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电导率变化的电渗固结模型_吴辉
- 格式:pdf
- 大小:246.35 KB
- 文档页数:5
《具有壁面粗糙度的微通道内电渗流动》篇一一、引言微通道内的电渗流动是众多科技领域,如微流控、生物医药以及化学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特别是在涉及到高精度的测量、控制以及操作等场景下,电渗流动的特性与行为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篇报告将针对具有壁面粗糙度的微通道内电渗流动展开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与特性。
二、壁面粗糙度对电渗流动的影响壁面粗糙度是影响微通道内电渗流动的重要因素。
当微通道的壁面粗糙度增加时,电渗流动的阻力会增大,流动速度会相应减小。
同时,粗糙度的存在还会改变流体的流动形态,导致流体在微通道内产生湍流等现象。
此外,壁面粗糙度还会影响电渗流体的分布和扩散,对微通道内的传质和传热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三、微通道内电渗流动的数学模型为了更好地研究具有壁面粗糙度的微通道内电渗流动的特性,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基于流体动力学和电化学原理,考虑了微通道的几何形状、壁面粗糙度、流体性质以及外加电场等因素。
通过求解该模型,我们可以得到电渗流动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以及流体的分布和扩散情况等关键信息。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实验中,我们采用具有不同壁面粗糙度的微通道,并施加一定的外加电场。
通过测量流体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以及流体的分布和扩散情况等参数,我们得到了实验数据。
将实验数据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五、讨论与展望通过对具有壁面粗糙度的微通道内电渗流动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壁面粗糙度对电渗流动的阻力、流体形态以及传质传热过程的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微通道设计、提高电渗流动的控制精度以及拓展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例如,如何更准确地描述壁面粗糙度对电渗流动的影响?如何进一步提高电渗流动的控制精度?如何将电渗流动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这些都是我们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六、结论本报告针对具有壁面粗糙度的微通道内电渗流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2024年3月 灌溉排水学报第43卷 第3期 Mar. 2024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No.3 Vol.4361文章编号:1672 - 3317(2024)03 - 0061 - 10土壤介电常数模型研究综述徐兴倩1,王海军1,屈 新2,彭光灿1,赵 熹1*(1.云南农业大学 水利学院,昆明 650201;2.安阳工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摘 要:【目的】调查影响土壤介电常数的主控因子,归纳分析土壤介电常数模型的研究现状。
【方法】从土壤介电理论出发,系统梳理土壤介电常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现有土壤介电常数模型进行分类总结,并对比分析各模型的优势、局限和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结果】国内外不同土壤类型的介电常数主控影响因素各异,且对测试频率的依赖性较大,但能有效反映土壤的水分状态;土壤介电常数模型分为4类:理论模型、半经验理论模型、经验模型和边界模型。
【结论】目前针对区域性特殊土类的介电特性及模型构建研究较少;考虑土壤三相组比、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对介电常数的贡献度将有助于提升模型精度,进而拓展基于介电常数测试的土壤理化性质评价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
关 键 词:土壤;含水率;电磁波;介电常数;模型中图分类号:S152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522/ki.ggps.2023380 OSID : 徐兴倩, 王海军, 屈新, 等. 土壤介电常数模型研究综述[J]. 灌溉排水学报, 2024, 43(3): 61-70.XU Xingqian, WANG Haijun, QU Xin, et al. Study on soil dielectric constant models: A review[J].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2024, 43(3): 61-70.0 引 言【研究意义】土壤介电常数是表征其介电性质或极化能力的物理参数之一,用相对介电常数表示。
非饱和土电渗加固的试验研究孙益成;杨建贵;李琦梦;张海鹏;彭劼【摘要】电渗法是一种重要的处理软土的方法.电渗固结理论假设土是完全饱和的,而实际工程中处理的土多为非饱和土,电渗加固效果仍尚待研究.为此,采用自制的一维加固电渗仪,进行不同饱和度黏土的电渗对比试验,通过比较试验中电流、排水量、沉降、含水率、最终强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非饱和土的电渗加固效果.结果表明,从电渗结束后土体强度增长幅度上看,含水率越低的土样强度增长幅度越小.与饱和土相比,电渗对非饱和土有一定的加固效果,但是加固效果不及饱和土.【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6(016)021【总页数】6页(P307-312)【关键词】高岭土;电渗;饱和度;一维;适用性;效率【作者】孙益成;杨建贵;李琦梦;张海鹏;彭劼【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8;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98;南京市秦淮河河道管理处,南京210012;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8;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98;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8;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98;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8;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2超软土的快速脱水、处理是当前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电渗法作为一种处理软土的方法,近年来逐渐得到了学界的关注。
电渗是指在土体上插上电极,并通以直流电,使土中的离子带动水分子一起移动,从而增强土体脱水能力的方法[1]。
这种方法可以使土体的含水率降低,强度提高。
电渗法的施工强度低,排水速度主要取决于电力渗透性能而非土体的水力渗透性能,因而适合应用于加固渗透系数极低的淤泥、淤泥质黏土等,并且已经在工程中得到了一些应用。
电渗法加固软土地基研究现状及展望刘睿;傅少君;张瑞;赵斌【摘要】电渗固结法可以短时高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且不会产生地基失稳现象,是针对软土地基应用前景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法.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电渗法的加固机理,着重分析了电势梯度、通电方式、电极材料与布置形式、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及pH值等因素对于电渗固结过程的影响.综述了电渗法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基于目前电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电渗法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7页(P38-44)【关键词】软土;电渗固结;地基处理;加固机理;数值模拟【作者】刘睿;傅少君;张瑞;赵斌【作者单位】西京学院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123;西京学院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123;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西京学院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123;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营口11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20 引言随着人口数量与城镇规模的逐渐增加,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成为影响人类生活与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沿海城市通过填海造地来扩展土地面积。
沿海土体通常以软土为主,软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性低、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等特点,若不进行适当的地基处理,其承载力与稳定性很难达到施工要求。
过大的工后沉降会影响建筑物的寿命周期,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因此有必要针对软土地基进行适当的地基处理。
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为排水固结法,包含真空预压法、降水预压法、堆载预压法、电渗固结法等。
然而,真空预压与降水预压对处理边界的施工要求高,排水固结速率受土体水力传导系数的影响,有时难以达到预期加固的目的。
堆载预压受限于堆载材料的来源及有可能导致的地基失稳,不适用于短工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