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 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 折转,ON 垂直于平面镜.(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 沿AO 射向平面镜上的O 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 和反射角r ,记录如上表.比较r 和i ,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2)纸板EF 右侧没有沿ON 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 沿BO 射到O 点,光沿图中的OA 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答案】(1)等于 (2)同一平面内 (3)可逆 (4) 漫反射【解析】(1)由表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可得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纸板EF 右侧没有沿ON 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是因为折转时左右两侧不在同一平面,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实验时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初中化学:光现象实验探究题实验背景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
光现象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性质和特点。
本次文档将探究一些光现象实验的问题和思考。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加深学生对光现象的理解,通过实践探究光的特性和性质。
实验材料- 光源(可以使用手电筒)- 三个不同颜色的透明物体(例如红色、绿色和蓝色的透明塑料片)- 平滑的白纸实验步骤1. 在黑暗的房间内,打开手电筒。
2. 将红色透明塑料片放在手电筒前方,观察光通过塑料片后的颜色变化。
3. 重复步骤2,使用绿色和蓝色透明塑料片,观察光通过不同颜色透明物体后的颜色变化。
4. 将手电筒光源对准平滑的白纸,观察光在纸上的映射情况。
实验问题请根据实验情况回答以下问题:1. 通过红色透明塑料片后的光的颜色变化如何?是变亮还是变暗?为什么?2. 通过绿色透明塑料片后的光的颜色变化如何?是变亮还是变暗?为什么?3. 通过蓝色透明塑料片后的光的颜色变化如何?是变亮还是变暗?为什么?4. 在平滑的白纸上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请解释其原因。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和自己的观察,回答以上问题,并进行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通过红色透明塑料片后的光会使颜色变暗,因为红色的塑料片吸收了不同颜色的光,只反射红光。
2. 通过绿色透明塑料片后的光会使颜色变暗,因为绿色的塑料片吸收了不同颜色的光,只反射绿光。
3. 通过蓝色透明塑料片后的光会使颜色变暗,因为蓝色的塑料片吸收了不同颜色的光,只反射蓝光。
4. 在平滑的白纸上观察到光的映射现象,是因为纸的表面能够将光反射回来,形成镜面反射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的特性和性质。
光的颜色通过不同的物体吸收和反射产生变化,同时光在平滑表面进行映射。
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行为和特点。
> 注意:文档中的实验步骤和问题仅供参考,具体实验过程和讨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一、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红在学习了光学的相关知识后,在暗室进行了一些实验探究.(1)实验一:让一细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如图所示,白屏Ⅱ区上出现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将灵敏温度计放在________(选填“Ⅰ” 或“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是因为________;(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洋娃娃身上,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________色,裙子呈________色;(3)实验三:通过学习,小红知道红、________、蓝是光的三原色,它们自身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________光.【答案】色散Ⅲ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蓝黑绿不能白【解析】【详解】(1)实验一: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七色光的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红光的折射较小,紫光的折射较大,所以图中Ⅲ区是红外线,且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所以将灵敏温度计放在Ⅲ区,温度计示数会明显升高.(2)实验二:将一束蓝光照在穿白上衣,白上衣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即白上衣反射蓝光,所以小红看到了洋娃娃上衣呈蓝色;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所以蓝光照在红裙子上,洋娃娃身上裙子呈黑色.(3)实验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它们自身不能由其它色光混合而成,她将亮度相等的这三种色光叠加在一起,看到了白光.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________作为实验器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________ ;(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3)如图1,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________;(A/B/C/D),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________(能/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像;(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此时成两个像对应的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前后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3mm,则两个像的中心距离为________mm.(5)如图2,小丁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6)小丁同学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案】茶色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B 不能虚玻璃板太厚 6 C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或玻璃板为竖直放置)【解析】(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研究平面镜的成像实验时,因为用平面镜不能看到后面的物体,所以不能用,为了减小环境光线对成像的干扰,提高成像的对比度,应选茶色玻璃板作为实验器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实验时像和物体可以完全重合,所以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3)如图,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根据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的特点,可知像的位置在B处;因为平面镜成虚像,由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不能承接到像.(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面都能成像,即会成两个像,此时成两个像对应的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前后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3mm,则后面的像物距和像距都大了3mm,所以两个像会相距6mm.(5)要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如图中的字母:ATV都是左右对称的,所以不能达到目的,C字母左右不对称,所以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C图;(6)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或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此时像不在桌面上,所以不能重合.点睛: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则手到擒来.3.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________.(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_(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见解析所示见解析所示 h与s成正比【解析】(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分别做出由A、B两点在透明纸上的像,从而得出AB的像,如图所示:(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3)从图象中看出;h随s的变大而变大,且增大的倍数相同,即h与s成正比关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 见解析所示 (2). 见解析所示 (3). h与s成正比【的距离】(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2)找出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中的对应点,然后连接成平滑的曲线;(3)可以看出,当像离小孔越远,像的大小是变大的.4.新思维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学完光学中小孔成像知识后,提出一个问题,小孔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经过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像的形状可能与物体形状有关;猜想二:像的形状可能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专题04 光现象易错题专题训练【易错点归纳】易错点1:小孔成像易错点2:光的反射、折射液面升降问题易错点3:平面镜中像与物体等大易错点4:平面镜求距离问题易错点5:光的折射光路图易错点6:光的反射、折射求角度问题【易错点专题训练】小孔成像原理:光的直线传播,所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
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像的大小与像距和物距有关,当像距大于物距是放大的像,当像距等于物距是等大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是缩小的像。
小孔靠近,光屏上的像比原来(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实像变小【详解】[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都有关系,若小孔、蜡烛位置固定,只将光屏向小孔靠近,光屏上的像比原来变小。
