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书目
- 格式:xls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273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招生考试“921-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考试大纲本《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本科目考试主要包括两门课程,分别为《儿童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原理》,这两门课程都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这两门课,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过程以及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托儿所、幼儿园实际,培养他们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思想。
《儿童心理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与特征以及在教育中的掌握与运用。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主要内容包含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的实施两大部分。
要求学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有较强的运用有关理论分析解决儿童成长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儿童心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要求考生具有发现儿童成长的真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学习和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和目标以及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特征,理解和领会实施学前教育的各个要素,掌握开展和组织幼儿园教学和游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学前教育原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儿童心理学》(一)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意义及方法1.掌握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2.了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意义3.了解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掌握研究儿童心理的类型与具体研究方法(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界定及含义2.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3.掌握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关键期、敏感期和最佳期、最近发展区4.掌握学前期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5.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特征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三)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1.了解注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及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2.掌握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3.学前儿童注意力缺失的表现、原因及矫正(四)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1.基本概念:手眼协调、视崖实验2.学前儿童观察力的特点与培养3.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五)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了解记忆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2.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3..掌握各年龄段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六)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了解想象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2.了解儿童想象的发生及发展的一般趋势3.理解学前儿童想象的综合特点4.掌握各年龄段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并能在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七)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理解思维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2.了解思维的发生及发展趋势3.掌握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及其对学前儿童教育的启示4.掌握幼儿的具体形象性思维5.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6.理解学前儿童的概念、判断与推理(八)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了解学前儿童语言的发生和发展阶段2.了解学前儿童语音、词汇、句子的发展3.掌握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及培养4.学前儿童口吃的原因及矫正5.学前儿童的前阅读与书写准备(九)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1.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2.理解儿童情绪发生和分化的理论3.掌握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4.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情绪(十)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1.了解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意义2.理解学前儿童自我意识、个性倾向性的发展3.掌握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4.了解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十一)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了解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意义2.社会性发展、亲子关系、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移情等概念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4.学前儿童亲子、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5.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十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2.19末----20初西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流派3.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皮亚杰、弗洛伊德、艾思克森、维果斯基等4.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陈鹤琴、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5.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7..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8.辩证地看待遗传和环境、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9.儿童心理的矛盾运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十三)学前儿童成长中的问题与咨询辅导1.了解学前儿童成长中的典型问题2.能运用所学习的心理学理论分析儿童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学前教育原理》(一)学前教育基本理论1.学前教育的定义2.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特点和价值3.学前教育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二)学前教育的基础1.儿童发展的含义及特性2.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3.皮亚杰、维果斯基和埃里克森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4.政治和经济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5.学前教育与地理环境、文化、人口的关系。
