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78.88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由专科发展到本科,迄今已有48年的办学历史。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建设,本专业积淀深厚,基础坚实,通过输送合格的人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目前,本专业以合理的定位、科学的管理、雄厚的师资、良好的学风,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教学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为实现“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和主体,积极向研究生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建设人才”的目标,促使本专业的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制定本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本科院校,根据“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定位于:以工程为主,工程和科研兼容;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向研究生教育发展;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为主,注意与数学、化学、生物学学科交叉和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渗透;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好,能从事化工过程设计、化工产品开发,化工生产管理的高级工程师,以及能在能源、材料、环保、医药、轻工等工程领域从事实

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或国家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才。本专业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不拘一格成材。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有特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质优秀,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数学、化学工程学、化学工艺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并了解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初步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发新产品工艺、设计工业生产工程、控制、管理产品生产运行过程。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表达能力、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专业理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新产品、新工艺的初步创新能力,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修养,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与军事合格标准,英语达到国家四级,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二级。

二、专业建设目标与发展规模

本专业的建设目标是: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塑造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稳定的教学科研团队。用三年的时间,使教师队伍基本上达到:既有工程师的经历,又实现博士化,并使“海归”学者成为师资补充的主要来源。

(2)以本科教育为基础、顺利通过教育部的评估;以硕士研究生教育为创新主体,形成科学研究的群体优势;以博士生教育为先导,形成学科建设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申报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发展研究生教育。

(3)积极申报国家共建基金,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尤其是办好“过程工程实验中心”,为本专业和相近专业提供一个起点高、品种全的工程基础实验室。

(4)激发调教师的工作热情,挖掘潜力,积极开展教研室和研究所的活动,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形成在院内、省内有影响力、有特色的优质课程、精品课程。

(5)凝练科研方向,打造科研梯队,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流场分析、大型反应器控制、过程模拟与优化、清洁化学工艺、高分子材料聚合、新型催化剂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争取有一至两项关键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6)建立健全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管理措施,而每一个措施都落实到教学环节之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市场经济条件下,本专业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鉴于此,本专业将立足本科教育,招生规模相对稳定在每年200人左右;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研究生教育,争取使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达到1:2。

三、专业建设规划与分期建设目标

1.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4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5人,讲师(或具有硕士学位者)8人,博士21人,院士(兼职)1人,院级学术带头人2人,博士生导师5人。

为适应本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将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具体目标为:

2005年引进泰山学者1人,反应工程、应用化学各1人,6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人获得博士学位,1人获得硕士学位,1人晋升教授,2人晋升副教授,2人晋升讲师。

2006年:引进分离工程、石油化工、过程模拟计算、系统工程博士经各1人,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人获得博士学位,1人获得硕士学位,2人晋升教授,3人晋升副教授,2人晋升讲师。

2007年:引进能源化工教授1人,选送1人外出做访问学者,1人晋升教授,2人晋升副教授。2人获得博士学位

2.学科水平

(1)教学、教研水平。

以教研室为主体,结合教学搞教研,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具体目标为:

①继续办好“论文报告会”和“学术沙龙”,并使其层面、档次和影响力逐步得到提升;

②坚持集体听课、评课制度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帮助青年教师拟订和执行研习计划、确立科研方向、提高教学水平;

③每学期聘请知名专家、院士讲学1—2次,每学年外出进行专业考察调研1次;

④每位教师在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中的平均当量分在75%以上(其中80%教师在80分以上);

⑤教研室每年承担至少1项院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发表至少2篇教研教改论文,在此基础上,三年内争取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2)科研水平

坚持教学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的原则,大力加强本专业的科研工作。具体目标为:

①每年有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年以前,争取一项国家863计划项目或科技攻关项目;

②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篇,本专业每年有10篇以上的论文为SCI或EI收录;

③本专业每年获得科研经费在800万元以上;

④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三年内本专业至少承办1次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

⑤每年出版学术专著1—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