2.“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自制了“针孔”照相机,在外套简的一端蒙上带孔的黑纸(图-1),在内套筒(略小)的一端蒙上塑料薄膜当光屏(图-2),把内套筒装入外套筒中(图-3)。
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选填“明亮的室外”或“较暗的室内”),在光屏上成的是物体(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把内套筒远离小孔,看到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明亮的室外倒立变大【详解】[1][2][3]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应孔对着较亮的光源使成像清晰,所以应对着明亮的室外,塑料薄膜在暗室内,让光线通过小孔进入筒内,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把内套筒远离小孔,像距变大,根据数学知识可知,看到的像变大。
3.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的一个很小的“Δ”形孔上,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选填“Δ”“▽”“〇”)形。
这些光斑是(选填“小孔的像”或“太阳的像”),是由形成的。
【答案】〇太阳的像光的直线传播【详解】[1][2][3]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是物体的像,而不是小孔的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的一个很小的“Δ”形孔上,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因为太阳是圆的,因此光斑的形状是圆形,即“〇”形,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第4章《光现象》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19秋•巨野县期末)下列四个现象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A.日食B.光束C.水中的倒影D.笔在水面处“折断”2.(2019秋•东平县期末)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选用厚度为2cm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①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①可以得出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的结论①为获得明显的实验效果,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A.只有①和①B.只有①和①C.只有①和①D.只有①和①3.(2019秋•峄城区期末)如图所示,在一个空箱子中,一束光自P点发出,沿与镜面成60°角射向平面镜,经O点反射后,在Q点形成一个亮斑,当入射光线不变时,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3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法线转过15°B.反射角增大45°C.反射光线转过90°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4.(2019秋•文登区期末)如图所示,人在B处观察到一个彩色玻璃球沉在水池底A处,则玻璃球的真实位置在()A.A处B.A处的偏上方C.A处的偏下方D.A处的左侧5.(2019秋•岱岳区期末)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身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大小不变D.玻璃幕墙容易造成光污染,是光的漫反射造成的6.(2019秋•新泰市期末)在湖边游玩的人看到湖水中的鱼,下列光路图能描述这一现象的是()A.B.C.D.7.(2019秋•肥城市期末)有关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①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口镜是平面镜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①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A.①①①①都正确B.只有①①①正确C.只有①①正确D.只有①①①正确8.(2019秋•肥城市期末)以下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水中倒影B.海市蜃楼C.黑板“晃眼”D.小孔成像9.(2019秋•梁山县期末)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
复习专项训练(四)光现象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图中的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点燃的生日蜡烛B.宝石璀璨C.点燃的奥运火炬D.太阳2.在泸州市委党校大礼堂举办了学习“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主席台上鲜红的党旗,这是因为党旗吸收了白光中的红光B.会场中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宣讲者,是由于光射到宣讲者身上时发生了漫反射C.进入会场后手机设为静音状态,这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宣讲者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3.生活处处有物理。
下列对生活现象所利用的物理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A.验钞机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以此来辨别钞票的真伪B.激光准直打隧道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C.平静的水面映出倒影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D.坐在教室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的漫反射现象4.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下列哪个图能说明其中的道理A.B.C.D.5.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能正确反映光线OP的光路图是A.B.C.D.6.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7.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8.如图所示,一盛水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这时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若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把容器右侧稍微垫高,待水面重新平静后,测出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那么A.a′<a,r′<r B.a′>a,r′>rC.a′=a,r′>r D.a′=a,r′=r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9.小芳站在平面镜前,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会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章光现象(实验)1.小雨与同学在进一步研究光现象时,用“可乐瓶”自制器材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半透明纸的作用是_____,这同时也说明小孔成像所得到的像是_____像.(1)请在图甲中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 B''.(2)他们还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好学的他们便提出一个探究课题,并测出了下表中的数据,你认为表格中缺少的应该是哪个物理量?请你仔细判断,并在表格中补充完整.(3)在图乙所示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从图像中看出h与s是什么关系?_____2.探究小孔成像小雨用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 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3.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豪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甲所示.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面对小孔,如图乙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豪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中的________(填写序号).(2)由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__,所以这个像是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3)保持“F”字样纸板和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1 2 3 4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________ (4)于是小豪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4.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活动中,小华猜想光斑形状可能与孔的形状、孔的大小和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总复习(八)光现象实验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①让一细光束沿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②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③改变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交流讨论:(1)纸板的作用:对光起漫反射作用,显示__光路__;(2)光线位置的确定:在纸板的光线上描两点,再连接并标上__方向__;(3)纸板和镜面的放置:纸板与镜面__垂直__;(4)“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将一纸板__后折__,观察其上是否有光线;(5)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的目的:__保证结论的普遍性__;(6)验证光路可逆的方法:让__入射光线__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1.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20°70°2 30°60°3 50°40°(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垂直__(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漫__反射.(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__.(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不合理.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__.(4)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_显示光路__.