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颈静脉球瘤切除术
- 格式:ppt
- 大小:240.00 KB
- 文档页数:25
颈静脉球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颈静脉球瘤概述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 tumor)是起源于颈静脉孔区或中耳腔副神经节组织的血管瘤样肿瘤。
属副神经节瘤的一种,又称化学感受器瘤、血管球细胞瘤。
本病病因未明。
临床上常有耳鸣、听力下降、耳道出血、耳漏、耳痛等临床症状。
经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glomus jugulare tumor。
其它名称:化学感受器瘤、血管球细胞瘤。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颈部。
常见症状:耳鸣、听力下降、耳道出血、耳漏、耳痛、吞咽困难、声嘶、伸舌偏斜。
主要病因:病因不明,可能与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内分泌检查、颅骨X线片、高分辨率CT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脑血管造影、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本病为良性肿瘤,但肿瘤可压迫脑神经,引发脑神经损害,需及时就医诊治。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颈静脉球瘤的发病特点三、颈静脉球瘤的病因病因总述:颈静脉球瘤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本病有多发倾向和一定的遗传倾向,推测可能与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暂无资料。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颈静脉球瘤的症状症状总述:颈静脉球瘤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本病有多发倾向和一定的遗传倾向,推测可能与环境因素或遗传因素有关。
典型症状:1、耳鸣表现为与脉搏搏动一致的搏动性耳鸣。
2、听力下降常表现为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当肿瘤侵犯到鼓室腔时,可呈传导性耳聋。
3、耳道出血肿瘤破坏鼓膜进入外耳道可以出现耳出血、耳漏、耳痛。
4、脑神经损害可出现同侧周围性面瘫;肿瘤沿颈内静脉发展,破坏第Ⅸ、Ⅹ、Ⅺ、Ⅻ对脑神经可发生吞咽困难、声嘶和伸舌偏斜。
斜坡肿瘤术中,应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相必要的监测手段,以确保在切除肿瘤时.避免损伤脑干、颅神经、推—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及其文要分支。
此外.凡术中已开放硬脑膜和气房(鼻旁窦、乳交、耳咽管等)者,要特别注意5i脑膜的修复和气房的封闭,以免术后发生脑脊液温和颅内感染。
具体注意要点已在各种手术入路的手术步骤部分介绍。
[术后处理I (1)经口、鼻、鼻旁窦入路手术者,术后继续用抗生京溶液漱口、喷雾或滴鼻。
经口手术者.1周内经胃管进食,气管切开维持7d。
术中切开上颅骨或下颌骨,或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者,胃管和气管切开保留时间适当延长;(2)若有可能发生脑脊液漏.术后宜取半坐位.并持续腰穿引流。
(3)术后如出现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功能障碍,要注意思侧眼球的保护。
(4)术中切除斜坡下端、寰推前弓和齿状突者,术后头颈部应适当制动,一般无需作后路融合固定。
但有颅颈交界处不稳定征象者,应考虑融合。
(;)其它参见L 5.2“颅脑手术后处理”c[主要并发症] 斜坡肿瘤的手术入路很多,不同的入路可有不同的手术并发症,参阅表4—4—2斜坡肿瘤常用于术入路的缺点。
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颈静脉孔区肿瘤虽然少见,但手术难度较大,因而历来是神经外科及有关专科医生关注的重点之—。
该区肿瘤有颈静脉球瘤、神经销瘤、脑膜瘤、上皮样囊肿、皮祥囊肿、脊索瘤、软骨瘤、横纹肌肉瘤、恶性淋巴瘤、转移癌等。
其中须静脉球瘤的手术治疗将在4.4.10.1额骨球瘤切除术中介绍。
