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 格式:docx
- 大小:24.49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1单元《你是人间四月天》一. 教材分析《你是人间四月天》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林徽因。
这首诗以四月天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教材中,这首诗被安排在第一单元,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审美体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他们对于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可能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介绍。
此外,这首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抒情,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把握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把握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朗读、感悟、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中的景色和情感,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色,激发他们对春天的热爱。
2.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6.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从细节描写中分析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情感。
2.学习诗歌写作中典型意象的运用及其作用,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达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3.体会诗人诗歌语言的叙事性、抒情性和画面感。
学习重点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从细节描写中分析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情感。
2.学习诗歌写作中典型意象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1.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达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2.体会诗人诗歌语言的叙事性、抒情性和画面感。
学习过程活动一整体把握听配乐朗诵录音,了解诗歌内容,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活动二探究形象1.自读诗歌文本,结合诗歌中的细节,发挥想象,思考文中“大堰河”的形象是怎样的。
小组合作,给“大堰河”填写一份档案。
“大堰河”档案提示:“大堰河”档案2.《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叙事具有浓郁鲜明的抒情色彩和强烈深沉的感情指向,阅读第7节、第8节和第10节,关注大堰河的“笑”“梦”“泪”,结合全文和补充材料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
补充材料: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到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
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的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回家后依然受到歧视,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
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
艾青后来曾回忆说:“我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爱我,我也爱她。
”提示:作者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赞美和同情,也表达了对广大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催命运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旧世界不公正的强烈控诉和仇恨。
活动三精研手法1.细读本诗第三节,寻找其中所用意象,并填写下列表格。
提示:2.作者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对比来抒发情思,表达主旨,请举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说课稿】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尝试创作》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选入了《沁园春•雪》、《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经典文章。
这些文章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单元任务三《尝试创作》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进行创作。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创作中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写作基础,对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的增大,部分学生对写作的热情有所减退,写作能力亟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体验有待加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吸收其中的营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吸收其中的营养,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作品具有个性和深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讨论作者对大自然的描绘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3.启发创作: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第一单元教案1 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2.感受诗歌中的形象,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3.掌握本词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4.感受词人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是《恰同学少年》,我最欣赏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指点江山的自信与自强。
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印象主要是作为政治家、革命家的一面,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了解毛泽东的另外一面——诗人毛泽东。
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毛泽东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是政治家。
”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乐章。