2022年⼼理学考研陕西师范⼤学专硕347参考书⽬(更新)初期备考阶段考研参考书⽬很重要,有很多同学不知道在哪⾥找?⽂都⽐邻教研⽼师为⼤家整理了2022年考研陕西师范⼤学⼼理学专硕347参考书⽬。
帮助⼤家在复习过程中要对⽬标院校招⽣专业和参考书籍了解,报考陕西师范⼤学应⽤⼼理专硕研究⽣的考⽣们可以参考本⽂。
2022年陕西师范⼤学专硕347参考书⽬必看说明:1.上表中的前五本为陕西师范⼤学官⽹指定的主要参考书.同时,陕西师范⼤学官⽹给出的参考⼤纲包括⼼理学导论、⼈格⼼理学、发展⼼理学、临床与咨询⼼理学、变态⼼理学、社会⼼理学、管理⼼理学,⽂都⽐邻教研⽼师综合官⽹⼤纲及历年真题考察情况给出2本补充书⽬。
建议同学们合理分配时间,认真研读。
2.科⽬解读①官⽹⼤纲中有⼈格⼼理学的章节,⽂都⽐邻教研组研究陕西师范⼤学347历年真题,发现近⼏年的真题中,偶尔涉及到的知识点都包括在了游旭群主编《普通⼼理学》的“⼈格”⼀章中,学有余⼒的同学可补充阅读郭永⽟2011年版的《⼈格⼼理学》。
②刘永芳的《管理⼼理学》⼀书,官⽅指定版本为2008年版,⽂都⽐邻教研组推荐使⽤2016年第2版,第2版在前者逻辑体系、框架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案例和资料,有助于考⽣更好地把握管理⼼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增加了课后习题的类型和数量,便于对所学知识进⾏检验。
③⼼理咨询与⼼理治疗,考察的题型多是案例分析。
官⽹给的咨询书⽬(官⽹指定2015年版次,⽂都⽐邻教研组推荐使⽤2016年重排本,内容上⽆差异,但后者排版更好且易于购买)。
④在2019年取消了《常⽤⼼理评估表⼿册》这本指定书⽬后,从近两年的命题趋势来看,考⽣可以以戴海琦等编著的《⼼理与教育测量》为主进⾏复习,掌握⼼理测量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经典测量理论的部分,以及常⽤的⼼理测验。
⑤统计⼼理学是⼤家需要特别注意的⼀门科⽬,分值变动⾮常⼤,虽然2020年⼜删除了统计计算题这⼀题型,但依然不可完全弃之不顾。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716-文学综合”考试大纲本《文学综合》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体研究与文学教育等专业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文学综合是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学生的最基本课程之一,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和《文艺理论》四门课程。
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文学发展规律,熟知文学作品,有较强的赏析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掌握有关中外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研究方法。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文学发展规律,学会赏析具体作品,熟知文学史上代表性作家创作风格。
要求考生具有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即借助于注释和有关资料,能读懂中等难度的文学作品,能独立地分析、评论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作家作品,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征。
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系统地掌握东西方文学的学科谱系、思潮流变、经典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掌握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和文学批评能力;比较系统地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考生要对文学理论中的本质论、创作论、接受论和作品论等重要方面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文学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要求考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文艺理论四门专业基础课中任选两门,每门75分,总分150分。
三、考试内容【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以及文学史的分期;2. 传说时期文学的特点;3. 先秦文学的形态与发展轨迹;4. 上古神话的保存、演化、思维特征,以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5.《诗经》的成书、体制、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6. 先秦叙事散文发展演变及对后世影响;7.《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成书、体例、内容,以及文学成就;8. 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演变及对后世影响;9.《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散文艺术成就;10.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发展演变,以及编撰成书和代表作家;11.屈原的生平思想和作品;12.《离骚》的文学成就;13.背诵先秦文学名篇并学会赏析重点作品。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703-政治学基础理论”考试大纲本《政治学基础理论》考试大纲适用于政治学理论、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三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政治学基础理论是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等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多数法学类本科学生的基础课程。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的内涵与实质、政治研究的范围与基本方法、国家和政体、政党和政党制度、政治认同与族群政治、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政治参与、社会运动、政治发展等。
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了解政治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及学者们进行的理论思考、对现实政治问题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重要理论,掌握政治学思考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要求考生具有较扎实的政治学知识储备、有较强的理论思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政治学基础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一)政治和政治学政治的内涵及研究领域政治研究的使命人类历史上的政治研究当代政治研究的路径与方法(二)政治权力、权威与合法性政治权力的内涵政治权威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三)政体、政府与国家最高统治权的产生与更替方式政体的类型政府内部的权力结构与权力分配(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官僚体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国家的历史类型国家结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家理论的流派(四)政党与政党政治政党的产生与内涵政党制度的类型当代西方的政党制度与政党政治运行当代中国的政党政治的特色(五)政治认同什么是政治认同?身份政治、认同政治的理论政治共同体的概念民族国家与族群政治人类命运共同体(六)当代意识形态什么是意识形态?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儒家政治意识形态(七)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内涵托克维尔论政治文化研究阿尔蒙德与公民文化研究英格尔哈特与政治文化研究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起(八)政治参与什么是政治参与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政治参与何以重要?人们如何参与政治?(九)社会运动理论对抗性政治社会革命革命的缘由“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十)民主和转型理论:现实与迷思民主的内涵和模式西方国家的民主历程民主政治的作用及局限性民主化的“第三次浪潮”民主转型的三种路径民主转型的原因是什么(十一)政治发展理论政治发展问题的背景和内涵政治现代化与政治“西方化”的区别“四小龙”的发展模式落后国家发展中的“市场驱动”和“国家引导”从“华盛顿共识”到“中国道路”治理和全球治理四、掌握重点(一)当代政治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如何开展政治研究)(二)政治权力的合法化(三)国家理论的不同流派(四)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与国家能力(五)阶级与国家的性质(六)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特征(七)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之间的关系(八)影响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治意识形态(九)政治文化的不同理论(十)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式(十一)民主的内涵及民主政治的功能和限度(十二)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五、主要参考书目[1] 马工程教材:《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846-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本《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以及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西方经济学是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也是许多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它的主要内容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初步具备使用现代经济学理论解释经济现象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熟悉并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西方经济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一)微观经济学1.