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放飞学生心灵——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292.96 KB
- 文档页数:1
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引言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幻想的方式展现出了一个充满魔法和奇幻的世界,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对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童话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童话教学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童话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为它拥有奇幻的故事情节、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空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演示故事、游戏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体验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1.2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童话中的语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背诵童话、编写童话故事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受益匪浅。
1.3 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童话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童话故事通常具有较强的寓意和象征,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理解。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探讨故事寓意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童话故事,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2.1 善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善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展示童话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背景环境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他们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2.2 引导学生创作童话故事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童话故事的创作,让他们在模仿、改编、创新的过程中,加深对童话的理解和感悟。
以读代讲悟“童话”,放飞想象感“童心” ——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童话教学刍议蒙美四发布时间:2023-05-12T11:31:22.377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5期作者:蒙美四[导读] 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一小学摘要: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灸人口的故事。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学低年级课文中童话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些充满童言童趣的童话故事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首选。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读懂童话、感受童话、理解童话、领悟童话蕴含的道理,加上丰富的想象去演绎童话,感受童话之美,从而打动学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童话。
关键词:童话低年级阅读教学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让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
笔者尝试通过对部编教材低年级童话类课文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听读激趣、范读引领,感知童话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
用听故事的方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导入童话时,教师可以精心挑选音乐、动画来渲染气氛、烘托场景,营造童话故事的情境,然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视频)或者老师声情并茂地进行范读。
如,在讲授《小蝌蚪找妈妈》前,笔者事先用课件出示与故事情节有关的场景(图片),再配上声情并茂的旁白:“在一个美丽的池塘里,住着青蛙、鲤鱼、乌龟和一群可爱的小蝌蚪,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同学们想不想听?”激趣导入新课,于是自然而然引出了课题,同时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践研究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践研究童话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现象,具有深远的文化底蕴和社会意义,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人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童话不仅能够拓宽孩子们的心灵视野,还能够锤炼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孩子们更好的成长。
本文就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目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主要通过童话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维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其具体目标如下:1、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增加阅读体验童话作为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之一,其传阅范围广,深受小学生喜爱,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对于文化的兴趣和敏感度,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2、增强学生的价值观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善恶、正义、勇气和美好等价值观,通过童话故事的传递,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道德原则和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品质。
3、培养学术思维童话故事有各种各样的隐喻和寓意,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从语言、结构、情节、象征等多方面分析童话故事,进而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表达能力。
4、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在童话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大量的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的锤炼,通过对童话故事的剖析和表述,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技巧。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践策略1、创造宽松活泼的氛围在设计教学策略时,要注意营造宽松、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体验式教学童话教学最好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童话故事中的情节、人物特点和内在价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剖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沉淀理解童话故事。
并以游戏、故事剧、手工、唱游、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童话教学。
3、以“人性”为中心童话教学要以“人性”为中心,从人的内在困惑、心理状态、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来深入剖析童话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真谛,更深刻的领悟生命的意义。
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一、引言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建议。
二、童话教学的意义1.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童话故事中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创造,通过阅读、讲解和演绎童话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思考能力。
2.丰富语言表达能力童话故事具有浓厚的情趣和多样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童话故事,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丰富多样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塑造正确价值观童话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通过讲述童话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养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4.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童话故事既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童话故事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对世界各地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童话教学的方法1.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入童话故事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故事情节中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文并茂的故事内容,展示童话故事的魅力。