”特别是他的一首《沁园春·雪》,曾经在重庆引起轰动,被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誉为“当世难得的精品,气吞山河、气度非凡”。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首词,一起领略毛泽东诗人的才情、政治家的风采。
二、教学新课1.借助工具书或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结合写作背景,请同学们试读这首词两遍。
提问(1):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读这首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示例:①“望”字重读,语气要激昂豪迈。
②读上阕时,应带着赞美、带着陶醉。
③读“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时,应微微摇头,微微上扬嘴角……【学法指导】怎样读古诗词?①抓住中心,明白背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语文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古代文化知识点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文化知识,例如《诗经》和《楚辞》中的名篇,以及古代文人的美学观念。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古人的修养和处世之道古人的修养和处世之道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现代人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人的修身养性的方法,比如《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警句,以及《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通过学习这些,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崇尚正义和善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在第一单元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训练。
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和文言文课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词语的运用与扩展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常用词语的运用与扩展。
通过学习这些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在第一单元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和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例如比喻、拟人等。
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更生动地描写事物和抒发情感,使我们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六、课外阅读和写作指导在第一单元结束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课外阅读和写作指导。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老师的写作指导也能让我们更加明确写作要求和技巧,提高文章的质量和表达的深度。
综上所述,第一单元中的知识点总结了古代文化知识、古人的修养和处世之道、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词语的运用与扩展、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以及课外阅读和写作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一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莽.莽(mǎng)滔.滔(tāo)素裹.(guǒ)妖娆.(ráo)多娇.(jiāo)折.腰(zhé)略输.(shū)稍逊.(xùn)风骚.(sāo)天骄.(jiāo)大雕.(diāo)成吉思汗.(hán)黎.明(lí)嘶.哑(sī)汹涌.(yǒng)腐.烂(fǔ)吹刮.(guā)激怒.(nù)悲愤.(fèn)窄.(zhǎi)一枚.(méi)坟墓.(mù)海峡.(xiá)光艳.(yàn)娉.婷(pīng)鲜妍.(yán)冠.冕(guān)柔嫩.(nèn)呢喃.(nán)揉.过(róu)丰润.(rùn)翅翼.(yì)凝.望(níng)忧戚.(qī)枉.然(wǎng)勃.发(bó)飘逸.(yì)漫.游(màn)流盼.(pàn)摇曳.(yè)二、重点词语妖娆风骚天骄嘶哑汹涌悲愤腐烂轻灵娉婷鲜妍冠冕呢喃忧戚丰润飘逸流盼摇曳漫游红装素裹三、重点释义(1)须:等到。
(2)北国:我国北方。
(3)滔滔:词中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弯腰行礼,词中是倾倒的意思。
(6)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7)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8)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注意(10)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和宋太祖赵匡胤(927-976)。
(11)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
(12)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13)嘶哑:声音沙哑。
(14)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15)止息:停止。
(16)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注意(17)鲜妍:鲜艳美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情境卷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24分)2024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的精彩节目《山河诗长安》向观众展现了古今交融的长安城。
这一独特的演出再现了千年前的盛世长安,也让观众领略到了璀璨的、诗意的现代西安。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意长安,感受大唐盛世。
【电影中的大唐盛世】《山河诗长安》中李白的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一人物形象出自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穿越千年时空,直击观众内心。
小陕观看电影后在网上看到下面的评论,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如果说叙事是国漫长期以来的短板,那么《长安三万里》可谓打开了国漫故事的格局,mí补了叙事的短板。
它所带来的共鸣与感动不亚于当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而这种感动又不限于亲情,而是走向了更大的家国情怀、中华文明之思,以及有关人生、生命价值的感悟。
正如影片导演所说:“这个片子就是讲述这些我们熟悉又陌生的角.色,这些诗人,他们的经典作品,是一直流传下来的,这些文化是流tǎng在我们血.液当中的。
”1.根据语境,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分)(1)这个片子就是讲述这些我们熟悉又陌生的角.色。
()(2)这些文化是流tǎnɡ在我们血.液当中的。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1)mí补()(2)流tǎng()【古都西安·不夜城对诗】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用诗词献礼迎来甲辰龙年。
在此起彼伏的吟诗之声中,笔墨诗词“涌现”在大唐不夜城上空,古代诗词观照今日长安,勾勒描摹出现代西安的风姿。
3.小陕利用周末时间来到大唐不夜城感受盛唐风采,被沉浸式体验节目“盛唐密盒”选中,参与诗词问答。
请完成以下任务。
