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上
- 格式:pptx
- 大小:760.59 KB
- 文档页数:34
鲁迅一、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五四”时期是鲁迅战斗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该期间出版了第一篇小说集《呐喊》。
1924~1926年,是鲁迅边战斗边探索的时期,也是他战斗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该期间创作了第二本小说集《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
1930~1936年,是鲁迅战斗创作的第三个高峰期,主要作品是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鲁迅是左翼文艺运动的光辉旗手,是中国文化的主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二、小说《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其总主题是反封建,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吃人本质及其对人民群众毒害的深广。
《呐喊》第一篇《狂人日记》,小说塑造的狂人形象,就作者所赋予的象征意义来说,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一个清醒的启蒙者的形象。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以它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它的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新颖特别的格式,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作品中不幸的人们主要是农村劳动妇女和新知识分子,他们对于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过反抗,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呐喊》、《彷徨》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人物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同时又非常个性化。
、在艺术上多姿多彩,以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客观的叙事之中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故事新编》一共收录历史小说8篇。
《补天》(女娲)、《奔月》(后羿)、《理水》(大禹)、《非攻》(墨子)、《铸剑》(眉间尺和宴之敖)、《采薇》(伯夷、叔齐)、《出关》(老子)、《起死》(庄子)。
《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既有现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
是对中国戏曲艺术这一传统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中,《故事新编》以它丰厚的思想内容和特别而多样的格式,占有重要地位。
三、杂文鲁迅一生写的最多的是杂文,前期作品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四本杂文集,后期有《而已集》、《三闲集》、《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十本杂文集。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其在言论上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他的小说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作家之一。
他的现实主义文学风格不仅是中国文学的里程碑,是一种准备步骤,也使得中国的社会文化开始向更加自由和民主的方向发展。
鲁迅广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讽刺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反映了他对旧时代的讽刺和反对旧习惯的厌恶。
他利用讽刺和诙谐来表达他对旧社会政治不平等的反对和追求新生活的向往。
他的小说内容贯穿着反战、反抗压迫、反革命的主题,激发起广大读者推翻旧社会制度的行动。
此外,鲁迅在文学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表达方式,他采取全新的文学思想,在文学形式上对文学实验,其辛辣的语言、超现实的构思,都使文学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也探索出多种新的文学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譬如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形而上学等,从而发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浪潮。
鲁迅的作品为巨大的古典诗歌手法带来了全新的起点,他的作品提出的新的文学概念对中国的诗歌创作,对讽刺性文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他也发挥着极大的社会作用,引导社会和文化走向更加自由和进步,大大提升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地位。
总之,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是不可磨灭的。
他为古典文学注入了新鲜活力,激发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以及对新生
活的向往、对旧习俗的反对。
他的作品为中国文学发展注入新的能量,为中国人民和整个世界创造了无数珍贵的文学宝藏。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知识点介绍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江区)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白话文文学的奠基人”和“现代中国文学的开山鼻祖”。
1.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短篇小说作品,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通过主人公的心理独白,揭示了封建社会道德观念的崩溃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批判了封建礼教和旧有制度。
2. 《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普通农民阿Q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描写,呈现了中国民族传统精神的底层广泛存在和封建农民在现代社会中的无助和挣扎。
3. 社会批判:鲁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反映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社会现实问题,如封建道德衰败、束缚人民的封建礼教、腐败的官僚制度等,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4. 文学革命:鲁迅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书写文学作品,摒弃以往文言文的传统。
他的努力为白话文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现代中国文学铺平了道路。
5. 思想启蒙:鲁迅的作品在文学形式上的创新与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他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形成了一种新的革命意识。
6. 长篇小说创作:除了《阿Q正传》,鲁迅还创作了其他一些重要的长篇小说,如《热风》、《孔乙己》等,这些作品通过个体的命运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困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农民的痛苦。
7. 散文创作:鲁迅的散文以骨力文字见长,语言生动、犀利,内容贴近人民生活,批判现实社会的弊病。
他的散文作品包括《朝花夕拾》、《故乡》等,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回忆的描写,展示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8. 教育观念:鲁迅主张以民众教育为基础,强调教育应该使人民认识自己的利益,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解决社会问题。
他提出了“百年崛起”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中国国民的命运。
第二节鲁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鲁迅文学创作概况】<识记>第一篇论文:1907《人之历史》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鲁迅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综合运用>➢他创作于“五四”时期的白话短篇小说曾分别收入了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出版的《呐喊》和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的《彷徨》两本小说集中。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上的一个杰出成就;➢《呐喊》、《彷徨》中有大量的农民题材和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孔乙己》、《明天》、《祝福》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特点;➢《狂人日记》、《长明灯》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肥皂》、《兄弟》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在某些局部又带有心理剖析色彩【鲁迅的思想特点】<领会和简单应用>鲁迅的思想是中国20世纪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毛泽东称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思想具有丰富复杂、博大精深的特点。
1、进化论是鲁迅前期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鲁迅摒弃了进化论中“弱肉强食”等消极的因素,汲取了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事物的新陈代谢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强调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性等积极因素。
2、个性主义思想也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他所强调的“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主张中,可以看出鲁迅所受尼采思想影响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