需求和供给(1)需求、供给、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均衡、弹性的基本概念(2)市场均衡分析及其应用2.消费者选择理论(1)偏好、效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边际效用递减、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等基本概念(2)消费者均衡理论及方法(3)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应用3.生产者选择理论(1)生产函数、生产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成本线、等产量线等基本概念(2)成本最小化理论(3)产出最大化理论(4)规模报酬的概念及理论4.市场结构理论(1)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完全垄断市场的基本概念与理论(3)寡头垄断市场的基本概念与模型(4)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概念与理论(5)不同市场结构的比较5.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1)引致需求的概念(2)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与完全垄断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及价格决定(3)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报酬及其决定(4)欧拉定理的含义及其理解6.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1)一般均衡、效率、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的概念(2)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分析、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分析、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分析(3)福利经济学两大定律的含义及其理解(4)效率与公平的概念及其理论(5)社会福利函数的含义(6)收入分配理论中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含义及其理解7.市场失灵理论(1)自然垄断的概念、后果及政策含义(2)外部性的概念,庇古税的含义及其理论分析,科斯定理的含义及其政策意义(3)公共产品的概念、搭便车的含义(4)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含义与理论(二)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3)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5)名义GDP 和实际 GDP(6)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2.收入—支出模型(1)均衡产出(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4)乘数论(5)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6)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7)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3.IS—LM 模型(1)投资的决定(2) IS 曲线(3)利率的决定(4) LM 曲线(5) IS-LM 分析(6)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线(2)总供给的一般说明(3)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4)常规总供给曲线(5)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6)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5.失业与通货膨胀(1)失业及失业的原因(2)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3)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的原因(4)通货膨胀的成本(5)菲利普斯曲线6.宏观经济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2)财政政策及其效果(3)货币政策及其效果(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5)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6)供给管理的政策7.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汇率的含义(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8.经济增长(1)增长核算(2)新古典增长模型(3)内生增长理论(4)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9.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消费理论(2)投资理论(3)货币需求理论10.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 AD - AS 模型(5)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6)黏性价格理论(7)新凯恩斯主义的 AD-AS 模型(三)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1.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史与当前的热点问题2.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或讨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四、掌握重点(一)消费者均衡理论(二)生产者均衡理论(三)市场结构理论(四)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五)IS-LM模型(六)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七)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八)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演进(九)宏观经济政策五、主要参考书目[1]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陕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参考书目和大纲情况本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本科目考试内容主要涉及四门课程,分别为《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与《教育心理学》,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各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一、陕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参考用书1、《中国教育史》孙培青2、《外国教育史》吴式颖、李明德3、《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4、《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需要额外注意大纲和书本的要求二、陕西师范大学333大纲要求考试的基本要求《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考试内容《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3心理学考研陕西师范大学学硕703参考书目有哪些?应该如何复习?●简介&招生人数&报录比&分数线●院校真题● 参考书单帮你全面解析权衡,勇敢抉择。
关于参考书目,比邻建议大家以院校指定书目为主,但目前大多数学校不再具体指定。
(这对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厚的输入,专业的输出)为此,比邻为大家整理了各院校心理学考研书单及相应的复习指导,作为参考。
备考初期:广泛涉猎学科相关经典书籍,拓宽知识面;备考中期:深度挖掘学科体系,搭建知识框架;备考后期:精准记忆、精确调动。
总之,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打造过硬的专业实力。
陕西师范学硕703参考书目必看说明:(1)以上参考书目为陕西师范大学官方指定参考书目,建议同学们合理分配时间,认真研读。