(6分)何为君子?有人如韩愈不惜残年仍坚定报效之心,“(1)__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此是为君子。
有人如李白那样仕途艰难,但不改抱负,相信“(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如刘禹锡那般怀才不遇,却不抛希望,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3)____________________”,此是为君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 课文内容梳理《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咏雪抒怀的杰作。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表达了对祖国无比的爱。
《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
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
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丿二、单元字词汇总1•字音莽莽(d ng)分外(f 4 n)妖娣(r 6 o)稍逊(x ti n)风骚(sa o)成吉思汗(hd n)今朝(zh a o)数风流人物(sh ti)汹涌(y 6 ng)刮着(gu a ) 腐烂(f ti)娉婷(p I n)鲜妍(y a n)冠冕(u a n) (i Q n)浮动(f d )呢喃(n 1)丰润(r ti n)红晕(y 0 n)忧戚(q I )枉然(w d n) 谐奏(z d u)飘逸(y i )坦荡(t d n)摇曳(y d )翅翼(y 1)2•字形s I (嘶)哑h 6 u(喉)咙悲f d n(愤)1 1 (黎)明邮pi d o (票)坟ti (墓)海xi d (峡)云y d n (烟)轻1 i n (灵)庄y d n (严)柔族n (嫩)0 (鹅)黄1 i d n (梁)间n 1 n (凝)望d n (漫)游吹x i (熄)沉zu 1 (醉)3•解词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4 乡愁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这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最容易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
2.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 -2017),诗人、散文家。
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思》等。
3.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72年。
同所有漂泊到海岛的人一样,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又具有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柔情而又真挚的《乡愁》。
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乡愁.(chóu) 一枚.(méi)邮票.(yóu) 一湾.(wān)2.字形辨识墓(mù)坟墓峡(xiá)海峡幕(mù)夜幕狭(xiá)狭窄慕(mù)羡慕侠(xiá)侠客课文研析•精解读文本解读文句○详解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句解:将“乡愁”比作“邮票”。
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形的乡愁化为具体的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想思之重,]1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句解: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互动○点拨1“小小的”在此有何妙处?“小小的”极言邮票面积小,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反衬出思乡情之浓烈。
目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初步体会诗人的感情。
标掌握用具体形象来表达“乡愁”这一抽象情思的写法。
导感受诗中蕴含的诗人的思乡愁緒。
航字形巧辨“墓”“幕”“慕”音同形有别,上同下异有区分。
“墓”与土有关,“幕”与巾有关,“慕”与心有关。
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第一节:小时候的乡愁——母子分离。
长大后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句解:诗人将“乡愁”比作“船票”,将这种情感化为长大后为生活奔波的过程中对妻子的缕缕思念.]第二节:长大后的乡愁——夫妻分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课文内容梳理《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咏雪抒怀的杰作。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表达了对祖国无比的爱。
《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
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
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题。
二、单元字词汇总1.字音莽莽(mǎng) 分外(fèn) 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 成吉思汗(hán)今朝(zhāo) 数风流人物(shǔ) 汹涌(yǒng) 刮着(guā) 腐烂(fǔ) 娉婷(pīn) 鲜妍(yán) 冠冕(uān)(miǎn) 浮动(fú) 呢喃(ní) 丰润(rùn) 红晕(yùn) 忧戚(qī) 枉然(wǎn) 谐奏(zòu) 飘逸(yì) 坦荡(tǎn) 摇曳(yè) 翅翼(yì)2.字形sī(嘶)哑hóu(喉)咙悲fèn(愤) lí(黎)明邮piào(票) 坟mù(墓)海xiá(峡) 云yān(烟) 轻lín(灵) 庄yán(严) 柔nèn(嫩) é(鹅)黄lián(梁)间nín(凝)望màn(漫)游吹xī(熄) 沉zuì(醉)3.解词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呢喃( )风骚( )折腰( )喉咙( )分外( )嘶哑( )汹涌( )腐烂( )深沉( )娉婷( )轻灵( )丰润( )忧戚( )飘逸( )沉醉( )枉然( )2.根据注音写汉字。
顿失tāo tāo( )( )妖ráo( )红zhuāng( )素裹天jiāo( )悲fèn( ) lí( )明鲜yán( )冠miǎn( )摇yè( )3.下列几组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xx(qìn)园春原弛蜡象赞颂B.江山如此多骄稍逊(xù)风骚惟余莽莽C.千里冰封略输文彩还看今朝(zhāo)D.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竞折腰4.下面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B.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C.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暮。
D.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5.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
(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3)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4)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哦,_______的多少欢乐和_______,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_______的生命/永在_______的谐奏里勃发。
A.逝去忧戚丰润沉寂B.逝去忧伤丰润沉寂C.逝去忧戚丰润寂静D.失去忧戚丰润寂静7.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惟余莽莽( )A.景色迷茫B.草木茂盛C.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2)顿失滔滔( )。