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故事的氛围和情节,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阅读互动在童话故事的阅读过程中,可以设计问题,进行互动式的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程度,适时地调整问题的难度和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角度。
4.创作表演让学生结合童话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创作和表演。
可以分小组进行扮演剧本、编写故事续写、画画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理解和体验童话故事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童话教学的运用1.语文课堂将童话故事融入到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中,通过阅读、解读和讨论童话故事,帮助学生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低年级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童话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孩子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童话课文以它所特有的幻想色彩吸引儿童,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好伙伴。
组织好童话教学是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那么如何根据低年级的儿童特点进行童话教学?一、立足童话——以儿童的视角解读童话的“童话味”。
童话是一个虚幻的世界,童话教学要真正让孩子入情入境,就必须做到以孩子的视角解读童话,让童话与孩子的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在孩子的心灵播下神奇浪漫的种子。
1.以儿童的视角发现童话的“神奇味”童话里的事物虽然来自日常生活,但却涂抹上了一层浪漫离奇的虚幻色彩,使之具有神奇味。
《笋芽儿》里的笋芽儿虽然来自作家对山中竹笋成长过程的认知,然而,笋芽儿的成长经历却被作家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写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没有时间的具象,由“笋芽儿被叫醒了”到“我长大啦”,整个过程,只有神奇。
一觉醒来就长大了,这在生活中,是成人不能接受的,但在童话中,儿童是乐于接受的,他们没有生活经验的约束,神奇给他们带来愉悦:春雨能弹奏乐曲,雷公有粗重的嗓音,桃花有红红的脸,柳树摇动长辫子……人格化的形象给儿童以非凡的魅力。
2、以儿童的视角开掘童话的“教育味”童话是写给孩子们的幻想故事,由于幻想性强的特点,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往往深藏于亦真亦幻,变幻莫测的童话境界之中,需要教师去开掘童话的真意。
如《小鹿的玫瑰花》这个童话,编者有一个提问: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这就提醒我们,不能用“形象”去掩盖“情理”。
一方面,小鹿的玫瑰带给“黄莺”、“微风”无比的快乐,并借它们带给更多人美的色彩和诱人香气,带给生活一抹美感,一种美的享受。
另一方面,“黄莺”、“微风”的行为表达又给小鹿带来了一种至高的心灵安慰。
由此,“情理”自然渗透到少儿的心理深处,影响他们品质的良性发展——学会给别人制造美,创造美;学会关心别人,安慰别人。
如果我们以“童话”就是“童话”的定势去看待作品中的形象,就不能激励儿童对作品形象的再创造,更不能体会到形象间的交往中所蕴涵的生活真谛。
童话教学:点亮童心,探索语文的奇幻世界童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奇幻的想象、生动的角色和深入人心的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
通过童话教学,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感。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童话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们生动有趣、情节曲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童话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形象的板书设计,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童话故事通常具有奇幻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这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故事情节进行再创造,或者对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替换和改编。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童话故事通常具有深刻的道德寓意,通过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传达出善良、勇敢、诚实等积极的价值观。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故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这些积极的价值观。
四、拓展课外活动,延伸童话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延伸童话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童话剧,让学生通过表演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童话故事,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课外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让童话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五、反思与总结在童话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以独特的幻想、夸张、拟人等手法,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出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
童话对于儿童来说,具有无穷的魅力,它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教学。
一、以兴趣为引导,激发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童话以其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进入童话的世界,感受童话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小红帽》这一篇童话时,教师可以先讲述小红帽的故事,让学生对故事情节产生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原文,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童话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二、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童话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展现出人类美好的情感和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中的美好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例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篇童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孤独、无助和渴望温暖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童话中的语言和画面,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童话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童话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讲解《灰姑娘》这一篇童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设想灰姑娘在不同的场合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情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重新创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合生活实际,提高道德品质童话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道德观念,能够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童话放飞学生心灵——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16-11-24T14:52:00.5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10期作者:王常玲[导读] 童话是儿童生命成长的方舟,能够启迪儿童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审美情感、想象能力、创新思维。
山东省莱西市月湖小学266600
童话是儿童生命成长的方舟,能够启迪儿童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审美情感、想象能力、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培养语文素养。
一、根据课文,仿写童话
课文《称赞》学完后,引导学生:开始小獾自己尝试做的小板凳非常粗糙,小刺猬称赞它后,又充满了信心,不停地改进。
最后,不仅做的小板凳很精致,做的小椅子也很美观。
通过这个故事,从中启发引导孩子“称赞”的神奇和团结友爱的力量。
接着,引导学生互相寻找闪光点进行称赞。
这样,一篇篇生动的童话故事就在不经意的称赞中诞生了,如:“乐于助人的Jack”、“善良勤奋的Cici”、“聪明勇敢的Bob”等,Kaira主动给住校的Jenny买来跳绳;Linda把三角尺送给Charlie;Bob主动帮受伤的Licy补课……整个班级氛围团结友爱、其乐融融。
学生习作:聪明勤奋的Jack
下了第二节课,大家都在玩,轮到拿课间餐的我,竟然玩得把这事给忘了。
小精灵Jack没有责怪我,而是静悄悄地把课间餐拿了回来,还分发到每个人的手里。
我被他这种乐于助人的美好行为深深地感动了。
Jack小精灵不光是助人为乐,还对人热情、讲礼貌,从来不发脾气,今后我得好好向他学习!
