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车间电力线路
- 格式:ppt
- 大小:260.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车间电器线路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办公区域及附属设施中的电器线路管理。
第三条电器线路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电器线路的安全运行。
第二章电器线路安装与改造第四条电器线路安装、改造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
第五条电器线路安装前,需进行现场勘察,了解设备需求,确定线路走向,确保安装合理、安全。
第六条电器线路安装完成后,应进行严格检查,确保线路连接牢固、绝缘良好、接地可靠。
第七条电器线路改造需经相关部门审批,不得擅自进行改造。
第三章电器线路维护与保养第八条电器线路维护保养应定期进行,每季度至少一次,确保线路安全运行。
第九条维护保养内容包括:检查线路绝缘、接地、连接、保护装置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条发现线路老化、破损、接头松动等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进行维修或更换。
第十一条维护保养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电气知识和技能,确保维护保养质量。
第四章电器线路安全管理第十二条电器线路安全管理应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确保线路安全。
第十三条电器线路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机,切断电源,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第十四条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电器设备,禁止私自改动电器线路。
第十五条定期对电器线路进行绝缘测试,确保线路绝缘性能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五章奖惩与责任第十七条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在电器线路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电器线路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九条电器线路事故处理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制度旨在规范车间电器线路管理,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
各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共同维护公司生产安全。
第四章电力线路保护4.1 判断题4.1.1在10kV输电线路中,单相接地不得超过2h。
()答:对4.1.2同步调相机的功率因数为零。
()答:对4.1.3330kV、500kV线路应有两套完整、独立的全线快速主保护。
()答:对4.1.4双侧电源线路的重合闸装置两端,均采用检查无电压方式起动时,将可能造成非同期合闸或一侧拒动。
()答:对4.1.5距离保护动作区末端金属性相间短路的最小短路电流,应大于相应段最小精确工作电流的两倍。
()答:对4.1.6电力载频振荡器电源及保护开关关闭后,可以立即接通再进行工作。
()答:错4.1.7带高频保护的微机线路保护如需停用直流电源,应在两侧高频保护投信号后才允许停直流电源。
()答:对4.1.8在应用单相重合闸的线路上,发生瞬时或较长时间的两相运行,高频保护不会误动。
()答:对4.1.9由于在非全相运行中出现零序电流,所以零序电流保护必须经综合重合闸的M端子。
()答:错4.1.10距离保护振荡闭锁开放时间等于振荡闭锁装置整组复归时间。
()答:错4.1.11相-地制通道,即在输电线同一相作为高频通道。
()答:对4.1.12高频保护采用相-地制高频通道是因为相-地制通道衰耗小。
()答:错4.1.13允许式高频保护必须使用双频制,而不能使用单频制。
()答:对4.1.14高频保护通道输电线衰耗与它的电压等级﹑线路长度及使用频率有关,使用频率越高,线路每单位长度衰耗越小。
()答:错4.1.15输电线传输高频信号时,传输频率越高则衰耗越大。
()答:对4.1.16输电线路的特性阻抗大小与线路的长度有关。
()答:错4.1.17耦合电容器对工频电流具有很大的阻抗,可防止工频高压侵入高频收发信机。
()答:对4.1.18结合滤波器和耦合电容器组成的带通滤波器对50HZ工频应呈现极大的衰耗,以阻止工频串入高频装置。
()答:对4.1.19在高频保护的通道加工设备中的结合滤波器主要是起到阻抗匹配的作用,防止反射,以减少衰耗。
《工厂变配电技术》教案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考试课课时:110 开课学期:一.教案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我系电气技术、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工厂的电力负荷和无功补偿,短路电流极其计算,工厂电力线路,工厂变配电所极其一次系统,电力变压器,工厂供电系统的保护,电气安全、防雷与接地,工厂的电气照明,电气绝缘预防性实验,以及实验技能等。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讲述中小型工厂内部的电能供应和分配问题,并讲述电气照明,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小型工厂供电系统和电气照明运行维护及基本计算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工厂供电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本课程的重点<1)加强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基础计算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案。
<四)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1)前导课程“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等课程来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基本能力。
<2)后续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PLC技术”等课程打下专业基础。
二.课时分配<一)理论课时分配<二)实验课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述教案目标:1.明确工厂供配电的意义、要求及本课程的任务。
2.了解典型的各类工厂供电系统及发电厂、电力系统和工厂自备电源的基础知识。
3.掌握电力系统的电压和电能质量问题。
4.了解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及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
教案重点:电力系统的电压和电能质量问题;对供电系统的认识及各个部分的作用;电压等级的分类和设备额定值得概念;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教案内容:1.工厂供电的意义及要求2.工厂供电系统的有关知识3.电力系统的电压4.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5. 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知识第二章工厂的电力负荷和无功补偿教案目标:1.熟悉工厂电力负荷的分级及有关概念。
《工厂供电》复习大纲第一章:工厂供电,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也称工厂配电。
工厂供电基本要求:安全,可靠,优质,经济。
中型工厂的电源进线电压是6~10kV。