A.立刻B.停顿C.安顿(3)须晴日( )A.必须B.须要C.等到(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A.弯腰B.折服C.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5)稍逊风骚( )A.差B.谦虚,谦恭C.让出位子8.默写。
(1)北国风光,________,________。
望长城内外,________;大河上下,________。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3)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_______/________,——你是爱,是暖,是希望,________!(4)小时候/________/我在这头/________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下列各句没有运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11.理解句子,完成练习。
(1)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承接上文,再次xx祖国xx。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做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做铺垫。
(2)品析下列诗句包含的意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沁园春·雪》的体裁是_______,其中“沁园春”是_______。
本词是_______于1936年在陕北清涧创作的。
词的上阕描写_______,展现_______;下阕纵论_______,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青,原名_______,浙江金华人,诗人。
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乡愁》选自《_______》,作者是著名诗人_______,他是台湾诗人、散文家。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作者是_______,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文学家,被誉为___________。
(5)《我看》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_______、_______。
他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三部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_______”的代表性诗人。
13.关于诗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现代诗,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创作的新体诗歌,也称新诗。
B.按表达方式分,现代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
C.新诗采用现代口语,不受格律的限制,所以不需要押韵,形式不要求整齐。
D.诗歌的功能在于表现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它的语言以凝练隽永见长。
14.阅读《xx·雪》,回答问题。
(1)词中能够表明作者写作主旨和豪迈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A.批评他们xx有余,而文学xx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诫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3)作者在评价几位帝王时,用词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问题。
(1)诗中鸟儿歌唱的内容分别具有什么象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啁啾”“婉转”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阅读《乡愁》,回答问题。
(1)全诗是采用什么顺序,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但在本诗中,它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怎样实现这一转化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这首诗的结构形式体现出既统一又变化的美,你是怎样理解这一点的?请简要说明。
17.阅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回答问题。
(1)这首诗是作者写给谁的?(2)作者是如何赞颂“爱”的?参考答案(5)穆旦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九叶诗派1. nán sāo zhé lóng fèn sī xiōng fǔ chén pīng líng rùn qī yì13.C zuì wǎng2.滔滔娆装骄愤xx冕曳3.D 4.C5.(1)声音沙哑(2)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3)漂浮,飘散(4)深厚执着,形容程度深6.C 7.(1)C (2)A (3)C (4)C (5)A8.(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惟余莽莽顿失滔滔(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是xx在梁间呢喃你是人间的四月天(4)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母亲在那头9.D 10.A11.(1)D(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苦就越强烈。
12.(1)词词牌名毛泽东北国雪景祖国壮丽山河历代英雄诗人壮志豪情(2)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3)余光中选集余光中(4)林徽因中国一代才女14.(1)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D(3)评价这些帝王,作者用词都有分寸感,且有区别。
评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用“略输”“稍逊”,表示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评价成吉思汗时,用“只识”,不但有“可惜”的意思,而且有近乎嘲讽的意味,批评就更强烈一些。
15.(1)暴风雨:祖国遭受的苦难。
大地: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
河流、风: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2)诗人把自己比作“鸟”,却和古典诗词中鸣翠柳的黄鹂、啼血的杜鹃等大异其趣。
他没用“珠圆玉润”“啁啾”“婉转”等词,而是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是颇具匠心的。
诗人将自己与鸟为一体,试想,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里怎能听到或听出“珠圆玉润”的叫声?嘶哑的歌喉里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执着的爱。
16.(1)采用时间顺序,以情感为线索。
(2)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感情进行了物化,把它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具体可感的对象上,形成诗的意象,从而增加诗的艺术感染力。
(3)统一,即结构的相对匀称。
全诗四小节,节与节之间比较整齐,每节之间的句子相对和谐对称;变化,即长短句,诗句字数进行变化调节,所以在整体的匀称中又有参差错落之感。
17.(1)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诫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出生的喜悦、对孩子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