本节则以神经鞘瘤为代表,介绍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的基本人法。
颈静脉扎神经鞘瘤源自穿过该孔的舌咽、迷走和副神经。
舌下神经虽经舌下神经管出颅,但因位置邻近,所以有人将舌下神经朝瘤也列入颈静脉孔区肿瘤范畴。
按肿瘤起源和部位。
颈静脉孔神经鞘瘤可分为二型:A型:肿瘤主体位于颅内.仅部分延及颅底骨,B型:肿瘤位于颅底骨内,无或有少许颅内外延伸;c型;瘤体居颅外,仅少部分侵入颅骨或颅后窝。
A 型肿瘤主要表现为听力障碍、眩晕相共济失调,常无明显的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易与听神经瘤等混淆。
颈部血管瘤的临床切除术颈部血管瘤为先天性疾病,是血管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使血管的某一阶段发育障碍,使其形态停止在该阶段。
血管瘤是由大量增生的血管所构成。
胚胎早期,原始脉管是一种单纯由内皮细胞组成的管状物,它们在间质中间形成一个致密的网。
以后随着各器官的发育,原始脉管网逐渐分化成与器官联系的许多血管丛和淋巴管丛。
标签:颈部血管瘤,切除前言:现在很多患者对于血管瘤这种疾病不是很了解,导致很多血管瘤患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让血管瘤出现了不必要的严重危害。
本文笔者将详细介绍血管瘤。
1头颈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概述血管瘤是良性、能够自行消退的真性肿瘤,自然病程经历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3期。
它大多数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患儿出生后的1个月左右出现,并在之后的1年中快速生长;在患儿5-7 岁时,>90﹪的血管瘤可自发完全或接近完全消退。
血管瘤的发病率为1﹪-2.6﹪血管瘤在增殖期的特征:可快速生长;血管内皮细胞显著增生并形成多核团块;血管内皮基底膜增厚和出现大量肥大细胞等。
在快速生长的增殖期后,血管瘤的生长趋于稳定并同患儿同步生长。
由于血管瘤生物学特性的复杂性,在消退期慢慢开始并逐渐占据优势时,增殖期可一直持续。
消退期的血管瘤,内皮细胞逐渐减少并代之以纤维脂肪沉着,基底膜呈单层表现,肥大细胞计数正常等。
非增殖期血管瘤的处理原则为随访观察,其他情况下则需早期干预治疗,理由:血管瘤虽然一般以点状病损开始,但自然病程有2个快速增长过程,期间病变迅速发展。
病损的危害性具有不可预测性,如果能尽早干预,有可能阻止其进入快速增长期,从而遏止巨大血管瘤的发生;眼部等重要部位的血管瘤应尽早积极治疗,以防发生弱视等并发症。
2血管瘤的病因血管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大致有丛状期、网状期及管干期3个阶段。
如在某一个阶段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或异常,则可出现该阶段正常发育形态的畸形。
在丛状期,有些毛细血管如果停止发育,就会产生毛细血管瘤;在网状期,如果扩大的血管聚成团,并趋向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表现出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球瘤切除术
【禁忌证】
1.伴有全身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有感染灶、术后有可能感染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麻醉肿瘤位于指甲下或指端者,可选用指神经阻滞麻醉;肿瘤位于身体其他部位者,以局部麻醉为宜。
2.体位根据手术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
3.手术操作
(1)由于肿瘤多位于指甲下,应根据肿瘤的部位选择适当的切口。
如肿瘤位于甲根一侧,可沿一侧甲沟的延长线向近端做直切口。
(2)掀起甲后皱襞,切除部分指甲,切开甲床,显露肿瘤。
(3)完整切除整个肿瘤,最好将肿瘤周围1mm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
(4)缝合甲床,如不能缝合者,可用油纱布覆盖。
(5)缝合皮肤切口。
【注意事项】
1.位于身体其他部位者,由于肿瘤体积小,寻找困难。
局部麻醉时,宜逐层麻醉、逐层切开,根据庄痛点引导,帮助寻找肿瘤。
有时可能找不到肿瘤。
2.如甲床有缺损者,可用凡士林纱布或其他敷料覆盖,有可能出现指甲畸形。
3.切除的肿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