35kv线路直经车间变电所配电变电压直接降为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高压深入负荷中心的直配方式,配电所: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变电所:接受电能,交换电压,分配电能,母线:汇集和分配电能。
工厂供电系统是指从电源线路进厂起到高低压用电设备进线端止的整个电路系统,包括工厂内的变配电所和所有的高低压供配电线路在正常供电电源之外,设置应急自备电源--柴油发电机组。
交流不停电电源主要由整流器、逆变器和蓄电池组等三部分组成。
电压和频率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两个基本参数。
我国现在统一以1000V为界线来划分电压的高低我国交流电力设备的额定频率为50Hz,通称为工频。
电压质量是按照国家标准或规范对电力系统电压的偏差、波动、波形及其三相的对称性(平衡性)的一种质量评估。
电压偏差线电气设备的端电压与其额定电压之差。
电压波动是指电网电压有效值的连续快速变动三相交流电网和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线路首端与末端的平均电压即电网的额定电压。
因此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与同级电网的额定电压相同。
工厂供电的电压,主要取决于当地电网的供电电压等级,同时也要考虑工厂用电设备的电压、容量和供电距离等因素。
由于在同一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条件下,供电电压越高,则线路电流越小,从而使线路导线或电缆截面越小,可减少线路的投资和有色金属消耗量。
工厂供电系统的高压配电电压,主要取决于工厂高压用电设备的电压和容量、数量等因素。
工厂采用的高压配电电压通常为10kV。
工厂的低压配电电压,一般采用220/380V。
在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作为供电电源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有三种运行方式:(1) 电源中性点不接地;(2) 中性点经阻抗接地;(3) 中性点直接接地。
前两种合称为小接地电流系统,后一种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电子车间线路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障生产任务顺利完成,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电子车间线路管理。
第三条线路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线路布局与规划第四条线路布局应合理、紧凑、有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五条线路规划应充分考虑生产流程、设备布局、安全通道等因素。
第六条线路设计应选用合格、可靠的线路材料,确保线路质量。
第七条线路敷设前,需进行现场勘查,确定线路走向、路由和埋深。
第八条线路敷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确保线路质量。
第三章线路施工与维护第九条线路施工前,需办理相关手续,确保施工合法合规。
第十条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施工经验。
第十一条线路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二条线路施工完成后,需进行验收,确保线路符合设计要求。
第十三条线路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线路状况。
第十四条发现线路故障,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线路维护过程中,应做好记录,以便跟踪和管理。
第四章线路安全与防护第十六条线路应采用防雷、防潮、防腐蚀等安全措施。
第十七条线路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第十八条线路周围应设置安全通道,确保人员通行安全。
第十九条线路敷设区域应保持整洁,防止杂物堆积。
第二十条线路维护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伤害。
第五章培训与考核第二十一条公司应定期组织线路施工、维护人员培训,提高人员技能水平。
第二十二条培训内容应包括线路施工规范、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等。
第二十三条对线路施工、维护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第六章奖惩与责任第二十四条对在线路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事故或损失的,应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十六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车间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障生产顺利进行,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及辅助设施中的电力系统。
第三条车间电力系统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电力设施管理第四条电力设施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检修和维护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好记录。
第五条电力设施安装、改造、拆除等作业,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六条电力线路、设备应保持整洁、完好,不得有裸露电线、破损绝缘等安全隐患。
第七条电力设备应标明名称、型号、电压等级、额定功率等信息,并定期检查。
第八条电力设施的安全警示标志应齐全、醒目,确保员工能够清晰识别。
第三章电力安全管理第九条电力设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十条电力设施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
第十一条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不得使用非标准电源插座。
第十二条严禁在电力设施附近放置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在电力设施附近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
第十三条严禁在电力设施附近堆放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第十四条严禁在电力设施附近进行高空作业,如需进行高空作业,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第十五条严禁在电力设施附近吸烟、饮酒。
第四章事故处理第十六条发生电力设施故障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切断故障设备电源,防止事故扩大。
第十七条事故发生后,应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并按照事故调查程序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八条事故处理过程中,应保护现场,保留相关证据。
第十九条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应总结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二十条对在电力设施管理、安全操作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对违反本制度,造成电力设施故障或事故的,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