(5)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__在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上.(6)接下来,如果想探究对于已知光路,光能否沿它的反方向传播,请你简要说明做法:__让光线沿着纸板上已经画出的一条反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与原入射光线重合;选择其他反射光线,重复上述步骤__.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除如图所示的装置外,还需要刻度尺和火柴.实验过程:(1)玻璃板应与__白纸垂直__放置.(2)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用另一支蜡烛B在另一侧移动,直至另一支蜡烛B看起来也像点燃了,此时蜡烛B所在的位置就是__A的像__的位置,同时也说明蜡烛B 与蜡烛A的像的大小是__相等__的;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3)要探究像的虚实,可用__光屏__在像所在的那一侧去接收像.交流讨论:(1)选择较暗的环境:使__像__看起来更明亮;(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__像的位置__;(3)选择薄玻璃板:防止重影的影响;(4)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应用了__等效替代__法;(5)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否则水平桌面上蜡烛B__无法__与像重合;(6)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测量物和像到__平面镜__的距离;(7)多次改变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2.(滨州中考)小滨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甲乙(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__相同__(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便于确定像的位置__.(3)实验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 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__60__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不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__平面镜成的是虚像__.(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__.(6)小滨应在玻璃板__前面__(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反射__(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7)在实验过程中,小滨应拿一支外形相同但__不点燃__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 的像__完全重合__.(8)实验中,若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B侧的镜面,将__能__(填“能”或“不能”)继续在镜中观察到烛焰的像.(9)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__向上__移动.(填“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或“不”)实验三:探究光折射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1)让激光斜射入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观察折射光线的位置,记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2)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结论:(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3)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3.(安徽中考)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所发生的光现象.(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__由小变大__(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2)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γ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__90°__.(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__折射__光线,而只存在__反射__光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实验专题经典十题1.(1)如图1所示,在一块硬纸板上挖一边长为5mm的正方形的“孔”。
把这块挖有方孔的纸板对准太阳光,当纸板和地面相距较近时,在地面上能观察到(选填“正方形状”、“圆形”或“三角形”)亮斑,这是造成的;(2)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我们学校茂盛的樟树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选填“像”或“影子”)。
(3)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2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符合探究要求的是2.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
如图甲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烛焰倒立的像。
(1)若将点燃的蜡烛向上移动,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若将易拉罐向右移动少许,蜡烛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选填“改变”或“不变”)(3)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花乡公园的树林里,小明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乙所示),这是(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选填“实像”、“影子”或“虚像”)。
3.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
(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
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
光现象实验专练
1、(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
空气中的入射角i 0°30°45°60°
水中的折射角r 0°22°32°40°
玻璃中的折射角0°17°24°3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
请写出两条:
;
(2)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潜入游泳池中,看游泳池旁边的路灯,觉得路灯不在原来的位置。
你认为这个实验结论是:看到的电灯的位置电灯的实际位置。
(填“高于”或“低于”)小明用作图方法说明这个结论,下面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2、为了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小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将如何操作?
(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F方向射出,这表明:。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
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
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
(1)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
屏上发生了反射。
(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
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
同一平面内。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4、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
⑴我们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较厚的平板玻璃”、“较
薄的平板玻璃”或“平面镜”)来进行实验,为了便于观
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的环境中进行。
⑵如图甲所示,小兰将点燃的蜡烛A 放在镜前,观察到镜
后有蜡烛的像A '。
此时在镜后移动与蜡烛A 完全相同的
蜡烛B ,使其与像A '完全重合。
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 '完全重合,
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发现问题并改正后,发现蜡烛B 能与像A '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去蜡烛B ,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
蜡烛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⑷小兰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应怎样分
析处理实验记录的信息,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军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发现折射角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加的角
度并不相等,谁的增加量更大呢?小军想通过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 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使二者的圆心重合,
如图所示。
② 将一束激光射向圆心O ,激光在O 处发生折射;
③ 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④ 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②③步骤数次;
⑤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比较入射角增加量与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得出结论。
(1)图中光线的入射角大小为__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__。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入射角增加量与折射角增加量的大小,谁的更大
呢? 。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一定还会有所发现,请写出两点。
;。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i 0° 30° 45° 60° 折射角r 0° 21° 30°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