陕西师范大学官网公布的心理学703的考试大纲中部分书目版本不详;而《发展心理学》《心理与教育测量》《社会心理学》这几本书,官方均采用最新版本;因此,其他几本没有列明版本的书目,如《当代教育心理学》,建议优先选择最新版。
(2)科目解读:①《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老师的《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科目,也是考试的重点科目,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研读,打好基础。
此外,2021年考察“异常心理的发展模型”,不在推荐教材的范围内,建议同学们补充阅读《普通心理学》(游旭群,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知识点在此教材中,有详细的解释;该教材也是陕西师范大学游旭群老师主导编写的教材。
或者结合《2023陕西师范大学703核心讲义》补充学习。
②《发展心理学》主要采用林崇德老师的版本,还需要结合《2023心理学考研知识精讲》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像“心理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等林老师的书上没有的知识,大家也需要将其纳入知识体系,好好理解。
③《当代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与教育测量》近两年考查的内容相对较少,难度中等,但也不要掉以轻心,结合《2023心理学考研知识精讲》重点内容进行全面复习。
本中外音乐史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各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外音乐史是大学音乐本科学生的最基本课程之一,也是必修基础课.其中“中国音乐史”部分包括古代音乐史远古至明清和近现代音乐史1840年至1949年.“西方音乐史”包括古希腊和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以及20世纪音乐等七个主要组成.要求考生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风格划分、有较强的归纳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一、考试的基本要求其中“中国音乐史”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熟悉和掌握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音乐成就和重要的音乐史实.“西方音乐史”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西方音乐史中的七个断代,通过对不同断代的时间、地点、代表作曲家、作品、艺术风格特征、在音乐史中的影响和意义等方面,具体观察其中的音乐风格衍变.要求考生具有音乐分析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中外音乐史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三、考试内容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一远古、夏商约公元前21世纪前——前11世纪1.概述2.古文献中关于中国音乐起源的几种观念3.古歌与古乐舞4.考古发现的古乐器5.关于音阶形成的历史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1世纪——前221 1.概述2.礼乐制度3.专职乐师的产生和音乐机构的建立4.音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5.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6.音乐表演艺术7.乐器和器乐音乐8.乐律学9.音乐思想三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后589 1.概述2.乐府3.鼓吹乐与横吹乐4.相和歌与清商乐5.古琴音乐6.少数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7.百戏与歌舞戏8.乐器9.乐律学10. 音乐思想四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 1.概述2.民间音乐3.燕乐4.音乐机构和音乐家5.乐器和器乐音乐6.乐律学7.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五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1911 1.概述2.民歌和小曲3.词曲音乐4.说唱音乐5.戏曲音乐6.乐器与器乐7.西洋音乐的传入8.乐律学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部分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1.民歌与民间歌舞2.说唱音乐3.戏曲音乐4.民族器乐二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与中国新音乐的萌芽1.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2.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3.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三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1912—19271.音乐社团及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2.音乐思想、音乐理论研究与音乐学家王光祈3.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黎锦晖及其音乐创作四音乐文化的发展与分化1927-19371.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2.音乐思想、音乐理论研究与青主3.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黄自等人的音乐创作4.“左翼”音乐运动及聂耳等人的音乐创作五音乐文化的多元时期1937-19491.抗日战争时期音乐概述2.不同政权区域音乐概况3.贺绿汀、冼星海的音乐创作4.江文也、马思聪的音乐创作5.秧歌剧与新歌剧的发展6.其他音乐家含来华外籍音乐家的成就与贡献西方音乐史部分一远古时代的音乐文化BC.12世纪~AD.5世纪末1.古希腊音乐文化2.古罗马音乐文化二中世纪的音乐文化 4世纪~15世纪中1.中世纪历史、社会型态综述2.格里高利圣咏及其继续发展3.中世纪调式体系与记谱法4.复调音乐的兴起与早期发展5.中世纪的世俗音乐6.中世纪的乐器7.“新艺术”法、意——连接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桥梁三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化15世纪~16世纪末1.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历史概况2.音乐史中“文艺复兴”的涵义与分期3.尼德兰乐派的复调艺术4.十五世纪的勃艮第乐派5. 十六世纪法·弗兰德乐派的发展6. 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7. 威尼斯乐派8.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与早期的器乐曲体裁四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文化1600~17501.音乐史中“巴洛克”一词的涵义与主要特征2. 歌剧的诞生与早期发展3.协唱风格与巴罗克时期的大型声乐套曲体裁4. 巴罗克晚期的音乐大师五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 1750~19世纪初1.“启蒙运动”及“古典主义”一词的涵义与总体特征2.古典时代早期音乐文化的主要成就3.喜歌剧的诞生与格鲁克的正歌剧改革4.古典奏鸣——交响套曲形式的确立与发展5.古典主义盛期与维也纳古典乐派6.古典主义盛期音乐文化的总体特征7.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平与主要创作六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19世纪初~20世纪上半叶1.音乐史中“浪漫主义”一词的涵义与主要特征2.早期浪漫主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的音乐创作3.中期浪漫主义音乐:勃拉姆斯、布鲁克纳4.晚期浪漫主义:沃尔夫、马勒和R.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5.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威柏、瓦格纳歌剧创作6.十九世纪上半叶:肖邦、李斯特的音乐创作7.法国音乐文化:歌剧、比才、器乐、柏辽兹、圣桑8.意大利歌剧艺术9.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民族乐派的创作10.晚期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七20世纪的主要流派1. 表现主义2. 民族主义3. 新古典主义4. 先锋派5. 折中的作曲家6. 先锋派以后四、主要参考书目1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修订版,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2版.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三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第4版.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5美唐纳德·格劳特:西方音乐史,余志刚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6美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顾连理,杨燕迪,张洪岛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