二、依据内容,续编童话
基于深化教材,让孩子在意犹未尽的兴趣中“续编”课文的童话结尾。
在教了《坐井观天》、《狐狸和乌鸦》等课文后,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续编课文故事结尾,如学完《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后,让学生想象:乌鸦有幸又找到了一块肉,它和狐狸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它的肉还会不会被骗走?展开丰富想象来编写故事。
孩子们特别喜欢续编童话故事,课文中的素材为学生的创编提供了广袤无垠的写作空间。
三、提供图像,想象童话
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童趣的卡通图画,把里面的人物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想象。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渐渐产生了兴趣,就开始呈现不完整或不连续的图画,让学生展开想象,补充开头、中间或结尾,让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还可以呈现单幅的图画让学生展开想象编写童话情景。
学生习作:聪明的乌鸦
小乌鸦妈妈病了,小乌鸦不辞辛劳找来了一块肉,想给妈妈吃。
小乌鸦刚飞到一棵树上想休息一会,忽然,跑来一只狐狸,急急忙忙忙地说:“漂亮的乌鸦,你的好闺蜜小白兔病了,他很想吃一块肉。
”小乌鸦刚想把肉给狐狸,忽然想起来曾经狐狸骗肉的事情,马上缩了回来,对狐狸说:“你不要再骗人啦!我的好闺蜜小兔根本不吃肉!”狐狸眼珠一转,又生一计:“乌鸦兄弟,小兔病得很厉害,什么也不吃,不如我们两个一起给他找蔬菜吧。
”小乌鸦心里想:“这次得想个办法制制狐狸。
”想到这儿,小乌鸦说:“狐狸大哥,你想吃肉吗?我这块肉是最小的。
就在村子边的树上人们挂着很多肉,你爬到树上就能吃到很多。
”说完,小乌鸦便飞走了。
狐狸来到村边,看到树上的肉,就迫不及待地往上爬,没想到爬到一半,就被村民发现了,用棍子把狐狸砸了下来。
这次狐狸终于上了乌鸦的当。
四、词语搭桥,联编童话
教师从课文中选择几个经典词语,展示出来,让孩子用几乎毫无关联的词语编成生动的童话,我们给它赋予一个有趣的形式叫“词语麻辣串”。
孩子们会在这样一种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增加对词语的积累,增强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如用“天鹅、母鸡、村落、枯树”编一个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童话,引导学生爱惜生命、保护环境。
孩子们的想象力不能忽视,以“小溪、鸭、公主、小鱼、蓝精灵”让学生创编童话。
学生习作:翩翩起舞的鸭公主
清晨,一群蓝精灵到小溪边散步。
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小溪边鲜花盛开,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在自由地游来游去。
忽然,听到了扑棱棱的声音,到底发生什么事啦?原来是三只鸭公主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练习游泳,它们的倒影映照在溪面上,好美啊!三只小鸭子一会儿围成圆圈、一会儿排成一行、一会儿又分散开去,它们的舞姿真优美啊!蓝精灵都看得入迷了。
五、联系生活,编写童话
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在饮食上大都十分挑剔,稍有不合口味还发个小脾气,学生自私自利现象相对严重,缺乏劳动能力,甚至毫无服务他人的意识。
鉴于此,学校还在学生中深入开展生活教育,“走进餐厅,体验生活”就是其中的一项活动。
在餐厅员工的指导下,从摘菜、洗菜、切菜、烹炒、淘米、调面、蒸煮、洗刷餐具、打扫卫生等工序学起,使其历经全部做饭程序,体验做饭的艰辛,从而激发儿童理解他人、尊重家长的情感。
有的同学说:“虽然有过自炊,但是这次体验却不一样,因为有专业的师傅指导,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而且自己动手做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活动后便倡导学生把劳动的体验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写出来,在班内相互交流,共同分享劳动的乐趣和服务他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